“愿清湖一生快乐无忧。”
千家万户,陆续不断地升起了孔明灯,团团光芒点缀着汴京的夜空。
如此良辰美景,萧桐和司清湖还保持着方才放孔明灯面对面而立的位置。
趁着这时机,萧桐认真地道:“清湖,那日在相府的事你不必放在心上,保护你是我应该做的。”
“我知道你心里有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告诉我,我都会认真听你说,也会努力帮你。”
她知道自己目前与司清湖的关系,还不适宜问及她的过去。但她默默承受痛楚的样子着实让她心疼,只要她愿意说,她随时等着倾听!
司清湖感动得泪光闪闪的,道:“谢谢你,四郎。”
“竹蜻蜓,飞呀飞!”
欢快的童声忽然在耳边响起,小侄女追着一个盘旋在半空的竹蜻蜓跑。
萧梓握着两个竹蜻蜓走过来,塞了一个进萧桐手中,“给你”然后又去追小侄女了。
这是他方才带小侄女到门外买的。
萧桐把竹蜻蜓递给司清湖,“送给你。”
司清湖看着这小孩子的玩物,陷入了思绪,想起小时候母亲赠给自己的竹蜻蜓,忽然动容一笑,接过了竹蜻蜓,圆木柄放在掌中搓了两下,松手,竹蜻蜓在院子盘旋飞舞起来。
萧桐笑道:“我给你捡回来!”
司清湖看着高高飞起的竹蜻蜓,萧桐追着它去,欢快得像个孩子,她忍不住咯咯地笑了出来。
将近子时,萧桐送了司清湖和萧玉奴回牙行,然后才回到家里。
夜已深,外面的烟花爆响声渐渐式微,老百姓的狂欢也沉寂了下去。
司清湖坐在窗边,透过窗外看了看远处天边零星烟花,然后收回目光,把玩着手里的竹蜻蜓,想起今晚萧桐奶奶单独和她说的话,唇角勾起了幸福的笑容。
奶奶说已经把她当孙媳妇看待,希望她把萧家当自己的家,不必拘谨。
她难以置信地问:“老夫人,可我只是一个艺伎,能配得上四郎吗?”
她一个风尘艺伎,靠卖艺卖笑为生,在正经人眼里做的就是下贱的行当。她们这种行当的女子有好人家收留,大都是做妾或者是续弦,有几个有幸上来就做正妻的?
萧家虽然是商贾之家,但也是纯良的平头百姓,奶奶真的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身份吗?
奶奶握着她的手,慈祥和蔼地笑着,道:“傻孩子,我们萧家也只是个牙人世家,又不是什么官宦权贵。更何况,艺伎怎么了,艺伎凭自己本事谋生,多少人还做不到呢!四郎她太奶奶也是艺伎出身,所以你不必担心奶奶会反对你们。”
这一刻,她心里是从没有过的归属感。
她以后是会和萧桐成亲的。
院子的另一头。
萧桐躺在阔大的檀木架子床上,被子盖到胸口,睁着双眼,满脑子都是司清湖。
若是相国大人真的拿萧氏牙行,甚至拿性命威胁她,让她把司清湖送回相府,她该怎么办?
她闭上双眼思考,脑海却立即浮现司清湖站在孔明灯前,昏黄的灯光映照出她的倾城之颜,接着便是她们唇齿相接,亲吻的画面。
她吓得蓦地睁开双眼,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竟然把那晚的亲吻带入了司清湖的脸。
难道她真的喜欢上自己的艺人了?
烦恼让她唇干舌燥,她起身披着衣衫,走出外间斟了一杯茶喝,昂起头的瞬间,瞥见了挂在墙上的司清湖的画像,脚步不听使唤地走了过去。
画中的人在白帘半掩下抚奏琵琶,只能透过被风吹开的一条缝隙看到她好看的眉眼。
萧桐忍不住抬手抚了抚画中人的脸,笑着叹了口气,心里百般无奈,认命了!
她天生爱女,如此漂亮的女子,第一眼尚且使她惊艳。更何况这段日子,日日相处。
她感受过司清湖的才情,感受过她对她的好,对她的撒娇,看过她在戏台最风光的一幕,也见过她面对生父最痛苦纠结的一面,无论怎样的她,萧桐既着迷又怜惜。
她知道自己只是个生意人,换作牙行别的艺伎是相国的女儿,她肯定趋利避害,毫不犹豫地劝她离开牙行,回家去。但偏偏是司清湖,她不是当她是摇钱树,留着她赚钱才留下她。而是深知司清湖排斥那个家,舍不得勉强她半分。
如果李枣要怪罪下来,她也不怕为了司清湖,承担所有风暴!
如果这都不是喜欢,那又会是什么?
只可惜她不是原身,喜欢不是非要在一起。
一来她对司清湖发过誓,她们合作的基础是不能对她有非分之想;二来,她是经纪人,司清湖是艺人,若能保持理智不越线,对彼此才是最好的。
就这样吧,默默守在她身边就很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萧当家开始暗恋清湖了,走向逐渐明朗……
下章继续回去搞事业赚钱。
第42章 造ip
《花木兰》在相国府演出的消息,这些日子早已在汴京发酵,宴会的宾客都是朝廷大员,关乎到政治,所以在中秋节那几日已经通过官报、各路政治类的小报传出了汴京。
中秋节过后,《花木兰》的首场演出原本还有几十个座位没售出票,但有了政治宣传,那些之前不屑于去看,自命高雅,不随波逐流的人都对它产生了好奇,纷纷买票观看。
而临近汴京的城市,诸如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入汴京做生意的商贾,或是游玩的士大夫、女眷,都慕名要去一堵《花木兰》,那些买不到票的,甚至要在汴京多逗留几日,等看过再离开。
霎时间,《花木兰》接下来的演出门票又被抢购一空。
汴京的街头也因此多了不少游人,商户的货物也较往常卖出了更多。
直到一个半月后,《花木兰》的热度才逐渐降了下来。
一帮艺伎日日演出,足足持续了三个月,在汴京几十座大勾栏都演了个遍,赚钱的激情终究是抵不过厌倦和疲惫,萧桐看着他们的状态,便没再继续炒作,《花木兰》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让它风光地下演吧!
司清湖的名声冲出了汴京,甚至有别的城市的商户请她代言商品,而像伽罗和萧玉奴等艺伎也受到瞩目,接下不少代言,甚至已经有许多勾栏老板预定了她们未来的档期。
如今,汴京坊间的大商户和勾栏,多少都和萧氏牙行建立了关系,萧桐也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因为父亲闹出人命,人人远之的小牙郎,而是走到哪,都有人热情地喊“萧当家”的大红人。
这日清晨,太阳刚冒出头来,萧桐穿着一身灰白色短打,又从家门出发,沿街跑步。
十月,汴京的天气已经转冷,偶尔袭来一阵寒风,街上的人都忍不住搂紧了衣襟,但萧桐跑得浑身发热,丝毫不觉得冷。
她发现了,这大半年来,经过日日坚持锻炼还有偶尔服用滋补汤药,加上戴着司清湖那玄乎的小银猫,自己的身体好像还真恢复过来了。
这段日子连跑半个时辰,都不会太疲惫。也不像从前嗜睡,每晚就睡三个半时辰就足够了。
跑到街南,她终于停了下来,喘着气,用巾帕擦着汗,顺手买了一份白氏牙行出的《大宋风华》小报,坐在茶肆一边喝着热腾腾的茶,一边看了起来。
她之所以忽然对白氏的动态感兴趣,是因为最近有勾栏老板悄悄给她放风,说白树和青玉坊合作起来,学着《花木兰》,准备排一出戏曲。
她有点好奇是什么戏曲,于是便买了一份小报,看能不能发现点苗头。翻到最后一版的小说连载,之前那部低俗的男频爽文已经连载完了,现在连载着一部正经的传奇,故事看起来还真有点料,名叫《长恨歌》,以前朝陈鸿所作的《长恨传》为蓝本改编的故事,讲述杨贵妃和唐明皇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即便喝的是热茶,萧桐却因为这个故事,背脊发凉。
今世许多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性情自由不羁,而那些高门闺秀在《花木兰》的影响下也开始抗争,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自由,虽说事业型的女主更受女观众欢迎。
但《长恨传》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里面描述的宫廷贵族的生活,是坊间百姓向往的,杨贵妃宠贯六宫,全家一门荣宠,也是大多数女性的爽点。
里面的批判精神值得考究,杨太真与唐明皇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更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看久了《花木兰》,观众也愿意看点别的类型调剂一下。
这个故事的根基太强大了,萧桐不担忧那是假的。
若白氏牙行的剧本做得好,那它可能就是后世清代戏曲双璧中的《长生殿》,提前出场了!
要和这样的故事较劲,除非是戏曲另一璧《桃花扇》。
从萧桐的戏剧史知识了解,《桃花扇》讲述的是明末的故事,为作者孔尚任原创,在宋朝还没有故事基础,排出来也不确定会受欢迎。
她现在趁着司清湖人气高涨,已经在排练下一部戏曲了,同样是唐朝背景,但女主是事业型的,叫《大唐女相》,讲述上官婉儿的一生。
故事的根基比不上《花木兰》,也比不上《长恨传》。
还可能会和白氏牙行排的戏曲撞档期。
萧桐皱起了愁眉,叹了口气,正打算深入思考,想办法不让白氏碾压的时候,最不想见到的人阴魂不散地出现了。
“咦,这不是最近勾栏里的大红人萧四郎吗,竟然在看我白氏的小报,真是荣幸呀!”
萧桐抬头一看,只见白树又穿着那鲜绿色的绣花衣,提着一个画眉鸟,和仆人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那贱样看起来就很欠揍。
萧桐假笑,立即回道:“呦,是白当家呀,两个月前还听说你病重了,今日怎么像回光返照一样?真是恭喜呀!”
“呸,你才回光返照!”白树气呼呼地啐了一口,回骂她。
“听说白当家最近也在排戏曲?可是排这部《长恨歌》?”萧桐指着小报,开始试探口风。
白树得意地道:“哼,就不告诉你。反正我已经知道你们接下来要演什么了,这回就不会让你那么容易赚到钱了!”
萧桐笑笑,又道:“说到赚钱,我还真得谢谢白当家给我的《花木兰》买了几百张票呢!”
“你……”白树指着萧桐,喘气也急了两急。
提起这茬,他一肚子的气就无处发泄。仆人怕他又犯病,赶紧拍着他的背,劝道:“白当家,冷静,冷静!”
白树的气逐渐顺过来,转而勾起一抹狞笑,又道:“上次派了一个废物,没有重伤司清湖,让你赢得太轻松了,这回你就没那么幸运了!”
白树终于亲口承认是他派人去伤的司清湖了,萧桐咬着牙,那样子就像一大团怒火在心窝里熊熊燃烧着。
看着她放在台面的手握成了拳,脸色赤红的样子,显然是被刺激到了,白树得逞,贱笑着走了。
萧桐自从上次在相国府见过了楚国公,看着李枣以及一众新派高官也被楚国公牵着鼻子走,奈何不了他后,萧桐就明白到白树背后的势力有多强大。
她深知自己在官府面前奈何不了白树,也不屑于对她动拳头,但是,在生意上……
她脑海忽然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望着白树嚣张的背影,狡黠地笑了。
她思考了一路,回到牙行后,立即与萧榛萧椅商量,打算在牙行开个戏曲项目培训班,自己做讲师,把排一出戏曲,从选剧本到上演,整个流程传授出去。
萧榛思索着道:“可是,大家都知道了排戏曲的流程,我们接下来的戏曲会不会就没那么受欢迎了?”
萧桐之前也顾虑到这个,所谓物以稀为贵,大家都会排戏曲,在勾栏上多了起来,她们的竞争力就大了。所以这段时日有人上门,出高价求她传授经验,她都拒绝了。
当听说白氏已经在搞戏曲后,她忽然反应过来,既然白树这蠢货都知道跟风了,何况汴京其他的牙行老板、教坊当家?
即使她不传授,也有人试着做,戏曲的流行是大势所趋,。
那她何不开班授课,还可以收培训费。更重要的是,她传授出去了,勾栏的戏曲多了,观众选择多,就可以冲击到白树的《长恨歌》呀!
这个白树无恶不作,还伤了司清湖,她暂时在官府那里奈何不了他,但在生意上,必须要狠狠地给他一个教训!
“那也会影响到我们新排的戏曲。”萧椅担忧道。
萧桐道:“没事的,如今追捧清湖的人多,光凭他们买票我们就可以赚到钱了。”
这部戏曲她也没想过能有《花木兰》这么火,只不过是趁着司清湖的名气,应粉丝的要求排出来,再赚一波钱,维持知名度的作品。
如此短的时间连续出两部高品质的经典之作,多少大作家、大导演都做不到,她也不敢奢求。
萧榛和萧椅被说服了,颔首表示认同。
萧榛道:“那下一期的小报,我就把你说的培训班的消息发布出去。”
萧桐点头,又道:“对了,再加一条征稿消息。”
在这个戏曲培训班的基础上,她忽然又想到了一条产业链。
既然大家都热衷于拍戏曲,那一定需要许多剧本,她们刚好有小报可以连载小说,何不对外征稿,收集适合改成戏曲的好故事,在小报上连载,有了一定群众基础后,当作IP卖给有需要的老板。
就像后世的小说网站。
当萧桐说完她的一套想法后,萧榛和萧椅对望着,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这也太绝了吧,她怎么哪里都能挖到商机,还一滴水都漏不到别人的田里!
萧榛按照萧桐的意思,在下一期小报先登了征稿启事,不到十天,一方书肆便收到了上百份稿子,每份都有简介、人物和前三回。
林一方拿到萧氏牙行的编辑部,萧桐召集了萧榛、萧椅以及另一个小报编辑一起选稿,萧椅说会晕字拒绝了,萧桐就找了刚好排练结束的司清湖。
司清湖爱读书,也唱过许多故事,鉴赏能力自然不差。
萧桐对她们说,小报每期连载四篇,连载完继续连载下一部,所以遇到好的,适合拍成戏曲的故事,都可以初选出来。
几个人,围着长桌埋头审稿,只有沙沙的翻纸声。
萧桐翻到一篇,《回到汉朝开食肆》,觉得挺有意思的,心道,“原来古人也有穿越梦,还会写美食种田文。”
33/68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