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能·爱(古代架空)——klagerup

时间:2021-03-11 09:10:26  作者:klagerup
  等刺客意识到禁军已将别院彻底包围,而院内的侍卫个个也武艺不凡时已为时已晚,他们已无路可逃,除了被杀死的,有几个吞毒自尽,其余的都被捕获,包括几个江湖人士,这自由专人审问并奏请皇上,而李尧轩则将那个熟悉的侍卫单独叫进书房。
  “你是怎么进来的?混进来的吗?为什么不听我的劝说?我知道宝郡王和你们谢氏兄弟谈过了。”他背着身子,强忍着自己问道。
  “你把自己放在一个如此危险的地步,你以为我就能袖手旁观吗?我父亲已经做错事情了,我就不能再让当年的事情再次发生,不管我们俩关系如何,你始终都是我的朋友,是我最关心的人,从这个层面我也要来守护着你,所以我去求了舒郡王,我现在是舒郡王派往玄亲王府里的侍卫,仅此而已,不会给你和舒郡王添任何麻烦的,你放心。另外,还有件事,那就是陈宰辅派人来联系我大哥,想要借几个侍卫,不过我大哥听了你的话,没有答应,如果皇上需要认证,可以宣我大哥。木子,就让我呆在这里吧,没人知道,外面人只知道谢家闭门谢客,三公子已被其兄长软禁在家,不得出门。”谢飞说道。
  “千万小心,刺客不会就这一批,也许还会有,我不知道。”李尧轩手扶着书架,始终没有转过身来看看谢飞。
  “我父亲可还好?”
  “你想知道什么?”一听这话,李尧轩面色一冷问道。
  “木子,我不是想要探听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儿子对自己父亲身体状况的关心,如果这让你心里不痛快,请务必原谅我。”说完谢飞跪在了李尧轩的面前。
  李尧轩叹了一口气,转过身来,说道:
  “谢侯爷身体还好,你起来,下去吧。”他犹豫了一下,走了上前,抱了抱已起身的谢飞,“走吧。”
  谢飞看见已放开自己的李尧轩,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也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房间,当门被关上时,李尧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任凭眼泪流了出来。
  此后的几天时常会有刺客光顾别院,而且武艺越来越高,而皇上也抓紧了对陈秉璋的审问,每次审问都让李尧轩在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将定国公排除在外,定国公似乎也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处理着自己的事务,不过陈秉璋却矢口否认谢坤的证词,即便是与谢坤当面对质也毫不示弱,甚至对派人向谢武借侍卫的事情也只说是谢武为了救其父而对他的诬陷,案子一时僵持在这儿。
  可是没想到的是峰回路转,在被抓捕的刺客当中供出了收买他们来刺杀李尧轩的人是工部的一个姓周的侍郎家中的长史,秘审了这位长史后,拔出萝卜带出泥,不但这位周侍郎参与了当年刺杀先太子的事情,而且他还与户部尚书潘勋互为姻亲,而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潘尚书的唆使下进行的,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刺杀先太子。
  一听这话,皇上立刻抓捕潘勋,并同时审问审问陈秉璋。
  “陈宰辅,你知道禁军很快就会将潘勋抓来,到时候不是你说就是他说,谁先说了朕还可斟酌为其家小减罪,怀瑾呀,你说对不对?”
  “任凭陛下处置。”李尧轩谦恭的说道。
  “陛下,老臣受先帝委任辅佐陛下这些年,鞠躬尽瘁,不敢有任何闪失,生怕辜负了先帝的重托,现在陛下已亲政,却误听小人之言,用一些子虚乌有之事来构陷老臣,老臣着实痛心并敢到冤枉,请陛下明察。”
  “小人之言,谁为小人?子虚乌有?怎么二十年先太子被灭门之事是子虚乌有之事吗?”皇上问道,“带人上来。”
  不一会儿,禁军带进一个人,连同过来的还有谢武。
  “谢武,你可认识这个人?”
  “启禀陛下,微臣认得这个人,此人半个月前曾到谢府来借我家侍卫,说是陈宰辅要借,还有宰辅的一封书信,当时微臣没有答应。”说完,谢武呈上了一封信,内容无非叙旧和借侍卫,笔迹明显的是陈秉璋的笔迹。
  “陈秉璋,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怎么回事?借侍卫为何事?是不是又要往家里运私人物品呀?”
  陈秉璋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闭着眼睛。这时一个内侍进来说道:
  “启禀陛下,潘勋已被抓来。”
  一听这话,陈秉璋睁开了眼睛,身子不由得扑到在地,说道:
  “陛下,您这是要干什么呀?当年先太子一案先帝已审结并做了处理,难道陛下要做个不忠不孝之人吗?再说了不管多大的案子都是由三司审理,再呈报给陛下定夺,还从来有没有过皇帝陛下亲自审案的事情。”
  “别再和朕提先帝,你不配,先帝痛失两位皇兄以至于龙体日益欠安,很多事情并没有彻查,先是李在石那个混账,贪墨贡品,起意不纯以至于陷三皇兄于不义,害死三皇兄,这是皇家之事,已是国事,朕乃一国之君,更是为子为弟,亲自彻查此事正是要替两位皇兄讨回公道,以慰先帝之灵,何来不忠不义之说?二十年前三司审理,可结果哪?那些官员不是死就是疯,陈宰辅,你可去彻查此事?有结果了吗?二十年了,为了此事还要搭进去多少官员的性命?你说,陈秉璋,你可以不说,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潘勋可没有你那么硬,君无戏言,朕还是那句话,谁说了朕可斟酌减免其家小的罪责,你想想吧。”
  “带下去,带潘勋。”
  “等等,等等,陛下,臣说,臣说。”
 
 
第20章 
  陈秉璋殿试之后被授予一名小小的编修,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深感生不逢时,那腔满腹报国励志之心被慢慢消磨殆尽,郁郁不得志。
  后来谢坤随谢老侯爷回京述职,两人再次重逢不免饮酒叙旧,话里话外陈秉璋就透露出那种不能壮志凌云的感叹,谢坤对他一直保有着那种敬佩和信任,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于是就对自己的父亲提起了陈秉璋,谢老侯爷和他见过几次面,深聊之后也觉得陈秉璋文采了得,见识不俗,于是就帮他调到户部,任一个小小的主事,没想到却得当时户部尚书陆臻的赏识,不但得到了提拔更是招为快婿。
  陆臻成为宰辅后,陈秉璋已经成为了户部左侍郎,仅次于户部尚书,他的升迁除了老岳父得帮助之外,就是他的人员比较好,对谁似乎都很真诚,但是却又让人无法真正得靠近,从不和任何人有过深的交情,甚至与谢家的联系也慢慢得淡了。
  自从做了这个左侍郎之后陈秉璋感觉到自己手中权力得好用,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以及自己灵活得头脑,比较隐晦得贪墨往外分发得钱财,比如利用钱财的周转挪移欺上瞒下,开始是一点点小钱,后来数额就有点大,他就利用做账得机会,将其摊到不同的支付中,即便是查账也不会看出来。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举动就被同是户部的员外郎潘勋发现,这个潘勋对账目非常精通,一眼就看出了里面的门道并发现是陈秉璋所为,他并没有告发也没有要挟陈秉璋,而是将账目做的更天衣无缝,帮陈秉璋掩盖,慢慢的陈秉璋发现了潘勋的作为,看着潘勋并没有要揭发自己的意思,于是心照不宣的会将贪墨的钱财悄悄的分了一部分给潘勋,潘勋毫不犹豫的收了下来。不过却常常送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看起来价值不大,但是却是海外之物,陈秉璋也不疑,因为潘勋家本身就是以走海货起家的,家里有这些海外之物并不稀奇,就这样两人互相掩盖,互相包庇在户部,在朝堂之上得心应手,直到端王李明堂成年开始打理朝政。
  李明堂开始涉足朝堂时,陈秉璋已是户部尚书了,潘勋也是右侍郎了,李明堂一涉足朝堂就开始在六部轮流当值,每部两年左右,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皇子的身份去干涉六部的运作,只是从头做起,一点点熟悉其操作流程,熟悉相关的知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或管理问题或官员问题。
  不过他也明白水至情无鱼的道理,所以他并不是大刀阔斧的整肃,也没有向自己的父皇告发,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态来隐晦的告知所属官员去改正,因此得到了这些官员羞愧的感激,并悄悄的修正自己的不足,比如刑部和工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往好的方向运作。
  而兵部是端王妃的母家,其爷爷孙铭博主政,更是小心翼翼,不敢给自己的孙女婿添麻烦,把兵部打理的清清楚楚,只是偶尔会因为钱粮的问题,与户部有所牵绊。
  而礼部就让李明堂发现了李在石贪墨贡品和钱财之事,于是他依然照常办理,再加上又牵涉了自己的弟弟两口子在内,虽知自己的弟弟常年在外,弟妹独守郢郡王府甚是寂寞,常常与母家联系,不过还是希望李在石能悬崖勒马,慢慢退还所贪墨的。
  等到李明堂到户部时,陈秉璋已升为宰辅,户部尚书就是潘勋,而四王爷也已开始涉足朝堂,因他与李明堂关系匪浅,时时跟随着李明堂,因此就与李明堂常常出入户部,并因此与潘家联姻。
  李明堂在户部呆了两年,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但是就隐隐发现户部的总账目与其他六部的账簿都有或大或小的出入,虽然金额不大,后来有发现户部分给内务府的总账目也有出入,他不是太懂如何看账目,但是他知道这里面一定有猫腻,可是现在自己的身份仅仅是个王爷,即便是太子也不可能彻底查账,以免引起朝堂动荡,朝局不稳,因此就将此事放了下来,不过有时候在和潘勋打交道时就话里话外不免带出了自己的疑惑,这让潘勋很是吃惊,就急忙与陈秉璋商议此事。
  因为当时太子之位未定,只要李明堂不是未来的储君,对于陈秉璋倒是无甚大碍,好巧不巧李尧轩出世,而还在吏部当值的李明堂也从端王升为太子,陈秉璋和潘勋就不免东窗事发,再加上潘勋存有私心,巴望着自己女婿晖郡王能上位,而对陈秉璋来说无所谓哪个皇子上位,于是两人就商定了刺杀李明堂,又找到李在石说了此事,并承诺一旦李明堂死了,就会向皇上推荐三皇子郢郡王上位,当时李在石知道李明堂手握他的把柄,于是一拍即合。
  但是陈秉璋却要隐于幕后,不出面,如果一旦事败他可从中周旋,帮潘勋脱罪,毕竟还有个晖郡王,最后又找了何傅山,许他事成之后的高官厚禄。
  但是陈秉璋和潘勋都是文官,家里虽然也有看门护院的,但是功夫和皇子们家的侍卫毕竟无法比,陈秉璋这才想到了谢坤,利用谢坤的信任,以护送私人物品回乡为由,向谢坤借了那些久经沙场的侍卫,而这些侍卫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他们真正要做什么,虽提出异议,不过听陈秉璋说是自己的主子答应的,也只好照办。
  然后潘勋在现场抛出了不利于郢郡王的物证,再加上李在石贪墨的事情,将罪责指向了郢郡王。
  “这么说谢坤并不知道你们所为何事?”皇上问道。
  “不知道,谢坤久居边关,对朝堂和官场之事知道的不多,他的谋略用在战场上可以,但是在朝堂上就不太适合了,所以我们并没有告诉他,事后他来追问,我就用他当年的一些过错和违禁之举威胁他,不过自此我们再也没有任何交集和联系。”
  “那么当初父皇可知这些?”
  “先皇知道一些,刑部的段和平查到了一些但是并不详尽,更何况是由我主持的调查,所以有些东西我就掩盖了过去,先皇只知可能牵扯了晖郡王和宝郡王,当时先皇伤心两个皇子的突然离世,不忍再失皇儿,于是只是下遗诏赐死了两位妃子,遣两位郡王回封地。”
  “你是宰辅,应该知道为何当时先皇的遗诏没有完全执行?”
  “当初陛下初登大宝,定国公也是久居西南,主要以军武为主,朝政之事知之不多,因此我就和太后商议让郢郡王先为先帝守灵,进而进入朝堂,以郡王之职可以挟持定国公,形成辅政的平衡。”
  “那么当初调查的卷宗去了哪里?”
  “先帝一驾崩,我就偷偷派了一个内侍将卷宗偷了出去,烧了。”
  “这些事李明拓参与了吗?”
  “这个我不清楚,说实话我只和潘勋联系的比较多些,和晖郡王并没有过多交集,不过从后来晖郡王的表现来看,即便前面不知道,但是后来也知道了。”
  “玄亲王遭暗杀是你所为吗?”
  “这个罪臣并不知晓,但是潘勋和我提过,说玄亲王身份确定,必将彻查此案,只要他在世一天,此案大白天下的日子就不会太长久,所以罪臣认为此事是潘勋所为。”
  “你们这帮混蛋,害死我的两个皇兄,累及我父皇,真是罪不可恕,来人,拖了下去。”
  这时有个内侍进来报:“晖郡王在家中自尽。”
 
 
第21章 
  晖郡王夺爵位,其子女家人贬为庶民
  宝郡王发还封地,赐府邸,其母追封为贤德贵太妃
  陈秉璋问斩,满门抄斩
  潘勋问斩,满门抄斩
  谢坤贬侯为伯,降为中将军,听命于西北大元帅岳华强,谢坤与其三子不得擅离西北边境,即日起启程
  玄亲王自请为其父王母妃守陵一年
  当皇上的旨意一个个宣了下来之后,定国公薛琮相当不满意,他的本意是将谢坤一家从西北赶出去,将自己的儿子薛忠杰扶上来,而现在的这个结局真是让他无语了,岳华强本就是老侯爷提拔上来的,和谢坤一起出生入死的在一起半辈子了,可以说是最佳搭档,谢坤在他手下听命?那不是开玩笑吗?
  他去问过皇上,而陛下说了一句:“我要让谢家人替我守住西北。”,而这句话不是皇上说的,其实在对谢坤的处理上皇上也是犹豫的,他也知道谢坤不管身为何职,只要在西北谢坤就绝对是那里的“王”,至于定国公的那种“将西北和西南连成一片同意指挥”他也考虑过,但是李尧轩说了一句:
  “西北如果没有安平侯,谁能挡下彪悍的蛮羌人?并且西北和西南都由薛家掌控,陛下是否安心?谢家人在西北即可守住西北,又可掣肘薛家,那样陛下才可无忧。”
  谢飞本已心灰意冷的心更是没有了一点生机了,他的木子回不来了,现在只有一个玄亲王李尧轩孤独的守护着他父母的陵墓,而自己即将离开这纷乱的京都和令人窒息的朝堂,他想临走之前再去见见李尧轩时却发现玄亲王已经走了,已完工的亲王府冷冷清清。
  谢飞还听说了皇上要为玄亲王赐婚,京中权贵纷纷将自家的女孩献上,这其中就有定国公薛琮的孙女,薛忠杰的女儿薛雨琴,但是皇上似乎也有自己的人选,并不希望自己的这个侄子和定国公家联姻,只是说了一句:
  “怀瑾要守陵一年,再看看吧!”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