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见得。”耿曙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赞同姜恒。
姜恒说:“你反复念叨,就证明你心中不安,若当真有信心,你是不会提的。”
天下没有人比姜恒更了解耿曙,姜恒随便一句就是攻心之言,耿曙只得说:“你说得对。”
两人将大军驻扎在玉璧关下,姜恒作了提前预判,虽然落雁的情况尚不明朗,但玉璧关内有汁绫的守军,玉璧关外则有耿曙的军队,这么一来,双方形成两面夹击,把玉璧关包围了。
而眼下玉璧关,守卫则以四万梁军为主,郢人出工不出力,只来了三千,先前支持赵灵六十五艘海船,便权当完成了联盟的责任。
代军眼下还不知道在何处,但他们绝不会置身事外,说不定已在越过潼关,前往落雁城外,与太子灵会合的路上。
宋邹也来了,这场大战的意义非同小可,任何一方落败,都将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彻底改变天下格局,他已经将赌注全部押在姜恒身上了,他必须相信他,无论姜恒救哪一国,他相信姜恒有自己的判断,自己要做的,只有全力协助。
“按理说,攻城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唯二可能,”宋邹慢条斯理,说道,“第一,就是出现了新的器械,此乃器之革新。”
“不错。”耿曙对兵家之道了若指掌,“其二,则是出现了新的战术,此乃术之革新。要么是‘器’,要么是‘术’,或是两者俱得。”
三人在松林坡高处眺望玉璧关,玉璧关城楼旗帜飞扬。
“新的攻城器械不大可能。”涉及到行军作战,耿曙的脑子非常清醒,“赵灵通过海运一举送去了六万步兵,已是运输的极限,再载着大型攻城器械接近落雁,拖慢速度不说,还容易暴露目标。”
“嗯。”姜恒沉吟不语。
“那么就余下战术了。”耿曙说,“有什么新的战术,是能一夜间攻破城墙的?”
“我不知道。”姜恒皱眉道,人力有时而穷,下山之后,他早已明白到,自己要向这个世间学习的,依旧还有许多。
宋邹说:“当然,也可能是赵灵在虚张声势,他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做,正是算准了雍人猜测他有应对之法,不得不出城一战。”
“以彼之谋,反陷彼身,”姜恒说,“确实有这等策略,但不像他的作风。”
宋邹答道:“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击破玉璧关,得好好想想,玉璧关一破,落雁之危自解。”
宋邹说得不错,只要夺回玉璧关,关北的汁绫马上就可以腾出手,回援落雁城。
眼下的战局从北到南,分别是王都御林军、王都外沙洲平原的郑军、玉璧关北雍军、玉璧关四国联军,以及关南松林坡所驻扎的耿曙的这一支奇兵。
五支军队互相牵制,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哪一边先被击破,便会一环扣一环,引起连环倒塌。他们正在最南端,设法引起这战术链条的断裂与失衡。
“还有一个解决思路,”姜恒说,“从北边断开这条链条,先救落雁,只要落雁得救,玉璧关同样不在话下。”
耿曙说:“还是南边开始罢,至少咱们手头有军力,我来制定破关计划,但须得与姑姑先接上头。风羽怎么还没回来?”
正说话时,远方天空一声鹰鸣,海东青回来了,三人同时抬头。
风羽带回了王都落雁城的消息,耿曙展开一看,脸色稍稍和缓。
汁琮出城决战,大败赵灵前锋军,是役雍军得胜,汁琮一骑当千,杀得敌人血流成河,最终太子灵全军后退五里,雍军兵员折损两千四百余。
“他守住了落雁,我们还有机会。”耿曙稍稍镇定下来,汁琮的北方第一武士头衔,并非浪得虚名。他几乎从未见过汁琮出手,就连太子泷,自懂事始,俱记不得父亲打仗的时候了,所有关于汁琮的战绩,都只存在于传闻中。
“不。”姜恒却提醒耿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汁琮用兵刚武勇猛,打起仗来有种同归于尽的气势,然而雍国面临的最大难关正是兵员不足,一场胜仗有助于提振士气,从长远来看,却被太子灵一点一滴地消耗着实力。
又及,西南方潼关告破,守将被杀,代国军已全面入侵雍地,开始攻打雍国西面的第四座大城“承州”。
“何况,”姜恒在军帐内踱步,说,“再这么下去,哪怕玉璧关夺下来,落雁也要完了。”
李霄亲自上阵,带来了三万军队,将在五天后与王都前的赵灵会合,这么一来,联军已达到九万。
姜恒与耿曙对视一眼,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眼中的恐惧。
这场大战就像雪崩一样,起初只是滚下一个微小的雪球,紧接着则是不停地加速,卷进去越来越多的士兵与战马,姜恒远远低估了赵灵要将雍国彻底亡国灭种的信心。
“还有最后一个办法,恒儿。”耿曙看着姜恒。
是夜,耿曙飞速拟信,与姜恒商议后,放出海东青,低声在它耳畔说了几句。
黎明前,玉璧关一片黑暗,风羽振翅而起,飞越渺茫的远山与夜幕,飞向玉璧关内的另一面。
“接下来,就看你爹的运气了。”姜恒朝耿曙说。
耿曙:“走罢。”
两人正要转身,忽闻远方传来一声锐利的、划破夜空的哨响。
耿曙顿觉不对,马上转身,只听箭矢破空而去,海东青一声鸣叫!
“风羽——!”耿曙怒吼道。
姜恒刹那手脚冰凉,睁大双眼,在漆黑的夜幕里搜寻着海东青的下落,耿曙立于夜色,犹如雕塑。
“射不中的,”姜恒声音发着抖,安慰道,“深夜看不清楚,箭矢不可能这么准,哥,相信我!”
耿曙紧握着拳,眼眶通红,望向姜恒,彼此不发一语。
良久,耿曙镇定下来,缓缓道:“风羽哪怕受伤,也一定会将信送到。跟我走,恒儿!”
姜恒呼吸急促,与耿曙翻身上马,将军队留给了宋邹,驰往东南面的群山,沿着他们出关的秘密山道,再次进入雍国领地。
腊月初三,被围困的第二十八天,雍都落雁城,王宫。
“他们的补给在于灏城。”
管魏指出了这场围城战的关键:“赵灵运送兵马,抵达本国国内,随身辎重,不可能太多。先夺灏城,并将城内物资运送到前线,供大军所需,乃是他们计划中的一步。”
汁琮“唔”了声,说:“当初该将山泽杀了,氐人横竖都得投敌。”
姜恒若在场,一定会怒吼出声,当初就该去救!否则灏城怎么会落入赵灵手中?!
但不仅姜恒,就连太子泷,今天也没有被通知过来,汁琮让他闭门思过,自然也不会有被儿子反驳的机会。
汁琮相信自己有绝对的实力,三天前,他率四千御林军出城决战,击败了太子灵的近万部队,他还没有老。
今日殿内参议之人只有管魏、陆冀、卫卓、曾宇四人。
陆冀想了想,说:“左相的意思想必是,可以派一队人,突破重围,切断郑军于灏城的补给线。”
“派多少人?”汁琮说,“陆冀,你亲自带兵?”
陆冀实在也是昏了头,城中一天接一天被困,哪怕粮草充足,民心却是最大的问题,城中已有哗变兆头。现在派出兵员,尝试强行突围,多少人才能切断郑军补给线?八千?一万?军队突围尚不知能否成功,但王都守备定然空虚。
更要命的是,代国大军尚在路上。
“风戎人呢?”管魏说。
“不能指望他们。”汁琮道。
周游匆匆入内,带着另外的消息。
“汁淼陈兵玉璧关前,”周游说,“目前仍按兵不动。”
汁琮终于等到了耿曙的消息,却不是他想要的,汁泷、姜恒、汁淼……这三个人,已经不听他的命令了。
但他没有作出任何评价。
管魏道:“若殿下能与武英公主配合,夺回玉璧关,公主便可腾出手,率军回援王都。”
“你还有话想说。”汁琮注视周游。
周游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承州城破,”周游说,“代军已占领全城。”
汁琮说:“孤王再出去邀战,还有多少兵员?”
麾下大臣一片沉默。
汁琮意识到了不妥,望向曾宇。
“御林军尚存三千余。”曾宇说,“上一次决战折损甚剧,需要补员。王陛下,根据斥候的情报,赵灵一方军队,今晨又来了两万的增援。”
雍国继灏、山阴之后,第三座重城也随之告破,汁琮抽调了六城中近乎八成的军队,筹备夺回玉璧关,各城如今守备空虚,反倒被联军一举端了老巢。
如今郑国的大军还非常有耐心,等待盟友前来会合,汁琮万万没有想到,落雁的兵马竟只剩……
所有人心底浮现了不祥的二字——亡国。
姜恒之言犹如仍在耳畔,当初除却管魏,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危言耸听,雍国内忧外患不假,却远远没到这个地步。
然而此时此刻,变故就发生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对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部署了所有棋路,只等待最后的时刻来临,层层推进,甚至就连诱敌出战,俱在太子灵的计划之中,预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汁琮毁灭性的一击。
当初在玉璧关便该将赵灵扣下来,不问缘由直接杀掉——汁琮到得此时,仍在后悔。
第107章 溅血誓
“把武英公主叫回来, ”汁琮说,“玉璧关不要了。”
“万万不可!”众臣同时色变,连卫卓都顾不得触怒汁琮,马上设法阻止。
管魏道:“陛下!此刻抽走玉璧关前守军, 梁军便将长驱直入!”
汁琮答道:“大家就在沙洲前拼个死活罢了。”
汁琮之言, 瞬间让所有人感到不祥。
“还没到时候呢。”姜太后的声音道。
汁琮看见姜太后的那一刻,双目通红, 心中满是杀意, 直到如今,他仍拒绝相信, 国家内外交困, 已到了最后一刻。
姜太后一身华服, 缓步而入, 身后跟随着界圭与双目通红的太子泷。
“太后。”一众老臣纷纷躬身,在场之人, 大多是当年追随先王,又服侍汁琅的顾命大臣。
“母后。”汁琮镇定少许。
姜太后手中握着黑剑剑鞘,走到王座前,展袖坐到一旁,众臣纷纷鞠躬。
“宫内已好些时候没听见前线的消息了, ”姜太后说, “哪怕陛下从来就是报喜不报忧, 我还是知道一点风声的。”
汁琮沉默,低着头。
“太后不必担忧,”管魏说, “敌军自当退去。”
姜太后叹了口气, 说:“越国亡国那年, 我只有六岁,后来跟了你们的先王,我成为了一个雍人。但在心底,我始终记得,我也曾是个越人。”
众人沉默,俱注视着姜太后手中的黑剑。
“母后?”汁琮道。
“雍人有雍人的坚持。”姜太后看了眼汁琮,安慰道,“越人,也自当有越人的解决之道。我虽已多年不问朝政,也想为夫家出一份力,各位不如听听我的办法,再作决议?”
在一片静谧中,没有人反对。
“界圭,耿渊既然不在,黑剑便借予你一用,去罢。”姜太后说,“黑剑诛杀了赵灵的亲生父亲子闾,如今一并斩下儿子的首级,就让这把剑,再一次名扬天下。”
姜太后之言,谈论杀赵灵,犹如杀一只鸡般,那傲气当真让众人震撼得无以复加。
“是。”界圭接过黑剑。
“哪怕对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赵灵,”姜太后说,“也务必不要掉以轻心,必须当作武艺卓绝的对手来看待,古往今来,但凡轻敌之人,都会栽个大跟斗。”
“谨遵太后之命。”界圭将黑剑负在背上,朝汁琮与姜太后行礼。
“母后。”汁琮叹了口气,正要开口,姜太后却悠悠道:
“但是,纵然除去赵灵,此战亦在所难免。城破,只是时间问题,琮儿,面对现实罢,单靠武勇,如今已解不得落雁之困。”
无人敢接话,姜太后朝汁琮说:“王儿,今日局面,既是你一力促成,自当奋战到最后一刻,与国同生共死,若侥幸能胜,自是最好,若不能胜,亦不至于辱没了汁家威名。”
“是。”汁琮道。
“太子汁泷,却仍然大有作为。”姜太后又道,“大雍尚未真正处于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境地,派你所有的卫队,护送太子离城。”
管魏闻言,缓缓点头。
“能去何处?”陆冀道,“如今关内四国视我等为仇敌。”
姜太后说:“去关内?不,我意乃是让太子持国君之命,前往大安,再一路南下,召集风戎人。王儿,你须得拟一道诏书,交给太子,让他赦免氐人、林胡人,召集雍国境内所有的外族,为我们雍人驱逐外敌,许给他们,原本便该得的。”
汁琮眼眶通红,到得最后,竟是哽咽起来。
“……汁淼与姜恒一定能攻破玉璧关,待他们与绫儿会合,届时护佑太子,重夺落雁,再建雍国。”姜太后轻描淡写道,“事有万一,设若城破,四国之军正大肆庆祝之际,却永远不会想到,远征塞外,夺下了雍国都城,此地则变作他们永恒的坟墓。”
说话时,姜太后眼里凌厉目光一敛,化作温柔神色。
“至于我,与陛下、各位大人留在此地,哪怕雍王战败,大家当陪赵灵、李霄,以及四国联军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又有何不可?”
姜太后如是说。
93/176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