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要把我打死了!!!不分家活不下去啊!!!”
每家门前都嚎一遍,务必让每个人都听到。
徐辉家被闹腾得鸡飞狗跳,家务没人干了,农活全部搁置着,别人都开始砌上新屋子了,他家只种完大白菜。
徐家老大爷整天忧心忡忡,愁啊!一家五口人,这么耽误农忙时间,简直要了亲命了,到时候要是大雪又来,家里吃啥?
他拎着自己烟袋子,听着屋里徐敏敏闹腾,太阳天阴下去、吹来一阵凉爽的风,他就哆嗦地寻思:
不是大雪要下了吧?
一个农民,没把庄稼都种下去,没把牲畜棚修理好,整天就跟一小姑娘吵吵闹闹的,像什么样子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随她去呗。
徐家老大爷,下定决心,半夜找徐辉决定了,分是可以分,怎么个分法,绝对不能可着徐敏敏来。
刚巧,徐中磊和程昱铭那天往镇上去,等他们回家,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
曾诚作为一个合格的“狗腿子”,趁着修葺屋子的间隙,绘声绘色地过来和徐中磊讲故事。
徐敏敏和徐家确实分家了,她和她爹谈好,要土豆三百斤,就净身出户,啥也不要,这会她已经住到樊玉家里去了,俩小姑娘一起住。
“那徐敏敏她妈呢?我记得她俩一起闹的分家。”
曾诚神秘兮兮地说:“石头哥,这你可别说出去,我是和樊玉关系好才知道的,被她发现我和别人说,我得被她拿菜刀砍。”
“快说!傻兮兮的。”徐中磊赏他一个额弓,催他继续说。
原来,徐敏敏她妈谭欢本来就是不想分家的,她有丈夫有儿子,公公婆婆相处十几年了,自觉感情深厚,怎么愿意抛弃一切?
至于家里总是她受苦受累,作为一个根深蒂固的农村妇女,那可不是受苦受累。谭欢总觉得一个家里总有人要干家务活,总有人会吃得少,这不算是受苦。
“家和万事兴”,她一直担当着这种角色,徐辉打麻将输完钱,她就去借;婆婆让她去打工,她就去打;要她包揽家务顺便照顾好一家好几口人,她也愿意;
在谭欢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家里好就是真的好,家庭和谐就是她存在的意义,所以她本来就不想分家。
不过徐敏敏要分家,她也不阻止,毕竟生的女儿,早晚要出嫁,迟早得分,早分晚分差不了什么。
所以最开始,就只有徐敏敏想分家,净身出户,啥也不要的那种。
樊玉给她出主意:如果分家只有徐敏敏在说,那就是小孩闹腾,过家家,没人会关注,成功不了。徐敏敏必须得把阵仗弄得大一点,所以得拉谭欢入伙;
而且,净身出户也不行,啥都不要就跑出来,这是离家出走还是分家呢?到时候人家随随便便把徐敏敏拉回家,哭都没地方哭去,所以东西也要分,一开始最好还狮子大开口,要得越多越好,让他们肉疼!
一个伟人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先得把调子拉高,才能和人谈条件。
樊玉做了这两点指示,徐敏敏于是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日夜不停地给她妈洗/脑,最后洗/脑成功一半,她妈自己虽然依旧不愿意分家,但是愿意帮女儿的忙了。
“事就这么个事。不过听敏敏说,她妈后悔帮她忙了,整天都在说些“早知道就不帮你”的话,谭姨真是拎不清,和女儿享福去多好,把那一屋子傻/逼当宝一样伺候,也不知道图啥……”
俗话说得好:我佛不渡傻/逼。曾诚也懒得再说谭欢了。
程昱铭听着这一番斗智斗勇,对樊玉刮目相看,这小姑娘脑子挺好使,好苗子啊。
第116章 弘瑞山庄 活在人嘴里的吴疾和郑略
徐中磊这两天闲着就往镇上跑, 不是什么别的原因,他就想知道,去年冬天镇上那五十多个人到底是到哪里去了。
那个带着槍, 差点强J 樊玉的男人, 是打哪里来的?会不会再来?
徐家老屋这老弱病残几十个人, 可经不起一场入侵。
从镇上到县城的大桥,地震的时候就断了, 那么不速之客最有可能从东北方向过来——省城。
除了猎人小屋需要建造, 目前村里的活都不需要他。徐中磊想趁着这段难得的好天气, 往省城方向走一走, 找找幸存者, 最好能知道镇上那群男人的来历。
而且,徐中磊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见到过外人了,他还想知道外面人类生存现状。
托付完家里的鸡狗还有娃娃, 徐中磊和程昱铭就踏上往省城的县道。
从镇上往省城,只需要走过一个通往国道的岔路口, 剩下就是一直往前。
这条路徐中磊无比熟悉,因为他高中就是这么去省城读书的, 每周一次来回,风雨无阻。
只不过之前他都是坐中巴车晃晃悠悠, 一个小时就到,这次他只有两条腿, 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去。
“弘瑞农庄——幸存者基地,直走往前50km, 有活干,能包饭。”——用粗黑的炭笔在木板上写的。
徐中磊和程昱铭走了两天,在县道和往一个小镇的岔路口上, 看见一块木板。
程昱铭接着往下念:“落款是:弘瑞(南湖)文化餐饮有限公司。”
徐中磊觉得这名字有一点点熟悉,不,十分熟悉,他确信自己肯定有一段时间经常听说过这个名字。
“弘瑞……弘瑞……是弘瑞集团!”
他想起来,这是地震前省城一个挺有名的公司,包揽了省城的很多生意:高端汽车经销、弘瑞地产、弘瑞家居……更主要是因为:他高一同学就是这家总经理的儿子,他才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弘瑞集团这个名字。
“不知道算不算好事,我高一同学,叫做……吴疾,就是弘瑞总经理的儿子,坐我前桌,高一的时候经常抄我作业,高二他转到国际班,然后就出国了。不知道这个弘瑞是不是?”
“不过目前有幸存者基地,我们怎么着都得去看看。”
吴疾的名字非常好记,行为也和普通高中生一点都不一样,以至于时隔十几年,徐中磊还能说上吴疾很多事情来。
比如说吴疾背上常年背着一个荧光粉超级大书包,那书包直接够到膝盖,晚上还能发光,晚上回宿舍的时候,隔几百米远都能一眼找到这个荧光粉书包;
比如说吴疾这个人非常会玩,高一大家都在灰头土脸地学习,他已经和一圈班花谈过恋爱了,传说“他的女朋友手牵手来能绕地球一圈”,但是一个学期过后,吴疾又一个都不谈,说是“没意思”;
再就是富二代的特质,花钱如流水,徐中磊后来工作,大半年花的钱也没有这小少爷一个月花得多……
既然是老朋友了怎么着都得去见见。
他们一路上找到五个指示牌,按照上边的方向,从省道转县道、乡道,在公路山坡处,看到一个镂空,用铁丝边搭成的拱门,拱门顶上写着几个大字——弘瑞山庄。
看起来是地震之前农家乐的招牌,不知道地震的时候怎么没震倒。
往里看,乡道的两边,远处是数不尽的水稻田,蚂蚁一样大小的人类,在田间阡陌中劳作。
往里走几米,又有一个木板告示牌,写着:
欢迎光临弘瑞农庄,农忙时间,招待不周;请客人自行往办事处办理入住手续;若饥饿难忍,请前往食堂领取一份免费餐,食堂供餐时间:6:00-18: 00,往周知,多谢。
另:告示牌为农庄财产,请勿顺走烧火;
如有发现,罚重做十个,视情节严重程度扣除工分。
底部画张地图,已经标好办事处和食堂的方向。
徐中磊和程昱铭相视一眼,不约而同:
走嘞,干饭去!
弘瑞山庄的食堂在公路下来几百米的地方,十分好认,外墙上用白色石灰刷着巨大的俩字:食堂。
这时正在一点左右,路上有几个行人,穿着破旧但是整齐,大腿小腿处都有泥巴点,他们行色匆匆往食堂赶,饿狠了的样子。
有个年轻男孩越过他们,余光瞥见徐中磊和程昱铭这两个明显异乡人,也没啥惊奇表情,只是好心提醒:
“新人吧,咋不早点来呢,中午有梅干菜大饼,现在肯定没了。赶紧去,记得门口做个检查,再晚就只有菜汤饭了。”
徐中磊连忙追上去,“诶——兄弟你慢点,咱们一起走呗,确实新来的,您帮忙带一下路。”
徐中磊挺拔白净,年纪显小,看着挺有亲和力,那男孩瞅了他们一眼,说:
“行,跟着我。不过你们离我远点,做个检查先。害——就是怕你们有啥病——”
他自觉这话说得不太对,解释道:“就是传染病。因为去年省城里之前来过几个人,身上带着病,把庄里挺多人都传染了,郑哥动作再快,还是死掉好多人,太惨了。所以后来再来客人,都要先去做个检查。”
“郑哥出个门回来也得做,你们别乱想,哈哈。”
“我叫魏莱,韩赵魏的魏,蓬莱的莱。”
徐中磊记得弘瑞管事的姓吴,但是这个魏莱只提“郑哥”,一时有些想不明白。
弘瑞难道……被篡位了吗?
说话间,食堂就到了,大食堂门口,见了几座刷着石灰的砖房,魏莱指了指一个红十字的标志,大喊:
“黎哥——来俩人,你做个检查,我先去吃饭!”
“进来。”
两人就一起进门,屋里也刷得雪白,放着病床,台架上还有一些医疗器具。
有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闷头写着什么东西,看见徐中磊和程昱铭,指着窗边上一个大碗,温和地说:
“你们路上走了多远?饿的话先吃个馒头垫垫。我先把手上病历写完,你们吃完去洗个澡。有换的衣服没?那架子上都有。”
徐中磊都被这一串搞蒙,这宾至如归的态度,还有医疗服务?简直不像是末世!
还有这医生,那充满智慧的头发,看着就十分专业啊!
他们一路风尘仆仆,走了五天,确实是要清洗一下的,不过洗澡的体验就让人重返末世。
水是冷的,用木桶装着;清洗剂用的是皂角和草木灰泡的水;提供的换洗衣服是一块大床单中间剪一个放头的洞。
徐中磊的衣服是大红牡丹花团锦簇,程昱铭的是小黄鸭嘎嘎嘎童趣十足。
两人洗完互相嘲笑:
噢,看看对面那个大傻子!
限于条件,体检不过检查一些体温、发炎的常规项目,他俩很快就通过,换上自己的衣服并获得特制小卡片一块,别在胸口,意思就是健康人类了。
至于不健康的人类,医生笑了笑:“有隔离间,在里边呆着。”
隔离完之后会不会被赶走,那就不是他这个医生能决定的事情。
现在缺医少药的,山庄能有几个医生看看就不错了,再多还能要求啥呢。
食堂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层平房,看得出来是在地震之后废土重建起来的,环境昏暗,一脚下去是湿润的泥巴地。
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公社食堂有些像,条件可能还要更差一些。
不过也没啥可挑剔的,毕竟免费的呢。
徐中磊和程昱铭感恩地拿走自己的饭菜,坐在窗边光线稍好的地方开始就餐。
糙馒头加腌野菜管够,附带一大碗汤,清水白菜汤,能够果腹且盐味够重,适合重体力劳动者。
据说这汤是防止有人吃太多馒头,找不到水喝噎死,才特意作为标配的。
他们吃完饭,商量着要往办事处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吴疾。
“你们认识吴哥呢?刚好我要去找郑哥,一起去。”魏莱端着碗热情地说,“食堂下午又烤了一炉梅干菜饼,我等到现在才买到几个,可饿死我了。”
“咱食堂师傅之前就是在小学门口摆摊卖梅干菜肉饼的,这两天暖房里边油菜长得多,那边烘了一点干菜出来,咱们才能享这口福。你们尝尝。”
魏莱坐过来,艰难地拿出一个饼,又拿出一个,想了想收回去,
“你们都吃得差不多,别撑着了……”
饼确实不错,梅干菜酸爽,酱香味美,不愧是优秀的摊主。
往办事处一路上,程昱铭和魏莱说说笑笑,两人真诚交流,互相套话。
穿过乡道走到泥巴路上,徐中磊一眼就看见了最远处许多修长的建筑,
“玻璃温室?!”
用钢架和透明玻璃搭建的六个玻璃温室,震撼地摆在徐中磊面前。
“太壕了!用这么多玻璃,你们现在是能造玻璃了吗?”
玻璃这玩意在地震之前遍地都是,但是地震之后就太稀缺了,还能造出这么大一个玻璃温室来,这手笔真壕。
魏莱听着徐中磊的感慨愣了一下,与有荣焉。
“咱们现在没设备没原料的,哪能造出玻璃来?吴哥说,咱们这些人离造出纸来都还差着十年。”他学习吴疾的样子,叹了一口气,“搞工业太难了!”
“那这些玻璃从哪里来的?”
“说起来,这些玻璃确实来得不容易,那玻璃厂里咱们这有五六十里吧,还是郑哥带着人从厂里仓库扒拉出来,又冒着大雪一趟一趟搬回来的,路上不少人都冻伤腿,累得够呛。但是暖房一建,至少咱山庄几百号人青菜就有得吃,不至于苦兮兮地拉不出屎——”
第117章 弘瑞山庄(二) 吴疾和郑略
能冒着大雪去几十里地外玻璃厂挖玻璃, 郑哥是个有魄力的人。
“你们这地方真不错,精气神都支楞起来的,领导有能力啊——”徐中磊有意无意感慨, 说得魏莱心花怒放, 讲解又热情不少。
看见一排整齐的小房子, 说是员工宿舍,像高中宿舍一样的六人间, 魏莱本人也住在里边。
74/80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