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真·故事鬼才。
程昱铭:\"所以,七月份的交易大会去不去?\"
“必须去。”
*
他们一路风尘仆仆,进入镇上第一件事就是去河边。
靠近大堤,两人发现之前建造的简易烘烤房房梁处已经挂满了鱼,一间新屋在烘烤房旁边拔地而起,徐金鹏正在一篓一篓地往里边搬鱼。
戴胜杀鱼杀得热火朝天,看见两人过来,顺口打招呼:“石头哥、程哥,回来了,遇见啥人没?”
两人出门理由是要寻找镇上其他幸存下来的人,所以戴胜有此一问。
“见着了,还挺多,一会和你说。”徐中磊好奇地问:“你们又建了个烤鱼房?现在每天能抓多少鱼?”
戴胜擦擦脸上的鱼血,“现在鱼多,六小时能满一筐,一天三百来斤。别说,最近鱼血鱼泡鱼肠子吃得我都恶心了。哥你回来的刚好,志平哥想趁着现在鱼多,再造一辆水车,大点的,多存点鱼肉。村里人都去山里砍木头,就等你回来做总工程师造水车。”
徐中磊听得鱼肉都吃得人恶心,心里暗爽,“那好嘞,我们先回村,造水车去。”
*
只要现在努力一点,就能存下来数不清的鱼肉,冬天的食物短缺问题迎刃而解,所以村里人在建造屋子,种地之余,又一整天一整天地出去伐木。
这些木头都去年冬天活活冻死在大雪中的,一树一树的,全是光杆司令,倒是简省了很多清理杂枝的时间。
村里大窑重新烧起来了,一窑一窑地烘干木头。
徐中磊重新执掌总工程师之位,这回大人都在忙着干活,他身边就不知怎的凑齐了村里好几个小萝卜头,还有曾诚、徐敏敏、樊玉这种半大孩子,也过来观摩他做木工活。
一双双好奇又求知若渴的眼神,倒是让他想起童年时候。小时候请隔壁村的木工来家里打椅子坐床,他那时候也是寸步不离跟着隔壁村的木工师傅,对于小孩子来说,工具刨出来的木花花们,实在让人着迷。
徐中磊也不藏私,闲着的时候,一个一个教这些小屁孩们认工具,教完就考,答出来的奖励小火烘得喷香的鱼干,打不出来的就勒令继续背。
他还时不时“大度地”把刨花刀贡献出来,让他们对着废料瞎几把乱刨,当老师也是乐趣无穷。
农村木匠大多是家传绝学,传女不传男的那种。作为吃饭手艺,绝对不会教给外人。不过徐中磊可不管那么多,现在村里人丁凋零,在座的无论哪一个小屁孩能学到手艺去,对他来说都是大大的好事。
他还想,等冬天了,就把这些小屁孩都召集起来,学学语文数学啥的,和徐橙一起教。
徐中磊书房那半屋子的文字资料,还想把它们传给子孙十八代呢,不学数理化可不行。
徐中磊看着曾诚,决定到时候得把曾医生拉过来,现成的医生可不能闲着,要么治病,要么教书。
人老了会闲出病来的,让曾医生来教书,绝对是为他好。
没错,就是这样。
*
一回生、二回熟,全新加大加长版捕鱼水车,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就落地下水,总工程师徐中磊光荣卸任,开始琢磨着造板车的事。
弘瑞山庄的移民邀请,徐中磊早就在村民会上提出来,大家心思各异,国人安土重迁,要搬家得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不过去弘瑞山庄做买卖这件事,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同意。
人诶,都多久没见着新活人了?!就算不卖啥,过去看看热闹也行啊!
第119章 汇通市场(一) 路程
村民大会初步决定了交易的货物。
最主要的是鱼干, 镇上大河已经修养生息两年,加上本地四大家鱼有洄游的习性,这些鱼一波波地往下游走, 所以两台水车日夜不停, 每天能捞几百斤大鱼。原本留守镇上的徐金鹏和戴胜手慢脚乱, 于是常驻渔场的人员变成了五个。眼见这些鱼干已经吃不完了,便成了徐家老屋的主推商品。
其次就是村里几个老人的老本行, 村里大窑之前烧砖烧瓦, 材料都是现成的, 到时候烧出一些陶碗陶罐啥的, 拿到市场里边, 应该也不愁卖。
徐中磊觉得陶器十分有前途,大会上特意提出:最好要在罐子碟子底下印个“徐”字。
品牌意识得从小处抓起,谁知道徐家陶器会不会出名呢?等出名再弄商标就晚了。
剩下豆腐凉皮鱼火锅啥的, 只能当做添头,主要大宗商品就这两样。
两种活物一个死沉, 一个怕摔,光靠徐家老屋男女老少手提肩扛, 不知要搬到何年何月。徐·前水车项目总工程师·中磊,又挑起了制作板车的重担。
这玩意机械结构简单, 他自己家里就有好几台,问题是:轮子从哪里来?
木质轮子, 木工书有指导做法。
徐中磊稍微看了一下立刻放弃,原因一是木轮子中间的承重圈, 需要将一根巨大的树干,打磨成正圆形,材料不容易得, 打磨也需要时间;二是木轮子的圆圈部分也需要将许多部分的木块打磨成弧形,最后组装在一起。十分麻烦不说,现在没有箍轮子的铁皮,用竹皮代替极其容易散架——
徐中磊盯着木工书,十分发愁。
还有半个月呢,时间这么紧,做木轮子肯定来不及……
他举目四望,自家院落一览无余,搁在最角落的一台五菱宏光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车从广安跟着他回老家,走过高速公路,也穿过碎石小道,拉来无数货物,最辉煌的战绩是装下一吨半(小说加言,请勿模仿)大米食用油,那时车内每一寸都塞满了,这老兄伟岸的身躯仅仅沉下半寸,还是稳稳当当开回了家……
徐中磊:泪目,呜呜呜~
转身从工具房拎着扳手和千斤顶回来。
五菱宏光:你不要过来啊啊啊!
*
徐中磊:果然,我就是个天才。
汽车轮胎比较小,整体都是橡胶做的,简直就是天生的板车轮子。
不出所料,最后做成的成品板车,底盘低,自带减震系统,平稳度比普通轮子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徐中磊再加上一层木质护栏,齐活!
妈妈再也不用怕陶器翻山越岭震碎了。
可惜他家里的车子有限……
在一个阳光明媚,一堆小萝卜头围着徐中磊干木工活的清晨,他早有预谋地从兜里掏出一大把水果糖,
“谁能找到轮胎?要装在小汽车、摩托车上的,找到一个给一颗,先到先得哟。”
于是这两天,徐家老屋上下又传来久违的,打孩子的声音。
“兔崽子,你把老子摩托车轮子搞到哪里去了?!”
“呜呜呜换糖吃了——”
“换什么糖,兔崽子你又在说谎!老子打死你!”
“石头叔的糖,他要用轮子做车!你打我,到时候我让石头叔不给你板车用呜呜呜……”
*
村里上上下下,二十几个完好的轮子总是能找出来的,出于设计狗拖延的习惯,徐中磊卡着二十五号的截止交期,指挥这些小萝卜头把六台板车拖到镇上,大家便开始往里装按捆、绑好的鱼干。
等到四台装满锅碗盆罐的板车,两台放着食材铁锅木炭的辎重板车就位,徐家老屋人基本上全村出动,向省城的方向出发。
此次去省城,徐志平本来是想只要村里的男人去,老人女人小孩就留在村子里。
但是这种千载难逢的看热闹日子,谁愿意留在山村里呢?
最后,除了像刘姐这样腿断了实在移不动,老村长这样老得不行走不动的特殊情况,剩下留下的就全部都是徐家老屋的毛孩子们。徐辉老婆谭欢自愿留下来照顾孩子们,她稳重贤惠,大家都放心。
*
去往省城的路,徐中磊和程昱铭已经走过一遍,理所当然拉着第一辆鱼干车引路。
由于地震之后无人清理,虽然一路省道,但是也不能一帆风顺。
尤其是拉着车,跨树枝,下水田,累得人够呛。
大家把能清理的道路都稍稍清理了一下,希望能让回程顺当一些。
终于在第四天,一行人总算见着弘瑞山庄的第一块告示牌,这次的文字和上次徐中磊见到的已经不一样。
“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弘瑞山庄汇通市场不日即将开放。本次交易会汇集四方好货,八路俊才。欢迎大家光临——汇通市场后勤保障委员会宣。”
春娟姐瞅一眼:“这交易会感觉还挺像那么回事昂。”
徐中磊心想,千载难逢秀肌肉的机会,郑略这人不好好做才怪了。
大队人顺着指示牌的往弘瑞山庄走,越往目的地,时不时就能碰上几支来做生意的车队,十人、二十人的都有,也和徐家老屋人一样,大包小包小推车。
徐家村已经很久没见着活人了,路上休息时间便有不少人热情地拉着路上车队说话。
“你们从哪来的啊?”
“去年冬天难过吗?”
“今年都带了些什么货卖啊?”
徐中磊见着大家交谈的气氛总体平静和谐,索性掏出自家烤得喷香的鱼干,村里每个人都塞一口袋,让大家在和别人说话之前都给几片。
这波,叫伸手不打笑脸人,交谈气氛更好,还能顺便做个广告。
“尝尝咱家的鱼干,好吃的话到时候来买噢~”
出发后的第五天傍晚,徐家老屋一行人风尘仆仆总算赶到了弘瑞山庄。
牌匾“弘瑞山庄”四个字下,几个大姑娘小媳妇支着桌子记着什么东西,一旁稀稀拉拉站着几个大男人,徐中磊熟悉的魏莱就在其中。
徐中磊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魏莱自己就迎上来。
“石头哥!在这!郑哥说您这两天就能来,我还不信。今天第一次值班就碰上了,多巧!你们多少人?做个登记,再去黎哥那边量个体温……”
“姐,那摊位还有好的没有?算了算了,就排在咱们附近吧!”
魏莱麻利地接手了进山庄之后的零碎事,一行人有条不紊在医疗帐篷外排队。
后边一阵喧闹,看来是又来新客人。
徐中磊观察着,看到来客人,一个一米八肌肉壮汉从路边站起,同样热情地朝别人喊:
“您们好!我姓朱,叫我小朱就行。您是李家楼那边来的?我来给带你们进去嗷,姐!那摊位还有好的没有?算了算了,我瞅着正中间就有个大摊不错,您们先安顿下来,晚上咱去瞅瞅——”
这俩人是学了啥话术吗?咋滴说辞都一样呢。
徐中磊一路上暗戳戳地问魏莱:“我们有啥问题都能去找你么,你会一直跟着我们?”
魏莱:“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呢,哥你有啥事叫我一声就行,我和您住一块。”
“你不是还要值班嘛,我记得你是跟着郑略的?”
魏莱:“特殊时间,郑哥分了点人出来,专门过来帮忙把交易会办好。你们有啥需求立刻就能知道,要是打架斗殴了咱也能制止啊。”
——所以魏莱,还有那一排壮汉们,都是郑略的卧底啊。
不愧是郑略,领路都特意找人高马大的壮汉,秀肌肉从进门就开始。
安置好几板车货物,徐中磊领回一个类似门卡的东西,除了见到这门卡,徐家老屋的货物谁都不能动,连徐中磊自己去都不行。
村里人刚好见着另一个车队过来领东西,没带门卡吃了个闭门羹,于是放下心来,安安稳稳地跟着魏莱去吃饭。
弘瑞山庄免费提供一顿饭,各路商队来山庄的时间不同,为了防止怠慢客人,尽管已经快到晚上九点,食堂依旧是灯火通明,热饭热菜热汤,不限量供应。
饭后,魏莱又带着他们去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原来他们的职工宿舍。
魏莱说,本来员工宿舍就有多建三百多床位,但是担心客人太多,没地方住,不少人都和别人挤一张床,又腾出一百多张床位来。本来以为怎么着都够了。没想到现在离交易会还有一天多,但是床位基本上就已经满,所以只能叫已经来了的人再挤挤……
还是这个活动太火热。
稍微安顿下来,来到新环境的徐家老屋人都没什么睡意,于是大家撺掇着徐中磊,想让魏莱带着去看看交易会是啥样的。
魏莱当然无有不允。
会场就在原来的弘瑞山庄内,露天一大片地方,黑漆漆。魏莱一边带着大家看一边解说,这会场原来是球场,周围还有橡胶跑道,大家的摊位就在跑道上。球场里边已经用石灰画好一道道地方,到时候带来的货就放在里边……
“弘瑞也有个摊位,你们摊位就放在旁边,你们卖了好东西,到时候我们也蹭你们的客流。”
徐中磊见着对面摊位已经摆好陈设,规模和弘瑞也差不了多少,“你们对面……那家叫啥?挺大气。”
魏莱“哼”了一声:“就中粮那一堆人呗。”
第120章 汇通市场(二) 滚来滚去……
听着魏莱的语气, 徐中磊感觉里边大有文章可做,开始追问起这“中粮”是何方神圣。
在弘瑞山庄,中粮那个势力的情况算是众人皆知, 完全不是秘密, 魏莱也就没有隐瞒, 毫不在意和两人讲起那帮人。
原来,省城郊外有一个小粮库, 一般是用来周转粮食, 转运用的。粮库旁边建了一栋中粮集团办公楼。
地震之后省城郊区周围, 知道这有个粮库的幸存者们, 就全部往这边聚集。
刚巧地震之前, 有一个排的军人在粮库附近执行任务。这一队士兵地震之后没有上级领导,士兵们要吃饭,也往粮库走。他们来粮库之后, 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小粮库,之后安安稳稳地分发粮食啥的, 没出啥乱子。
问题出在原来中粮集团的领导。
中粮办公楼离市区很远,中粮又提供了宿舍, 在几公里远外,每天早晚有公交直达。所以不少中粮的人住在职工宿舍。
地震那天, 不知道是办学习会,还有搞团建, 反正中粮活下来不少人。
76/80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