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略一思索,顿了一下。
“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①
“贤弟请听,孟子言:人性之善也,犹如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恭敬之心,此谓四心也。”①
这是孟子性善论的忠实簇拥者。
另一个学子不堪示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①
这是认为人性本恶,生而追逐利益不休的。
另一个学子“咳咳”两声,待众人看过来之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①
这是认为人出生没有善恶,都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产生的变化。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①
这倒是和贾赦的观点一致,认为人出生即有善有恶,发扬哪一方面就会产生不同的人。
“性无善与无不善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①
这位学子朝之前发言“染色”的学子拱拱手,同样的支持人出生无善无恶。
大家都发表过观点后,重头戏上场了。即各自分组,观点相同的为一组,各自举出例证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因为观点分为:性善、性恶、性无善恶、性有善有恶,因此分做四组。
打头儿的身量高挑的学子书写四份名牌,放在教室四方,学子们自动找到组别,开始辩论。
“人之初生也,嚎啼不止,以奶哺之,以布裹之,则止。反之,扰人不休,拉撒随意,恶也。”
“人之初生乃哭,盖感激天地恩德,每有需求,动辄啼哭,警醒之意尔。从此乃有规律,以规律养之,善也”
“孟母为孟子求学,三迁其居,方称‘子’可见外物影响之大,乃知性无善恶也。”
“豆麦之种,与稻梁殊,然食能去饥;小人君子,禀性异类乎?譬诸五谷皆为用,实不异而效殊者,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①
“如见孺子将入于井,无论何人,必立即趋而救之。其所以去救,非所以内交于孺于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完全由于不忍人之心而然。”①
“春秋楚惠王,一日食酸菜,他吃酸菜,中有蛭。挑水蛭而庖厨殁,悯而吞蛭。晚解手,蛭排而病愈,乃见人本善,而得天地尊。”②
“□□妇女不罪,而师长教之非也,今有貌美妇人于前,尔何为?假使杀人不罪,而师长教之非也,今有恨极仇人于前,尔何为?入室盗窃不罪,而师长教之非也,今穷而富人炫于前,尔何为?”③
“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之也。故无善恶,盖后天习之。”①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一时之间,十几张嘴都开始叽叽喳喳,却也很有秩序,学子们引经据典,或是引用前人所言,或是讲述先王旧时,或是以生活为例发起提问,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
众人脸红脖子粗,尤其就婴儿善恶来讨论的两位,都开始拍起桌子,谁叫他们俩的论据相近偏偏结论相反。旁边的学子也各自为他们二人加油助威,各自提出问题刁难对面。
贾赦还是头一次参与这样的辩论,他还以为是一起坐着喝喝茶,轻描淡写的各自诉说,万万没想到还有撸袖子拍桌子的。
更没想到学子们不以为奇,甚至还加油助威,火上添油。不自觉看着两人抽着嘴角,直叹自己老了,竟然与年轻人割裂开了。
正说话间,那学子头头儿看到贾赦神色,特意过来与他说话。“这学术有了分歧,开辩论赛拍桌子对答,撸袖子开打的比比皆是,你怎么反倒不知道呢?”
“这...我以为大家都是读书人,皆是风度翩翩,以理服人之辈,没想到...”贾赦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哈哈哈哈哈哈,我们学习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虽说不主习武,但也不是缅腼腆腆的娘儿们啊,你可知道当朝张太师以前那可是当庭打人的?哪来的什么好脾气?”
那学子一挑眉头,偷偷凑将过来,“再者,前朝有奸宦恶吏者,曾当庭被几位文官老大人围殴致死,仍不解气,号召文官队伍都来踩踏,啧啧啧,据说都成了肉泥儿了。”
贾赦瞪大眼睛看着学子,觉得不可思议,说好的弱不禁风的文官呢?刻板印象误我!
“你那什么表情?虽然身子骨不如武官耐造,但也是都有锻炼的,不然连考试都撑不下来,谈何金榜题名呢?”
学子乐得呵呵大笑,更加积极科普起体现文官武力值的故事,贾赦听得一愣一愣,他虽说也算博览群书,但也多是四书五经,史书一类,这些奇闻逸事他从未过多关注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
说话间辩论算是结束了,一番畅快淋漓的论证后,不少学子都直接称呼贾赦“恩侯”,认可他的能力学问,还有不少直接约着一起吃饭。
贾赦倒是同意了,学子们便七嘴八舌的告诉他,何时会开山门,届时一起去镇上吃酒,吃完了就去百泉湖游览,在百泉湖一起作诗写文。
贾赦好容易摆脱了这些学子,派了长随去购置物品,自己则是找章伯安排了宿舍,准备和学子们一同吃住。
第17章 回京
就这样,贾赦在百泉书院和一众学子切磋交流,跟随百泉书院的大儒学习四书五经,自觉颇有进益,再加上三月之期已到,便与各位学子一一告别。
与学子们告别之后,贾赦特意到山长的书房与他话别,山长勉励他一番后便把他放走,不再多说。
“如此,赦就此别过了。”
“去吧,你还有不少书院要去拜访,应该自勉。”
山长望着贾赦离开的背影,伸手捋了一把胡子,自言自语道:倒真是个厉害的,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倒不知道他会不会被卷进去。
贾赦带着两个长随从金陵一路向北,沿途拜访当地知名的大儒或是隐居高人,如遇有名望的书院,则会暂时停下脚步在书院学习休整。
他虽然拿着舆图,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迷路。尤其一些记载的小道皆是山林之地,遇到要翻山越岭或是不适合马车走的道路,还要把马车卖掉步行,也幸亏武将子弟都有锻炼身体,不然怕是坚持不下来。
一路走来,贾赦翻过高山,走过草地,连深山老林都有进出,甚至于一些天险也无法拦住他。
但所幸收获也是巨大的。有一些大儒或是隐士高人会居住在山林中,梅妻鹤子,常人无法抵达的地方依然被贾赦攻克,这些人也深深为其向学之心感动,不吝指点。
就这样,贾赦在外度过了将近三年才再次回到京城。贾赦先去了标着薛家印记的栈,出示牌子,让其准备好上房一间,烧上洗澡水,再备上一些好菜。
掌柜的忙不颠儿的亲自为贾赦准备好,还令人给贾家传话说是世子回家了,让来人接应。
贾赦好好收拾打扮了,带着同样吃饱喝足的来喜来福在雅间儿里坐着听大堂的说书人说书,顺便等着贾家派人来接应。
不多时,贾府的下人抬着空轿子找到薛家酒楼,为首的正是秦之孝。秦之孝进了酒楼,掌柜的一见就笑开了,领着秦之孝到了贾赦的雅间儿前。
“见过大爷。大爷,备了轿子,快快回家梳洗一番吧。”秦之孝激动的给贾赦行礼,请贾赦上轿子回家。
“走吧。”贾赦和煦的答应了,走在前头,来福来喜等人随后跟上。
坐着轿子一路稳稳当当的来到荣国府的东侧门,直接坐着轿子回到贾府东边儿的松竹院,一到院门口,小厮请贾赦下轿。
贾赦下了轿,看到是松竹院倒还愣了下,秦之孝随机上前解释道:“今儿北静王爷下了朝请老爷去吃酒,老爷推辞不过,就一同去大来酒楼吃酒去了。”
秦之孝顿了顿,“太太说了不必先去拜见,要在院子里去了晦气,晚上一起去荣禧堂里小宴一场,为大爷接风洗尘。”
贾赦点点头,虽说按礼该去给史氏请安,但既然她自己拒绝了,自己不去也罢。院子里早有丫头去通传,张嬷嬷等人便拿出备好的柚子皮等,还跨了火盆,用了柚子皮水洗手净面,又让贾赦用柚子皮洗浴,换了一身干净衣服。
都做完了也到了中午,张嬷嬷亲自到小厨房,吩咐厨娘做了糖醋排骨、糖醋鱼等贾赦偏好的酸甜口味,又将五常香米蒸的香香的,端上来给贾赦用了。
贾赦吃了午膳,屏蔽了左右,张嬷嬷上前低声汇报着近些年的情况。
史氏也做不了什么,毕竟贾赦有小厨房,而且松竹院的下人月例银子,还有松竹院的账本、钥匙等都是院子里自己管着的,不归史氏管,她的手也伸不进来。
不过贾代善倒是来过几次,将他以前用过的书本给了贾政学习用,听说还曾想送到张家去,张家舅舅倒是碍于情面让去试试,嫌弃资质愚钝就不留下。史氏好生编排了一番,把贾政臊的脸通红,张家舅爷差点没打起来贾代善。
张嬷嬷说完了,到最后又问:“大爷对四个丫头有什么安排没?如今也都16、7了,要是大爷不收房,就得配人了。”
贾赦愣了下,方才想起来自己一去三年,虽然常给父亲和公主去信,但却忘了安排自己的侍女一番。
“这样吧,嬷嬷去问问,若是家里有看好的人家,就嫁出去,若是没有,嬷嬷也给拿个主意,给配出去,或是给外面铺子庄子上做管事媳妇,或是留在厨房之类的做个管事。”
贾赦没想过把侍女收房,就让张嬷嬷看着把几个人配出去自己身边不再留人了。
“以后也不用往我身边放侍女了,就挑些身家清白的男孩儿来就行,要会来事儿的。”
张嬷嬷有些不赞同,男人身边还是得有个女人照看着,虽然公主没嫁过来,但有个通房暖床的也不为过,怎么就把身边丫头们都撵了?
但她向来听话,应了声诺就下去了。她向来知道主子是主子奴才是奴才,从不会给主子做决定,这不是好奴才。
乡试在八月,如今在京城也不过二月,贾赦预计四月份出发,轻装简行,满打满算5月就回去了,在家温书到八月,考完试在金陵等着自己的兄弟薛靖成完亲便会京城安心待考会试即可。
这两个月时间也不过是把自己游学三年所得整理好,再有就是约着公主去踏青游玩。想到公主,贾赦温柔的笑了。
公主这三年常常与他通信,贾赦会提前把下一个要到达的地方告诉公主,公主会把信寄到这个地点。幸亏是他特别驯养的鸽子,不然这样频繁的到处飞,还是陌生的地方,早就迷失方向了。
公主这些年在宫里的情况倒还好,毕竟没有哪个妃子会和公主过不去,左不过一副嫁妆抬出去了事,犯不着显摆自己手段。
以前倒是有眼皮子浅的太监想作践公主,从他手里扣出先皇后嫁妆,但自从将莺歌送去给公主后,这情况倒是不再发生了,毕竟莺歌是他特别训练的暗桩,怎么让人吃苦还说不出来最是在行了。
贾赦想着前些年见到的公主,越发期待长成后的公主是个什么模样了。想着就以贾敏的口气写了帖子约公主于二月十二在皇恩寺踏青游玩,帖子盖上贾家的印,便让下人送到宫门守卫处。
而这边公主水泽,则是每日做着针线活儿,为自己绣一套嫁衣。虽说作为公主不需要这样,甚至很多贵女的嫁衣都是针线房做的,自己不过动两针意思意思,而水泽却是从头到尾自己做,衣服上的凤凰活灵活现,整套嫁衣也就差盖头还有绣鞋没有完工了。
公主正在做着针线活,身边的莺歌却来了,还带着笑给水泽递来一封信。
第18章 公主心事
“殿下亲启:
臣女欲二月十二日巳时踏青于皇恩寺,款契阔,敢幸不外,他迟尽面。
荣国公次女敏敬上”
简短一句话,公主已经明了是谁写来的请帖了。她虽然与贾赦定亲,但与贾敏可没有什么交情,这定是贾赦假借贾敏的帖子来邀他出门。不由脸颊绯红,将帖子仔细展开了看,回了一个“知”,便让莺歌带回去。
其实公主早在定亲时便赐下封号“柔嘉长公主”,但当时公主也将将十四,所以并没有赐下公主府,反倒是在贾赦外出游学时,公主及笄,圣人在荣国府不远处赐下长公主府,以示自己对这桩赐婚的满意。
公主及笄开府后就可以出宫了,但公主想着外面虽也有御林军把守护卫,但没有皇宫安全,便继续住在皇宫里。
因此公候贵女还是可以给公主递帖子出宫游玩,但因为一年前王嬷嬷实在没有忍住,跪着将事情的真相告诉水泽,水泽怕事情败露便不曾接受过请帖。
王嬷嬷本来还打量着,日后贾赦娶了公主,若是理智还在定是不敢大声宣扬,届时公主也能安好,但看着公主和贾赦一日日蜜里调油,感情一日深过一日,还是坐不住慌了神,将事实告诉了公主。
王嬷嬷还记着那日,她看着公主又拿了针线,将来往书信绣在帕子上,一时膝盖软了跪在地上,公主还诧异的看着她。
“殿下!”
王嬷嬷话还未出口,泪水就已经满面皆是了,看着殿里没人,更是放开了说。
“殿下莫要再如此作态了,不该这样的啊!”
水泽大吃一惊,慌乱间被绣花针刺破了手指,血珠将帕子染脏了。顾不得手指,连忙看着陪自己长大的嬷嬷,不明白她这是在做什么。
“殿下可知,殿下本是皇子吗!那年皇后娘娘被甄贵妃做了手脚,以至于生下您就崩了,当时娘娘便做了吩咐,将您假做公主或还可养大,以至于隐瞒了您的身份......”
王嬷嬷说着便说不下去了,一个劲儿的压抑着哭声,“殿下与荣国公世子同为男子,这...若是世子知道了,与您两厢安好就罢了,若是情根深种,又得知您是男子,怕是...怕是要与公主决裂呀!”
水泽突然听到这话,脑子一下呆滞了,眼睛都木木的一动不动,片刻后目光转向王嬷嬷,嘴角有些抽动,“嬷嬷怕不是昨晚没睡好,怎么说起了胡话呢?”
殿里的人早在王嬷嬷突然跪下时就被莺歌撵出去了,宫女太监们也不是傻子,摆明了有个大秘密,但显然好奇心害死猫,在宫里生活,首先就得学会做聋子瞎子。便没有自作聪明听小话,怕不是先要人头落地。
8/61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