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穿进男频搞基建(穿越重生)——封玖

时间:2021-06-19 09:54:32  作者:封玖
  楼喻登基之前就忙着整理这些事情。
  他吩咐冯二笔将计划书分发给诸臣。
  “着各州知府尽快统计境内损失情况,包括城墙、屋舍、田地、粮食等等,悉数呈报中央。此事由户部负责。”
  户部尚书魏思恭敬领命。
  “财政部尽快清点国库账目,再呈报给朕。”
  楼荃应命。
  “工部依据各地城墙及防御工事毁损情况,立刻拟定修建计划。”
  工部尚书吕攸应命。
  “此外,受灾严重的州府,减免三年赋税。以上报告汇总后,再制定相应的援助政策。这些事必须要尽快落实!”
  众臣齐声道:“遵旨!”
  兵部尚书段衡再次出列。
  “启禀陛下,如今西北不过两万兵力,是否应该增设兵马?”
  西北原本有八万兵马,汤诚先后调遣六万兵马企图争夺天下,而今只剩下两万。
  楼喻颔首,不由看向霍延,问道:“定国公此前整顿军队,可有良策?”
  霍延一直未曾发言,只是看着御案后意气风发的楼喻,就觉得满心欢喜。
  听闻问话,立刻回神道:“禀陛下,微臣前些时日已进行清点,经过数场战役,庆军尚余五万四千人。现已从中抽调五千人作为禁卫军,剩余兵马则驻守京城内外。”
  “可,那西北该如何?”
  “昆州一战,俘虏八千余人;桐州一战,俘虏近两万人;昌奎一战,俘虏三万余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西北,他们本身并无谋逆之心,只是因军令不可违,不得不被汤诚裹挟造反。”
  “你的意思是,可以让他们继续驻守西北?”
  “是。”
  楼喻又问:“俘虏中尚有不少汤诚心腹重将,他们该如何?”
  “主动归降的,可留;被动俘获的,则杀。”
  霍延不可能留下有异心的人。
  楼喻颔首,巡视诸臣,问:“西北如今将位空悬,诸位以为,何人能担任西北统帅一职?”
  段衡想也不想道:“微臣以为,定国公可担此任。”
  其余大臣皆附和。
  范玉笙笑着说:“霍家曾于西北立下赫赫战功,霍义与霍顺两位将军威名尚存,若定国公前去驻守,必能安定军心。”
  他说着,还扯着杨广怀一起:“杨相,你说是不是?”
  杨广怀不动声色打量霍延一眼,轻咳一声,“我不懂军务。”
  范玉笙:“……”
  楼喻不由弯唇,觉得杨广怀还跟以前一样有意思。
  他便问霍延:“霍爱卿以为呢?”
  霍延定定看着他:“微臣只听陛下调遣。不过,臣以为,这几次战役中,军中有不少良才涌现,若让他们驻守西北,西北定可如虎添翼。”
  前一句话意思是: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去做。
  后一句话意思是:但我还是希望能派别人去。
  楼喻心中一甜,肃着面色道:“朕知道了,朕会仔细考虑的。”
  众臣继续商谈了一些政务后,礼部尚书郎平见机出列道: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天下安定,四海无波。陛下年富力盛,是否广纳秀女,充盈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
  他原为吉州知府,现被调到京城当礼部尚书。
  登基大典没他什么事儿,未料第一件事就捅了两个人的心窝子。
  楼喻这几年励精图治,从未沾过女色,因大业未成,众人只当他无心此事。
  而今当上皇帝,业立了,可不就要成家了嘛。
  其余大臣纷纷附和。
  范玉笙道:“眼下后位空悬,京中不少世家贵女均品貌端方,不如……”
  “范相年岁几何?”霍延忽然打断他,沉声问。
  杨广怀默默退后一步,以免被误伤。
  范玉笙虽被打断,却不见恼意,回道:“范某今年二十有二,定国公为何有此一问?”
  “范相可曾婚配?”霍延反问。
  范玉笙道:“自然不曾。不过范某婚配与否对江山社稷并无影响,陛下有无子嗣却事关国祚。”
  霍延一时竟无从反驳。
  他知道范玉笙所言句句在理,也知道楼喻现在肯定非常为难。
  身为臣子,他没有反驳的理由。
  楼喻温声道:“新朝初定,朕尚且没有精力去做这些事。不过说到这个,朕倒是想起来,宫中还有先帝的后妃,她们该如何安置?”
  这话题转得巧妙。
  杨广怀立刻接话道:“陛下,微臣以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怀帝亦仁慈宽厚,宫中后妃皆年纪轻轻,不如遣散出宫,各自归家,让她们重新生活。”
  这些宫妃都不曾有孕,正值芳龄,在宫中孤独凋零,还不如放她们出宫另谋出路。
  郎平眉头轻蹙道:“可这不合礼法啊。”
  先帝的嫔妃怎能回到民间?
  范玉笙内心虽不赞同,但并未开口,只是看了一眼杨广怀,大致明白他为何这么说。
  陛下尚在庆州时,便废除休妻制,其中深意,大家不可能不明白。
  不仅庆州纺织厂有数千女工,其余州府也不断建造新的官营纺织厂,借鉴庆州水力大纺车的技术,招收不少女工。
  除却纺织厂,其余工厂或行业渐渐也有女工的身影出现。
  以庆州为首,八州女子的地位不断拔高。
  女子地位提高,那么这些后妃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不是陪葬就是去庵堂清修。
  至少,眼前这位陛下不会同意这等处置方式。
  杨广怀语重心长道:“郞尚书,不要这么狭隘嘛,陛下登基大典时宣读的诏书你忘了?”
  “什么?”
  “大赦天下呀。”杨广怀笑眯眯道,“牢里的徒刑罪犯都能放出去,这些无辜的宫妃却不能,哪有这个道理?”
  郎平:“……”
  好像……有点道理哈。
  他便默认了此事,又换了个话题:“陛下,新朝初建,是否需要加开恩科,选拔官吏,从而填补朝中空缺?”
  楼喻对这事挺感兴趣,颔首道:“科举事关社稷,之后朕会拟一份草案,你照办便是。恩科便定在秋收后罢。”
  “臣遵旨。”
  “对了,还有一件事需要吏部去办。”楼喻道。
  吏部尚书叫薛齐,原本任吏部侍郎,当初城门迎接的官员中就有他。
  原先的吏部尚书投靠汤党,庆军入京前夜便逃离京城,这尚书之位便由薛齐接任了。
  薛齐躬身行礼:“请陛下吩咐。”
  “朕当初尚在庆州时,庆州及八州有一套专门的公文体系,吏部尽快将此套体系传至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各个府衙、县衙,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衙,必须革旧鼎新。”
  薛齐没在八州待过,不是很懂这套新体系,遂道:“恕微臣愚钝,恳请陛下许臣三日学习新法。”
  “自然,杨先生与范爱卿从旁协助。”
  “臣等遵旨!”
  要紧的政务处理完毕,众臣离开勤政殿,各自上衙办公。
  李树适时跑来禀报:“陛下,镇南王在宫外求见。”
  他打从田庄开始,就跟着楼喻,一直忠心耿耿,兼心思朗阔,楼喻便封他为威远侯,让他兼任禁卫军统领,掌管皇城内外。
  楼喻头也不抬道:“让他进来。”
  须臾,楼综入殿拜见楼喻。
  楼喻笑着说:“王叔免礼,赐座。”
  楼综倒也不客气,乐呵呵坐下说道:“陛下就算不赐座,臣也得厚着脸皮求个座儿,臣这把老骨头真的不顶用喽!”
  “王叔春秋鼎盛,何出此言?”楼喻诧异问。
  楼综哈哈一笑,“实不相瞒,臣这几年打了几场仗,伤了身体,以后就打算享享清福,过过安稳日子。”
  “朕待会让御医替你瞧瞧。”
  “不必不必,”楼综摆摆手,“不是什么大毛病,养养就好了。”
  “那就好,”楼喻不再坚持,问道,“不知王叔见朕有何要事?”
  楼综开门见山道:“臣当年举兵起事,是觉得天下不太平。而今陛下爱民如子,雄才大略,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臣手下尚有不少青壮,臣无暇管控他们,还请陛下帮帮臣呀!”
  这话说得连楼喻都不禁叹服。
  楼综可谓是相当识时务了。
  藩王手握重兵,不管哪位皇帝都会忌惮。更何况,楼喻自己就是藩王成就大业的典型例子。
  他现在不主动上交兵权,等着楼喻以后来削吗?
  楼喻可不是正乾帝和嘉熙帝,楼综有自知之明。
  但如果他只是干巴巴地上交兵权,或许楼喻还得推辞一下。
  毕竟他在铲除汤贼一事上立了很大的功劳。
  若非楼综牵制,汤诚直接集结大军攻打楼喻,楼喻就算能赢,也很有可能伤亡惨重。
  不能刚登基就寒了功臣的心。
  可现在楼综求他帮忙接手,他岂有拒绝之理?
  “王叔不愿再管他们,这么多青壮总不能放任散漫,不如这样,眼下全国上下都需要劳力,朕便雇佣他们替朝廷做工,定能保他们衣食无忧。”
  这群人放到外面,很容易成为不稳定因素,还不如拉去当劳力,支援各州战后重建工作。
  楼综大喜,忙要叩谢皇恩。
  “王叔太客气了,不必多礼。”
  楼综笑道:“还有一事,陛下日理万机,为天下百姓竭心尽力,臣没什么能耐,也想聊表一份心意。”
  “王叔请讲。”
  “臣之前在越州境内发现了一处金矿,正是用金矿招募了那些青壮为臣卖力。现在天下安定,金矿自然该归朝廷接管。”
  这么厚的礼,饶是楼喻也不禁心脏跳动一下。
  那可是金矿!
  楼综这份心意,实实在在取悦了他。
  他面色愈加柔和:“国库正空虚,王叔这份心意,朕便厚颜领了。”
  楼喻觉得一个镇南王的封号不足以匹配楼综的功劳,遂问:“不知王叔可曾请封了世子?”
  “还没,这几年给耽搁了。”楼综闻弦歌而知雅意,“还请陛下为我那不成器的长子劳心。”
  “这有什么?”楼喻笑道,“除了长子,王叔膝下还有一位嫡次子和一位嫡女吧?”
  “确实如此。”
  “朕打算授封二人为康郡王、端宜郡主,如何?”
  楼综笑意更浓:“臣多谢陛下隆恩!”
  有封号的郡王和郡主,比没有封号的要高一阶,他当然高兴。
  见过楼综后,楼喻又接连见了不少宗室和大臣。
  值得一说的是程达。
  程达此次勤王立功,楼喻封他为成英伯,命他继续驻守吉州边境。
  他捞了个爵位,喜气洋洋地来跟楼喻道别。
  还说了一件事儿。
  “陛下,微臣这些日子闲来无事,跟那群西北军俘虏聊了聊,有件事得跟您汇报。”
  “什么事?”
  程达说道:“他们说汤诚身边那个军师挺厉害的,以前是罪臣之后,被发配到西北充军,得汤诚重用,才改名换姓当了军师。”
  那个军师楼喻是知道的。
  汤诚死了,军师却在乱军之中活了下来,成为一名俘虏,如今应该就在霍延的管控之下。
  “你的意思是,他或许是对楼氏朝廷有怨,才帮助汤诚造反?”
  程达点点头:“不过这不是微臣想出来的,是温先生猜出来的。”
  “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程达离开后,楼喻召来冯三墨,让他彻查军师一事。
  作为汤诚的心腹,军师到现在都没被杀,可见他是主动投降的。
  如果他真的怨恨楼氏,辅助汤诚推翻楼氏王朝,为何在兵败之后还要投降呢?
  向仇人投降,不像对方的作风。
  除非,他有比性命更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新帝登基,政令通达,全国各地公衙都在高效运转。
  各部、各地报告汇总后,楼喻再次于勤政殿开会。
  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对于受灾州府,朝廷将划拨救济专款,安抚受灾百姓。
  “除了专款,还得组织工匠修建被毁城池。”楼喻交待道,“若存在人力、物资短缺等问题,可由其他州府支援。”
  工部尚书吕攸道:“还请陛下明示。”
  “各地组织帮扶小组,保证资源供给的效率最优化。比如,庆州有铁,沧州有粮,吉州有煤,其他州府各自握有不同的资源,不如将资源进行整合,进行互帮互助。”
  当然,庆、沧、吉三州帮扶别的州府,那叫扶贫。
  吕攸懂了。
  他面色兴奋道:“此次受灾严重的州府有昆州、丰州、桐州等,这几州如今都亟待支援。可重建工作需要多种原料,据微臣所知,昆州盛产石灰石,丰州盛产木料,这二者之间,完全可以互相提供原料,其余州府皆可效仿。”
  范玉笙同样赞道:“好主意。”
  总不能什么都等着朝廷和其他州府支援吧?总得出点力。
  而且这力还出得心甘情愿。
  楼喻欣慰道:“工部结合各州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大家分工合作,把效率提上来,让老百姓尽早过上安稳日子。”
  诸臣对楼喻愈加拜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