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三红一听这孩子只是凑巧跟立春长得像,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
请客后的次日,顾立春跟往常一样去农牧科上班,去邓场办公室打杂。
邓场告诉他,农垦局因为他们农场在麦收中的出色表现,发文件表彰了红河农场,他们农场被评为农垦系统红旗单位,模范农场,还上了全垦区的光荣榜。
邓场最后如是说道:“我估计,因为这事,你的提干申请应该能批准。”
顾立春由衷地说道:“谢谢邓场为我争取。”
邓场无所谓地道:“这是你应得的。”
顾立春见邓场情绪不高,似乎还有别的烦心事,便用询问的目光望向邓场。
邓场淡声说道:“咱们五场要空降一个供销科科长。”
顾立春“哦”了一声,心里却想着,一个供销科长应该不至于引起邓场的烦恼,难道还有别的隐情?
邓场果然又补充一句:“科与科明面上级别一样,但也有冷热之分,供销科是热科,你们农牧科是冷的。人家是来历练的,你别忘了,咱们场还缺一个副场长和副党支部书记。”
顾立春一听脑袋就大了,本来池子就浅,又要来新王八,还是个大的。不过,他也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别说这么大的农场,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还有争斗。
邓场本来心情不太好,一看顾立春比他还头疼,心情竟慢慢转好,他瞥了顾立春一眼:“你是战天斗地的顾小刀,还怕这些?”
顾立春叫屈:“邓场,我哪次不是自卫反击?我是一个纯洁、有理想的革命同志,我只想一心一意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
邓场可不是朱书记,信他那些鬼话。
他说道:“因为你的提议,红河农场挽回了损失,不但是咱们场,还有别的兄弟农场,各大生产队,光是油菜籽一项,就挽回了几百万斤的损失。总之,我们场出了风头,你也出了名,加上你在报上连发了8篇文章,《东云日报》记者想要采访咱们农场,顺便采访一下你。你做好准备。”
这个消息把顾立春震了一下,记者来采访,这个机会一定要好好利用。
他在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试探着说道:“邓场,这可是个好机会,咱们农场要钱要机器的时候来了。”
邓场见他那不假掩饰的算计模样,不禁觉得好笑又佩服,这就叫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邓场点头:“我也这是么想的,这次咱们向总场申请五台‘康拜因’收割机,十辆‘东方红’拖拉机,要新的,还有播种机脱粒机等等。再要些人,咱们五场的人太少了,就五个生产队,别的分场都是十个生产队,还是大队。”顾立春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缺职工,可上面总给他们派干部。
顾立春又给顾立春说了要采访时的注意事项,总之是说话要尽量注意,一定要注意路线正确,哪些话能说,哪些不能说,心里大概有个谱。
“就像你上次演讲时那样就行,领导非常满意。”
走出场长办公室,顾立春又进党委办公室,听朱书记给他讲了一通路线问题,以及怎样回答记者提问的事。
很快地,记者要来农场采访顾立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赵高孙厚玉他们比顾立春本人还激动,赵高建议顾立春弄身新衣裳穿,孙厚玉建议他去理个发。大家又怕记者会来猪场,不用人说,立即挥汗如雨地开始大扫除。
陆大爷提着个包袱到猪场时,发现大家大热天地正在大扫除和给猪洗澡,他不解地问道:“今儿是什么日子?连猪都洗这么干净。”
孙厚玉笑着答道:“陆大爷,大喜事,我们顾哥要上报纸了。”
陆大爷见怪不怪:“他不是老上报纸吗?”
孙厚玉急切地说道:“这次不一样,《东云日报》的记者专门来采访他。”
陆大爷“哦”了一声,嘴里说道:“那你以后更出名了。喏,你的信。”
顾立春接过信,发现有一大包,正准备去翻找自己的信,陆大爷在一旁说道:“别翻了,都是你的。”
顾立春吃了一惊,给他写信的也就是姑姑一家,姑姑不至于要给他写这么多信吧?他倒出来一看,有本市的,还有隔壁省的,地址没听过,名字很陌生,但地址和收信人明明写的又是他。
陆大爷道:“应该是读者来信。”
顾立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读者来信,这年代的读者真是既纯朴又热情,那么大老远地写信来。
他随便拆开几封,有的是问他农业上的问题的,有的是问投稿的问题,还有人向他倾诉自己的苦闷的。还有人迫切想收到他的回复,还在信封里夹了一张邮票。
大家听说顾立春收到一大包读者来信,又新奇又激动,都凑上来看热闹。
顾立春让陈洁和孟念群帮他挑选几封有代表性的信回复。
顾立春在这几十封信找到了姑姑的来信,她在信中说,珠珠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她跟杨爱国调了五天假期,送珠珠回来。
顾立春想到现在他们一搬走,就二奶奶一个人在家,两家离这么远,大热天的来回又不方便。他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接二奶奶来农场过暑假,正好杨珠珠也能跟小满他们一起玩。过完暑假再看二奶奶的意思,她想回去再回。
记者还没来,顾立春的任命先下来了。
朱书记和颜悦色地说道:“小顾,你这是特事特办。你可是咱们红河农场建场以来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你以后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把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放在首位,不要辜负组织对你的信任。”
顾立春肃然道:“我一定遵循伟大领袖的精神指示,谨记书记的谆谆教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朱书记满意地点点头。
顾立春出了党委办公室又转身进了场长办公室,邓场正在飞快地写着什么,察觉到顾立春进来,头也不抬地说道:“场办已经向总场申请,把林业和渔业方面的事也划到你们农牧科,以后也归你们管。后勤科以后专管后勤和劳资。”
顾立春一本正经地答道:“我服从组织安排。”
邓场不说话了,继续工作,顾立春只好主动找话说:“邓场,我第一次当干部,什么也不懂。还请邓场要多教教我。”
邓场道:“没事,相信你自己,你比其他人都会当干部。”
顾立春试探道:“那副科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你得给我划好道,我才方便行动。
邓场终于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了顾立春一眼,“基本上科长做的你也能做,关键看你的能力和处事能力。不过,我建议你有什么事尽量先和齐科商量,整个农牧科的日常工作,职工安排,你们自己做主;大事和拿不准的事,再来问我和朱书记。”
顾立春顺着杆子往上爬,“那我能自己选择科员不?”
邓场睨了他一眼:“你想选谁?陈洁?她不是要进党委办公室吗?那个吴胖就算了,不太行。”
顾立春忙道:“不是陈洁和吴胖,是赵高,我觉着他人还行,最近进步非常大,参加生产劳动非常积极,还经常发动全家人一起参加义务劳动。”
邓场对赵高也有印象,这小伙子确实挺积极,他略想一想,提醒道:“选拔人才,关键要看能力,不能只凭个人喜好和关系远近。”
顾立春忙说:“我明白的,邓场,我这人喜好相当广泛,很少偏好哪一类。而且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领导怎么用。”
邓场对这个话题略有兴趣,反问一句:“那你说说怎么用人?”
顾立春一记马屁适时送上:“说到用人,邓场才是个中翘楚,你慧眼识珠,目光如炬,善于发现人才。找到人才后,又给予手下以充分的信任,敢于放权,大力挖掘手下的潜力。”
邓场面带无奈:“……”
他摆摆手,“行啦,就按你说的办吧。”
顾立春满意地离开了。
赵高本就是正式工,成为农牧科科员属于内部调动,程序比顾立春转正和提干要简单得多。
赵高先是听到顾立春升为副科长,又收到通知说,他被调到农牧科当科员。一时间,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顾立春怕他像他妈那样,一激动就晕倒,赶紧说:“先平静一下,别激动。”
赵高咧着嘴笑,强作平静:“没事,我不激动,不激动。”
吴胖本来对坐办公室没兴趣,可是看赵高都去了,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他问顾立春:“顾哥,赵高都去了,那我呢?”
顾立春道:“林业和渔业也归我管了,你以后也归我管。”
顾立春怕吴胖一根筋想不开,就好声跟他解释:“本来你也够资格了。邓场都夸你能干。就是吧,我觉得办公室里太拘束了,动不动就要开会,每天还得写稿,看材料,不太适合你。”
吴胖一听说还要写稿看材料,脑袋都大了。
写文章?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算了,赵高想去就去吧。吴胖很快就想通了。
赵高一听顾立春这么说,顿时由喜转忧:“顾哥,科员还要写稿啊?可我的语文就没及格过,作文每次都是硬凑的。这可怎么办?”
吴胖在旁边补刀:“你不光是语文不及格,别的科也不及格。”
赵高愤怒:“你还说我,你每次都是倒数。老师让写400字的作文,你三百八十字都是菜名。”
吴胖一点也不以为耻,反而以为荣,“嘿嘿,谁有我厉害,记得那么多菜名。”
顾立春安慰赵高:“没事,咱们科室笔杆子有梁科,你可以不会写,但记得嘴要甜,态度要诚恳,把梁科员哄好了,有材料让他写,你尽量跑外勤。当然,我还是建议你能学就尽量多学些,以后用得上。
赵高想了想,听顾哥的准没错,他咬着牙点头:“行,我以后要多学习。”
眼见连赵高都坐上办公室了,孙厚玉是既羡慕又酸溜溜的,“赵哥,恭喜你啊。”
赵高早已不跟孙厚玉计较了,何况,他现在已经是办公室人员,姿态上更要注意一些,因此,他很矜持地说道:“你好好努力,跟着顾哥干,以后会机会多的是。”
孙厚玉连连点头称是。
消息传到赵家,全家是一阵欢呼激动,大家都怕赵高妈再晕倒,都一脸紧张地看着她。
赵高妈摆摆手,大气地说道:“嗐,我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这样的小场面,没什么。”
赵家众人:“……”
赵高他妈这次是没晕倒,可那些家属的耳朵可没少受荼毒,她张口我三儿子,闭口我家东大,听得大家耳朵起腻,又不好意思说她。
赵高当上了科员,赵家一家子是扬眉吐气,说话嗓门更敞亮了。
赵高他妈又张罗着要请顾立春吃饭,赵高说道:“天太热,顾哥最近胃口不好,再说了,人家妈来了,跟你的厨艺一比……你也知道。要不咱家还是送点肉和骨头过去吧。”家里有好东西,他妈也做不好,还不如拿到顾家让田姨收拾,他也好蹭饭。
赵高他爸也赞同儿子的话。于是隔天,赵高就拎了二斤排骨一斤瘦肉去顾立春家。
田三红看到赵高提这么多东西来,便推辞道:“上次搬家刚送完肉,这次又送,怎么好意思。”
赵高笑道:“田姨,这次不一样,是恭喜顾哥当上副科长,也顺便庆祝一下我当上科员。”
田三红自然知道这件事,她想了想,便收下了,又说:“你们俩是该庆祝庆祝,这样,你晚上叫上你们全家还有吴胖,咱们包饺子吃。”赵高欣然答应。
晚饭吃的是猪肉韭菜馅饺子,饺子煮好,田三红让小满和立夏分别给赵家和陆家送去一盘。赵家两个孩子一看到顾家送来的好吃的,顿时两眼放光。赵志军十分不好意思,可是他和他岳母的厨艺又拿不出手,便暗暗打算,以后多帮顾家干点体力活。
韭菜本身鲜嫩水灵,再融入猪肉的香味,让大家食指大动。田三红考虑到赵家一家人和吴胖的饭量,又特地烙了十几个韭菜盒子备上,就怕不够吃。
吴胖吃完饺子又吃韭菜盒子,满嘴冒着油光说道:“顾哥,你能把田姨弄进食堂吗?”
顾立春一脸为难:“食堂咱没熟人,上次还把人家给得罪了,不好进。”
吴胖一听不禁有些气馁,进个食堂咋就这么难呐。
赵高他妈也关心田三红的工作问题,她侧脸问顾立春:“小顾,你上次收苜蓿不是招临时工吗?下月再收苜蓿让你妈也去。”
顾立春本来就有这打算,便道:“行,先让她去适应适应。”
田三红一听很快就有活干,心里踏实不少。她还真怕一直靠着儿子养活。
顾立春想着他当上农牧科的副科长以后,就可以着手安排一些别的工作了。特别是林业和渔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顾立春回了封信给姑姑,把最近的情况做了一个说明,说他们已经把家搬进农场了,他想让二奶奶跟着一起来,但老人家恋家不肯跟着来,当然也可能是怕给他们增加负担。
他打算趁着这个暑假把二奶奶接过来先体验一下,到时他们一家就直接到农场来。当然,他也说了自己升职的事。关于升职的事,其实他姑父早知道了,毕竟顾立春的名字是要上报市农垦局的。在信的末尾,顾立春请姑父帮忙给自己买几本有关于林业和渔业方面的书。
姑父的书一时半会寄不来,顾立春这边也多方努力搜集,弄了一堆资料,没事就翻翻看看。另外,他去镇上报了夜校。其实他原本是想参加高中考试,弄个高中学历,可是他们农场的高中压根不用毕业考试,他又没有学籍,没法发毕业证。
高中校长建议他去报农场办的职工夜校,每学期3块钱学费,每周上四个晚上的课,每次2小时,有结业考试,不难,稍稍用功点就能通过。毕业证书很多单位也承认,至少农垦系统里是承认的。顾立春一想,也觉得可行。反正自己最后是要参加高考的,毕业证书也只是个过渡。
87/215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