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三国]兴汉(三国同人)——剑鸣如歌

时间:2021-07-31 08:32:49  作者:剑鸣如歌
  当外面传来脚步声时,周瑜才回过神。
  见到凌寒进来,他起身道:“殿下!”
  凌寒冲他一笑:“公瑾,好久不见。”
  周瑜默默道:是啊,好久不见。
  已经足足两个月了。
  他定定地凝望着凌寒,室外晨光洒下,落在对方干净而明亮的眸子里。
  直到这一刻,他才觉得,殿下活着的消息是无比真实的。
  周瑜缓缓走了过去。
  他心里有许多话想说。
  可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只道:“瑜……能抱一抱殿下么?”
  哎?凌寒眨了眨眼,怀疑自己听错了。
  周瑜却没等他出声同意,径直上前抱了一下。
  这拥抱来得十分短暂,几乎在凌寒刚反应过来时,便分开了。
  周瑜跪地道:“请殿下责罚。”凌寒心里有点懵。
  糜芳见到自己时,也是一副开心到不行的样子。
  而周瑜的反应……非得碰碰自己,才能确定是真实的吗?
  他觉得有点滑稽。
  “好了,起来吧。”
  凌寒笑道:“这有什么好责罚的。”
  他将全柔的事情告诉了周瑜。
  周瑜听完以后,拱手道:“瑜必不会辜负殿下所托。”
  不愧是周瑜。
  一天尚未过去,他便掌握了全柔的罪证。
  为了防止对方嚷嚷引人注意,他先将全柔打晕套了麻袋,再带着两名士兵,将其运往糜府,交给殿下处置。
  全柔醒来时,发现四周一片漆黑,还一颠一颠的。
  他很快就弄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昏迷之前,是因为偶遇庐江的周公瑾,并与其攀谈……
  全柔于是叫道:“周公瑾!”
  周瑜道:“都尉大人有什么话想说?”
  全柔这下子彻底确定了。
  根本就不是什么偶遇,周瑜怀疑他之后,特意跑来试探,他却全然不觉,还大喜过望地以为能够说服这位周郎君。
  结果暴露了更多的东西,让这位周郎君最终确定了自己。
  全柔不甘心道:“长沙王已死,扬州未来是什么情景还未可知。你为何非要与我过不去?”
  见对方不回答,他又道:“长沙王削弱世家,难道没有削弱你们周氏吗?你身为周氏子弟,非但不反抗,反倒助纣为虐?”
  对方仍是不说话。
  全柔心想:周公瑾一句话也不说,是不是觉得我的话有道理,正在仔细琢磨?
  不论如何,长沙王都已经死了。周公瑾先前便是再效忠他,人死灯灭,如今也总是要为家族考虑的吧。
  于是更起劲地劝说。
  正是在野外,全柔大声嚷嚷也没什么关系。
  谁知此人滔滔不绝,周瑜瞥了一眼,道:“真啰嗦,再把他打晕吧。”
  “是!”
  全柔:“……”
  行至糜府时已是深夜。
  被一盆水泼醒,全柔摇了摇脑袋,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什么地方。
  一路的颠簸,接连被打晕,使得他的大脑不是很清楚。
  他正想着应该怎么办,这时,目光中突然瞥见了一个人影。
  长沙王!
  全柔一个激灵,立刻变得再清醒不过。
  “你,你明明已经……”
  凌寒没有理会对方的震惊,他也不想在这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直接开口道:“全柔,你暗中勾结袁术,出卖扬州,出卖本王,已经证据确凿。”
  “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全柔从震惊中渐渐恢复过来,随后保持了沉默。
  就在凌寒以为对方要一直沉默下去,准备直接将其带出去处死时,全柔开口了。
  “当初董卓入京,我与二弟弃官归乡,不愿作董贼的爪牙。”
  “后来,我二人听说长沙王在此,于是千里迢迢赶到扬州,为殿下做事。”
  “可殿下您,却因为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过错,便处死了我的弟弟。”
  听到这些话,凌寒着实有些惊讶。
  周瑜却思路清晰:“殿下早有明令。你二弟全横罔顾殿下的命令,竟敢利用贫苦的百姓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微不足道的过错?对殿下的政令阳奉阴违,这也能算微不足道的过错?”
  “你二弟如此,已是胆大妄为;而你更是胆大包天。”
  糜芳转身对凌寒抱拳道:“殿下,莫要跟他废话了。他既已承认了罪名,便直接将其处决了吧。”
  全柔闻言大笑两声。
  随后盯着凌寒道:“殿下,我出卖您,的确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可罪臣临死前想问您一句,难道在殿下眼里,我们这些读书人,与田地里那些只懂得耕作的农夫,竟是一样的么?”
  凌寒挥了挥手,赵云立刻将其带了出去。
  周瑜似乎想说些什么,凌寒道:“本王乏了,你们都下去吧。公瑾,你连日奔波,也回去好好睡上一觉吧。”
  周瑜只得俯首离开。
  糜芳也拱手道:“下官告退。”
  凌寒起身往东苑走。
  这一次全柔的事情,给了他很大一个提醒。
  开垦耕地一事,看似圆满完成。
  世家让出了自己的部分权力,并没有表露怨言,扬州粮食产量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一派祥和的景象。
  可本质上,世家仍然根本没有把普通人当人。
  他们因为畏惧自己,又对自己抱有期望,所以才心甘情愿地做出退让。
  这种退让并不过分,所以他们才乐得接受。
  如果自己真的因为世家子弟侵害了普通人,而对其做出严重的处置,那么对方就很可能由期待转为记恨,比如全柔。
  或许不少人有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心,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这样。
  自己现在凭借个人的威信强行推行了很多政令,可每当发生类似于全横的事情,自己的威信就会受到一次削减,这决不是长久之计。
  想要他们真正认同,要靠教育,靠社会风气,靠上一辈的士人老去。
  单靠个人威信,是根本无法支撑到这一天的到来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现今的社会生产力下,凌寒根本不可能说出人人平等的话来。
  真要那样,扬州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许多个全柔,自己就算恢复了汉室,最后也会是王莽的下场。
  那么,在现有的社会生产力下,要如何尽可能地保障人权呢?
  凌寒陷入了深思。
  既然他们都将王朝与皇权看得无比神圣,自己也许可以利用这一点……
  他眯了眯眼,心里有了主意。
  不过,想要真正实施它,还要等到自己北上报仇回来以后才行。
  赵云将全柔带出去以后,很快解决了他,返回东苑。
  糜芳离开后,则是往西苑走。
  路上,他也回想起全柔最后的话,并觉得对方实在可笑。
  对于咱们来说,那些农夫当然低贱,不值一提。
  可殿下何等尊贵,以殿下的身份,若说农夫是蝼蚁,那读书人便是家畜,蝼蚁与家畜又有多大的分别呢?
  当然,殿下仁义,连寻常百姓的心情也可以理解,自然不会将他们当作蝼蚁,更不会将士人当作家畜。
  可道理却是相通的。
  殿下将读书人与农民视作一样的人,难道有什么不可吗?
  作者有话要说:  心中默念三遍:赵云是攻赵云是攻赵云是攻
 
 
第100章 
  月色极为皎洁。
  寒冬早已过去,庐江春天的夜,既不阴寒,也不湿热,正是一年最好的时候。
  凌寒坐在院中的石凳上。
  他并没有困意。
  不仅不困,心里反倒有一种烦闷感。
  他便用右手撑着下颚,搁在石桌上。视线放空,聆听着远处似有若无的蛙叫声。
  已经解决掉了扬州的叛徒。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向诸侯们复仇了。
  袁术并不需要放在心上,什么时候出兵都没有问题。
  至于北边的曹操与袁绍——就在今日中午,凌寒收到了徐州发来的最新军事情报,曹操几乎无损地打败董卓,收服了西凉兵。
  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是因为董卓麾下的第一大将吕布反戈,出其不意地斩杀了董卓。
  除了吕布以外,郭汜似乎也与曹军早有勾结。
  而另一位大将李傕,则是在董卓被吕布杀掉的同时,选择向吕布投降。
  少数对董卓忠心耿耿的西凉人,如李儒华雄等人,尽数被斩杀。
  尽管识破了王允的美人计,可董卓依旧死于吕布之手。
  汉献帝也还是落到了曹操的手里。
  看起来与历史一致。
  但凌寒心知肚明,此时的曹操,军事实力却与历史上官渡之战前完全不同。
  即使不能烧掉袁绍的乌巢,也未必会输。
  现如今,曹操已经离开东郡,屯兵于兖州西北边境,准备与袁绍大战。
  等到对方打败袁绍,吞并袁绍三州之地,将会更为强大。
  因此,对凌寒来说,偷袭东郡,不仅仅是报仇,而且还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师弟还不睡么?”
  赵云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凌寒毫无所觉。
  他望向赵云,顿了顿道:“全柔……”
  赵云答道:“已经伏法。”
  凌寒点了点头。
  他原先十分痛恨这个叛徒,可得知了对方的理由之后,反而没有那么憎恨了。
  当然,对方做出了那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留下性命的。
  赵云又道:“方才我听糜先生说,全柔在扬州虽没有其他族人,却有一个五岁的儿子。”
  凌寒想了想道:“好好安顿他吧。过一些时日,我会开设书院,到时候送他进去读书。”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原本也认为师弟应当不会将那名稚子一并处死。
  但,送对方去读书,又是另一回事了。
  凌寒并不觉得一个小孩子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
  等他读了书,明白父亲为什么会死,如果仍然敌视自己,那只能说明自己的教育太过失败。
  事实上,正如凌寒所预料得那样。
  很久很久以后,全琮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他并没有因为父亲之死心生反意,反而因为受益于书院,竭尽全力维护书院的地位,与那些想要瓦解书院、继续垄断知识的世家顽固分子作坚决抵抗。
  或许是夜深人静的缘故。
  凌寒因为全柔的事情,产生了一丝迟疑。
  他忍不住问道:“在师兄看来,我做得对么?”
  想要战胜曹操本身就不简单。
  更何况,对方的阵营里也有一个穿越者。
  眼下自己所施行的改革,弊端还在自己控制的范围以内,获得的益处也大于弊处。
  可要是继续做下去,比如开设书院,一定会继续引起世家的不满,消耗己方的凝聚力。
  其带来的益处,需要许久之后才看得到。此时此刻,它几乎有害无益。
  然而另一方面,在战争时期,外部矛盾远远超过内部矛盾的情况下,改革的阻力是最小的。
  如果什么都不做,等到战争结束,自己再想要打破世家在政治上的垄断,难度无疑会增大数倍。
  这是一个难在当下,还是难在未来的抉择。
  赵云道:“师弟所做的一切,皆于百姓有益,自是无错。”
  凌寒闻言笑了笑:“那可未必。”
  “此刻,扬州百姓比起从前的确好过许多,如果我能打败所有诸侯,让天下百姓都能像扬州百姓一样,这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想要使扬州百姓生活得更好,继续做更多的变动,那就可能使得我遭受失败。”
  “到那时候,百姓们便连现在的日子也过不上了。”
  赵云微微拧眉。
  他并不觉得师弟的做法有何不妥,只是一时也想不到该如何反驳。
  就在凌寒以为对方不会回答,站起来准备回屋休息时。
  赵云蓦地开口道:“师弟的所思所做,天下有识之士都会看得到,感受得到。”
  凌寒微怔。
  他没有回头,声音却十分坚定:“谢谢师兄。”
  两日后,孙策秘密来到了庐江。
  孙策虽然以骁勇闻名,却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当他从弟弟那里听说,长沙王隐瞒行迹,宁可造成人心混乱也不愿暴露自己还活着的消息时,他就意识到,殿下是有北上攻伐之心了。
  他不知道长沙王殿下究竟在北方遭遇了什么。
  可是,如果五方诸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劫杀殿下,想必应该做好了万劫不复的准备。
  抵达庐江以后,孙策很快来到了糜府。
  “殿下。”
  凌寒就等他过来了,笑道:“孙将军不必多礼。”
  孙策站起来后,不由询问道:“殿下,兖州究竟发生了什么?殿下可有受伤?”
  “末将这一路走来,听到了有关此事的种种议论,各不相同。甚至有不少人说,殿下曾坠入……”
  周瑜出声喝止:“伯符。”
  他冲孙策摇头。
  凌寒道:“无妨。”
  自从在徐州醒过来之后,还没有人这么直白地问过他。
  这些日子,凌寒也的确一直避免回忆它的详细经过,更别说向他人讲述。
  但他确实有必要讲述清楚,至少要对糜芳讲述清楚——杨真的妻子,有权利知道自己的丈夫为何而死,又死于谁之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