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青被他一通自轻自贱的话堵了嘴,半晌才接话道:“我……没有此意。只是我年龄大了,这些都是孩子爱玩的,我……”
“老祖宗看我也是孩子吧?”陈景落寞的说,“可我拿得出手的只有孩子能给的。”
“陈景……”
陈景凑过来,缓缓按住傅元青,将他按倒在了青草河畔柳树下。
陈景摘下了面具。
他抬眼看傅元青……
傅元青一时怔住了。
——他怎么能觉得此人的脸庞酷似先帝呢?陈景的轮廓也许与先帝有些近似,可是他们的眼睛,全然不同。
赵谨的眼,颜色极淡,光亮处,几乎近似琥珀。
可陈景……
陈景有一双漆黑的眸子。
这会儿,春光从柳梢头打下来,明暗之间,他的眼睛深处就带了光。像是一汪幽深的潭水,波光粼粼。
“老祖宗,您看……我不是孩子了。没有这样的小孩……我也不想做孩童。”陈景说。
傅元青呆呆看着他。
“老祖宗忘了。”陈景缓缓道,“您说过,这半年,我们是夫妻。”
陈景啄吻傅元青的嘴唇,缓缓解开他腰间绶带。
两个人紧紧贴在了一起,贴在了春光中,两个心跳奇异的同了拍。
“扑通扑通”地急促响着。
火热的身体纠缠在了一起。
“我想做,老祖宗的夫君。”陈景道。
【注1】束脩:古代拜师酬礼,相当于学费。
第33章 第六式·春风
傅元青抵住他的肩膀,轻斥:“莫要胡闹。”
陈景抓着他的手,与他十指交叉,紧紧握住,按在了草地上。
他又吻了老祖宗。
这次则显得多了几分缠绵悱恻的意味在其中。
“属下僭越。”他不甚真心的回答。
老祖宗的衣襟被他挑开,纤细白皙的脖颈裸露在外,与普通男人不同,那里没有喉结,仔细去看也才会看到一个微微的小隆起。
在陈景的视线下,老祖宗有些难看的扭过头去:“别看。”
“为何。”
“不好看。”傅元青低声道。
“好看。”陈景道,“在我心里,没有几个人有老祖宗这般好看。”
他啄吻那处本该有着明显喉结的地方,身下的人,在微微颤动,脖子上的皮肤慢慢的起了一层小小的疙瘩,淡淡的绒毛在春光里让皮肤变得朦胧又光洁。
也许是许久没有仔细打量过自己的脖颈,旁的人也并不在意。
此时陈景的撩拨变得异常的勾心。
只是一些淡淡的吻,就让老祖宗忍不住心跳加快,浑身酥麻。
“……这里是书堂外,一会儿便有人来,别闹。”他说出来的话,一丝一毫的威慑都没有,连他自己听起来嗓音都似调情。
“嗯,不闹。”
陈景应了一声,继续做着僭越之事,认真的表示自己并非胡闹,而是真要在春光中颠鸾倒凤。
*
老祖宗的衣襟被全部拉开。
体统没了。
举止也失仪了。
可老祖宗顾不上这些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落在地上的那柳絮被捡起来,一朵一朵的飘落在他的胸膛上,柔软嫩黄的柳絮在他身上像是盖了一层鹅绒。
软软的,有些痒。
这还没完。
柳叶在陈景的手中倒似有了灵性,它调皮的在老祖宗……轻轻的……,又……
“陈景,你……”老祖宗用自己那只还自由的手按住了胸前,脸色已经粉红了,“你……”
你什么。
饱读诗书的傅元青如今思绪模糊,半天愣是没有想出后面该说什么。
“这、这不行……”他微弱的抗议,“若有学童……”
“不会的。”陈景笃定道。
陈景亦不会再给他说出口的机会,他一边啄吻,一边……傅元青攒眉蹙额,难耐的忍着,然而随着陈景的动作,他眉间又微微颤动,眼神已然迷离。
身后是刚发起的野草,软中带着硬挺,穿透他的衣袍,轻挠他的背脊。
头顶是柳条中夹杂的春光,在陈景的松动中,凌乱成一片。
周遭分外安静,什么都没有,空旷得让人不安。
周遭又不消停,他听见鸽子展翅的声音、北安门前换防的钟鼓声,护城河的拍岸的涛声……还有他自己发出的,压抑的喘息与呻吟。
天做帐,地做席,春风为褥,千万绿丝绦垂下半遮半掩。
这才是人之初始,是数万年以来血脉中不曾丢弃的唯一本能。
礼仪廉耻被撕得粉碎。
君子仪态变成了虚妄。
傅元青没做过这么肆意妄为的疯狂事,如此之时,心头反而涌起了超越以往双修数倍的快意。
可这没完……他急红了眼眶:“陈景、你——你放我……下来……”
陈景眼神炙热,紧紧盯着他。
“老祖宗不是怕被发现吗?”他说,“如此官服遮掩,便看不到了。”
他说的话,纯属无稽之谈。
乌纱山帽让他摘取,小冠早就在刚才的耸动中掉落,发髻散了一半,贴在他的脸颊肩头。官服让他解开,胸膛半露。下半身虽然被衣摆盖住了,可是他坐在陈景腿上,反而更让人浮想联翩。
陈景瞧他的样子,眼神里是全然的痴迷……
“老祖宗不带这么折磨人的。”陈景咬着牙说,“这是要欺负我吗?”
“我坐不住。”傅元青为难道。
*
垂下的千万的柳条,终于是有了新的用场。
老祖宗双手在头顶挽着它们维持自己的平衡,又借力上下。
他身形优美舒展,整个人向后微微弓起,无数的柳条与嫩叶,衬托在他身后,像是凤凰的尾羽,光影斑驳点缀着它们,让它们像是着了火。
似乎下一刻便要展翅而去。
陈景死死掐着傅元青的腰。
他的眼神像是要把这个人囚在自己的双眸中。
凤吟歌罢。
陈景犹如信徒般,搂着傅元青的腰,亲吻依旧急促起伏的胸膛。
“老祖宗……”
“嗯?”傅元青回抱他,亦说不出话来。
“听说凤凰不会死?”
“是啊……”傅元青不懂他为何说起这个,声音有些慵懒的回他,“凤凰涅槃,浴火则生。”
“那我便为老祖宗抱薪。”陈景道,“为老祖宗燃。”
傅元青在他怀里,倦意更浓了,懒得开口,于是笑了笑。
“老祖宗为何发笑?”陈景搂着他,为他整理好衣物,“笑陈景太天真吗?”
傅元青已然睡了过去,不会回答他。
陈景将他打横抱起,走出了那片柳林,除了跪地相应的方泾,周围并无一人。
“有人看到吗?”陈景问。
“回主子,周围一里内的人,都清了场。”方泾垂首回道,“有两个误入的,已经挖了眼拔了舌,沉金水河底了。”
“回去吧。”陈景道。
“奴婢这就去安排。”方泾站起来躬身离开。
陈景低头去看怀中的傅元青,问:“老祖宗之前说的,每次双修后,允我一件事,还做数吗?”
自然不会有人作答。
于是陈景又为他拉起一些衣襟,低声道:“就算涅槃之时薪火已烬,你也是我一个人的。”
第34章 雀跃的光阴
“哥,你回去吧。”杨凌雪今日穿了身圆领袍常服,胸前后是彩绣狮子补,带乌纱帽。他身形高挑,这会儿整个人将常服撑起来,显得精神卓硕。
前几日他本应进宫谢恩,到了养心殿却被拦了回去——圣躬违和。
这是养心殿掌殿德宝公公的原话。
傅元青仰头看他,便忍不住有些感慨他蹿高的个头:“陛下让我送你。再走走,送大都督到归极门。”
“正好我顺道去趟兵部,拜会拜会尚书大人。”杨凌雪道。
他们出养心殿后,走了几步便是仁德门,再往前送送就到了宝宁门。
归极门也不算远。
多走一会儿也就到了。
“好。”杨凌雪没再推辞。
“去五军都督府坐堂可还顺利?”傅元青问他。
杨凌雪得意一笑:“呵呵,瞧不起我的大有人在,都是群老兵痞子,故意找了下面的人来挑衅。不服气的这五六日都让我揍服了。一个放屁的都没了。”
傅元青安静听着。
本想提点他说话不应如此没有正形。
然而以他的身份说这样的话,似乎又过于亲昵。
又走了会儿,归极门已在眼前,杨凌雪定了步子,回头看他:“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傅元青沉默了一下:“浦夫子前几日送了一封信笺给我。大都督若有空了,替我拜谢夫子。”
“好。还有别的吗?”
其实也没什么别的。
他虽然出不了宫,然而京城动态在东厂和锦衣卫的监视下一览无余。
师建义在家中大骂他敢坐天子之辇,视君上于无物。
衡志业因为侯兴海贪墨一事入京,被北镇抚司询问在院子里挨了十廷仗一病不起……惹东乡党人众怒。
严吉帆遂去州峰书院探望逗留京城的学子,接着开坛设讲。
再然后……
傅元青开口道:“翰林院有个编修叫做苏余庆。你若有空了,结识一二,看看他怀才不遇的原因。”
杨凌雪狐疑看他:“你不是故意挑了个特别简单的事儿敷衍我吧?”
虽然被戳破了心思,傅元青并不显得尴尬,他正经叮嘱道:“北镇抚司最近忙着侯兴海贪墨株连一事,分不出人手。这事乃是我的私事,也只能请大都督操心了。”
杨凌雪将信将疑:“行吧,那、那我就按照哥的安排去做。”
“大都督,唤我名字便可。”傅元青作揖。
杨凌雪不理睬他的话,说:“哥,宫里的事,我看不懂。宫外面儿你还有个弟弟,就在五军都督府。京城里,谁欺负你,我都不会让他们好过。”
“我提督东厂,手握锦衣卫,朝中大员可直提缉拿,谁能欺负我?”傅元青看他:“大都督慎言。”
杨凌雪带着些匪气,混不在乎抱拳,转身便走。
“杨凌雪。”傅元青皱眉,终于还是忍不住,直呼其名,“你站住。”
“你素来心软,由得人欺负,也不肯还手。”杨凌雪道,“以前的事儿我在甘肃管不着。从今往后,我执掌天下兵马,便再不让你吃苦。”
他说这话时,头也不回,大步流星过了归极门,消失在了傅元青视线之中。
宫里的少帝,乖僻执拗也就算了。
宫外回来个杨凌雪,一身官皮下肆无忌惮,拦都拦不住。
傅元青头痛之极。
感觉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两份。
他叹了口气,转身往回走,就瞧见德宝从养心殿赶了过来,急促道:“老祖宗,快跟小的去养心殿吧。”
“怎么了?”傅元青问。
“万岁爷、万岁爷因为选后的事儿跟内阁的辅臣们吵起来了。”德宝抖着声音说,“房顶都快掀翻了。师、师大人也在,说要一头撞死在养心殿门口儿,被宫人们拦着,连官服都撕烂了半边儿。他说他愧为帝师……”
满朝悍臣他是知道的——平日里只对着他而已。
直臣都盼着文死谏,他也是知道的——师大人说要一头撞死流芳千古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只是少帝与众臣争执,却是第一次。
“主子怎么说?”
“主子说不要皇后了,要把造册退回去。”德宝说。
傅元青沉默站了会儿,颇有些心力憔悴的感觉。
德宝小声催促:“老祖宗?”
“我乏了,回值房休息。”
“啊?”
“若主子问起,就说没找见我。”
德宝震惊:“这、这么搪塞皇帝能行吗?欺君吗?”
傅元青也从未这样做过,然而有些事似乎是不太一样了……随着春风化雪后,与陈景在一起的日子,让他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
他想了想道:“大约是欺君吧。”
*
内阁关于皇后人选的造册画像早就报到了司礼监。
不用细翻便知是一笔烂账。
适龄的闺中女子虽然也有近十人。可议论最多的只有两位。
一是衡景衡阁老家二姑娘衡念双。毕竟衡二姑娘出身福书村,自幼熟读百家诗书,端庄娴静,温婉恭顺。最关键的是,先先帝曾与衡家 有约,定要结一门亲。先帝殡天,衡家便把这笔账算在了少帝头上。
另一个就是太后侄女权悠,背靠世袭咸宁侯大同总兵权鸾。皇帝虽不喜太后强势,可於阁老其实也并无选择,太后尊位在此,若不支持权家,兵权便有旁落之嫌。
20/52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