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颖披上雨衣,撑伞入了大雨,在雨中,他又叮嘱道:“他与家翁感情深厚,你劝他不要太过悲恸。”
曹半安垂首:“是。”
浦颖还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叹息一声,冲入了看不到头的漆黑大雨之中。
*
“哥,咱们别上课了。”杨凌雪对他说,“一会儿老师授完课,出去了,咱们去什刹海钓鱼去。”
杨凌雪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的模样,从旁边案几探过头来悄悄说道。
在尘光飞舞的课堂上,傅元青一时有些分不清是真是幻。
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
只是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做过那么久远的梦。
“咱们钓两条鲤鱼,烧火烤着吃。”杨凌雪从书包里掏出火石、盐巴还有小刀,“你瞧,东西我都备好了。海子里的鱼都快被那群毛头小子抓光了,也不知道还剩下什么。哎……”
少年的杨凌雪在忧愁鲤鱼的肥瘦。
傅元青抬头去看,他的恩师,浦博明正放下手里的书卷看过来。
“杨凌雪,为师刚所讲为何?”浦夫子问。
杨凌雪一怔,缓缓站了起来,茫然地看向夫子:“讲……讲……”
“讲了后海的鱼儿是否肥美。一顿三两只,还是一顿五六只?”浦夫子揶揄。
杨凌雪羞讷的挠了挠头:“夫子,我错了。”
“出去站着吧,端两桶水。”夫子道。
浦博明素来严格,说出来的话也不容置喙,杨凌雪应了一声,老老实实出去罚站了。浦夫子便负手行至傅元青面前。
这个时候的夫子,儒巾襕衫,有几分道骨仙风。
傅元青仔细看着自己的老师。
十三年来,便是在梦中,他也未曾如此仔细看过老师。
“元青,为师刚讲了什么,你说一说。”浦夫子问他。
傅元青低头去看自己案几上的书册,是一本《阳明年谱》,遂道:“夫子刚在讲阳明先生生平事迹。”
“嗯……”浦夫子点点头,又问,“我讲到何处了,你读一读与诸位同窗听。”
“是。”
傅元青端起面前的《阳明年谱》颂念:“二十八日晚泊。阳明先生问:‘何地?’侍者曰:‘青龙铺。’次日,先生召积入。久之,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先生何遗言?’先生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他心头猛然一颤,抬头去看浦博明先生。
浦博明仿佛无所察觉,含笑瞧他。
课堂上的诸位同窗都缓缓变化了青涩的面容,成了朝堂上那些熟知的官员。
浦博明依旧笑而不语。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傅元青声音颤道,“夫子……我……”
就在此时,天边一道闪光劈下,撕裂了梦境,所有的人物统统粉碎,只有浦夫子化作了点点星光,向上飘散,直入闪电之中,与苍穹融为一体。
傅元青猛然从梦中惊醒,急促喘息。
他浑身被冷汗缠满,还未来得及松一口气,滚滚惊雷一道。傅元青站起来,吃惊去看,天边乌云危垒,仿佛有倾倒之险,闪电撕裂云层,狰狞地爬在缝隙中,像是窥探时间的恶龙。
惊雷又来。
天空闪电不绝
第36章 第七式·握(二合一)
少帝是有先见之明的。
傅元青的身体早就亏空,雨还未停,汹涌的病已经涌了上来,高烧远比上一次来得更急。晚上方泾把百里时找回来,才算是终于对症下药。
便是百里时开方的时候也面容凝重。
“他经不起这些了。”百里时去养心殿回话的时候道。
外面的雨没停过,一直下着,空气中飞散着潮雾,前几日开出的海棠花落在水洼中,飘散开来。
“待大荒玉经行完,兴许会好一些,只是……”百里时对靠在廊下看雨的人说,“心已死,光是躯壳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少帝伸手到屋檐下,从房檐上落下来的雨滴落在他手掌心,有一片海棠花瓣也夹杂在其中。
“阿父陪朕许多年。从朕年幼时,就只有他,唯有他……朕知道是绝不会害朕、绝不会弃朕而去之人。你知道为什么吗?”少帝问。
“因为傅掌印恪尽职守,有君子之德。”
少帝笑了笑:“满朝文臣都是孔子门生,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君子之德。”
百里时道:“愿闻其详。”
“朕与阿父论道。朕说人命其实如草芥,很多时候,命不过是灾荒时的一块饼、病重时一碗汤药,路遇饿殍时施舍的一碗粥……死时无人知晓,入泥泞,作浮萍。”少帝道,“可傅元青说不是。他说人命不分贵贱。命贵命贱不过一念之间。父母爱子,以其命为无价之宝——灾荒中最后一块饼、病重时一碗汤、施舍的一碗粥,摇尾乞怜换来的是最在乎人的活下去,哪怕多活一刻……便是世间碾入尘埃之人,也有要守护的宝贵性命。”
“故而,一条人命,至于旁人是草芥,至于己身则是无上珍宝。因此不可不说,人命万般珍贵,只看待它之人是谁。天子爱民,如父母爱其子,以仁善之心待民,以君父之心待民,则可成国。”
百里时一时听愣了,道:“傅掌印有大胸襟。”
“朕做不了君父。”少帝道,“朕心里早有了无上珍宝,做不了天下仁君。”
百里时微怔。
少帝手中积了一窝浅水,那误入的海棠花瓣在其中打着旋儿。
他缓缓捏紧了拳头。
花瓣就被他牢牢攒在掌心。
“你问朕,朽木之身活着有何种意义。”少帝又道,“傅元青入了掖庭,此生便属帝王所有。他活着,于朕便是最大的意义。”
*
这场大雨来的蹊跷,从顺天府回来的消息,官厅涨了水,冲垮了门头沟好些村落,死了好些人。
又过了三四日,大雨终于是散了。
春季的花还没开完,便在大雨中纷纷落地。
傅元青的身体是好了一些,便挣扎的起来,方泾劝了不听,只好为他着服。
院子里的水缸水满将溢。
傅元青看了一眼紧闭的偏房房门,问方泾:“陈景未归,是第几日了。”
方泾垂着头不敢看他:“大雨那日下了学,陛下就让儿子把陈景接走了。”
“安置在哪里?”傅元青又问。
方泾跪地求饶:“您别问了。您只要知道儿子所做都是为了您好便是。”
傅元青叹息:“罢了,你与我更衣。”
“干爹去哪里?”
“我去见陛下。”傅元青道。
*
东暖阁今日挂了竹帘,光从竹帘子里打下来,少帝便靠在榻上,手里把玩一个刚呈上来的玉如意。
“侯兴海贪墨一案,牵扯官员近三百余人。目前北镇抚司已将六部六科官员梳理过往,若真有实干者,既往不咎已留用。若尸位素餐者便留在了诏狱,等待刑部审查完毕后,一并查处。”赖立群在阶下跪着呈报。
少帝听得不算认真,问:“吏部、刑部如何看?”
吏部尚书浦颖回家奔丧,如今来殿前答话的是吏部左侍郎岑静逸,他躬身道:“赖指挥使所提交之名单,皆证据确凿,吏部已一一核实。只是侯兴海一案结束,多了许多空缺,吏部正在商议从各地选拔优秀之人入京填补。”
少帝点头,去看严吉帆。
严吉帆躬身道:“刑部已从北镇抚司接收了卷宗,后续各衙门但凡有与侯兴海来往过密之人都将一一问询。还得仰仗赖指挥使了。”
赖立群道:“都是为主子办事,应该的。”
正说着,就听见曹半安进来报:“主子爷,傅元青在殿外求见了。”
“正好此间事毕,让他进来吧。”少帝道。
傅元青便随后入内,与诸位外臣一一见礼。
“若无其他事,二卿便退下吧。”少帝赶人。
岑静逸道:“既然傅掌印在,臣便还有事奏。”
“讲。”
岑静逸握掌行礼,问傅元青:“侯兴海一案后续便移交朝廷,不知道志业先生在诏狱内,请问傅掌印,未来如何安置?”
傅元青看这个年轻人,他恭敬有礼,温和得体,样貌亦是一表人才,然而这句话一问出来,背后便错综复杂,牵扯良多。
“岑爱卿。”少帝开口。
“臣在。”
“岑爱卿乃是吏部郎中,因何问询诏狱之内的罪员去留?”少帝问他。
岑静逸又行礼道:“臣年少游学时,曾有幸在东乡听过志业先生的讲学,被先生才华倾倒,自认是志业先生的学生。今日公事毕,乃是以学生身份,向傅掌印问询恩师命运。”
“北镇抚司办事,自有法度。岑大人不便询问。”赖立群回他。
“我并未询问赖指挥使,我只问傅掌印。”岑静逸脸上带笑,却咄咄逼人看向傅元青,“志业先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被刑拘至顺天府关押在诏狱中已有二十余日,至今未有什么罪名降下。”
傅元青听到这里,眉毛微动:“衡志业乃是侯兴海前任文选司郎中,当年便有贪墨舞弊迹象,削官为民。如今侯兴海案再起,二人中间牵绊不清,必留他问询。”
“问询便问询,为何打人?先生今年已六十有三,还要受此羞辱。在黑狱中如何挨得过去?京城里刚仙去了一位泰山,又打算再送走一位北斗吗?”岑静逸冷笑,“我不同某些人一般,不心疼自己的老师,到死也不曾问候关心。倒也是……身籍入宫,便没了牵绊,老师又算得了什么?”
他话音刚落,少帝将手里玩把的如意往龙案上一扔,阴沉道:“岑静逸,你还知道这是在皇帝面前吗?怎能说出如此阴阳怪气之语?”
岑静逸一惊,跪地道:“臣万死!求皇上乞怜!”
“岑静逸殿前失言,拖出午门仗二十。赖立群,由你监刑。”少帝道。
“臣领命。”赖立群唤锦衣卫进来把当朝吏部郎中拖了出去,出去时岑静逸还在哭嚎,没有一丝一毫的儒林风范。
待岑静逸被拖了出去,严吉帆这才解释道:“岑大人心急,一时说错了话,罚便罚了,您且息怒。”
少帝瞥他一眼:“严卿素来爱这般稳妥。人都拖走了才来求情。老好人是要做给谁看?”
严吉帆被少帝训斥也不生气,笑了笑道:“今春因恩选滞留京城的学子们,多有东乡书院的,听说北镇抚司问话时打了衡志业,学生们有些不满。我去州峰书院讲学,便有学子质问衡先生在诏狱中的情况。”
“这个衡志业,在儒林中,似有些声望。”
严吉帆笑道:“衡公主张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东乡党人倒有些见地。”
他话锋一转,去看傅元青:“只是学生们近些日子因为恩选本就对朝廷不满,衡公在狱中受刑便更让他们心生了怒意。臣几次前往讲学,也都是为了平息学生的躁动。可几日前,浦夫子仙去,学生们积怨已久,这火星子便一下子点着了……如今在浦府门前悼念的学生不计其数,有自披麻戴孝的,有送白菊于府前的。连路都被占满了……学生们说……”
他停顿了下来。
“学生们说什么?”少帝问。
“臣当着傅掌印的面,不敢御前失言。”严吉帆不软不硬地刺了傅元青一下。
少帝道:“说吧,恕卿无罪。”
“学生们说,浦夫子仙去时,天有青云,遮天蔽日,普天同哭。”
傅元青微微抬眼,看向严吉帆。
和蔼可亲的严大人正微笑的看过来。
*
“天有青云,遮天蔽日。不就是指你傅元青吗?”少帝冷笑一声,“严吉帆这个老滑头,说话亦滴水不漏,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陛下也觉得青云遮天蔽日吗?”傅元青问。
少帝一怔:“朕未有此意。阿父多虑了。”
傅元青撩袍子跪地道:“陛下,臣今日所求之事有二。一是求陛下允臣出宫为夫子奔丧,二是求陛下放过陈景,让他回来。”
少帝沉默了好一会儿,哑着嗓子道:“你恩师新丧,阿父还想着自己的姘头。”
少帝的话实在难听,可傅元青却似未曾听到,只叩首道:“求陛下宽宏。”
“你知道朕为何带走陈景吗?”少帝问他。
傅元青答:“臣不知。”
“朕与阿父相处十几年,阿父是什么样的人朕最清楚不过。就算是禁足令下,就算是移交东厂之权。阿父对朝中局势依旧了如指掌……”少帝笑了,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负手走到傅元青身前,低头看着跪地之人,“阿父心中决议之事,也从不更改。”
傅元青应:“是。陛下所言无误。”
“傅元青,朕问你。你来求朕允你出宫,朕若不允呢?”
傅元青垂首道:“臣便再想其他办法。”
“严吉帆刚才所言浦府门外情况并非夸大其词,让朕说还远远不止。如今只是国子监与几个书院的学生来悼念。再过得几日,发丧前,顺天府的学生,甚至天津卫的学生都会来悼念。你傅元青若去了,去的了,回得来吗?”
22/52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