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北境望长安(古代架空)——愿棠

时间:2021-08-27 14:14:39  作者:愿棠
  林初淮当然知道这只是他的借口,可康氏却是显得有些局促,“家里,家里只有这个,委屈小郎君了。”
  夏亦峥一愣,倒是没想到竟会引起这样的误会,张了张口想解释又不知该怎么说。
  林初淮接过他手中的馒头,将那馒头泡进粥中,待泡的有些软了才递回去,而后偏头对康氏说道“不是馒头不好,只是他胃脘不适,吃不了太粗粝的。”
  有林初淮搭好的台阶,夏亦峥只好顺势接回了碗点头称是。
  用完早膳,一行人便向康家夫妇二人道别,出于礼仪,林初淮也没忘了去知会里正一声。
  那里正对这几个外乡人的观感说不上好但也不算多差,没说什么就让人走了。
  到青州城楼下时,这次那个守门人没再拦着,想来是贺敬之提前打好了招呼。
  城内虽没有客栈那中年男子说的饿殍遍地,却也是荒凉的让人完全看不出这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街道上没有曾经摆摊的商贩,没有城市该有的浮华和喧嚣,取而代之的是断了半截的门板和早已倒塌的酒旗还有躺卧在街边不知是否还有气息的乞丐。
  明明城中还有着许多住户,却仿佛像是一座空城,明明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地面却并没有积水。
  这个点的府衙也冷清的很,人们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更别提去有什么民事纠纷了。贺敬之下榻的刺史府就在府衙的不远处。
  到时云书上前说明来意,便有人在前面为他们引路。府上的用人少得可怜,少用几个人便能省下不少的口粮。
  贺敬之就坐在堂前与青州刺史谈论着救灾事宜,见林初淮来了忙替他引荐,当然也没忘了夏亦峥,虽说夏亦峥可能不认识他,但他却是对这个少年将军颇有耳闻的。
  几人互相见了礼便坐在了一处。
  林初淮心中有许多疑问,比如城中干燥的地面再比如来时的荒凉,这一切都显得不同寻常。
  与客栈中那中年男子所描述的景象有同亦有异。
  听得林初淮的疑问,贺敬之与那刺史的脸色俱是一变,两人对视了一眼沉默了半晌,贺敬之才开口。
  “你所听闻的青州之景,确实不假。但那是半月以前的青州。江南春日多雨水,一场又一场的暴雨导致水位上涨溢过河堤,便有了现今的水患。但因着年年如此,护城河和城中的水利系统日臻完善,虽说无法杜绝水患,但受灾情况也没有那般的失控。最初,不,即便是到现在城中也不曾被洪水冲刷,这也就是为何城中并无积水的缘故。”
  “既不曾受水患之苦,那为何城中如此荒凉?”
  作者有话要说:  某棠看着笑的一脸傻相的鹅子:抱到老婆了就这么开心?
  老夏一脸惋惜:唉,这样的快乐你这种单身狗体会不了。
  某棠的拳头硬了,好想一拳打他脸上。
 
 
第16章 
  贺敬之叹了口气才继续说道“这事说来就话长了,因着往年的经验与教训,城郊的农田都是特意加高且离河岸有一定距离的,照着这样的做法,过往三年农田的受灾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三成,因而城中并没有刻意去屯粮,但今年被淹的田地足足有将近九成,余粮虽是不少,但今春却难有收成。三十万百姓的口粮,无异于是坐吃山空。”
  说到这里,贺敬之顿了一顿喝了口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
  见他实在是难以启齿,青州刺史江寒接过话头继续了这个故事,“如此一来,城中缺粮便是必然的局面,朝廷提前准备好的粮食给百姓们分一分也勉强是够的,但这并没有考虑到城外村中的百姓。年年村中农户都是基本可以自给自足的,但今年城外洪水不仅淹了农田毁了存粮更是冲垮了房屋,村民们无家可归亦无粮可食。我与敬之思虑再三决定开城门让城外的百姓暂时入城安顿,至少不至于流落荒野。但也就是这个决定导致了后面一切的不幸。僧多粥少尚且抢食更何况是饿到极致的灾民们呢。那日,城中动乱,血流满街,这些痕迹虽然都已经被雨水冲刷的一干二净,但那日亡者惨厉的尖叫与哭嚎却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挥之不去,多少次午夜梦回都是那些枉死百姓的冤魂索命。”
  那确实,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开城门放难民入城的决定是他们下达的,这样的结果无论如何他们都难辞其咎也难以释怀。
  那日,贺敬之眼含热泪下令动用全城的兵力镇压了这突如其来的暴动,将这一切的血腥封锁在一城之内,他与江寒亲手埋葬了死者的遗骸,尽量安顿了幸存者。但这场动乱却给青州百姓留下了极深的阴影,至此街道少有人至,他们也下令封城。
  不仅仅是因为粮食短缺,更多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事谁都不愿再经历了。
  可城外当时没来得及入城的人却并不知道这场意外。贺敬之不愿意宣扬是不想牵连更多无辜的村民,他相信人性本善,只是可惜走到了穷途末路。
  听完,几人都沉默了。
  细究这些原因虽能解惑,但于解决眼下的困境却毫无助益。
  “贺兄,我在村中耽搁的这几日你可曾有收到朝廷的回复?”过去的事林初淮无能为力,现下能做的便是最大程度的挽救伤害。
  “不曾,算算日子按理说应当是该收到回复了,但至今还没有,再等一日应该便能收到了。”贺敬之也为此心焦,城中存粮本就不足,不仅要供养一城百姓还要分粮去支援村庄,本就难以为继。若是朝廷增补的粮食不能在粮绝之前送到,只怕之前的惨剧还会上演,而这一次恐怕即便是动用全城的兵力都无法镇压。
  三十万百姓的集体起义,没有人能料到后果究竟会是如何。
  而贺敬之向皇帝说明灾情,请求增补赈灾粮的奏折就压在御书房萧煜的案几上。
  他们不知道的是,不光明日,便是再过三日他们也不会收到朝廷的回复。
  刺史府的晚膳并不比城外村子里的丰富,这两个当官的俱是能体察民情且爱民如子的,若是可以,只怕他们是宁愿自己饿着也想要为灾民们多省下些口粮,更别提是奢侈的大鱼大肉了。
  晚间卧房,贺敬之将林初淮和夏亦峥安排在了一间,两人是名义上的夫妻,这安排倒是合情合理。
  许是想着白日的事,林初淮的心情有些烦闷,在床上躺了许久都没能入眠,只是睁着眼睛望着屋顶,放空了思绪。
  夏亦峥也没睡,他心底的担忧并不比林初淮少半分。
  “睡不着吗?”率先打破寂静的是夏亦峥,这样的气氛太过于沉闷,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嗯。”林初淮偏头看向了他,似是没注意到这人竟也没睡,一时有些错愕。
  “那与我一同出去转转,透透气如何。”
  有时候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是会憋出病来的,他的长昀一直是个心思重的,他得替他纾解一番心中的烦闷才行。
  夜色深了,春日虽已不是逼人的严寒,但也还有些余威在,不穿的厚实些也是极易生病的。
  夏亦峥又看着林初淮多加了一件大氅才与这人一同出门。
  两人就这么并肩走在街上,走着走着心底愈发的凉了。
  路边,有冻死的枯骨,有瑟缩的乞丐,有繁华世像下他不曾见过的辛酸。
  夏亦峥有些后悔自己的提议,不仅没能让他放松还白白招他心痛。
  “外面现在挺冷的,要不我们回去吧。”他不想让他的长昀更加难过。
  闻言,林初淮解下身上披着的大氅替对方披上,“再陪我走走吧。”
  夏亦峥拢着身上的大氅有些不知所措,他不是真的嫌冷啊。
  叹了口气又将衣物披了回去,他揽住这人的纤腰将人带上了屋顶。
  林初淮上了屋顶的一瞬有些措手不及,刚想让那人带他下去就听得“在这坐着,我马上就回来。”而后,便见那人飞身下了房顶消失在夜色中。
  但很快那人就提着两壶不知从何处得来的烧酒回来了。
  “长昀,有时候一醉解千愁。”夏亦峥将那酒递了过去,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愁闷是大醉一场解不了的。
  林初淮看了他两秒,接过酒取下瓶塞就往口中灌,却被那呛喉的辛辣激起了一阵咳嗽。
  他一贯是不喜饮酒的,酒饮多了既容易失礼也容易失态,更何况他的酒量一向不好。
  但今日他想要放纵自己,待咳嗽平息后,他将那酒尽数饮下又拿过夏亦峥手中的那壶。
  夏亦峥自是不会拦他,这两壶酒本就是为他一人准备的。
  酒气上头,林初淮连脖颈都是一片绯红,整个人看起来有种说不出的乖巧。
  这壶酒喝了两口就被他放下了。
  这夜的天空很黑,没有星星亦没有月光。
  林初淮就这么毫无预兆的靠在了夏亦峥的肩头,人已是有几分醉意了,但思绪还没有完全混乱。
  “你知道吗,我十五岁那年状元及第,十六岁时不费一兵一卒替陛下平两川灭东夷。朝野上下谁不说一句林家三郎有经世之才。曾经我也觉得我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给天下百姓安宁,但这次来了青州我才发现是我太天真了。这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也愈发明白那些所谓的经世济民不过只是一种宏愿,一种空想。真正的民间疾苦远在我看不到的地方。”
  那嗓音带了几分沙哑,就像是受困的幼兽寻不到出路时的嘶吼。
  夏亦峥扶住他让他靠在了自己的胸膛上。
  这次的林初淮没有挣扎或是躲避,现实让他明白他曾经设想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虚无缥缈。
  青州的动乱,百姓的不解让他一直以来的信仰趋于崩塌,他的努力真的能给百姓带来幸福吗,他真的有那份能力吗?
  他需要这么一份支撑,支撑他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你来时应该看见了,城外村子里在准备用女孩子给河神献祭,愚昧吗?很愚昧吧,但我知道那不过是因为他们所能求助的一切都难有回音,他们才不得不求助于诸天神佛。”
  喝醉了的林初淮变得有些多话,这要放在往常他是绝对不会与人说这些的。
  夏亦峥看着怀里闭着眼睛似是在逃避着什么的长昀,心间有几分酸涩与疼惜。他用劲搂了搂怀里的人,“长昀,你还年轻,你能够为这个国家为这些百姓做的还很多。青州的事不是你的责任,你不必为此感到自责。”
  “年轻?可是你十六岁就已经能够平定北境,守护万民了啊。”林初淮抬头,从他的角度看见的是这人略有些青须的下颌。
  夏亦峥轻轻笑了一声,林初淮听见了他胸腔的震荡,他仿佛听见了热血奔涌的声音。
  “所以长昀,你所在乎的一切我都会替你守着。我等你,等你与我并肩,看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长昀,即便是一场必败无疑的战役,只要身后还有一个百姓活着,我便不会退缩。我知你亦是如此,即便今夜你感到彷徨,但明日你依旧还是那个满心百姓的状元郎。
  虽千万人而吾往矣,这大概会是我们的坚守吧。
  但这次他却没有听见怀中人的回答,低头再看时才发现人已经睡了过去。
  他长舒了一口气,将人轻轻背起,却没有注意到趴在他背上那人睁开了一双带了些迷离的眼和那眼中道不明的情绪。
  到了房中,夏亦峥将那人小心翼翼的放在床上,打来一盆清水替他轻轻擦拭着面庞,醉了的长昀很乖,完全不似平日里的淡漠。
  夏亦峥看着他的睡颜,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满足,他的长昀虽然看起来沉稳可靠,但本质上还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年郎,一如当年,不论面上多么沉稳的与他谈论尊卑礼数,但私下也会小声的说自己打不过一样。
  年少相识,倾尽平生。他夏亦峥这一生算是栽在这么个小顽固身上,爬都爬不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某棠:这么好的机会,你竟然没有趁人之危,没用的东西
  老夏:爷是正经人,谁都跟你一样
  很好,又是被鹅子气死的一天
 
 
第17章 
  灯火下那人的唇色如烈焰般勾人,夏亦峥魔怔了似的俯下了身却又在离那处不到半寸的地方停住了。
  不可以,他不可以这般趁人之危。
  但心底却仿佛关了一头猛兽一般难以自持,最后轻轻伸手在那唇上捻了一捻。那人的眉心微蹙,似乎是被弄疼了发出轻轻的一声“唔。”
  吓得夏亦峥赶忙松手,见人没醒又是自嘲一笑。
  出息,亲都不敢亲,自己的胆子何尝这般小了。
  又是这样一言不发的看了许久,最后还是心痒难耐,在那人的额头上落下一吻才在他的身边躺下。
  翌日天明时,林初淮只觉得头痛欲裂,看向身旁还在酣眠的人,一些零碎的片段浮现在脑海中。
  他隐约记得自己是靠在这人的肩膀上,跟他说了些话,具体说了什么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喝酒误事,此言倒是不虚,林初淮坐在床上缓了一会儿,宿醉的感觉才消解了些许。
  这酒,他是断然不会再碰了,要是再有下次还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难以预料的事情。
  夏亦峥要是知道他这心路历程,一定会指天发誓,即便再有下次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
  当然有些在林初淮看来不太好的事,在他眼中那可就不一定了。
  待夏亦峥醒后,林初淮的态度一如往常,就好似昨夜的事都不曾发生过一般。
  两人简单的用了早膳,却是相对无言,虽说是谁都没提但气氛还是有些尴尬。
  贺敬之与江寒往周边村寨去送粮与考察灾民现状去了,虽说是不被理解但这事儿他俩却是一天都没落下。
  当官在他们看来,求得从来都不是俸禄与官威,甚至不是被百姓理解与拥戴。他们都是凭着一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问心无愧便足够了。
  城中坐镇的官员都不在,那城内分粮与安抚百姓的工作自然是交给了夏亦峥夫夫二人。
  青州的粮仓原分为两处,一处建在城北与护城河相近,为的是防火。一处建在城郊供日常取用。
  城北的粮仓在灾情伊始便已开仓放粮用于救济百姓,如今已是空空如也,他们要取粮便只能往城郊去。
  城郊那处,在那远离人烟的偏远地方,要想不耽误事,还是得骑马去才行。
  再次与夏亦峥同乘一骑,不知为何,林初淮的内心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别扭劲儿,反倒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许是事态紧急的缘故,这一路上身后这人都规矩的很,既没贴上来也没说些令他不知所措的话。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