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的额娘德妃倒是劳神在在,她只让人去打听秀女们的品貌如何?而不是去挑三拣四。
五阿哥的生母乃是宜妃,不过十一阿哥眼看着又要不好了,宜妃没心情找儿媳妇,何况五阿哥的婚事,她就是想要插手,也得看看皇太后乐意不乐意。
毕竟五阿哥胤祺是从小长在慈宁宫的,皇太后对他的婚事也很在意。
这么三位皇阿哥,顿时成了很多人眼中女婿的人选。
小十四也想去看看你秀女都长啥样儿?但是德妃没让!
“你还小,看什么秀女?去看书!”这是德妃的原话。
不过小十四还是趁着德妃管着他松一些的时候,跑去找十三阿哥一起,去宜妃那里看了看十一阿哥,看了看十三格格,又跑去慈宁宫给老太后请安,看看五格格,还送了她们一些小礼物。
绕了一圈之后,俩人睡了个午觉,起来吃了些点心,无事可做,不想看书,小十四提议去干清宫看看:“我们长这么大,都没有去过,马上就要六岁了,要去御门听政,都不知道前头长啥样儿呢!”
“那去看看呗!”让小十四说的,小十三也就动心了。
这俩小阿哥如今身边跟了二十多个人,都是太监宫女和大姑姑,俩小孩儿要去前头,拦不住,德妃没在宫里头,“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了,这俩小的直接就带人往前闯。
两个小阿哥顺顺利利的到了前头的干清宫。
干清宫外的月华门正与养心殿的遵义门隔着西长街斜对,从遵义门进入,是一个狭长的院子,院子东西建有值房,供伺候的奴才们上差和休息。
院子的北院墙正中就是养心门了,养心门是一座琉璃门楼,黄琉璃瓦歇山九嵴顶,两侧为随山影壁,红墙黄瓦,金钉朱扇。
养心门前陈设有鎏金铜狮和铜路灯各一对。
从养心门进去,东西两侧宫墙边各有一座琉璃照壁,后面是东西配殿,正北就是养心殿了。整座宫殿外围还设有东西围房。
养心殿整体呈工字形,分为前殿、后殿。
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前接抱厦。
干清宫前面的广场很大,且没有任何遮掩物体,俩小的前头雄赳赳气昂昂的走着,后头跟了一大堆的小尾巴,想让人看不到都难啊!
今日御前值班的是李德全。
他眼神儿好啊,这俩小阿哥的谙达可是他,于是他只好哭笑不得的进去禀告了万岁爷,俩小阿哥带人来了干清宫!
“是有什么事儿么?”康熙皇帝正在看奏折,投都没有抬。
“没看出来,奴才这就去问问,二位小阿哥从来没有来过前头呢!”他是巧妙地提了一嘴,而且两个五十六的孩子,能有什么“大事情”,非得来干清宫啊?
八成是跑来玩儿了,这俩可是把后宫都逛遍了的主儿。
“去问问!”康熙也不认为俩小孩儿有什么大事情,非得来干清宫找他这个皇阿玛。
李德全果然跑了出,这个时候,两个小阿哥已经到了干清宫的宫门前,看着里头森严的门脸儿,愣是没迈动小短腿儿。
还是看到李德全来了,俩小才跑过去,一人一个抱着人家的大腿:“李谙达!”
奶声奶气的,让李德全的心都软了:“给两位小阿哥请安,您两位这是?”
“来找皇阿玛玩儿呀!”小十四探头探脑的道:“从来没有来过干清宫,好奇!而且明年我们俩就够年纪,御门听政啦,那个,听政的时候,离皇阿玛远么?能听见皇阿玛说话么?”
“这个您到时候就知道了,万岁爷已经知道两位小阿哥来了,不如进去给万岁爷请个安?”李德全笑着道:“万岁爷还问两位小阿哥可是来有事情?既然不是,那就进去看看,也免得万岁爷惦记。”
“好啊!”俩人点头,跟着李德全走,后头一串儿的尾巴跟上。
不过他们没有去干清宫,而是去了养心殿,
干清宫东边就是养心殿的殿门,他们的小尾巴没有进去养心门,而是在养心门与干清宫西门那里的过道上站着。
两个小阿哥进了养心殿,给他们的皇阿玛请安问好之后,康熙有些意外的扬了扬眉毛:“来找皇阿玛有事情?”
“就是来看看皇阿玛,儿臣跟十三哥哥从来没有来过前头。”小十四爬起来之后,立刻就扬起小脸儿道:“来这里看看皇阿玛,顺便去看看干西的阿哥所,明年就要迁宫住过去了。”
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来的窝是个什么样西呢。
小十三也很想去看看。
第027章 宫里过中秋
“那里正在整修,狼烟地动的去干什么?看一堆瓦砾吗?别去了,跟皇阿玛用一下晚膳,到时候就回去后宫,你们还小,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康熙将两个小的叫到跟前摸了摸肉乎乎光熘熘的脑袋:“去冬暖阁玩一下,等皇阿玛看完了折子的。”
“这就是折子吗?”小十四好奇的看了一眼:“都写的是什么?歌功颂德吗?”
“应该是国家大事!”小十三也好奇的看了一眼:“封皮颜色不一样啊。”
康熙的御案上,摆着好几摞的奏折,封皮五颜六色,并非统一的颜色,而且折子上都是缎子面儿的,看起来十分华丽。
“那我们不打扰皇阿玛了,我们去冬暖阁。”小十三乖,小十四更乖,俩小孩儿手拉着手跑去了冬暖阁,门槛儿有点高,俩人是趴着迈过去的……没办法,这宫里头各种讲究,门槛的高度更是如此,刚才进殿里的时候,也是如此。
门槛儿不是用来“迈”的,他们俩必须要用“趴”上头过来的姿势。
倒是两个小儿子的懂事,让康熙十分欣慰,看过了很多奏折之后,才要传膳,才想起来两个小儿子。
去冬暖阁一看,好么,俩小家伙儿对他这个冬暖阁很感兴趣,这会正在看地球仪。
“我们在的地方,是在球上?”小十三稀奇的看着地球仪。
“当然!”小十四看着这有点粗制的地球仪,这上头的标志很有意思,因为只有大清被标注的有七分清楚,而外海那些地方,被标注的就有些模煳了。
法兰克只有巴黎;大不列颠也只有大不列颠群岛和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爱尔兰,连北爱尔兰都没有标注。
五大洲四大洋更是一片模煳的称谓,连印上去的文字都是外文。
这是欺负谁不认识外文啊?还是忽悠大清呢?事实上,外国人就是来忽悠大清的皇帝的,因为只见传教士来大清,不见大清有人去过外洋。
小十四心里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小十三就是纯粹看热闹了。
不过俩小的玩过了地球仪,又跑去看了看屋里头一个紫檀木上摆着的白玉盘。
这白玉盘直径一米五,超级大的一个白玉盘,上面用金子绘了江海图。
“这个是干啥的?”小十三比划了一下,发现这东西,很大,他都能躺上去了。
“不知道,这么大,放烤全羊的盘子吗?”小十四也比划了一下:“可是这么大的玉盘子,放烤全羊,好难刷的吧?”
他在过年的时候,看过烤全羊,用的是一个很大的柳木盘子盛放,盘子里垫底的是白菜叶子,上头放的烤全羊。
记得孙嬷嬷说过的,这样的木头盘子轻便,抗摔,容易清洗。
而瓷盘子呢,第一没有那么大的,第二是太沉,不好拿。
何况是玉石盘子,这么大的个儿,这块玉石少见。
更何况是雕刻成盘子,还没雕碎。
“应该不是放烤全羊的,烤牛腿儿的?但是也不像啊!”
“要是放吃的,不该放在这里,应该放在御膳厅。”
俩小的猜测简直是突破天际,听的康熙帝都笑了:“这是炎炎夏日,盛放冰山用的盘子。”
“皇阿玛!”
“皇阿玛。”
“嗯,走,去御膳厅。”康熙带两个小儿子去了御膳厅。
“皇阿玛,那么大的一块玉,就刻了一个盛放冰山的盘子?太浪费了吧?”小十四觉得,那么大块的玉,少见啊。
而且不是青玉,是白玉。
“是啊,可惜了,那么大一块玉,雕刻了一个玉盘子。”康熙帝道:“不过啊,那不是咱们入关之后的东西,那是明朝的皇帝用的,很奢侈。”
“嗯,难道就没别的东西放冰山了吗?”夏日里,炙热难当的时候,宫里头回放冰山祛暑降温。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温室效应,这冬天冷,夏天也不太热。
只有那半个多月的热气熏人,用点冰降温,平时并没有用冰的地方。
在畅春园里头,根本不用冰,那里很凉快。
到了御膳厅,他们就坐之后,康熙帝的御膳就端来了,皇帝么,虽然康熙帝崇尚简朴,但是这简朴也是有一定的底线的,不可能只给他上四菜一汤。
清朝的皇帝通常每餐要有二十多道菜肴,六到八种主食,两种粥(或汤)。
菜肴以鸡、鸭、鱼、鹅、猪肉和时令蔬菜为主,以山珍海鲜、奇瓜异果等为辅。
皇帝吃的米是专门培育的黄、白、紫三色米,以及各地进贡的上等“贡米”。
同时,各地方的行政首脑每年还要按规定的数量上交鹿、狍、鹿尾、鹿舌、鹿筋、熊、野猪、野鸭、虎骨、鹅、腊猪、咸鱼、鲟鳇鱼、鲈鱼、栾色鱼、乳酒、乳油、燕窝、鱼翅、海参等,蒙古王公还要进献黄羊。
可以说,山珍海味是应有尽有。
不过康熙的确是很简朴,虽然菜不少,但是昂贵的东西不多。
小十四倒是很好奇,皇帝都吃什么?小十三则是盯上了肉菜。
皇帝的肉菜不少,尤其是今天晚上的菜,有一道红焖野猪肉,一道野鸭子汤,以及一道干烧鹿筋。
不过康熙帝看到了这道菜,摇了摇头:“不适合两位阿哥吃的,都端下去吧!”
“都怪奴才没说清楚,御厨以为是大一些的阿哥们呢!”李德全立刻就道:“奴才这就去办!”
干烧鹿筋啊,清蒸熊掌这一类的就算了。
直接拿回去换成了清蒸鸽子蛋,粉蒸肉。
“皇阿玛,看奏折累吗?读书好玩吗?上书房有意思吗?”小十四的问题很多,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真实活人版本。
康熙皇帝却很和气的回答小十四的某些奇怪的问题,但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他却是叫小十四日后自己去找答案。
然后他就发现,小十三跟小十四都特别爱吃肉!
“皇阿玛,你这里的肉太小了。”小十四看着那非常好吃的东坡肉,一块只有麻将大小,而且伺候用膳的宫女,只给他最多夹了三块。
他没吃够,那一盘东坡肉,只有十三块,父子三人一人三块之后,还剩下四块。
他眼巴巴的看了半天,那个给他夹菜的宫女就是不再给他夹了,他还没吃够呢。
“那下次让他们做的大一点。”康熙皇帝乐了:“吩咐人,以后这东坡肉啊,做的大一些。”
这就满足了儿子吃肉的心愿,当然,也不能太惯着孩子们偏食。
“那下次我们还能来吃肉么?”小十三跟小十四口味差不多,都对东坡肉情有独钟。
“想来就来,你皇阿玛这里的东坡肉,永远都有。”康熙帝难得在多年之后,又品尝到了一点父子之间的亲情。
而且两个小孩儿很可爱。
不过他也只是说说,估计这俩孩子回去,德妃就该说他们俩了。
果然啊,回到永和宫,俩孩子就被德妃训了一顿,以后不许无缘无故的去干清宫,尤其是养心殿!
“那地方,等你们长大了,不想去都不行。”德妃告诉他们俩:“现在不许去。”
德妃从来没有这么严厉过,俩小孩儿只管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
而且马上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满人的节日多,可是汉人的这个中秋节,他们也是要过的。
在清朝宫廷里,过中秋更是一件分外隆重的事情,内务府会为皇上和嫔妃们精心安排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欣赏戏剧和吃月饼绝对都是重头戏。
而能被内务府选中,进而在宫里头唱戏的戏班子,那都是红极一时的绝顶戏班子。
他们唱得好,宫里的贵人们甚至有当场就赏的。
清朝宫廷的月饼种类也非常多,既有用香油和面制作而成的香酥皮月饼,也有将奶油和面做成的奶酥皮月饼,此外还有用猪油做成的月饼。
除了这些用各种食材的月饼,清朝宫廷月饼还出现了“甜咸之争”。
甜味的月饼是用糖、果、豆沙、枣泥等食材为馅料;
咸味的月饼则是用芝麻、椒盐为馅料;
所以不管你是甜党还是咸党,清宫月饼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清朝宫廷月饼不但味道多样,还有八种不同的尺寸,清宫的月饼木质模具中,最大的重达十斤,直径长达四十厘米,最小的才三两重,直径只有七厘米。这些模具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图案:广寒宫殿、云朵、桂树、持杵的玉兔、八仙法物等等。
这些月饼模具上面的图案,描绘出了一个最传统的中秋景象。
甚至还有那种八宝大攒盒儿,里头能放下所有口味的月饼,不过这样的月饼盒子,就要万岁爷赏下去了,基本上一个宫殿一个。
这是荣誉的象征,其次是赏赐给宫外的宗室大臣们。
当然,后宫自然有他们自己的月饼,但是万岁爷赏赐的是荣誉,不吃差那口吃的,听戏,这是小十四第一次跟着德妃去听戏。
小十三也同样如此。
小十四五岁了,第一次过中秋的时候,他睡觉呢!
周岁之后过中秋,嗯,他又睡过去了!
第三次吃到了一点点月饼应景,德妃去应酬根本没带他。
第四次他是跟小十三一起当的“留守儿童”,还是没出永和宫。
这是第五次了,他坚持没有睡觉,很早就精精神神的站在永和宫门口,等德妃出来带自己去听戏。
20/242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