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重生)——肥皂有点滑

时间:2021-11-05 13:31:07  作者:肥皂有点滑
  “它是一种新型的十分好使用的笔,最关键的是……”
  “此笔,根本不使用墨,价格也十分的平价。”
  众人:“……”
  不使用墨的笔?古时用刀刻竹简,倒是不使用墨,但费时费力。
  莫少珩也知道,不给他们看看肯定不行。
  他准备了很多铅笔和一些纸张。
  询问了一番圣人,这才让人抬了进来。
  拿到东西的人,用握毛笔的手势握着笔。
  虽然有些怪怪的。
  但依旧在纸上落下了字迹。
  炭笔吗?
  但比炭笔清晰多了,也不脏手。
  就是这笔画稍微小了一些,不像毛笔,下笔极粗。
  莫少珩说道,“这样一支笔,不用墨,但足够写上数万字。”
  嘶!
  什么?
  这么一支小笔杆就能写数万字?
  要知道写数万字,得花多少墨水钱吗?
  莫少珩继续道,“而且书写的字体小而清晰,也就是说,一张纸可以当成原来的好几张使用。”
  众人:“……”
  纸张本来价格就降下来了,现在一张纸还能当几张用。
  等众人消化了一会儿,莫少珩说道,“众位大人,现在书籍,纸张,和不用墨的笔都有了,百姓也买得起了。”
  “该是我北凉文教大兴的时候了。”
  “超越东唐,指日可待。”
  “繁华盛世,未来可期。”
  咕噜。
  超……超越东唐?莫少珩还真敢说得出口。
  说得也太激烈了一点,让他们心都扑通扑通的跳。
  有时候,那些浪漫主义的理想家,最是可恨,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突然又一棒子将人打死。
  可……
  莫少珩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啊。
  以前百姓读不起书的困难,现在……似乎不是困难了啊。
  莫少珩继续道,“所以臣建议,让我北凉小孩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一来小孩受到了教育,二来也不会耽搁我北凉的农事等。”
  咕噜。
  要真是这样,我的天,北凉要天下出名了。
  敢问哪一国哪一朝,能让百姓的小孩尽数都有学可上的。
  这将是,任何一个身为北凉人的骄傲,从骨子里面透出了的骄傲。
  金殿上的气氛被莫少珩带了起来,明明很冷静,但心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砰砰的跳。
  当然,也有人在激动的同时,皱着眉,道,“即便笔墨纸砚都不是问题,但哪里来的教书先生,教这么多的孩子?”
  莫少珩一笑,“怎么没有?”
  “我北凉第一次的科举,郡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科举的考题怎么样,相信朝上的诸位都清楚。”
  “是问,通过郡试的学子,给一群孩童启蒙,有何不能胜任的?”
  说完,莫少珩拱手,“圣人,我北凉寒门子弟读书艰辛,一边要读书一边又被生活所累。”
  “臣恳请圣人,对这些有上进心的寒门子弟进行扶持,由朝廷出束脩让他们当一个教书的先生来维持生计,让他们为我北凉培育可用的栋梁之材。”
  一点束脩,换来的是北凉文教大兴,换来的是治国安邦的贤才。
  这笔买卖划算得很,对于朝廷来说,这笔钱也不算多。
  众人:“……”
  甚至连圣人都愣了一下,所以,不仅能让北凉的孩童读书,还能顺便帮扶一下寒门子弟。
  圣人想得其实更多,被朝廷帮扶起来的读书人,良心只要不是被狗吃了,多少对朝廷对皇室也是心存感激的吧。
  莫少珩继续道,“据我所知,各县为了举行科举,现在已经修好了不少贡院。”
  “贡院若是只是用来科举考试,三年才能用上那么一次,实在可惜。”
  “何不如将这些贡院也作私塾之用,正好用来教导孩子,一来避免长时间不使用荒废了,二来,物尽所用,都不用另外大兴土木。”
  众人:“……”
  环环相扣啊,现在连私塾的地点都有了。
  众人心中不免波动得厉害。
  推行文教的困难,似乎……全被解决了。
  莫少珩说道,“我将此称为义务教育。”
  “教育我北凉孩子,是我北凉朝廷的责任,从小读书识字则是我北凉人的义务。”
  咕噜。
  好一个义务教育。
  这要是真能实施起来,诸国都得向北凉看奇,东唐怕也要震惊于北凉这惊人之举。
  当然,问题还是很多。
  有人道,“如此,天下读书人突然间猛增,所用书籍纸张还有笔,必定大量增加。”
  “世子真能提供足够的量?”
  百姓买得起的,也只有莫少珩卖的书,纸和笔。
  但据他们所知,莫少珩现在的那纸坊,印刷厂的产量,连凉京都满足不了,每每出货都直接被哄抢得一干二净。更别提满足整个北凉。
  莫少珩也是嘴角一抽,这也的确是一个必须得解决的问题。
  莫少珩说道,“所以,请朝廷再主持一次招聘会。”
  “我会尽量扩大产量,扩建工坊,但需要大量工人。”
  纸坊印刷厂得飞速扩建了,还有制笔的作坊也一样。
  “而且,义务教育也得有一个试行期,我建议先从凉京开始试行,若凉京试行没有问题,再向各地推广也不迟。”
  再好的政策,都可能遇到问题,莫少珩都不可能完全肯定地说,义务教育就完全适合现在的北凉了,所以必须先试行再推广。
  有这么一个缓冲期,也正好给他商业发展的时间。
  众人:“……”
  试行吗?
  莫少珩的这个义务教育的确吸引人,说不心动是假的。
  但真突然就全国推广,的确心里又七上八下。
  如果仅仅是在凉京试行,哪怕出了再大的问题,他们都应付得了。
  金殿上,又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时不时提出一些疑惑和问题。
  比如,朝廷给通过了郡试的读书人先生的资格是否合适之类。
  毕竟,这么算起来,这些教书先生虽不在朝廷任职,但领的朝廷俸禄,已经算是吃皇粮的半个朝廷的人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公务员中的编外人员。
  莫少珩答道,“科举其实也是在激励我北凉人读书,但能走到京试,走到圣人当前的又能几个?”
  竞争太激烈了。
  “这最后的目标虽然美好,但多少人是看不到这最后的风景的。”
  “那么,也让他们看看半路的风景也好。”
  “不然,读一辈子的书,也见不到其中的美好,实在让人惋惜。”
  “再则,科举原来设立的那些好处,基本都是针对寒门,贵族多少不屑一顾。”
  “现在有这么一个当先生的选项,也是好的。”
  教书先生,在读书人稀少的年代,也是十分尊贵的,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了,要是出名的先生,各地贵族都得争相拜访,名望很高,对于贵族来说,家里缺少的反而就是名望。
  所以,对于普通贵族来说,当一个教书先生,也未尝不可。
  边教书边读书,也免得将人读书读傻了。
  今日的朝会,莫少珩就这么答了一上午的问题。
  连续几天的小朝会,莫少珩也被宣上了殿,继续讨论这个义务教育的可行性。
  最终,圣人决定,先在凉京试行。
  莫少珩就忙碌了起来。
  一是,朝廷准备重新开一次招聘会。
  上一次莫少珩组织的招聘会,虽然持续了三天,但还是太冲忙了,有很多人都没有顾得上,或者观望的时候直接错过了。
  所以,上一次的招聘会成了众人口中络绎不绝的事情,但多少也有些遗憾。
  这一次,朝廷早早的开始宣传了,莫少珩的三街战报也帮着宣传。
  消息一出,就传得沸沸扬扬的,加上有朝廷作保证,在招聘会上找工作和招人,更加的有保障。
  听到消息,有些意向的人,都在摩拳擦掌。
  听说,连城外户籍的县的人都赶过来了,盛事空前。
  二是,扩建工坊,因为规模巨大,肯定得在郊外,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租借农户的房子,稍微修改一下,就是一个快捷的小作坊了。
  得重新大规模的建。
  莫少珩的确准备大搞一场。
  因为……莫少珩得了一个消息。
  来凉京的外国商人也在哄抢他的纸张书籍。
  其实北凉没什么特别值钱的特产,但现在不同了,价格远远低于诸国的纸张书籍,就是最好的特产。
  等铅笔批量生产后,估计也能成为北凉特产卖往诸国。
  他听说,这些外国商人抢纸的时候可凶残了,愣是将几个不明所以的小货郎都给吓哭了,哭得哇哇的。
  生意得多好,可想而知,不光是国内的需求,国外也有需求。
  所以,小作坊生产,肯定是不行的。
  莫少珩正拉着赵棣选地址呢。
  结果等选好纸厂,印刷厂,笔场的地,回到王府一算。
  两人脸都黑了。
  买地,建厂,招人,工人的工资,直接超出了预算。
  他们前面不是大花了一笔嘛,每天还得为加盟上提供大量的商品,手上的钱愣是不够。
  但,这几个厂能不能赚钱?
  瞎子都看得出来可以啊,全国人民等着他们的纸笔和书呢。
  莫少珩有些傻眼,“这可怎么办?钱不够。”
  他都在金殿上将牛逼吹出去了。
  赵棣一咬牙,“向朝廷借,我可以将利压到最低。”
  莫少珩一愣,“还能问朝廷借钱?”
  赵棣点点头,“并非没有先例,再说义务教育也是朝廷的事情。”
  莫少珩:“……”
  他的厂子的利益可没有分给朝廷,最多也就交税钱,虽然在莫少珩看来,税可真不算低,当然比起前朝,甚至好些朝代都算低的。
  他吃了独食,有点不好意思去向朝廷借钱。
  这事儿就只得让赵棣出马了,赵棣是皇子,也好办事。
  几天后,赵棣办事也利索,直接将银票都带回来了。
  以及带回来的还有借条。
  莫少珩:“……”
  妈呀,负债累累。
  ……
  此时,义务教育法,也开始向市井传播,这是朝廷故意传播出去的,试试百姓口风。
  乌衣巷。
  一个全身铠甲的小胖子,正等在奶茶店外,抬着头,看着密密麻麻的价目表。
  后面排队的人也没有催,一是他们知道这“小铁桶”是谁,二是,他们自己每次也会犹豫,因为现在奶茶的种类太多了,选择困难。
  赵景澄一咬牙,“来一杯冰水,什么都不加,糖也不要。”
  众人:“……”
  你选了半天,你选了一杯冰水。
  赵景澄眼泪巴巴的,以为他不想选其他的啊,可是老师说,奶茶简直就是肥胖的催化剂。
  倒是卖奶茶的小伙计一点意外都没有,每天都会上演这么一场。
  赵景澄捧着冰水,依旧用麦秆喝得爽到不行,“甜的,不骗你们。”
  然后扭头向琴楼走去。
  这一次,是莫少珩召他们来的。
  赵景澄到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在了。
  莫少珩说道,“这一次叫你们来,是因为我在朝廷给你们谋了一个差事。”
  一群学生都愣住了。
  朝廷的差事?
  他们还这么小?他们就要给朝廷办差了?
  莫少珩继续道,“朝廷准备推行义务教育。”
  “其中会使用到新的铅笔。”
  “但铅笔和毛笔的使用和书写方法都不相同。”
  “所以,等郡试过后,得有人去教导有意当先生的人,铅笔的书写。”
  毛笔和铅笔都是笔,但用写毛笔字的手法写铅笔字,是十分困难的。
  得有人教,然后再由这些先生教给学生。
  “所以,你们得好生练习铅笔字了。”
  “别到时候去了地方上出丑。”
  十几个学生:“……”
  将桌上的古琴抱在了怀里,站得笔直。
  等莫少珩指导完一群学生练字后,走出楼。
  外面,已经被朝廷准备推行的义务教育法掀翻了天。
  “什么?朝廷准备让我北凉的孩子……全……全部免费读书?”
  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什么人在传谣。
  “听说先从我们凉京试行,然后在各地推广。”
  “也就是说,我凉京的小孩都要读书了?”
  “假的吧。”
  不可置信。
  他们还在感叹,莫少珩的小货郎都有书读了,特别是一些百姓有时候喜欢逗这些小货郎,让这些小货郎写几个字给他们看看之类。
  结果,这些小货郎还真能有模有样的写出来。
  当时的震惊,现在都记忆尤新。
  可是现在,他们的小孩也可以,而且还是免费读书?
  也有人将规则解释得很清楚,还是需要父母给买纸笔课本的。
  但纸笔课本,他们买得起了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