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重生)——肥皂有点滑

时间:2021-11-05 13:31:07  作者:肥皂有点滑
  完全看不懂。
  莫少珩买耕地,是准备弄出水田种水稻,可不能错过了今年的春耕。
  于是……他亲自去监督了,还让赵棣去套了套关系,先将他的耕地给弄出来。
  堂堂世子,跑到开垦土地的工地上,天天守着,估计也是没谁了。
  朝堂上的大臣都纳闷了,不就是一些耕地,等着开垦好不就成了?晚一些就晚一些吧,有这么急?
  不过听说,其他贵族购买耕地,也是莫少珩发动起来的,也没多说什么,毕竟没多少利益的耕地,一般都不怎么好卖,砸在了朝廷手上,那就亏了。
  莫少珩亲自去监督,也是因为农田和耕地还是有些差距的,需要注意一些地方。
  加上莫少珩给朝廷拉了这么多“客户”的关系,负责开垦土地的官员倒也痛快,直接按照莫少珩的要求来。
  这一弄就过去了好久。
  赵棣的运河,到凉京这一段也收尾了。
  一个还算不错的码头,也出现在运河旁。
  其实十分的简单,也就是从最近的官道,铺设了路到运河边上,运河边上这一节,又铺上了一大截平坦的石板。
  看上去像一条通往运河的走马大道。
  一开始,众人也不知道这路是用来开什么的。
  直到,运河这一截收尾,开始通水了。
  一辆又一辆的马车驶向运河边上,他们这才发现,这路可真好使,原本马车是过不去到不了河边的。
  对于没怎么见过河流的凉京百姓来说,运河通水,自然是天大的稀奇的事情。
  连小货郎们,因为是双休日,都成群结队的跑去看热闹。
  莫少珩吩咐了一声,注意安全,别靠运河太近。
  小货郎们平时都是几个人一组在一起,因为年龄小,他们怕被人牙子给哄了去,都是相互看着对方,已经习惯了。
  几个人只要互相注意着,哪怕有意外,也能第一时间救助。
  今日,运河边上的码头,车水马龙。
  一群小货郎手里捧着莫少珩给他们准备的小零食,脑袋伸得长长的往运河望。
  “怎么还没有水呢?”
  “我从来没有见过河呢,世子说运河虽好但也危险,让我们注意别掉下去了。”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时不时还能和这些小货郎答上一两句话。
  小货郎们已经是凉京城的一部分,他们也是凉京人了。
  莫少珩是下午的时候到的,虽然文书说的是今天通水,但这路途遥远着呢,哪怕是澎湃的河水,也不可能这么快流到这里。
  莫少珩一到,一群小货郎就围了过来,“世子,还没有水呢。”
  莫少珩看了看天色,“一直在这里等?没有吃饭?”
  一群小货郎羞耻地缩了缩脖子,“我们回去员工食堂,吃了饭又来的。”
  他们可贪吃了,才不会错过吃饭。
  “倒是有些百姓,饭都没吃呢。”
  莫少珩都笑了。
  一群小机灵鬼。
  其实,哪怕没有等到水,也玩得特别开心。
  似乎意义已经不完全是在等待通水了。
  下午,连上完朝的官员,都来看热闹了。
  “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小货屉也带上,来卖包子糕点,生意肯定不错。”小货郎们还在讨论。
  好多人呢,只要一吆喝,定是有人买的,就是路远了些。
  莫少珩上了赵棣的马车,“今天能看到河水吗?”
  赵棣其实也不是很肯定,因为运河通水,他也是第一次,说道,“其实早就传了文书上去了,按照文书上书,十天前就开始打开了闸口。”
  “只是为了安全,闸口是一个一个打开的。”
  莫少珩点点头,这样才不会被突然涌入的河水造成意外。
  赵棣继续道,“按照老匠师所言,今日是能看见水的。”
  莫少珩恩了一声。
  就当是出城春游了。
  草长鹰飞,正是凉京天气最好的时候,再过一段时间又该热起来了。
  傍晚,天空出现了晚霞。
  这时,原本依旧热闹的码头,突然喧哗了起来。
  “水,我看到水了。”不知道是谁高喊了起来。
  什么?
  瞬间哗然了起来。
  踮脚的踮脚,伸脑袋的伸脑袋。
  往运河里面一看,远处,白花花的水,不多,如同慢悠悠的小溪流,流淌而来。
  那画面,恐怕要留在在场的每一个的心中,驻留一辈子。
  “通水了,通水了。”
  激动的吼声,震天响。
  他们北凉的运河,通水了。
  有人向码头外跑去,运河边缘很长的。
  甚至不顾地面的颠簸,跟着水流跑。
  “来了,来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好动,比如莫少珩的小货郎,他们生怕被挤掉了,他们现在生活这么美好,可不想被人给拐了,所以乖乖巧巧地按照莫少珩的吩咐,站在那里,伸着脑袋望。
  当然,毕竟是孩子,也不可能真站着不动,而是一个抱一个,抬高。
  “啊啊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真的是河水来了。”
  激动到了不行。
  “改你举我了,让我也看看。”
  春水如流。
  说不出来的兴高采烈。
  其实也不用专门跑过去挤,因为河水很快就沿着河道流了过来。
  最终汇聚在尾部。
  速度很慢,甚至感觉不到水位线的上涨,但所有人都知道,河水在源源不断的涌来。
  按照老匠师的计划,闸口会连开十五日,然后再一天天关闭,直到剩下三个大闸。
  这样,只剩下三个补充水源的闸口,是能抵消掉,每日被蒸发和沿途消耗的河水量的。
  然后在根据具体的水位线,进行控制闸口,调节水位。
  在运河的结尾,是连接入了几条小溪流的,一是能为小溪流周围的耕地也提供充足的水源,二是这样只要控制住水流的速度,就能让运河看上去一直是流淌的状态。
  别看这些小溪流虽然小,但它们细水长流,也是通向北凉外的另外一条大河的,只是平时因为太气热经常断流了而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现在天色已晚。
  兴奋的百姓不得回城内了,这还是因为凉京不宵禁,不然很多人都回不去。
  一路上还在不停的讨论着。
  接下来的几日,百姓还是天天来看运河,因为水位一天高过一天,直到形成宽大的河流,直到水位线超过预定,多出来的水开始向小溪流漫去。
  水位线的增长也慢了下来,应该是源头位置开始节流了,让涌入的河水变得慢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之景,第一次出现在了凉京百姓面前。
  再不是以前,他们见到的经常断流的小溪小流。
  这么多的河水,得灌溉多少耕地啊。
  甚至有百姓都哭了起来,知道以前,守着耕地却无法耕种的心情吗?
  或许没有经历过,就永远无法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吧。
  朝堂上也是热情一片。
  以前每到春耕,最担心的就是水源短缺问题。
  但现在,这个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
  “护水源,力保春耕。”圣人的声音也有些异常。
  赵棣答道,“沿途皆有官员监督运河,一有情况,会立即飞马传信来报。”
  “在运河源头,也有几位老匠师随时待命,确保运河川流不息。”
  百官不由得点点头。
  燕王办事还是十分让人放心的。
  此时,莫少珩也激动无比。
  他在晒农田。
  新开垦的农田需要晒田,这样能杀死怕温度的害虫和细菌,让作物减少虫害。
  别小看这一步,尤其的重要,是现代耕种的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然后是肥田杀菌。
  新开垦出来的田是十分贫瘠的,也就是没有肥力。
  必须肥田,不然种出来的作物,甚至可能不挂果实。
  这一步依旧是将平时做饭用的木炭灰倒入田里,一是肥田,二是杀菌。
  现在还有两个问题。
  他买的农田,朝廷现在只交给了他几块,其他的还在开垦呢。
  这倒不是大问题,因为水稻得先育种生苗,他可以先用这几块田先将秧苗弄出来。
  只要在秧苗长好前,将剩下的农田给他就行。
  现在的问题是,灌溉。
  农田可不是普通耕地,它需要的水量更多。
  靠一桶一桶的让农户将水抬来灌溉,估计人都累死了,都满足不了。
  路过运河边上的时候,还有前来训练田地的贵族问莫少珩,“世子,你那些奇怪的耕地如何浇灌?”
  在他们眼中,莫少珩那些凹下去的耕地,的确古怪了一点。
  “世子当初就该买运河边上的,虽然贵了些,但方便啊。”
  “看看我们的,都已经开始灌溉上了,今年就能种。”
  的确,已经有农户将水桶扔进运河,将水提上来,开始灌溉土地了。
  因为离得不远,的确方便。
  算是他们凉京周围条件最优越的耕地了。
  莫少珩一笑,“自然是有办法的,我的农田,恩,耕地,今年也要种上。”
  来人不由得一愣:“……”
  不可能吧?
  莫少珩的那些耕地,路可不近,现在正是春耕时期,大量找农户来帮忙浇灌都未必找得到人。别人也要浇灌他们自己的地。
  莫少珩没答,而是回了乌衣巷,找到了余叔。
  “余叔,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我得弄一个利用运河浇灌耕地的水车出来。”
  莫少珩一开始决定买这些农田,就是因为想到了水车。
  水车,几千年的历史,浇灌的利器。
  它是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以前,只要是在有水源,需要灌溉土地的地方,就会有水车。
  这样的利器也成就了华夏的耕种文明。
  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这样的利器,按理莫少珩应该先找朝廷的。
  但现在实在太急迫了,要是先上书朝廷,在朝堂上一讨论,在六部走一圈文书和流程,春耕早就过去了。
  而且,光是用嘴说水车,未免太空乏了一些。
  先还是弄出来一个,先将他的几块农田浇灌上,把秧苗弄出来。
  这样也好最直接地向朝廷展示水车的具体用处。
  莫少珩说道,“余叔请看。”
  “水车是这样的,它就像马车的轮·子,但巨大很多……”
  “它也不靠马来拉,而是通过运河的河水的流动。”
  “河水推动水车的扇叶,扇叶上带有一定倾斜度的水槽,这样每次转动,水槽就将水舀起来,流向运河旁边的地里。”
  这里其实还需要在运河的边上挖小的水沟,让水车带起来的水,沿着水沟流向农田,这才是水车的整体灌溉系统。
  但……运河周围,哪里允许私自挖。
  要是将运河的河堤给挖坏了,呵,死罪。
  当然运河是由赵棣负责,这就方便多了,合理的挖水沟,莫少珩去赵棣就行。
  莫少珩一边画图,一边给余叔讲解他的需求,“余叔,你看能成不?”
  余叔有些惊讶,倒不是这水车有多难,而是莫少珩的想法。
  这水车其实也就是大型的马车轮·子的原理,但在上面改造一下,居然能用来灌溉。
  余叔眼睛都亮了,他大概知道莫少珩为什么非要买那么多离运河不近的耕地了。
  因为有了这水车,似乎远近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呢。
  余叔说道,“我先参详参详,主要是这么大一个轮·子,如何固定,如何安装在运河里面。”
  莫少珩点点头,因为余叔的两个问题,并非是水车本身不能制作的问题,而是其他难点。
  然后,莫少珩就去找赵棣,关于挖水沟的问题。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
  莫少珩也有些捉急了。
  他买的农田,朝廷开始一块一块的交给他了,但水车还没有弄出来。
  若是错过了时节,就只能明年才能种水稻了。
  还好的是,没过几天余叔就让人通知他了,让他去一趟造船厂。
  水车就是在造船厂弄,因为离运河近。
  莫少珩到的时候,余叔直接迎接了上来,“好了。”
  “耽搁了一些时日,主要是防水防蛀的漆短缺了,若是贸然下水,很容易被浸蚀。”
  莫少珩点点头,“能及时弄出来就行。”
  “现在什么进度?”
  余叔答道,“就等着安装了。”
  “我已经找好会水之人。”
  莫少珩点点头。
  来到河边,庞大的水车已经在那里了。
  安装水车,需要在水下打桩,其实还挺麻烦。
  余叔是直接用小木船,将木船用绳子绑在河岸上。
  然后由水手带着消尖的木桩,站在小木船上,直接往河里打固定用的桩。
  当然在河中央打·桩是不可能的,水太深了。
  也没有必要,不然水车如何将舀起来的水倒入河边的水沟里。
  是在河边上进行作业。
  河边上水浅,加上有小木船,就十分方便了。
  消尖的木桩打进河底,然后搭成架子,水车就架在这些架子上。
  只要架子搭建得稳定,水车自然也是稳定的。
  光是打木桩进河底,哪怕仅仅是在河边上,也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然后就是架上去水车了,水车的轴架在稳固的架子上,反而简单了很多。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