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重生)——肥皂有点滑

时间:2021-11-05 13:31:07  作者:肥皂有点滑
  竟然……有一种青史传名的感觉,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在以前,有谁会被写在纸上供人传名啊,非得是先贤了吧。
  但现在……
  咕噜,甚至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这要是谁上了“三街战报”,还不得将当期的战报收藏一辈子。
  而且,刚才送战报给他们的人说,这是今日的三街战报。
  也就是说,很可能以后每天都要出这样的战报?
  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莫少珩得花费多大的成本搞这些了,而是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
  除了这每日最精彩的一场竞技的分析,下面还有一些战场趣闻和周边。
  比如,第一期战报,有一个排名榜单。
  又菜瘾还大,排名第一:镇西王府小世子赵景澄。
  下面还说明了对方为什么上榜的原因。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排名,都写出了他们的名字和上榜原因。
  其实也是在替人传名。
  赵景澄在看到战报的时候,手上的卤猪拱嘴都掉在了地上。
  “又……又菜瘾还大?年度排名第一。”
  “这这这……”
  太……羞耻了。
  袖子捂脸,缩着脖子就跑,但……内心怎么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美滋滋呢。
  至少……至少上了报不是,还排名第一呢。
  没……没点本事,也不能排第一不是。
  又羞耻又暗自开心,手里的战报捂得死死的,他要放进他的宝库里面收藏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人物访问。
  比如第一期,访问的就是……赵焰秋。
  “作为我北凉皇子,你为何如此热衷三街之战?”
  “赵焰秋:我觉得三街之战不仅仅是游戏,它是竞技,激发我北凉男儿向武之心,它是小型的军演,为我北凉培养战场上的栋梁……”
  长编大论,回答得倒是规规矩矩,看的人,有的表示十分赞同,但也有对其中一些回答有异议的。
  但无论如何,这是北凉第一次出现的人物访谈。
  新奇到了极点。
  特别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听到皇子谈论事件的百姓,居然第一次萌生出了,“原来我们的五殿下是这样的人啊,我看着五殿下也挺不错,分析得头头是道。”
  “谁说五殿下从来不关心我北凉政事,只知道游玩的。”
  就像第一次和皇室有了交流一般。
  那种感觉是无法想象的,恐怕连莫少珩都无法体会到,因为在百姓心中,皇室太过遥不可及了,皇室的想法更不是他们这些百姓可以了解的。
  竟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光这一点,他们都能和别人吹一辈子的牛。。
  赵焰秋拿着战报也是看得一愣一愣,莫少珩早上在他旁边问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他也就随口答了几句。
  怎么……怎么还就写战报上了?
  还……还拿给那么多人看。
  哪怕是脸皮厚到无底线的赵焰秋,愣是面皮都红了。
  不过,战报写得……还挺好的。
  扑面而来的一个皇家有修养的皇子,大好北凉青年。
  身子在别人投来的目光中,都挺直了一些。
  不得不挺直啊,因为他听到一个小货郎,举着一张战报,大声喊道。
  “卖报卖报,三街战报,五殿下亲自点评三街之战……”
  从街头喊到了街尾,那脚儿蹦得,欢快到了不行。
  赵焰秋有一种社死的感觉。
  所以……不仅仅让今日参加三街之战的战队看,还……还要卖给凉京的百姓看。
  天,他就随口说的几句,要被整个凉京知道了。
  什么叫现场处刑,估计是了。
  “这个莫少珩,你倒是提醒一句啊。”
  他也好组织语言。
  果然,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赵焰秋。
  赵焰秋脸皮这么厚的人,最终都没有忍住,用袖子捂住脸,逃跑了。
  只是手里捂住的战报,怎么也没放。
  三街战报的内容其实也就这些,不多。
  但对凉京的百姓来说,实在新奇精彩了一些。
  特别是小货郎卖出去的战报越来越多,讨论的人也越来越多。
  以前虽然大家也讨论,但讨论的话题十分的分散,但现在都在讨论战报上的内容,那种感觉又完全不一样的。
  激烈到了不行,各自有各自的一些想法和看法,都和周围的人探讨了起来。
  当然,战报能这么快卖出去,是因为,一张战报实在太便宜了。
  他们都有些不敢置信,远远不够一张纸张的钱啊,莫少珩这是在干什么?他们刚才可是看那些小货郎卖了不少了,这不得亏死。
  其实,莫少珩不仅不亏,他还有赚。
  他就看赵岚敢不敢连他的三街战报也模仿了去,不亏死他。
  议论纷纷。
  一张战报,愣是让人都沸腾了起来,讨论得乐意不觉。
  而此时,莫少珩正在教一群学生,还有几个镇北王府对三街之战十分熟悉,会识字的人写战报。这战报不可能每一期都由他来写。
  所以,他得培养一些三街之战的战地记者出来。
  本来是只教镇北王府的人的,结果一群学生也来凑热闹。
  “一张战报,点评要准,排名要服众,人物访谈的对象要有足够的影响力。”
  “要是再有些有争议的话题就更好了。”
  讲座继续。
  “你们先按照我的要求,先试试写吧,谁写得精彩,就采用谁的文案。”
  “若是表现得好,正式提升为三街之战的战地记者。”
  前几期可能还是得莫少珩来写,但这些人要是有写得精彩的部分,也可以直接采用。
  莫少珩会将撰写者的名字,也写上去。
  赵景澄整个过程都是缩着脑袋的,他现在实在太出名了,这个战报……这个战报也太有意思了。
  他要当战地记者。
  但……他课业不是太好,怎么才能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
  刚才莫少珩将战报分成了好几个板块,每个人负责其中一个板块就行。
  战场分析,他虽然自喻对规则十分的了解,但他最熟悉的却只有当小兵的经验,肯定不够。
  那些什么排名,得擅于观察和总结,他属于看热闹那种,吃瓜他行,但让他做,可能就差了一点。
  赵景澄眼睛直眨巴,也就剩下人物访谈了。
  访谈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人,要是话题有一定的争议性就更好了。
  赵景澄的眼睛滴溜溜地转。
  他这人啊,没什么长处,但身为镇西王府的小世子,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还是认识一些的。
  但要说最有影响力。
  赵景澄吞了口口水,左右看了看,所有人都跟防贼一样,都是竞争对手,守着自己心里的想法。
  赵景澄装模做样地道,“这可如何是好,我都还没有想好怎么弄,你们呢?”
  才没有人回答他,都在摩拳擦掌呢。
  等众人走出去,赵景澄撒腿就跑,那小胖腿倒腾得,愣是看不出来是一个小胖子。
  莫少珩看得都一愣一愣的,这是不是有些兴奋过头了,看他的样子,已经有了方案了?
  莫少珩也没管,反正是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
  赵景澄一回到镇西王府,满头大汗。
  仪王妃都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只见赵景澄喊道,“娘,我要面圣,我要给圣人做采访。”
  仪王妃:“……”
  这孩子在胡言乱语些什么,面圣?
  你一个小孩,你以为是走亲戚串门呢,虽然说镇西王的确是圣人的亲兄弟,但圣人岂是普通亲戚,说串门就串门的。
  赵景澄,“我见不到圣人我就当不成战地记者。”
  “我们家不是有一块面圣的令牌嘛。”
  他爹见圣人,是不需要什么令牌的,所以这令牌如同虚设,但现在……能用他身上啊。
  第二日,莫少珩还在奇怪,怎么没见到最爱凑热闹的赵景澄。
  不过想了想,也许赵景澄今天特别乖,没有逃课也说不定。
  抛之脑后。
  他在研究一个东西。
  现在他的宣纸弄出来了,纸张的质量和现在北凉用的普通的纸张差不多,但成本不能同日而语。
  纸张慢慢的有了。
  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比如他的三街战报,现在全是靠人抄誊。
  战报是不费钱,但是请人抄誊太费钱和费精力了。
  也就是说,他每多卖一张战报,反而还是亏的。
  现在为了防止亏损,每天的战报的数量其实还是限制得比较少,还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为了达到快速出版,又节省人力的效果,他得将活字印刷弄出来。
  活字印刷看似简单,但要印出没有杂乱的字,也没那么容易。
  再说,雕刻字体还得反着雕,印出来的字才是正的。
  莫少珩找来了匠师余叔,先得尝试和确定雕版使用什么材料合适。
  有木刻,有泥刻,各有各的好处,也有坏处。
  同时,也让燕王府的先生,先将北凉全部的字整理出来,每一个字都写一遍,写得要方正,像莫少珩以前的狂草就不合适了,每一个字的大小也必须统一。
  期间,莫少珩还得去乌衣巷写战报,其实时间十分的紧。
  至于他培养的战地记者,正在努力。
  比如,赵景澄。
  他现在就站在了圣人面前,乖乖巧巧的。
  仪王妃终是没有犟过赵景澄,想了想,赵景澄也大了,入朝的事情也得提前准备着了,能见一见圣人也是好的。
  本来赵景澄就是圣人的侄子,一年见一次圣人,谁也不能说他镇西王府的不是。
  圣人也是有趣地看着这个小侄子,都说天家无情,也对也不对,当忙于政务的时候,的确没时间见这些子辈,自然就显得有些绝情了。
  圣人问道,“听说你是求着你母妃来的,可是有什么事?今日你就当是晚辈见长辈,无需拘束。”
  才说完,就见那小胖子抬起了脑袋,眼睛笑得只剩下一条缝,从手中拿出纸笔,扭着小屁股。
  “圣人,我是三街战报的战地记者赵景澄,请问,方便做一个专访吗?”
  圣人:“……”
  再说一遍?
 
 
第55章 圣人你登报纸上了
  什么专访?
  什么记者?
  圣人反应都慢了半拍,看着拿着纸和笔,一脸期待地看着他的赵景澄。
  赵景澄的小胖脸都是朝前的,就像讨糖吃的孩子。
  圣人一笑,让赵景澄坐了下来。
  赵景澄将纸铺在了桌子上,小屁股在凳子上扭来扭去的,然后开始了。
  莫少珩给他们开了小灶,讲过一个专访先得从轻松的话题开始。
  “圣人,我这个人物访谈,就是问一些小问题。让百姓了解我们北凉的圣人到底是怎样的人。”
  “比如,圣人,你喜欢甜食还是咸食?”
  圣人:“……”
  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
  不过难得清闲,有一句没一句的答着,结果赵景澄还认真的记录了起来。
  但慢慢的,问题变得深入了起来。
  “圣人,你平时下朝后,都干些什么?”
  “圣人,请你说说,前朝和本朝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为何前朝衰而本朝兴?”
  赵景澄心道,得问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嘛。
  伺候在旁边的老宫人,整个人都紧张了。
  本朝是在推翻了前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才有了现在的赵氏皇族。
  一向,对于这些问题,所有人都是避之而唯恐不及,毕竟这样来的皇权,听上去是有些不妥的。
  当初北凉初建,可没有现在这么太平,反党猖獗到了不行,各地甚至都有声援反党的。
  哪怕到了现在,都时常能听到一些异动的消息,百姓经常有被鼓动的情况。
  圣人也不知道为何,回答前面那些小问题,回答得顺口了,竟然开口答了两句。
  圣人道,“我北凉贫瘠,粮产不丰,百姓生活向来艰辛。”
  “但,前朝皇室为了享乐,不断增加赋税,一年胜过一年。”
  “赋税重时,达到了十税九,百姓苦不堪言。”
  “而我北凉,哪怕赋税最重的时候,也才十税四。”
  这是在回到赵景澄刚才问的前朝和北凉的区别。
  圣人也在感叹,现在很多人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甚至是他,当时的年龄也很小。
  但,他也看到了百姓遍地尸骸,路有冻尸,而皇室依旧歌舞升平之景。
  “百姓孱弱如乞,兵马自然不丰,诸国践踏若泥,我赵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北凉。”
  别看现在北凉依旧又穷又贫的样子,但至少百姓能吃上一口饭了,能安心睡一个好觉了,要是前朝,那诸国的兵马时刻窥伺,毫无国门可言。
  这还是赵氏这么多年努力治理,才艰辛换来的。
  “前朝皇室糜烂,未将百姓置于心中。”
  “而我北凉,奉行的则是民安而国定,只有百姓安定,北凉才会安定。”
  算是回答赵景澄的另外一个问题,为何前朝衰而本朝兴。
  圣人回答完,也是一愣,怎么就随口答了起来?
  一个毛头小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问题,哪里懂这些。
  哪怕是那些自喻正义的读书人,都未必懂,不然也不会经常有复兴前朝的消息传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