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重生)——肥皂有点滑

时间:2021-11-05 13:31:07  作者:肥皂有点滑
  赵景澄的确不太懂,但他埋头苦写。
  ……
  此时,莫少珩正在和赵棣在郊区外,为新的宣纸厂选址。
  说实话,赵棣看到那些被制作出来的白净的宣纸的时候,惊讶得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以前的牛皮纸也就罢了,虽然产量高,成本低,但也仅仅只是用来做包装。
  用毛笔写字的话,墨会晕开,将字浸成一团,也只有用刻章盖上简单的字样,勉强能用。
  但现在,眼前的宣纸……
  赵棣十分清楚,这样的成本低廉,但和普通纸张已经没有区别的宣纸出现,对所有的读书人,对整个北凉会有怎样影响,意味着什么。
  莫少珩说道,“我准备印一批《论语》。”
  “啧啧,我那些小货郎连个课本都没有呢,怎么也得人手一本。”
  古有赵则平一本《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见《论语》在古时读书人心中所占的地位。
  赵棣:“……”
  要是以前,有人说这话,每一个小货郎人手一本《论语》,他估计都要认为,对方是不是也太天马行空了,不是做不到,而是完全没有意义,将书给更有意义的人不是更好。
  但现在……
  他看到了宣纸,也看到过莫少珩的那个活字印刷。
  书籍,或许真的将不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
  北凉,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巨变。
  莫少珩还在道,“殿下,你要不要投资一点?”
  赵棣看了一眼莫少珩,答了一句,“回去之后,我将府里的账本给你。”
  投,为何不投,多开几个宣纸作坊,富了自己又能强了北凉,何乐而不为。
  莫少珩:“……”
  等回了凉京,莫少珩去了乌衣巷,今天的三街战报还没有写呢。
  一群学生已经等着了。
  手上记录的人物专访递交了上来。
  写得都挺有意思,还有人有模有样采访自己府里长辈的。
  “不错。”莫少珩答了一句。
  然后,在接过其中一份专访的时候,眼睛都不由得亮了。
  有些惊讶地抬头,正好看到赵景澄扭扭捏捏的样子。
  这小胖子,好强的业务能力。
  让采访一个有影响能力的人物,他还真……
  说实话,要见圣人,莫少珩都知道其中的难度,但赵景澄做到了,无论赵景澄用的什么方法,但他做到了。
  非但如此,他提的问题,还非常的犀利。
  值得夸奖,“非常不错,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人。”
  其他学生不服气了,为什么只夸赵景澄?
  伸长了脑袋,往赵景澄递交的笔录上一看。
  一个个张大了嘴巴,鸦雀无声。
  都……都专访到圣人那里去了?
  妈呀,赵景澄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了吧,他怎么想到的啊。
  赵景澄骄傲得跟一只小公鸡一样。
  莫少珩说道,“作为新闻人,我们要有捕捉新闻的敏感度,在新闻真实的前提下,紧抓热点,时事,赵景澄专访提的这两个问题就不错。”
  “今日的三街战报,就采用赵景澄的这篇报道。”
  莫少珩将赵景澄的内容整理了一下。
  最后在这篇报道的最后,加上了一句,记者赵景澄采访撰写。
  也实现了莫少珩一开始的承若,“赵景澄正式成为三街战报的记者。”
  当然,还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算是具有鼓励意义。
  赵景澄激动了。
  其他学生更加激动,他们也要。
  莫少珩一笑,还给这些学生讲了讲一些笑话,比如新闻人就堪比最出色的刺客一样,为了获取一手的咨询,什么昼夜潜伏,什么不畏艰险手段施尽。
  不畏暴力,不具强权,为百姓发声,为世间正道发声。
  莫少珩口中的新闻人,简直伟大光荣到了极点,是身赋使命的职业。
  是天职。
  说得一个个学生,都快找不到北了。
  莫少珩其实就当笑话在讲,只是他赋予的新闻人的意义,却深深印在了这些小脑袋瓜里面。
  产生的影响,是莫少珩也完全没有想到的,到时,他都有种想要自抽巴掌的冲动。
  莫少珩说道,“继续努力。”
  一个个学生抓紧了小手掌。
  他们也要搞大新闻,他们也要不畏强权,为百姓为世间正道说出真实的声音。
  莫少珩将稿子让人拿去印刷,然后就去忙其他事情了。
  而一群学生,眼睛滴溜溜地转,也去搞他们的大新闻了,只是大新闻哪里有那么容易,绞尽脑子的在那想办法。
  傍晚,同样是在三街之战结束后,一份用细线绑起来的三街战报如时到来。
  只是,正看到报上的内容的时候,差点没有拿稳。
  然后又赶紧将战报抓得紧紧的,就像将它掉在了地上,都是什么大罪一样。
  小货郎们,也举着战报,叫卖了起来,“卖报卖报,圣人亲自点评北凉建业之艰辛……”
  鸦雀无声。
  然后是集体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该不会……该不会今日的人物访谈,是访问的圣人吧?
  吞了一口口水。
  声音都有些哆嗦,“小货郎,来……来一份报纸。”
  拿着买来的报纸,手都是哆嗦的。
  特别是看到人物专访板块时,圣人那些答复,如闻圣训。
  愣是有人将战报举过了头顶。
  然后才敢仔细看内容。
  一开始,圣人的喜好啊,日常啊什么的,也看得让人津津有味。
  愣是感觉,圣人亲民了一些。
  这战报是莫少珩弄出来的,涉及到圣人,定是不敢乱写的。
  有人甚至还赶紧记录了起来,这可是了不得的消息。
  当然,对于百姓来说,这么近距离的了解圣人的喜好,那种感觉无法言语。
  就像……他们和那至高无上的圣人又贴近了一些一样。
  哪怕是金殿上的大臣,能站得靠近一点圣人的位置,也是无上的荣耀,更何况是百姓。
  以前他们完全不了解圣人,现在,哪怕透露出一丁点“私人消息”,都贪婪地吸收着。
  怎么形容呢,就像粉丝看到了偶像的生活日常照。
  当然,比这个更加的疯狂。
  莫少珩都不得不让加印了好几次,因为得到消息的人,根本不用小货郎去街上吆喝卖报,他们自己上门买了。
  不卖?铺子都要给砸了那么凶残。
  这也是莫少珩始料未及的,他想到了会畅销,但没有想到畅销到了几乎达到了强买的地步。
  然后就是专访上面剩下的两个问题了。
  “百姓孱弱如乞,兵马自然不丰,诸国践踏若泥……”
  有些年纪大的,身体都是颤抖的,眼泪忍不住往外掉。
  现在的年轻人,哪里知道他们当初过的什么日子。
  辛辛苦苦种的庄稼,需要上缴九成,明明是丰年,依旧饿尸遍野。
  完全不知道,那种每天都吃不饱饭是什么感觉。
  酷吏不去对付诸国的践踏,专门苛待他们这些百姓。
  听说现在都还有人指责赵氏皇族篡权夺位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简直丧尽天良,反正他们是不想再回到过去的日子了。
  这世上本是如此,总有些不知道民间疾苦的贵族,还在怀念前朝的虚假繁荣。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百姓的日子,自然不会有任何感同身受的地方,自然复兴前朝在他们心中,或许真是什么正义的事情。
  有些百姓也容易被他们鼓动,毕竟北凉之人,也都是前朝子民,拥护赵氏皇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失了忠义道德的。
  “民安则国定……”
  原来圣人的想法是这样的啊。
  后面虽然只有“民安则国定”五个字,但似乎也将圣人治理北凉的思想道清楚说明白了。
  这就是前朝衰而北凉兴的原因么。
  北凉的确是和前朝不一样。
  其实,很多百姓,对北凉取代前朝的想法都是朦朦胧胧的。
  一是,朝廷不许谈论此事。
  二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前朝,所以感受不到其中的区别。
  但现在,圣人给他们说清楚了。
  有些东西,避而不谈或许是好事,但也留下了不少祸患。
  今日,注定是不一样的一天,凉京似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安享太平,不再那么浮躁,但似乎又没有什么改变,因为依旧是照常的那么生活。
  一夜之间,一张小小的战报,传进千家万户。
  最后那几个字“记者赵景澄撰”也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虽然没有看懂。
  而一群学生,对这几个字却羡慕得不得了,也不看看,赵景澄今天走路眼睛都是朝天的,因为不看路摔了好几次,依旧没有将小孔雀一样的脑袋低下来。
  第二日,金殿。
  入殿前,百官居然也在对昨日的战报议论纷纷。
  圣人之言居然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民间,这也是他们从来想象到的。
  今日是小朝会,金殿上并无大事发生,甚至圣人看上去心情十分不错的样子。
  金殿的气氛,好像都要开明了很多。
  圣人的确心情不错,在这个位置上,至高无上的权力什么的都有了,但总也会有些让人郁闷的事情。
  比如时不时传来的一些光复前朝的消息。
  他兢兢业业地治理北凉,难道不比前朝好?
  可偏偏有些人,拿这事来堵他的心。
  现在好了,你们那么喜欢前朝,甚至不顾性命想要复兴前朝,还有那些被鼓动的百姓,你们自己看看前朝是个什么玩意。
  争着抢着去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这下开心了吧?
  虽然这么挤兑自己的子民,有点那啥,但圣人就是忍不住心里爽。
  让你们一天天,隔三岔五地来堵他的心。
  跟除了一口恶气一样,暗爽暗爽的。
  这个什么战报不错,上上报也挺好。
  只是圣人也是开心得太早了,以后有够他堵心的时候,一群不畏强权的新闻人正在嗷嗷嗷地等着他呢。
  退朝后,百官如同往日一般,陆陆续续向皇宫外走去。
  只是,才出皇宫的大门。
  突然……一群唧唧叫的少年冲了过来。
  知道那架势有多吓人吗?一个个少年那小腿甩得,跟不着地一样,生怕跑得慢了。
  要不是这些少年他们大部分都认识,还以为……还以为是什么凶悍的刺客朝他们冲来了。
  真的,跟一群不要命的死士一样,死士都未必有他们这么激动。
  心里一突,这是个什么情况?
  吓了他们一跳。
  怎么见他们出来,就激动成了这样?
  一群学生已经冲了上去,各自奔向自己的目标,“朱大人,我是三街战报的记者,方便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就耽误一会儿的时间。”
  众人:“……”
  怎么感觉,被一群小狼狗给盯上了的错觉。
  三街战报的记者?
  就是昨日将圣人言传遍了整个凉京的那小纸张?
  不知道为何,被问的人愣是站直了身体。
  脸上也变得笑眯眯了起来。
  朝臣嘛,肯定有想对百姓讲的话。
  只是他们现在觉得,被采访挺高心,没看到连圣人心情都不错,只是……以后有他们哭不出来的时候。
  这一群学生是来搞新闻的,的确激动了一点点。
  甚至还有人跑去采访太子赵岚了,将不畏强权的新闻人的觉悟发挥到了极致。
  范慎,“殿下,能回答一下,关于三年前,我北凉三公引导的官员制度变革,你是持支持态度还是反对态度?”
  不得不说,范慎很会搞新闻。
  三年前,以北凉三公为首,引导的官员制度变法,轰动一时。
  北凉官制,一向是贵族推举制度。
  由贵族自行推举,然后由朝廷决定任命。
  但三公觉得,此制度限制了北凉发展,决定变法。
  只可惜,哪怕三公这样的人物联手,轰动了整个朝廷,但此次变法依旧失败了。虽然失败,但影响深远,范慎此时旧事重提,看似时过境迁,但以当时的轰动程度来说,这一问未必不能再掀起话题。
  这事,牵扯的人太广,太多了。
  新闻嘛,可不得越刺激越敏感越好。
  这是他们老师说的。
  赵岚一脸晦气。
  范慎是莫少珩的学生,他是知道的,居然跑过来问他这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现在因为这个三街战报,原本在他那里玩竞技的战队也来问他,问他有没有和莫少珩那里一样的三街战报,说什么打完比赛,没有战报看,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问他会不会弄一个。
  他怎么弄?
  纸张昂贵不说,光是雇读书人来抄誊,都是好大一笔花费。
  要真按莫少珩的三街战报的价格来卖,他每一天还不得亏死,本来最近生意就差。
  但现在百官皆在,也不好表现得太过。
  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官员制度变革失败,自然是因为它不可取,我北凉朝廷需要的官员数量是有限的,连贵族子弟都安排不过来,什么时候轮到寒门?”
  “北凉是由贵族打下来的,本就和寒门无关。”
  本属于贵族的利益,凭什么分给别人,贵族又不傻。
  所以才注定是失败的变法,根本没有谈论的意义。
  他说得其实也对,父辈靠功劳得来的东西,子辈享受其成,有什么不对?
  站在贵族的角度,他的想法的确无措,赵岚本就是贵族,这么说不足为怪。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