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临危受命(近代现代)——江亭

时间:2021-11-24 09:34:50  作者:江亭
  关键是你爸我谈的不是女朋友。贺见真不好解释,只要她不抗拒就好:“爸爸的意思是,爸爸就算再找人,你肯定还是爸爸心里的第一位,不会有任何人能替代你。明白吗?”
  这时候小丫头的好奇心才是第一位的:“你快说,那个女的长得怎么样?好看吗?性格好吗?”
  “有你什么事儿?”贺见真敲她脑袋,“胡闹。”
  “那以后要是变成我后妈,我还不能先问问?”她有理有据。
  贺见真被她噎得回不上来话,好半天终于耳朵微红地透露一点信息:“长得……还行吧,反正不难看,就是年纪稍微大一点。性格好,很周到细心,肯定会对你好的。你放心,对你不好的人爸爸不会找的。”
  “有照片吗?我要看!”小丫头两眼放光。
  贺见真维持不住大人的矜持了:“没照片,以后再说吧。”
  “那我见过吗?她年纪很大吗?是你先喜欢人家,还是人家先喜欢你啊?”
  “行了,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嘛。”
  小丫头调侃他:“谈恋爱,羞羞。”
  虽然做爸爸的失了一回面子,但是女儿宽容开放的态度还是让贺见真欣慰。
  小丫头向来贴心,他其实并不担心她不能接受,反而担心她为了不给他增添烦恼,压抑自己的情绪,故意表现得懂事。她已经进入青春期,会藏心思了,做爸爸的就算七窍玲珑,未必能够猜得着。所以他希望父女之间保持一定的沟通,足够平等透明,有了事情他不会刻意对她隐瞒,这样她也知道,她有了任何心事都可以来找他这个父亲倾诉。
  假期过得太愉快导致贺见真周一上班感觉不适。
  果然人是不能偷懒的,一旦懒下来了,再要勤快起来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早上八点就开公司会议,光是黄锐的贪腐案子通报点评就花了半个小时——这是唐礼涛的主意,子公司暴露出的严重管理漏洞具有极大的警示意义,也适时敲打敲打集团公司的管理人员。十一点公司会议才开完,紧接着又约见派出所的刑侦队长,飞机失事的案子还在调查。
  “曹隽的社会关系我们全部摸排了一遍,结果不是很理想。”刑侦队长汇报进展:“他的家庭关系比较简单,父母都是农民,姐姐很早另外组建了家庭,在乡下老家很少接触外面。他的夫人是养老院的护工,因为护工是要经常值夜班的,所以她基本都呆在养老院里,两夫妻聚少离多。总得来说曹隽的亲眷背景单纯,所以我们排除了他的亲眷涉案的可能。”
  贺见真说:“共犯应该是和他的同事,多年的好友。”
  “曹隽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分为两段,一段是在天青集团,另外一段是离开天青集团之后。根据已有的线索,他如果要知道受害者的个人行程和私人飞机的一些信息,为他提供信息的应该是贵公司内部的人员。所以我们重点调查了一下贵公司还和他有联系的人。”
  刑侦队长把一封档案递过来,里头是老工程师的档案——
  “和曹隽还保持联系的老工程师里面,有两个是和他联系比较密切的。一个是贵集团研究院的刘姓工程师,另外一个是科技部的专家徐姓工程师。三人是老工友了,这位徐工甚至和曹隽有差不多十年的时间是呆在同一个部门的。后来,曹隽离开了天青,徐工被调到了科技部作技术专家。就在出事前的一个星期,两个人还通过电话,我们也查到了通话记录作为证据。”
  贺见真把档案拿过来看,他不熟悉技术人员,对这两位工程师没有印象。
  唐礼涛坐在他旁边:“除了这两个人,没有其他有嫌疑的人了吗?”
  “我们目前能查到和曹隽联系的人里面只有他们俩。”
  “不可能。这两个人是基层工程师,他们去哪儿知道董事长的行程和私人飞机的信息?”
  “高层人员包括技术路线的专家博士我们排查过,他们和曹隽没有联系。”
  “也就是说,嫌疑人现在就在这俩工程师里?”
  警方没有下结论:“其实我们也认为这两位工程师嫌疑不足,他们否认有透露相关信息给曹隽,两个人也的确对受害者的私人信息并不清楚。目前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们和曹隽联系是和这起飞机失事有关系。”
  查了一通白查了,有关联的人不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人没有关联。
  调查思路应该没错,摸排的人群应该就是在天青内部,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他们漏掉了什么?还有什么因素是他们没考虑的?
  贺见真翻到档案后面的调查记录。
  曹隽的手机彻底损坏了,大量的通讯内容和记录无法查到,但警察还是从运营商那里找回了六个月内的通话和短信记录。电话单上面果然有一通是给徐姓工程师的记录,其他则除了打给夫人、上司和同事,大多是没有备注名字的骚扰电话、快递和外卖电话。
  “这是谁?好像隔几天就会打一次?”贺见真指着一个“137”开头的号码。
  刑警看了看,说:“好像是快递公司的一个快递员,是负责他们那个片区的,固定的快递员送快递来联系他也是有可能的。”
  “那他买东西买得挺多的嘛,隔几天就要收一次快递......”贺见真一顿。
  不对。就算购物的次数频繁,但是不可能所有快递都由一个快递公司来送,既然是不同的快递公司,那就应该是不同的快递员。怎么可能只联系一个快递员呢?除非他联系快递员不是为了收快递。
  刑警几乎同一时间意识到了症结:“我明白了,之前还没来得及查到这一块,接下来我们会去查查和他联络频繁的快递员和外卖员。”
  “为了谨慎,背后的这个“内部人士”很可能不是直接联系的曹隽,而是通过快递或者其他中转的途径进行联系,以此避免留下可查找的证据。所以,得先找到中转的这个人,才能往后面摸。”贺见真很肯定。
  刑警头都大了:“反侦察手段还挺多样的。”
  贺见真的想法更悲观:“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通过中转的方式传递信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从头到尾通过别人来转达?至少最开始要直接联系一次。要么见面,至少也要电话。但我们只能查到六个月内的记录,也就是说,坠机杀人的谋划在半年前就开始了,而且至少是半年,很大可能整个策划的时间比半年更长。”
  换句话说,飞机失事谋杀案布局已久。
  而且谋划人心思深刻,刻意安排繁琐的信息传递渠道,联络低调的旧人,事情做得滴水不漏,确保谋杀计划成功。
  这样细想是很恐怖的。说明犯人不是冲动犯罪,也不像是曹隽在日记里写的那样是只是为了报复社会——报复社会型的凶手很大一部分是临时起意,而且挑选的受害者大部分也是随机的,而这起案子很明显不是。这样蓄意的、理智的、经过精细构思的故意杀人,如果说里面没有些累积的私人的情绪,傻子都不会相信。
  “曹隽说他是为了报复社会可能只是想让案子顺利结束在他这个地方。抓到凶手了,动机也明确了,犯人也死了,这个案子就可以结案了。”唐礼涛插话进来:“他不希望我们继续查下去,他不想让人查到他背后的人。”
  “有没有可能他受到胁迫?有人以他的把柄或者他的家人来威胁他?所以对方就希望事情烂在他这儿。”贺见真提出一种观点。
  唐礼涛分析:“他这个人可拿捏的地方恐怕不多,清贫、专业、安分,家里也没有哪位成员有重大疾病或者灾祸。”
  “但如果威胁他家人的性命呢?”贺见真担心。
  刑警的观点不一样:“我倒觉得曹隽是自愿的。”
  两人听着他的分析。
  “首先,胁迫家人的方式其实很难让一个人参与谋杀。你想,你被要挟了,对方让你杀人,你先想到的肯定是报警,而不是听话真的去杀人。即使对方位高权重,要一个普通人去杀人,仍然不容易。相信我,很多人宁可自杀,不会选择去杀人。”刑警说。
  贺见真被他说服了,点头表示赞同。
  “其次,如果对方用的是胁迫家人的手段,其实可以不选曹隽,任何一个机场的相关工程师都可以。曹隽就不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人选。曹隽被选中了,肯定和他在贵公司的背景有关系。”
  最后刑警得出结论:“他不是为了报复社会参与谋杀,也不是被胁迫,他的动机肯定和贵公司有关系。”
  “总不能是因为他想报复十年前公司裁了他?”贺见真分析:“虽然那个年纪被优化确实不堪,但他很快也找到了工作,并没有落到窘迫困顿的地步。而且,要报复为什么要等十年后报复?中间这些时间他都干什么去了?”
  唐礼涛想了想:“或许不是仇怨,也可能是为了报恩。”
  刑警一拍桌子:“对!如果背后谋划者对他有恩,他为了报答参与谋杀,就说得通了。恩情可以是多年前就记下的,到了今天才还。”
  关键是,多大的恩情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还。
  唐礼涛的思维很快:“曹隽一生虽然不算富贵,但好在平淡安宁,大起大落的时候不多。最艰难一次恐怕就是十年前失业。谁帮他度过这个难关,谁对他来说就是恩人。”
  “他现在这份工作是托人关系介绍的,我会去查查这位恩人是谁。”刑警说。
  两条思路一起查效率或许更高。
  贺见真觉得他们现在太被动:“我也对技术人员不熟悉,这是短板,哪怕不为了查案子,技术这一块也还是要多了解才行。”
  唐礼涛对他积极的工作态度表示很满意:“你想了解还不容易?九月航展现在要开始准备了,明天我拉着研发的几个部门还有博士专家们开个会,你也来,咱们刚好合计一下怎么搞。”
 
 
第23章 说起来也是一段故事
  九月珠海航展是最大的全国性航展,天青每年的必备项目。往年都是董事长梁崇正带着总经理、核心技术团队、市场团队亲自去,办发布会、签合作协议、邀请政府和行业领导、参加话题论坛......最重要的目的还不是拿订单,而是宣传最新的技术突破和大项目,展示公司的技术实力。
  今年梁崇正不在了,航展的时间又卡在了这个节骨眼儿上,贺见真不懂技术也要硬着头皮上。唐礼涛安慰他,总经理就是充门面的,有技术团队就行。
  “今年两个大的重点,”今年是唐礼涛牵头统筹航展的整个参展工作:“一个是生物岛的智慧港口项目,今年配合省政府做的,省台、市台和几个大报纸都报过,我觉得发布会可以开一个,把和港口管理局的合作签约仪式放到那上面。老徐,这一块包给你可以吧?要做什么物料跟广告公司提要求。”
  智慧港口项目团队的总负责人就是研究院院长徐新昌。
  “没问题。”徐新昌翘着二郎腿很有自信。
  唐礼涛比了第二根手指:“第二个是机场的无人机防务项目。无人机这几年是热点,我们也必须推,要不然赶不上宣传口的风。宋博士,我觉得可以搞几个你们的设备过去现场展示,还可以做观众互动体验,让广告公司把展台做漂亮一点,拼个大屏幕拍个宣传片。具体方案您把关就好。”
  宋博士是公司首席科学家:“可能宣传材料这一块要品牌部配合。我们不太懂写新闻稿件,每次要么写得专业人家看不懂,要不然抓不到宣传重点。”
  “双双,你配合宋博士还有徐总。”唐礼涛指着品牌部经理。
  品牌部经理裴双双点头回应。
  贺见真这时候才开口:“接下来两个月要辛苦各位。今年航展要大办,据说北京可能会有常委来,到时候看能不能邀请领导来我们的展区。唐总会负责总体接待工作,各部门也尽量把节点往前赶吧,需要调配资源的就来找我。”
  “既然要大办,预算能有多少?”徐新昌第一个开口。
  办展是需要烧钱的。贺见真看看财务经理:“去年我们预算多少?”
  财务经理回答:“去年花了一百五十万。”
  “一百五十万哪里够?”徐新昌嗤笑:“我这里起码就要一百二。”
  贺见真看得出他是有备而来:“签个约开个发布会为什么要这么多钱?”
  徐新昌很霸道:“你请人家政府领导去外地签约,路费不要包?吃饭住酒店不要包?吃饭不得上饭店喝酒?签约又不是在展台签,另外包场地不要钱?发布会不要请媒体?媒体费不要给?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你说为什么!”
  贺见真有点窘,他的确没考虑到这么详细。
  徐新昌阴阳怪气:“别这么抠门嘛,贺总。不是你说要资源找你。”
  贺见真冷冷地瞪他:“行啊,你列个详细的财务预算表过来,别开口就一百二、一百五的,公司的钱是白来的?表列好了我亲自审你这部分。”
  一般财务预算都是各部门做好了汇总给财务,然后由财务统一给总经理签批。为了展览效果好,只要数目不是太夸张,总经理不会卡得太严格。
  但贺见真这个话显然是要严审徐新昌的预算:“我是第一次搞航展,但徐总是过来人嘛,到时候预算我弄不明白的地方,徐总一条条给我解释就好,免得我冤枉你贪公司的钱。”
  徐新昌脸色瞬间就很好看。
  贺见真每次和他斗嘴,事后都觉得幼稚,但斗赢了心情又很舒畅。又不是只有他徐新昌一个人会阴阳怪气,他也会。姓徐的无非就是图一个嘴巴上爽快,真的不给钱他也没办法。贺见真现在是总经理,批多少钱是他的权力,他才是那个腰杆子硬的人。
  最后还是宋博士出来打圆场:“那我这块的预算也麻烦贺总审一下吧。”
  贺见真对这位宋博士印象很好。他被通知成为总经理的当天晚上,在办公室的小厅,宋博士作为监事会主席第一个承认他的身份,带头叫了一声“贺总”,免去了尴尬。后来又是这位博士发的聘书,还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艰难关头,这几句话显得尤其珍贵。贺见真一直记在心里。
  会后他跟着宋博士去实验室:“我也提前熟悉一下设备和技术,不能一问三不知,到时候去了也帮不上忙。您给我讲讲。”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