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质疑的人当即站出来,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第34章
卫苏看着这些人争论, 并没有要站出来抒发己见的意思,只是兴致勃勃的围观,他很喜欢这样的学术氛围。
许暄面对不同的声音, 并没有慌乱, 反而更加镇定,面对众人的质问,对答如流, 进退自如。与他也有相同看法的人, 自然也是站出来抱团,一起帮忙说话。一时间,两方争论不下,胜负难料。
如果不是都是读书人, 世家大族出来的,规矩礼仪刻在了骨子里, 这个时候哪怕争论得面红耳赤也依旧谨守着规矩。换做其他人来, 只怕一言不合早就动起手来了。
卫苏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他来到这里之后第一次见到这般场面。唇枪舌剑, 你来我往, 这样的学术辩论恐怕也只有颍阳学宫才会有的吧?
只是众人的争论点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他没想到礼法之争竟然发展成这般水火不容。之前荀祁问他之时, 他还没有意识到。现在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才知道荀祁所言并不夸张。
不过这种事情还是别掺合的好,卫苏也知道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就改变现状。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无论怎样的发展都必须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方能成熟起来。人们思想的进步正是由矛盾激发而引出来的。
要是换做以前, 荀祁说不定也会上去辩论一番, 可今日他却没有这个冲动。当初卫苏的一席话, 令他茅塞顿开,又与韩先生探讨了许久,新天地的大门似乎就在眼前了。
现在看到这些人争辩,他心中只觉好笑,原来很多东西都是要看眼界的啊。只在条条框框中看到的也只是条条框框,只有跳出去,才能看到更大更远的地方。然而要跳出去谈何容易?如果不是卫苏提点,自己乃至于自己的先生韩伊也被一叶障目,恐怕现在还在因所谓的礼法之争而头疼的吧。
他看向论学台上的韩伊,对方一脸平静,悠然自得的捻着胡须,看着下面的众人辩论。也不知道是否嘱意于许暄。
“韩先生,你这一来就丢下这么个难题,这争辩恐怕三天三夜也争不完,咱们学宫的论学大典还要不要再办下去了啊?”坐在韩伊身边的褚彦调侃道。
韩伊微微一笑,“这不是好久没见到这样的场景了,先来暖暖场也是好的。”
“哈哈哈!”褚彦大笑,“原来韩先生还有说笑的潜质,不过话说回来,许暄这人你觉得怎么样?他研习礼法多年,见地不浅,正适合入你门下。”
韩伊却没有立即应下,只是颔首道:“且先看看吧,倒也不用着急。”
做先生的甄选学子也是有名额限制的,并非是你习得一门学说就能进得了学宫,还得看先生是否愿意接纳。
换做以前,韩伊或许就已经接纳许暄了,可现在嘛他却是不急了。因为他心中还期望着后面是否还有卫苏这样见识独特之人。
想到弟子荀祁期望与卫苏同门,公孙鸿叹了口气,这次恐怕要让他失望了。如果卫苏愿意,他是很愿意收在门下。只可惜,卫苏志不在此,如果卫苏此人真的惊才绝艳,等卫苏进了颍阳学宫,那就是与他们是同僚,只怕自己也只能向他多多讨教了。
韩伊的心思褚彦如何不知,前些天,听说王子祁特意找韩伊,两人谈论了一天一夜,后来韩伊又独自在屋子里关了好几天不露面。这样反常的举动引起大家的注意,祭酒大人知道后还特地前去看望,两人又关外屋里大半天,结果传出话来,说韩伊潜心学术,任何人不得打扰。
不过他却听到小道消息,说是韩伊的礼法见解有了新的想法,如今要好好整理思考一番,争取能有个新的突破。
今日的论学大典,他原以为韩伊会醉心钻研,这样的盛会都不会来了,没想到今儿一大早就见到他了,似乎对于此次的论学大典抱有特别的期待。
“公孙先生几日来闭门不出,听说在潜心学术研究,今日能在此,想来是有了突破了啊,为兄先恭喜你了。”褚彦恭喜的话出口,是真心为韩伊高兴。
哪知韩伊手顿了顿,摇摇头,一脸难色。“这话说得太早了,没错,我几日前受人点拨,如拨云见日,对于礼法的见解有了一点新的看法。只可惜,我实在是愚钝不堪,虽然得了一些新想法,可是我想了几日,仍不得要领。”
他这几天来茶饭不思,今天本不想来的,却还是来了。一来因荀祁的拜托,虽然不能替他完成,总还是要跟他说明一下。二来因为卫苏要来,之前他就一直想见这人,却耽搁下来,现在卫苏也在,他无论如何也要过来见见才是。如果能亲耳再听他言说几句,说不定就能将困扰他的疑惑解开,从而迈出一大步来。
受人点拨?竟然还能有人能点拨当世第一的礼法大家,褚彦闻言立马抓住重点。心中十分奇怪,莫不是祭酒大人?可是祭酒大人是儒家学说第一人,跟礼法粘不到边啊。难道还有与韩伊相提并论之人?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今之世,能与韩伊比肩的礼法大家还有何人。
既然想不通,那便不想了,直接要答案不是更好?于是他好奇问道:“你所言受人点拨,却不知是哪位高人?”
韩伊也并没有隐瞒的意思,直接开口道:“此人你也听说过,正是卫苏。”
褚彦眉头微挑,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答案,惊讶叹道:“竟然是他!”
韩伊点点头,“想不到吧?我也没有想到,此人年纪轻轻竟然见识不凡,能将礼法之学了解得如此透彻,说实话,我不如多矣。”
他将卫苏对礼法的见解照说了一遍。最后感慨道:“如果他能入礼法之学,将是我们的一大幸事。有此天纵之才加入,礼法必定能上一大台阶,说不定礼法之争就会至此戛然而止。”他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皱着眉头道:“不过我又听说祭酒大人屋中的那副桌椅正是照卫苏给出的图样打造出来的,连端木先生看了都连连称赞的。这样一来,反倒不确定他是否就是墨家人。”
如果卫苏是墨家子,只怕就不好办了啊,墨家与礼法家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卫苏所言那些究竟是自己的看法还是听人说的,这个无从得知,只怕只有见到卫苏当面问清楚才是了。
褚彦听得咂舌,韩伊所说的桌椅之事,他听端木嵩提起过,不过端木嵩似乎也并不确定卫苏是否就是墨家人。而且听端木嵩的口吻,也是很欣赏此人,有意要将这人拉拢入墨家的。
呵呵,这就有意思了啊,卫苏这小子,何德何能竟然让两位先生惦记着。既然如此,他也就没必要客气了,卫苏要进颍阳学宫,与他们平起平坐,是要经过各个学派先生的考校的。他也务必要考验考验卫苏了。
下面的讨论越演越烈,再下去只怕不好收场,韩伊这才出声,“大家静静,诸位请听我说几句。”
韩伊开口后,众人才渐渐平静下来,谁都知道,这样的争论争了几百年也没个结果,也不是他们这一时半会儿就能辨个明白的。此时加入辩论,也只是想着能否出头罢了。
“此事本无定论,如今倒也不必在此事上费功夫。诸位有何见解,大可下来之后重新论学。”
是这个理,众人也不敢造次,如果给诸位先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毁了自己的前程,这就得不偿失了。
几句话,广场之上就又恢复了先前的秩序井然。
许暄有些得意,在他看来,先生这是在为他说话。这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入了韩先生的眼。
“韩先生,学生学识浅薄,希望先生能指点一二。学生在濮南之时,就万分敬仰先生,常常心向往之。如果能入韩先生门下,乃是学生之大幸。”许暄说得诚恳,希望韩伊能就此收录门下。
韩伊点点头,“你能于礼法之学上有如此的见解,也是难能可贵了。你有求学上进之心甚好,不过入学宫却非我一人做主。按照学宫的规矩,你且等结果吧。”
许暄心中一个咯噔,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反复确认之后才知道韩先生是真的没有选中他。韩先生话里的意思很明了,等结果就是待定的意思,其结果就是运气好能进学宫,运气不好说不定就被拒之门外了。
刚刚还沾沾自喜的心情突然一落千丈,然而韩先生话既已出口,便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可刚刚他的表现明明已经够好的了,为何韩先生还放弃他?他四下里看了一眼,人群中有看热闹的,有惋惜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他脸色微白,有些愤愤不平,他就不相信,还会有人的礼法学说比他还要高明的。说不定到后面没有比他强的人,韩先生必然会重新抉择。况且韩先生的话不是还没有说死吗?自己还有机会不是?
许暄本还想说些什么,可台上之人明显已经准备叫下一人了,他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朝着韩伊一揖,施施然退下了。
荀祁嗤笑,“就这样的人也配得到先生的青眼,做梦呢吧。”说完他转头对秦湛说道:“阿湛你放心,以卫苏学识见解,不比任何人差,更是比这个姓许的强上许多,韩先生何许人也,心中肯定是有定论的。”
“那是当然!”秦湛唇角微扬,无比自信的说道。他心中莫名骄傲起来,他看中的人,岂会不好?
等到将来,学成之时,他可以邀请卫苏一同去西秦。到时候,卫苏不仅能相助于他,也能一展抱负,两人携手共进,一起为西秦出力,定不悔此生。
“啧啧!”荀祁牙都快酸掉了,要不是从小就认识秦湛,他真怀疑秦湛是换了一个人了。
荀祁忍了又忍才忍住没把拳头落在秦湛得意洋洋的脸上,一个卫苏让秦湛变了很多。再也不是以前一贯的冷心冷情,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他们多年的友情,秦湛可没有这么对他过,想到这让他有些心酸,对于秦湛的有了新人忘旧人,荀祁更酸了,“行了,知道卫苏好,你也不必这副模样。”
秦湛瞪了他一眼,却不与他一般见识,眼睛只盯着论学台上,用不了多久,卫苏也会站在那里。在他看来,卫苏在的地方那就是一道光,最耀眼的存在。
第35章
论学继续, 台上主持之人又开始唱名下一位。
接下来的各种学派都有,却并没有造成许暄的那般轰动。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所学总结一下, 中规中矩,不显山露水, 也没有大的错处。
只有一位阴阳家的路先生看中一人,当场拍板定下来。那人惊喜万分,众人纷纷恭喜他得以入学宫。阴阳五行学说毕竟习的人比较少, 竞争力不大, 那人能得陆先生破例入学,众人也没甚异议。
“下一位, 来自颍阳陶家的荐书, 白水县卫苏。”
听到卫苏两个字,秦湛与荀祁都坐直了身子, 眼睛已经盯着台上了。
原本闭目养神的温良此时也睁开眼,想要看看这个狂妄的小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其实不仅仅是温良, 其他的诸位先生也都好奇的抬头看了过来。
能让祭酒大人亲自召集他们一起商议卫苏之事,几百年来自荐入学宫做先生第一人, 是谁都不会错过。
而卫苏听到自己的名字, 整理了自己的衣袍冠带, 这才不疾不徐的走上台去。
众人的目光都集聚在他的身上, 底下有人小声议论,这人是谁?白水县有姓卫的家族吗?有陶家的荐书,那他跟颍阳陶家又有什么关系?
“白水县我知道,只是那个地方穷乡僻壤的, 哪里有什么大家族来?更不知道有哪个大家姓卫的, 所以这个卫苏是哪里冒出来的?”有人疑惑。
“我也没听说过, 不过能得陶家的荐书,其中必定是跟陶家有渊源的。”有人分析过后肯定说道。
“说到陶家,你们知道陶家正在大力推广的水车吧?听说便是从白水县那边传过来的,不知陶家用了什么法子得到的。”
“水车之事如今传的沸沸扬扬的,谁不知道?不过只听说是陶四爷带回来的,不仅惊动了官府,连墨家都牵涉其中呢。”
也正是这样牵连着几大势力,陶家才得以顺利推广水车,让其他三家不敢使绊子。
“这么说起来,陶家相助卫苏,是不是跟这个有关联呢?毕竟看卫苏的穿着打扮,不似大家族之人啊。而且卫苏也是白水县人,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关联。”有脑袋瓜子转得快的,已经联想到了一起。
当今之世的等级制度森严,任何人都不得逾矩,像穿衣打扮之类的,每个阶层都有自己规格。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穿绫罗绸缎的,只能着粗布麻衣,如若逾矩,甚至可能召来杀身之祸。
卫苏的青布衣,这只能是平民的穿着。所以人们见到卫苏的时候,才会更加疑惑惊讶,一个平民,怎么会出现在颍阳学宫这样的圣地中?
顶着所有人惊异的目光,卫苏走得从容不迫,行为举止没有半点的畏惧畏缩之意。比起从小到大精心培养的贵族世家子来也不输半分。
皇甫雍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暗自点点头,难怪陶家四郎对他赞不绝口,单单这份气度就不似一般的农家子弟。看来自己要重新开始评估此人了。
何止是皇甫雍,其他人看着这个青衣年轻人,明明是布衣,硬是给人温润尔雅,庄重得体之感。
荀祁感慨道:“有道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卫郎君当的这般雅称。”如果他与卫苏换个身份,自己也做不到他这般吧?很难相信,这样风采绝伦的人物,竟然是薄脊穷壤之地来的 。
秦湛脸上的笑意愈盛,听到荀祁的话,很满意,这混蛋总算说了句人话。他有想过卫苏出场时是怎样的场景,可真正见到,依旧大受震撼。卫苏就应该是这样的人,风光霁月谦谦君子,不愧是他看重之人。
一直注意着秦湛的韩奚难得见到他脸上的温柔笑意,却是在卫苏出现之后。秦湛对于任何人都不假辞色,怎么单单对这样一个不认识的人有了变化。
韩奚没有想过秦湛能跟卫苏认识,一个王子,一个平民,身份地位就相差甚远,是永远不可能有交汇点的。秦湛这般,想来也是跟众人一般只是好奇吧?韩奚试图说服自己。
而在卫苏出现的那一刻,陶瑾几乎跳起来,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这才控制住。随即他又想起卫苏的目的,心下又替卫苏紧张忐忑起来。
一旁的谢灼见他这副模样,嗤笑道:“这位就是你们陶家的贵客了吧?也是,若不是有几分利益牵扯,你们陶家有岂会为个平民推荐?”
他们谢家早就已经查清楚了,陶家用来翻身的水车就是白水县出来的,而卫苏正是白水县人。他也是聪明人,关联着自家人的利益,自然要多放几分心。他只要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陶家的水车跟卫苏脱不了干系。
24/151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