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皇上对陆怀仁依旧那么信任,大将军和太师心中难免多想。他们甚至会在背地里揣测,这次的事情是不是皇帝有意为之。可以传出这么个谣言,好让李源跟陆家最出色的接班人绑在一起。毕竟表兄弟和契兄弟的关系可是差距很大的,这万一皇上是有意抬举越王那一脉,他看好了李源,让老四来继承这个皇位,那陆家可能就出了两个皇后呢,那么一来陆家能不死心塌地?
虽然他们也觉得这件事应该不是元帝的计谋。毕竟以他们对元帝的了解,他从来不会在姻亲关系上动心思。只要有本事,他都会给予用武之地,没道理现在油尽灯枯之际,却要行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勾当。
不过还有谁会这么干他们也是猜不到的。于是满京城,无论宫里还是宫外,也依旧是只有那么三个人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而此时可以肯定的是,元帝一定是知情人。
行军不是去旅行,自然也不是给他们度蜜月的。陆老将军的规矩森严。他带兵的时候,军中的规矩要更多。不许饮酒是第一条。不许私自斗殴是第二条。而第一批跟着他们出征的兵卒就有八万人。只第二条贯彻下去就有难度。
好在军令如山,惩罚更是严厉。陆青这还是第一次在这种环境的时代里跟随军队出征。这跟在现代和星际时空里去打仗完全不同。光是走到边关那都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消耗巨大。就更不用说还得面临沿途的各种意外,甚至包括兵士之间不可避免的日常摩擦。
两个人跟在陆怀仁身边学了很多。不光是怎么治军,陆怀仁还有意地教他们如何识人辨人。尤其是对李源,这个外孙现在跟自己的孙子是一条船上的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心中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算计,他需要为自己的孙子,为自己的家族做一些什么了。
从中京到大周西面同塔国国境需要走上四个月的时间。这还得是先头部队的速度。后面压粮运草的还要更慢上许多。别说那些架步量的兵卒劳累疲乏,就是有马骑的将领这么长时间每日行军很难吃得消的。
陆青还算行。在之前的任务时空里,他有做过一次马术运动员。对骑马他还是有心得的。而且原身自幼习武,练的也有马上的功夫,只是跟所有人一样因为时间过长而有觉得疲累,其他的倒是没什么。
可李源却是金枝玉叶,他时候有功夫在身,但学的都是马下的功夫。就算廉山没有问题,但是身体不是他的,头一个月那大腿就磨红到微黑发硬,着实是受了些罪的。
见李源虽然不习惯骑马行军,但两个月来一个字的怨言都没有,陆怀仁和他手下的那些副将也对这位皇孙有了改观。在他们觉得,这位越王殿下的嫡长,果然有乃父之风。当年越王随军出征的时候也是这样跟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即便是到了战场上也跟他们一样上阵杀敌,并没有躲在中军帐里等着拿军功。
如今看,这位皇孙也是个可塑之才。虽然他们九少爷的婚事是让人郁闷了点儿,但这个夫婿的人品,看起来还是可以的。毕竟也是老将军的亲外孙,怎么也是有老将军血脉的人,不会差的!
第237章
廉山和陆青都觉得陆怀仁死后厉化的主要原因肯定不是战争带来的。所以他们并不是很担心这场战争。他们两个是没有权限扫描当事人记忆和思维的,他们就不可能知道陆怀仁现在在想什么。
四个月的行军,陆青他们到底是骑马的要快上一些,他们这五千人的先锋队伍就先到了西面疆土的边关重镇客伊城。
这次出兵,皇上给李源和陆青也都加封了官职。虽然两个人都是只有从六品的郎将,连陆怀仁身边的副将都差着很多。但谁也不敢小看他们。一个是越王府的小王爷,一个时候老将军最宠爱的嫡孙,又是侯爵的身份。那谁敢轻视他们呢。
被当地守将接近城。听闻老将军不出五日就能到达客伊,守城的李将军高兴坏了。“最近那些蛮子甚是嚣张,几次派小股人马在边境滋扰。这都是因为陆将军数年前离开客伊,奈蛮子没了震慑,这才总想跳出来试试深浅。现在好了,老将军回来了,量他们也不敢再来骚扰了!”
可是即便没有人现在陆怀仁让他死亡,他也年岁不小了。再长寿又能有多少年的光阴?如今他花甲之年还能震慑塔国人,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如果之后靠着一个人来做这种震慑,那怎的时候悲哀了,而且也一定没有多久的用处。
不过元帝的意思很明显,他要的不是震慑,而是塔国的降书顺表。最好能把塔国国君奈韩宰了,扶一个傀儡皇帝上台。到时候这个国家也算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当然这些话没有必要由他们对李将军说。那是陆老将军负责安排的事情。而且要攻打塔国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八万军队,就算是加上当地驻军十五万,也不是说攻打一个国家就可以攻打一个国家的。后援部队什么时候到达,也是要紧事。
反正现在听到陆老将军不日即将抵达的消息,全城的百姓和军兵都开心得不得了,甚至都有百姓送来了他们养的猪羊鸡鸭。都不用人详细评述,只要看到这个场面就不难猜出陆老将军在西疆是什么样的口碑和地位。
陆青被人们的情绪感染,也有些小兴奋。他还跑去看了百姓们的篝火会。很晚了他才回到营地,回来之后见廉山还没回房间,便问随从人去了什么地方。
随从回答:“六爷去了李将军的营房,还有好几个将军也都去了。寻您不见,六爷才一个人前往的。说是收到了探马回报,具体是什么属下就不知道了。”
这个时候的探马来报,十有八九就是塔国那边有什么情况。元帝之前跟他说过,奈韩计划十万大兵攻打西疆,那么他们首选攻击的关隘一定就是客伊。毕竟他们两国交界线上,只有这几百公里是方便行军的。除非他们十万大军都是有攀山越岭水火不侵的本领,否则其他地方大范围进攻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当然他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假如真有十万大军,不能都从其他地方进攻,但也不表示他们不能有几百几千人从那些地方暗中潜入。他们俩在破损档案里能扫描的范围很小,而且即便是正常档案也不可能扫描到几百公里那么夸张。如此一来要做到万无一失,就还是得靠领兵之人分兵派将了。
廉山回到营房的时候已经过了丑时。陆青还没睡,正在看着疆域图。见廉山回来,他赶紧问:“发生了什么事?”
“探马回报,说是塔国有一支五百多人的队伍已经靠近了骷髅山,那边虽然山势险峻,也有毒虫巨蟒盘绕。但也不是不能通过。五百人哪怕他们折损一半,也能给咱们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李将军是商量着要派谁出去‘猎杀’这些蛮子。”
陆青指了一下地图上骷髅山的地点:“骷髅山距离最近的村子也就十里地。真要让他们越界成功,那百姓肯定遭难。不然先让骷髅山附近的百姓转移?”
“可以,但也不是非常必要。李将军已经派了一千人先去了骷髅山脚下。基本上那些塔国兵卒不会有太多靠近村子。而且这边的百姓可以说是人人皆可为兵。这么多年跟蛮子们打了不知道多少次,就算是老弱妇孺也能抄起刀来跟他们搏一阵子。所以即便有零星几个躲过围堵下了山,到了村子里也有百姓和咱们军中的人收拾。”
“那咱们现在需要做什么?”
“我本来是请战了的。但是李将军没准。我看得出来,他担心咱们出战没经验,也不熟悉这里的地理环境,再有什么闪失。更是担心我能力不行,没能把这些人剿灭。反正他已经派了其他副将去了。现在咱俩能做的,就是每天跟着操练,然后等老将军到位之后再安排了。”
其实如果让他们俩去解决这个麻烦,肯定是要比其他副将更方便快捷。毕竟靠近骷髅山,他们只要上山就能更近距离的搜索。但他们也明白李将军的担忧,而且他们必须要服从上级的安排,这点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收到骷髅山战况的当天,陆老将军带领大队人马也已经到了。一来就听闻骷髅山那边有情况,陆怀仁立刻又派遣了两千人,由手下副将钱勇前去支援。
看到孙子和外孙眼巴巴地看着他,他也当着众人也没多说。做好了安排之后,又等到了快近子时,爷儿仨才有机会说说话。
陆怀仁问:“你们是不是很想去骷髅山?”
陆青点头:“我们肯定能行的!就是李将军不信任我们!”
陆怀仁道:“他不信任你们就对了。如果因为你们的身份,他就敢让你们刚来就带兵作战,我就要怀疑他是不是被掉了包。”
这么说完,祖孙三人都笑了出来。虽然这次出来是打仗,一路奔波了四个来月也的确是疲乏至极,但不得不说心情肯定是要比在京城只能揣摩算计人心更舒畅。就算是笑容也显得更轻松了。
陆怀仁刚到客伊第三天,骷髅山那边就剿灭塔国兵卒一百三十八人,生擒俘虏四十六人。而搜山时又发现了六十多具尸体,还有那些葬身兽腹的就不知道具体多少人了。应该还是会有漏掉的,但大部分都翘了,还被抓了近五十人,那些散兵游勇想必也是不敢靠近大周的村落。即便有那胆大不怕死的,那也就只能让他们“得偿所愿”,给他们一个痛快了。
这绝对算得上旗开得胜。士气上就让人很是振奋。尤其是抓到的那四十多个俘虏,虽然想要从他们嘴里问到什么机密不可能,但只言片语也是有用的信息。于是陆青和廉山又被叫去学习如何审讯了。而这也是陆青比较难接受的东西。
陆老将军知道自己孙子的性子,不然也不会让他去看。但见陆青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应,审讯结束之后,陆怀仁就把怎么处置这些俘虏的事情交给了他们两口子。
陆青一头黑线。“祖父这是想要磨炼我的意志啊,还是想要我抹去无意义的慈悲之心?”
廉山笑着说:“应该是都有。战争是残酷的,这跟去剿匪不一样。老爷子是怕你到时候见了太多血腥一时间适应不了,临场出心理问题对你自己是非常可怕的。战场上最好不要有慈悲之心,毕竟是两国交兵,往往都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道理我都懂,但说真的,让我掌控这么多人的生死,我还是会觉得胆颤心惊。”
“不然我去处置?”
陆青想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既然祖父是要磨炼我的。我也要有点儿出息。我能靠着你,可陆青能靠着李源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因为原主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感情可言。就算是兄弟之情都不浓。这婚事李源本人一定是非常不乐意的。更不用说原身陆青会有多不甘和愤怒了。两个人不互相怨恨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哪里可能还有什么依靠不依靠的。
这么一想,廉山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不过跟他猜想的差不多。陆青没有直接都要了这四十六个人的命。有几个负隅顽抗的已经被打得半死不活了,不用陆青开口他们也活不过今天。余下三十八个人,除去有两个重伤也不可能好的,余下的都被陆青送去了采石场。
采石场距离客伊能有一百多里的样子,主要就是开凿石料。至于石料的用途那就多了,军事上要用的数量也不小。里面基本都是各地送来的重刑犯,这种俘虏过去也一定是最底层。犯人还有个年限,不在里面累死和意外而死,好歹还能离开。可是这些俘虏却是不能了。
看到孙子这个处理方式,陆怀仁挺满意。虽然还是责了句:“待敌人仁慈便是待己方残忍。”但他知道,在其他人眼中,孙子这个做法绝对会被夸上两句的。
此时距离陆青他们的婚礼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
别看陆青他们这群人奔波劳碌,好像只做了行军一件事。但在京中风云变化,那发生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首先是元帝的身体越来越差,重重偷偷去查看过,老皇帝的生机已经很少了。能撑到现在都得说句奇迹。但他觉得这种奇迹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件事也让四个人都很费解,但又没有想到原由。
太子和四皇子之间的矛盾也已经浮上了台面。而李源和陆青的事,就是他们双方互相攻击的导火索。
四皇子“酒后”同人说起自己嫡子的这个亲事。虽然是有父皇的恩赐,也给足了他们越王府脸面。但到底是被人摆了一道。皇上全了他们的颜面,却不表示罪魁祸首不值得憎恨。他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就是太子找人干的。
那太子能同意吗?他是真没干啊!于是太子一党的人就与人据理力争。一来二去产生了争斗,最后还出了条人命。
事情又被捅到了元帝那边。元帝气得晕了过去。可事情已经摆到了明面上。于是皇帝躺他的,太子和越王吵他们的。而京中其他的暗流也依旧在各派系之间蜿蜒流动着。
而明明已经大权在握的太子,这次居然在舆论中处于下风。
由此陆青他们也对越王可能是始作俑者这件事有了一些认知上的了解。
不管元帝知不知道详情,他都无法控制舆论。太子明明已经形同皇帝,却还是不肯放过自己的嫡亲弟弟和侄子,也要连累开国功臣家文武双全的继家之人。这么没有容人之量,又对自己毫无信心的东宫,皇帝还能放心交付国家吗?
第238章
如果一个普通人为了钱财地位牺牲亲人的性命,那绝对是猪狗不如的东西。但如果一个皇子为了得到皇位要牺牲亲人的性命,只要他成事了,那些牺牲就会有人给予一层光环。哪怕后世之人还是会骂几句心狠手辣、不折手段。可在当时当世,却不敢有人说成功上位者的不是。说了那结果也不过就是冲过去送人头罢了。
越王的夺位之心已经明显成这样,之前太子对他的诸多提防也就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一旦他这些提防的用途被众人窥见,那就又成了他“容不得人”的罪证。
对元帝和皇后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嫡长子再重要,难道同样是嫡出的四皇子就不重要了吗?而且元帝还有他自己的考量,如果太子的儿子们是好样的,他这个做皇爷爷的必然会帮忙扶持一番。毕竟他这嫡长子年纪也不小了,那身子骨儿可远没有自己在二十年前英朗。
可偏偏太子没有教出让他觉得可堪重任的儿子来。比较而言,李源的确是更得元帝的眼。之前他不能表现出来,是担心给李源这个孙子和太子包括四儿子错误的信号。可如今看,他给不给信号,想要夺权的人也是要走那一步的。
所以皇帝现在考量的就是到底是给心狠手黑的四儿子上位,还是想办法弄垮这个越王,好让太子可以平安登基。这必然不会是一个好选择的问题。
太子可做守成之君。可是周朝也不过才建国三十多年。四周还有数个国家部落蠢蠢欲动。内部都有诸多事情没有彻底平稳,一个手不够黑心不够狠的守成之君,也的确让元帝放不下心。
158/165 首页 上一页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