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山也不得不承认,比起雁轻来,他心爱的小弟子还生嫩了许多。
但他心底里到底还是护短的心理占了上风,觉得他家弥月看上去处处都好,这样的成长历程也是最正常的。
这个年龄,不就应该带着几分热血激昂,不管不顾的楞劲儿吗?!
雁轻么……
少年老成,那是被世事沧桑给活活催熟的。未必就是什么好事儿。
林青山脑子里转了一下,又觉得不管雁轻的性格是怎么养成的,他稳重成熟,对于弥月来说都是好事啊。
弥月要是冲\动起来,不顾一切的犯蠢,他还能在旁边指点指点,出出主意,或者收拾收拾烂摊子。
这样一想,谁不乐意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个哥哥呢。
林青山看着弥月凑到雁轻的近处说话,神情中带着亲昵,忽然又有些羞愧起来。他刚才那样很功利的琢磨弥月的哥哥,好像……不大厚道。
林青山咳嗽两声,温声对雁轻说道:“你是弥月的哥哥,在我这里,也不是外人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不要跟我客气。”
雁轻待他一向尊敬,听了这话,乖乖点头答应。
弥月在一旁笑,忽然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
作者有话要说:
弥月是幸福的孩子~~
第156章 新来的那家 那个地方叫闵川,大约就是南北宋时期的平阳和东平之间
遗憾的是, 不是所有的话题都会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
当弥月跟林青山说起他们昨天夜里的收获,林青山的脸色就没那么轻松愉快了。
印章的事, 他以前就听弥月说起过,南唐丢在池塘里的算一个,王周当初跟人接头的时候判断身份的,是第二个(这一个弥月并没有亲眼看到)。
如今又出现了第三个。
有印章在,可以确定仿制血纹瓷这件事跟南长生是脱不开关系的。哪怕南长生不是主谋,这件事, 也跟他有着极深的羁绊。
这就让林青山对南长生更添厌恶。这老东西一把年纪了,锦衣玉食的活着,还有什么不知足?难道他真有什么神奇的法术,翘辫子的时候能把所有的财宝都打包带走?
他就是想带, 他的儿子孙子乐意吗?!
真个想不开。
在这件事情上, 林青山的态度跟弥月倒是一致的。
“知道是这个老东西, 也算有了线索, 这件事到此为止吧。”林青山说:“你和我,都没那个能耐去对付南家……再说也没有对付的必要。咱俩不是警察,再说南家是不是真的做出了以假换真, 或者拿假货当真品卖的事, 谁也不知道。”
“我明白的, ”弥月点头,“这件事就当不知道。”
如果他们掀开这件事,南家反咬一口,说他们只是研究旧时的工艺呢?这样一来,有理的成了南家人, 他和他师父反而成了不安好心, 搅风搅雨的那一派。
“雁轻也不要管这事儿。”林青山叮嘱雁轻, “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雁轻也连忙点头。
早饭吃完,雁轻的助理也开着他的车回来了。
接下来的半天,雁轻带着林青山和弥月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玩泥巴,发现师徒俩竟然都有一双巧手。
“所里有个师兄就是学雕塑的,我们都跟着学过一点儿。”弥月说:“有些出土文物比较娇贵啦,需要一比一作出仿品。展馆展示,用的就是这一种。”
雁轻恍然。
林青山做了一个笔洗,弥月给他师父做了一个烟灰缸,别说,师徒俩的手艺都还不错。
玩完泥巴,师徒俩就要跟着雁轻回城去了。后续的上釉烧制,就都托给了雁轻来完成。
雁轻照例去村里的超市买了几箱土鸡蛋,干菜酱菜之类的也挑了几样。超市的老板娘还打趣他,“回回来,都要买这么些东西,是送人啊还是自己留着吃?”
雁轻笑着说:“自己吃,也送人。我哥家里两个孩子呢,还是吃这种鸡蛋好。”
“那可不。”老板娘立刻表示赞同,“城里超市卖的鸡蛋……那都是什么鸡蛋啊,也没有营养。”
雁轻附和,“就是,就是。还是你这里的货真价实。”
老板娘就乐了,“养鸡场就是熟人开的,他们家的鸡怎么养的,咱当然清楚。这样的吃着才能放心。不光是你们这几家外边来开厂子人的识货,那边油画村的人,也总来我这里买鸡蛋。今天一早还有人过来订了十几箱呢。”
雁轻心里一动,“油画村谁家啊?”
“新来的那家,做瓷器的。”老板娘乐呵呵的说:“我看他也是上岁数的人了,文质彬彬的。说要带回去给老人孩子吃。”
文质彬彬的老人。雁轻心想,大约就是昨晚被小毛偷了印章的那一位吧?
这警惕心可真够高的,昨天夜里才出了事,这一大早的,就开始四处打听了。
“人家没问问你,鸡蛋卖的好不好?”
“问了。”老板娘说:“还问我有没有外人来买。咱们这里哪有那么多外人?还不都是有厂子在这里的……”
絮絮叨叨的闲聊了几句,雁轻确定老板娘把他昨天来买过东西,当天傍晚就回城这样的消息透露给了老人,这才放心地拖着老板娘借给他的小拖车,拖着几箱鸡蛋回大院了。
一进门就把超市里听来的事情告诉了林青山和弥月。
这也是提醒他们,人家那边都警惕着呢,大家可不要放松神经,回头说漏了嘴,再引来什么麻烦。
弥月乖乖答应。
林青山却轻嗤,“正经事不做,鬼心眼倒是不少。”
出村的时候,林青山和弥月都坐在了后座,弥月怀里抱着大毛,身旁蜷着小珍珠。小毛则被放了出去,给他们去探路。
还好这一路走过来并没有遇到村里的人。
出了村,车子驶上了进城的高速路,雁轻的神色就明显的放松下来,也有心思跟弥月聊天了。
两个人聊的是弥月留在山上的师兄弟,雁轻就问他会在滨海市这边留多久,什么时候回去。
弥月就拿眼神瞟林青山。
林青山明知故问,“你看我干什么?想回山里?”
“想啊。”弥月一说起这个,就有一种屁股下面长草,扎得他坐不住的感觉,“大师兄要是找到了大祭司墓……肯定需要人手吧?”
“戚多他们都在呢,不缺你一个。”林青山慢悠悠的说:“而且哪儿哪儿都有你,戚多这些小的,什么时候才能出头?你也得给人家一个锻炼的机会,是不是?”
弥月,“……”
“你就在你师伯这里好好教书吧。”林青山摸摸他的脑袋瓜,“有个词儿叫与时俱进。如果咱们一直窝在深山里,技术、知识,甚至于眼界,怎么能做到与时俱进呢?”
他扫一眼弥月,及时的制止了他的辩解,“别提网络普及这种虚话。你上次在拍卖行里旁观人家那个选拔赛,你想想,这还只是私人性质的小比赛。当时拍的照片,有不少新产品吧?你在网络上看到过介绍吗?”
那倒是没有。
弥月蔫了。
他也知道,行业里小规模开始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这个是很难在网络上及时查到的。就算查到,也不会有亲自实践一下那么清楚明白。
“不光是你。”林青山说:“师兄弟们以后都要轮换着出来。我们不能跟外面的世界脱了节。当然,不一定都是送到学校里回炉,也有可能到外省市的研究所去交流学习,或者干脆就借调过去,工作上一年两年的。”
林青山停顿了一下,他其实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弥月这孩子被他从小养在山里,见得人情世故太少,有点儿被养傻了。
滨海这边的事情多,又乱糟糟的,各路鬼怪都在这里大显神通,正好可以给弥月一个受教育,长见识的机会。
弥月却在琢磨林青山的这个计划。
如果林青山对每一位学生都各有安排的话,那这件事就不是犀山研究所一家的事情了,势必要牵扯到其他的研究所,而且还得人家给面子,跟他一起协商着来安排——这就要看林青山个人的影响力和人脉了。
不过这是好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不同的研究所,这都是一件好事。弥月心里也暗暗的希望它能够办成。
“交流学习,”林青山说:“不光是学习同行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原因,是开阔你们的眼界。一千年前,中原大地上也不是只有灵犀山、临安、东京、燕云十六州……还有西夏、高丽、蒙古,再往远了看,还有西辽、吐蕃……”
弥月呆滞了一下,忽然有些明白过来林青山是什么意思了。
“历史从来都不是单线任务。”林青山捏了捏弥月的耳朵,“我怕你们窝在灵犀山上时间久了,会忘记这一点。”
弥月挠挠脸蛋,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仿佛灵魂都被他的话震动了。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一辈子,只要搞清楚灵犀山这片地头上的事儿就完满了。可是实际上,这么些年来,他的眼睛确实只盯着灵犀山了。
或许这样的专注,会让他成为研究犀山文明的专家。但是林青山说的是对的,犀山文明存在的同一时间发生在其他地方的各种事件,也并非与犀山文明无关。
是他的想法太窄了。
林青山笑着说:“说起这个,我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经历过的一件事。这件事现在说起来,跟你我都有关系,但在当时,也只是考古界的一桩轶闻。”
这是要开始讲故事了?
弥月有些怀疑的看着他,“什么轶闻?”
林青山笑眯眯的开始讲故事,“那时候吧,我也还年轻着呢,刚参加工作,跟着自己的老师在山西那边参与一项考古工作。有人报上来,说发现了一座古代寺庙的遗迹。那个地方……让我想想。”
林青山思索了一会儿,“那个地方叫闵川,大约就是南北宋时期的平阳和东平之间吧,靠近太原的一个地方,我们赶过去的时候,发现那个寺庙修在山沟里,都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不过从建筑形制、装饰风格来判断,确实是北宋时期修建的。”
“前殿后殿都快毁完了,但寺庙一角的藏经塔保存的还算完整。当然了,这个寺庙都不知被多少人光顾过,能搬动的东西早就都没了,但藏经塔里有一些壁画。那个塔窗户非常小,几乎不进光,而且那个地区不干不潮,壁画保存的还是不错的。可惜大部分都被人划坏了。”
“我们在那个藏经塔的下面,又发现了一间地下室。这个地下室始终没有被人打开过,里面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经书。”
车子停在了林镜家的门外,谁也没想到下车的事,弥月只顾着听林青山讲故事,雁轻也听的入了神。
“经书我们不太懂,这个有文物\局的人专门去研究。不过里面也有一些记载着当时的社会新闻的小册子,这个比较有意思。”
“里面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南渡之后大约第三年的事情,说寺庙里的和尚们半夜三更被一阵动物的吼叫声惊醒了,他们偷偷地趴在院墙上往外看,就见夜色里一片黄色、绿色的光点儿,像潮水似的,在朝他们的方向移动。”
“他们起先以为是闹鬼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山林里的老虎豹子成群结队的从他们寺庙门前的山路上经过。稀奇的是,这些老虎豹子后面还跟着几头熊,再后面还有鹿有羊,它们排着队前进,就像行军的队伍似的。记载这个故事的人还特意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队列森然。”
弥月和雁轻对视了一眼,听到这里,他们大约也猜到了,这个故事可能跟他们的老祖宗有点儿关系。
*
作者有话要说:
听师父讲那过去的事情~~~
而过去的事,也会在今天的事情上找到影子的~~~
第157章 这么巧啊 荆荣立刻端了起来,“雁老板也在?好巧。”
天气好, 林镜家的保姆早早就过来准备午饭了。眼瞅着炖在砂锅里的浓汤都已经变成了醇厚的奶白色,怎么家里的几个人还没回来?
她向外看了看, 忽然发现前院门口停了一辆车。
阿姨就纳闷了。这里的房子一家一家离得都挺远,不是特意来的,谁会把车停在他们家门口呢。
阿姨解下围裙,走过去看看。结果还没走到院门口就看到车顶上停着一只胖嘟嘟的猫头鹰。
得了,不用猜了,肯定是林教授他们回来了。
阿姨打开门, 有些好奇的招呼他们,“怎么都不进来?午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一车人这才回过神来,林教授看看时间,对雁轻说:“既然赶上了, 就吃一口再回去。”
雁轻满口答应。
故事才听了一半儿, 这会儿让他走他也不乐意走。
雁轻把车子开进院子里, 又和弥月一起把村里带出来的鸡蛋之类的东西搬下来, 送进厨房里,这才洗手吃饭,一边接着听故事。
“熊、老虎、豹子……以及其他的动物组成的队伍走了足足有两刻钟, 才算过去了。”林青山说:“和尚们趴在院墙里一个个两股战战, 生怕它们会突然间凶性大发, 冲进寺庙里,把他们都当宵夜给吃了。”
“就在这种紧张的时候,和尚们听到了有人打唿哨的声音。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有人赶夜路,结果运气不好,撞上了野兽大军, 但听到后来, 才发现这些打唿哨的人都是在指挥野兽们前进。”
弥月和雁轻都听的笑了起来, 眼睛闪闪发亮,仿佛做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的,是他们自己一样。
“和尚们觉得普通人类做不到这样的事,就怀疑是山里的神仙显灵了,或者就是庙里的菩萨显灵了。数日之后,有来庙里上香还愿的香客们议论,说山下某地,有强人出没,把皇上送往辽阳府金人皇帝的贡品给劫了。”
弥月好奇了,“是犀山部落的人干的?”
111/157 首页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