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文学少女育成计划(GL百合)——青椒鱼

时间:2021-12-10 15:46:20  作者:青椒鱼
  这时雨时晴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不高兴了。王嘉只能反过来安慰道:“有的游戏可以玩,但过分亲密的游戏还是多加考虑吧。就算是同性,也不要太亲近了。和我这么做是没问题,要是放到了外面,这样的行为就太轻佻了。”
  “明白了。”元嘉兴致还是不高,看了王嘉的嘴唇开开合合,觉得那真是和糖果一样的东西,但好像真的不一样。
  就王嘉说的话,元嘉觉得那根本没可能发生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和王嘉一样吧?
 
 
第69章 肯定
  元嘉认为自己不会再对另外的人如此,即使是母亲,她也没有想过亲吻嘴唇这种事。
  喜欢王嘉陪伴在自己身边,所以更亲近一点也没有关系才是。亲疏远近这种事,王嘉早早教给她了,所以元嘉觉得自己不会弄混。
  也就是王嘉自己,似乎是半点感觉都没有。但要是真的什么感觉都没有的话,那王嘉也不会怔愣那么一瞬了。
  她着实没有料到元嘉会有这样的行为,要说王嘉所想的,当然不会是认为元嘉对她有了什么爱情。
  她们之间的联系比起旁的人要亲近很多,她们的灵魂本质上说是一个人,这样的情况也就导致她们对对方几乎是了如指掌。似乎一切都在不言中,就像是她们只需要给对方一个眼神,彼此就能完全了解到她们各自的需求。
  心灵相通、喜好一样,互相关照、爱护,长时间的陪伴……某种个人的界限就被打破了,就剩下了令彼此心驰荡漾的心有灵犀的感觉。
  这样的默契令人混乱,令人沉醉,所以产生某种异样的感情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王嘉自己从来不往这个方向想,元嘉在她眼里在成长,也被她放到了平等的地位去对待,可在感情上面的事……王嘉自己无能为力。
  在暧昧的气氛上,王嘉和断了神经没有区别,她可以看出文艺作品之中千丝万缕的情意,但当这样的暧昧的信号放到她自己身上的时候,她就成了一个绝缘体。
  前世活了那么久,直到现在还是单身狗,的确是有原因的。
  所以元嘉的行为让王嘉被触动的地方就是——行为虽然轻佻不负责,但好在初吻也算是送出去了,不是自己上嘴唇碰下嘴唇,而是和另一个人,切切实实的四瓣唇相贴。
  但好像也不值得高兴到哪里去,因为归根结底亲的人似乎还是自己。
  脑子里一点绮念都没有的王嘉很快就睡着了,元嘉和王嘉躺一张床上,则是悄悄地紧张着。
  意识不到自己心意的元嘉却本能地在悸动着,为了莫名的亲吻,也为了这不知道第多少次同床共枕。
  可即使是什么都不懂,元嘉自己还是感觉到了,有什么东西在心底里静默地蜕变了,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
  而这样的感觉,一般被称作萌动。
  远在千里之外的李雪澄是不知道自己的弟子已经在为了一根木头心动了,他将王嘉新传来的“意识流”看完了,心中稍微有了些灵感。
  这一本论文,篇幅不算长,但李雪澄逐字逐句的看,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为之推敲。有时批注了此处应修改,看到了后面却又将自己的批注给划掉了,导致这刚刚被他合上的书内大多数页面都极乱。
  只是这种乱是因为他批注反复修改,而不是乱涂乱画产生的,页面倒也没有那样的杂乱无章,看着还是能看懂的。
  李雪澄和葛青往来不多,但他们二人对彼此都相当了解,且惺惺相惜。王嘉这样努力的做着她现在的能力下很难做成功的事,他自然也是要问一句的。
  得知理由后,李雪澄倒是认为不愧是葛青,也就是他能想出这样压榨一个孩子的考核方式。李雪澄自己过分的相信感觉,而葛青则是更为理性,这也就是他们考教弟子的不同之处。
  这样压榨王嘉的潜力,效果却如此惊喜,这个孩子身上有看不到底的潜能,不到最后,不会知道她还藏着多少东西静候人的发现。
  意识流方面的理论,李雪澄是真的很感兴趣,所谓的意识流,当然不仅仅就是胡思乱想就能被称作意识流的。这其中的运用也有自己的规律,就像是语言学,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语言学要存在一样。我们说话、写字都在使用这样的文字,那么用已经成了习惯,而被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就会缺少有人去问为什么了。
  可我们这样使用文字,谁又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文字?文字的运用本身就存在规则,它们神奇的排列组合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如果没有语言学,谁又能看得到文字的瑰丽呢?
  所以李雪澄十分重视王嘉的“意识流”理论,早年他其实写过一篇有关写作手法的理论书,其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方面,的确就是意识流的一个特点之一,这一点上两者不谋而合,而为什么意识流要称之为意识流也不仅仅是被简单地概括为“心理描写”?
  意识层面的流动,带有一种不知目的的目的性,文字的排列组合,也在不知道的时候就带上了自己不知道的情绪,而在大量的心理活动之中,更为突出的其实是一种时间的流动。意味着在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之下,现实时间在流动,而他意识层面的时间也在流动。
  而这样的变化,就与王嘉第一本理论书所谈论的“时序”有关系了。
  能写出这样作品的王嘉,李雪澄是很欣赏的,也就不知道葛青会怎么确定收下这个弟子了。要是葛青脑子一时糊涂,李雪澄就自己收王嘉了,正好元嘉也很喜欢王嘉的,同室也当是别有乐趣,多一个弟子也更热闹些。
  就是葛青也不傻,所以想占便宜,也有些异想天开。
  其实每一次所写的初版理论,李雪澄也是给葛青看过的。就是修改意见,葛青从来没有说过,毕竟葛青也是知道李雪澄一旦要做什么事,就会做到最好,而自己在考验王嘉期间,关注或者帮助也是有的,但太过明显的帮助,就体现不出王嘉自己的能力,也就从未将他的意见摆在明面上说过。
  葛青在接收到第三本理论书的初稿的时候,明显是有些怅然而又释然的。或者是因为年龄大了,细细一想,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的如此快,而他们又老的这么快。纵使心中不愿承认自己老了,去努力接受那些新观念,淌在时代的河流里,也是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时间始终不是一个可以因为人为意志而转移的东西,唯一能保证的就是人老心不老,坚守一颗保有好奇与探知欲的心。
  简短地交流中也能看出葛青的确是对王嘉很满意,只等着一个机会而已。
  看了看台历上被自己圈定的时间,李雪澄知道葛青差不多也是想在鲁迅文学奖的盛会夜晚。显然的,这个时间已经不远了。
  
  有一种东西,很多人都不会愿意错过,那就是“热闹”。而“热闹”无所谓是因为什么而起,只要是人挤成一堆的情况下,就能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这也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
  追星当然也是如此,对于一个明星,原本对他无感,而你身边的说他的好话说多了,久而久之,你也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对这个陌生人一个较好的印象;反之,你身边的人要是一直说着某明星的坏话,什么都能拿出来贬低一通,即使这个人也就是本性普通,你也会对这个路人产生无可言说的恶感。
  对于文学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一种从众,只是这样的“众”的概念,被特殊化了。
  很多人都认为引起自己心灵激荡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于是无数的鸡汤文就涌现了。
  不论鸡汤到底营养几何,总归是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好东西,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才会让出版社乐此不疲的出版。而真正有更高价值的文学作品,往往因为其晦涩,被人忽略。当然,这样的心理也就更加复杂了。
  被奉为大师级的人,他们的东西引起风潮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说自己是真的看懂了,而不是盲目听从别人说好呢?
  好的东西不会蒙尘,不发光的金子也就只有两条路走,一是被扔掉,一则是发光后被捧起。坏的东西,无论自认多好,有健全的审美价值观的人也不会吹捧。
  鲁迅文学奖旨在鼓励做学问的人还有每一个默默著书的人坚持不懈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可能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奖的人都能成为葛青、李雪澄之流的大师级人物,受到所有人的爱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期间,不论到底是不是真的关注着这场盛事本身,都有无数的人关注了。而不论文学奖如何想要严肃,在这期间想要蹭热度的人也都不少——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
  颁奖典礼场地内是经过严格把控,没有邀请函的人是没有可能进入的,即使是女王也是如此。但场地外,可就热闹得多了。
  随时随地都有人具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炮而红,或者一战成名,或者能够得到什么大新闻,再不济要是能摸到那些名人,求得一个签名,那也是一件幸事。
  所以,当王嘉从车内的玻璃窗望出去,看到会场这黑压压的一群人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华夏人口多。
  地大物博是不是完全写实可以先打个问号,但这地大人多,是很正确的。
 
 
第70章 动画化
  王嘉跟着翁澍走进了会场之后,连个与元嘉他们打招呼的机会没有,就跟着工作人员去了该去的座位。
  而屁股还没坐热,翁澍就又和自己的那些老朋友一起被带走了。
  这一次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幕表演是联合山水画,巨幕上将投影每一位大家下笔的风采,这个节目并非是时间很长的,所选的宣纸大,但基本构图已经是被做好了的,尤其是上台的大家如此多,王嘉自然也是要好好看的。
  整个颁奖典礼大大小小的奖项都是穿插起来颁出的,重头戏无疑是中篇与长篇写作,而其他诸如儿童文学,或者是鲁迅诗歌奖,就比较次要了。但无论是什么奖,沾上了“鲁迅”两个字无疑都是很有分量的。
  这就和王嘉以前所知道的那国际大奖“诺贝尔”一样,为了蹭个诺贝尔以显得自己很有文化,甚至有的人还会声称自己最爱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文学作品,以此陶冶情操。
  先不说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的令人哭笑不得,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奖项也在表现着一种奇妙的品位以及品味。
  而现在这个奇妙的“鲁迅文学奖”在国际上的地位就更不可小觑了,比之诺贝尔在文学上更具有权威性,历史也更为悠久,几乎是每一个文学界的人,都以获得该奖项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他们这样的身份,所坐的位置当然也不会特别好,但也不算差。而李雪澄他们的位置其实不是很远。
  王嘉现在觉得李雪澄与葛青两人,真的堪称是当代文学界上的两朵“奇葩”,常常提起一个人,就会想到另一个人,即使他们各自风格不同,但在学界的地位都是公认的。而更有趣的现象就是,如果李雪澄答应出席的这样的场合下,他与葛青的位置必定是相邻的。
  出门之前匆匆扫过了自己的邮箱,确定了柳枚告诉自己不日就可以出版,而且下一季度的作家出版社的出版书目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两部文学理论的名字后,王嘉总算也是放松了。
  不论反响如何,李雪澄都告诉她,她绝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既然这样的大师都说了她必将有所收获,王嘉也就没有那么焦急。而且和自己坐在一起的人,也有不少和自己年龄相当的孩子。也都是刚才被工作人员带上台去走一圈的书画大家们的弟子辈的人,不难相处。
  翁澍并不只是王嘉这样一个弟子,只是翁澍这些年都比较沉寂,没有陆陆续续大收弟子了,像是对王嘉这样的悉心教导的弟子,那基本是少之又少的。
  翁澍虽然没有说王嘉到底是不是他最后一个弟子,但这待遇,基本也是和关门弟子享受的待遇差不多了。
  也就是在王嘉和身边的人试探着聊天的时候,会场的灯光大部分都突然暗下来了。知道节目即将开始的王嘉也就与这些人默契的不再说话,转而专心致志地看着亮起的舞台了。
  温和而大气的女声开始为一个个上台的书画大师作介绍,当这些大师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笔的时候,女主持的声音继续为在场所有人介绍这一幅画的来历寓意。
  而这个配合着古典琴声的绘画节目,也就在半个小时之内结束了。
  巨幕上的画面定格在气势磅礴的山河红日图上,原本暗淡下去的灯光逐渐地亮起。
  全心全意作画的各位大家毕竟年龄都不小了,这样全神贯族的作画,也消耗不小,节目结束后,大多数的人甚至额角都出汗了。
  一边感谢参与表演的各位大师,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就上台了。
  王嘉记得这两人,男主持名叫夏侯,是一个电影演员来着,而女主持就是他们旗下的顾露艺。虽然都是演员,王嘉是知道顾露艺有专业的主持证书的。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说明举办方也还是想多赚取外界的关注。
  说了开场词,感谢到场的嘉宾,两位主持仅仅是特别介绍了女王陛下一人,便报出了一会儿的奖项是鲁迅报告文学奖,迎上了颁奖嘉宾。
  这样的文学奖,前来颁奖的当然不是什么明星了,而是一个个学术界执掌牛耳的人物。一个个的权威或者大师,都出席了这次颁奖典礼。
  看上去他们年龄都不小了,而够资格站上颁奖台的人,也不再是政界有关的人物,或者说即使他们的身份有复杂之处的,也都是文学界的人,勿论国籍。
  所谓的报告文学奖其实就是新闻通讯稿这类文学作品的奖,也是前一段时间李雪澄引起的问责媒体的事掀起了滔天巨浪之后,组委会对媒体大众的一次补偿。
  毕竟以往的鲁迅文学奖的开幕后第一个奖项大多数都是“散文奖”,这次特别把报告文学奖提前,也是对一些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嘉奖”。
  文学从来都是与生活、政治一切分不开来的,文学却又是独立的,这其中的微妙度,也是平常人很难体会到的。
  李雪澄与葛青两人,王嘉说不准他们到这里是因为他们被提名还是他们也是颁奖嘉宾,但现在这样的情况看下去,颁奖嘉宾席似乎更靠前,也就是说这两人又是被提名了。
  王嘉想着这十年来这两位出了这么多书,到底是什么作品被提名,但在提名上,这两位的名字就各自出现了两三次了,而这仅仅是五个奖项而已。但他们二人现在还没有获奖的,王嘉却还是知道这两人的确都是怪物。
  当然,也不是没有比这两位更怪物的存在,五个奖项被提名四次的蒲文轩,就是更怪物的存在。王嘉想她现在的母亲刘芸喜欢蒲文轩是不是因为蒲文轩这么可怕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