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王嘉写信的时候,元嘉想起李博望哄她的时候那些表情,不禁笑了出来。
李博望是个聪明的人不假,可安慰人或者说哄人的时候,那功力真是不怎么样。
因为李博月很忙的原因,大多数陪着元嘉的人都是李博望,难免的一封信里,李博望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都有些太高了。
元嘉最后还是提了一句自己在看什么书,说到了自己在看《论语》,很认真很认真地在看,几乎是每一则都听李雪澄说过见解,她也认真的做读书笔记,背诵,所以看的很慢。
写了大半天,元嘉总算是写好了一封厚厚的信。但看着这些写满了自己不自觉的思念的信纸,元嘉却没有想把它们寄出去的冲动。
大概还是害怕自己的一腔热情遭遇打击,因为王嘉喜欢便利的事情,喜欢有效率的事,喜欢花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这样的信,从这里寄到王嘉的手里,最快也要两天了,而王嘉看完这样的信,可能也只会在社交软件上给她几句回复罢了。
所以元嘉写完了这封信,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把信给装进了抽屉里。而且为了应付别有用心的李博望,元嘉还是在那本交换日记本上写了点东西。免得李博望的什么计划真的落空了。
要是做哥哥的来抱着她哭的话,元嘉也不知道是该笑好还是该笑好。
其实李博望给她大力推荐这个交笔友的事情的时候,元嘉自己就想到了要看看这个笔友的。但还不等她继续问李博望女孩的事情,李博望自己就招了名字。
曾瑜,这个名字听起来是很普通了。但这个名字要是往日里就经常听李博望说起的话,元嘉就算是根木头也该觉得这里面有猫腻了。
大概是爱难说出口吧,所以才会想着借由她来做红娘。
元嘉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好的,能帮李博望追女朋友的话,她也挺开心的。李博望是个很好的哥哥,他喜欢的女孩,很推崇的女孩,应该也会是个很好的女孩。
两个都很好很好的人在一起,那自然也是很好很好的事情了。
元嘉猜到了这份心思,那自然话里话外也都在提及李博望带她做的事,她甚至连自己读书和李博望在一起读,一起接受李雪澄的教导的事情都详细的写了一下。
幸好他们几乎做什么事都是在一起的,这样写也不会觉得很刻意。要是真的让曾瑜看出什么的话,那也不知道会不会搞砸李博望的小心思。
元嘉自然也是小心的,也不想过多的透露自己的事情,简单的说了自己的身份,算是互相信任的前提。
曾瑜是先写了一篇日记在本子上的,上面也都是些简单的事情。只不过她没有写任何关于李博望的事情。
也不知道是刻意的还是曾瑜对李博望没什么特别的感官,就连单独提醒一下不让李博望偷看的事也没说。
但元嘉觉得曾瑜要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李博望也有些不太可能,毕竟是把私人的东西交给李博望来带,还给了开锁的钥匙。如果不是信任李博望的人品,也不会这么放心的把钥匙给他吧。
按照这个方向来想,李博望也不会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元嘉就过上了一边明面上与曾瑜做笔友实际上是在给李博望做助攻,一边又偷偷给王嘉写不会寄出去的信的日子。
远在跑步的王嘉突然打了个喷嚏,暗自猜测自己是不是感冒了。
等了半天也没等到第二个喷嚏的王嘉皱眉想着可能是今天的天气有些太冷了,冷空气里面夹杂的灰尘弄得鼻子不舒服什么的,早知道她出来就戴口罩了。
也不知道现在人在南方沿水地区的元嘉怎么样了,这丫头是不知道照顾自己的人,要是冻坏了怎么办呢?
沿海地区如果是深圳的位置,那么很冷是不会的,如果是江淮地区,就会很冷了。而要在福建附近,也不是很好过的,大概海南附近是过冬的好去处。
而元嘉正巧是在江淮一带,元嘉和她一样畏寒,还不像她一样会按时锻炼,这圈跑完了她就打个电话问问看。
当然王嘉是不会知道因为自己过于依赖这些快捷的联系方式,从没想过写贺卡之类的玩意儿,导致元嘉写了一封封的信却从来不寄给她。
第66章 体育经济部
有时候世事总是像要跟你作对一样的,事事不顺心。
倒霉的时候,不仅是喝凉水都塞牙,而且倒霉的事往往是一件接着一件发生,让你都会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罪了天上的哪路大神,才会倒霉到这种地步。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概就是这样吧……
王嘉没有想到开学之初,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极品事件。看着眼前的两个女孩,她感觉自己的四肢百骸之中都带着深刻的无力。
“王嘉,这就是转班到我们班上来的两个女孩,你作为班长多照顾一下她们。位置我都安排好了,她们自己就能找到,你先带她们去教室吧,马上就要上课了。”班主任笑眯眯地把柯尔雪还有王嘉并不知道名字的爱装穷女生推到她身前,想让她快点接收新同学。
王嘉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再度与这两个女孩重逢,在这种情况下,她也只能扬起笑脸,说道:“好的老师,我先带她们过去。”
她实在是说不出自己会热烈欢迎她们的话,王嘉自己是最怕这样的事了。
带着两个女孩走进班里,王嘉从没想过自己竟然会和不想遇上的麻烦走到一起了。同班同学,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样实在是太痛苦了。
但想到班级还是挺大的,尤其是选课不同的话,其实也没有那么多课会一起上。到时候完全可以少与她们打交道,反正班上和她有过最多交集的也就是各个班干部。
进到教室里面随便说了一下班上转来两个新同学的事实,班上的人大部分都是知道这两个年级出名的女孩的,所以气氛一时间很诡异。
王嘉镇定自若的让两个女孩去找她们的位置,然后自己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面对元嘉好奇的视线,王嘉是半点不想说话。她知道元嘉想问什么,无非是为什么这两个姑娘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王嘉自己也没有这个答案,但随便猜猜也知道大概是她们在自己原本的班级混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到这里来。
要知道他们班的班主任,除了对成绩有很高的要求,还是很和蔼的老头儿的,所以对于被排挤的女生来说,这个班大概是最后的净土?
王嘉的要求的确是很低的,只要不在她面前做什么很奇葩的事,她对外人向来也算是和蔼可亲的。
也就是有些人喜欢挑战她的极限,做一点奇奇怪怪的事,或者说给她找麻烦。
想起前段时间让自己烦躁不已的付宁,王嘉的笔尖在本子上都要杵断了。
因为上一次的无冕之王被问责的事情,皇冠在此期间大捞了一笔,算是赚了点钱还有名声。现在皇冠已经跻身一流娱乐公司了,能排在皇冠前面的人也不多。
在外的足球比赛,付宁凭借着从陈尚飞那里学来的技巧,还有本身的身体素质十分过人的优势,他已经在体坛出名了。
皇冠也试着建立了体育经济部,算是专门为了签体育明星而特意拓展事业了,因为王嘉的优势,率先就与武术协会勾搭上的他们,也是占尽先机。
新型的娱乐节目让武术协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宣传,还有练武强身健体的观念虽然一直都是在华夏人脑子里存在着的,但现在的快节奏生活还是让他们缺少时间去锻炼。
武协就与皇冠练手举办了些活动,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儿。就因为这样的活动,还得到了内阁的嘉奖来着。
但付宁这个臭脾气的,友谊赛踢得太认真就算了,非得是搞砸了友谊塞之后还不肯道歉,现在经纪人也是火烧眉毛的在给付宁摆平骚乱。
皇冠签下的运动员除了想让他们得到冠军之外,那当然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好处,比如要让体育明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什么新的运动品牌的服装代言人之类的,可以挖掘的潜力是很大的。付宁外形出色,王嘉觉得他的外形条件即使不是做运动员也能去学演戏,出来做个明星也是绰绰有余的。但就是脾气太臭。
不是说他不好相处,就是有时候不愿意认清现实而屈服。
说着是有骨气,王嘉甚至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但他们现在,的确是没有力量的。付宁这么梗着脖子要肛到底,吃亏的最后还是他自己。
也幸好她给付宁安排的经纪人是有经验的,给她打了电话,王嘉好声好气先让付宁道歉,最起码面子上把这件事给抹平过去。
至于和付宁得罪的对方秋后算账这种事,她也是半点不想告诉付宁的。
而骚乱过后,付宁自然是被王嘉好好说了一通。
付宁出席的很多商业活动都是王嘉为他联系的,皇冠的体育经济部也是因为王嘉的提议才开始筹备的,而一经筹备就签下的人,也都是王嘉参与选拔的。而不论怎么说,付宁的条件都很好,除了陈尚飞那一批武协的人来说,也就付宁潜力最大了。所以王嘉也没有让付宁真的吃委屈。
而王嘉自己年龄还很小,所以没有正式参与进公司的运作中去,而她作为付宁实际上的真经纪人,也从没有跟着付宁往哪里跑过。明面上还有付宁身边的经纪人为付宁跑前跑后,王嘉觉得这样的模式也就很不错了。
她可以轻松,付宁的大好前途也不会被耽搁,简直是完美的选择。
但忙起来的付宁自己是很哀怨的,他要是王嘉是真的跟着他忙前忙后的经纪人,那早就日久生情了,还可以把自己得到的奖牌都给王嘉,让她和自己一起分享荣誉。现在这模式,别说日久生情了,一年能不能见上几次都很难说。
付宁又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和团队拿下过大满贯,成就上还不够让他很自信地站在王嘉面前告白,所以就一直憋着。看不见王嘉,纵使委屈得不行,也只能打断牙齿往肚里吞。
王嘉觉得每次她认为自己没什么事儿,可以当自己的文学少女认真读书的时候,都可以冒出一波烂事来让她处理,这着实是醉了。
但马上就是鲁迅文学奖了,文和也确实好了起来,让某些唱衰的人,脸肿的不轻。
这一次的鲁迅文学奖典礼开幕式选在魔都,出席嘉宾都是重量级的人物,这样重要的奖项,自然也邀请了很多人,每一个收到请柬的人都不会想要错过这样的盛会。
王嘉当然收不到这样的盛会请柬,也就元嘉有,还有翁澍有。
元嘉得益于她的老师李雪澄,李雪澄有一张请柬,上面写的是李雪澄与杜婴两人的名字,然后就是欢迎偕同弟子家人一同前往。
翁澍的请柬上写的也是欢迎偕同家人弟子一同前往,王嘉也就跟着自己的书法老师能够去蹭蹭站位了。
场地有限的盛会,也就是这些写明了名字的人才能在好的位置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像他们这样被携带进入的嘉宾嘛……就只能自己自觉站到后面去。
但不论怎么说,那也是进去了不是吗?
王嘉自己的名气还不足,但她出版的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浪,可那一本经过李雪澄修改的文学理论引起的风暴可不算小。
毕竟也算是一种新的理论,叙说还相当详尽,甚至也指出了如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可谓是一种新理论的开山鼻祖。又有人可以凭借这样的文学理论进行新的文本解读,这是一件可以养活一大批人的方式。
这也是王嘉发现的问题,似乎不论是什么地方都会如此。
文本的过度解读不是新闻了,而学术界依靠生拉硬拽理论来解读剖析文本也是一种常态。
当然,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可一些人甚至连文本都没有仔细读,就随便套用什么套路,看过别人的点评之后,就糅合进去一些让人不明觉厉的理论上去,看得人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实际上完全没有逻辑,写的东西也是狗屁不通。
可就是这样能够说是欺世盗名之辈,还会被人称作大师,放在被人尊敬的神坛上,供人敬仰,也还真是老天爷不开眼。
也就是王嘉的理论出书没有多久,果不其然的就有人套用别人的理论来批驳她了,但对方的批驳不是站在读过王嘉的书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就是单纯的别人的理论的堆砌物。
这让王嘉连点跟人打笔仗的兴趣都提不起来。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很糟糕的事,王嘉还是有点收获的,毕竟她被人这样批评之后,葛青却又含沙射影的批评了学界的不正之风,话里话外也带了胡乱批评王嘉的人,这让他们也都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了。
王嘉也是从这件事上,看出了点葛青似乎对她还算满意的味道。
第67章 天气初肃
葛青说话一向是藏锋的,看似平淡无奇的话,总能叫他说得令人觉得惊心动魄起来。要是他这样批评学风的话,虽然他并没有指名道姓的在说谁,可但凡是心头有鬼的人,都会觉得他在含沙射影的说自己。
也就是葛青的地位高,敢于向他以笔作战的人少,这些人即使是心头怒起,也不敢说话。毕竟现在是谁跳出来,就是谁在承认自己就是那不学无术、只知道“借用”别人的思想的人。
文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对他们而言就是名声最重要。要是自己就这么急吼吼的跳出去,吃亏的永远都不是葛青,只会是他们自己。
葛青自己没有污点可言,旁人想要攻讦他也是不容易的。
他刚一说话,就有不少的人开始反省自己。就算是葛青所说的不是指责他们,也都自省己身,应和葛青的话。
一时间甚至还出现了大部分的文人都在自省自己的文章的风气。
看到葛青说话的威力如此巨大,王嘉向往的同时更是加快了自己剩余两本书的写作。
这一次葛青引起的这样的现象,恰好也让王嘉想起了李雪澄的那一篇文章带来的效果。
就因为李雪澄那一篇文章带来的问责,让内阁出台了新的新闻条例,甚至都让规则进行了改变。所谓的“无冕之王”狗仔版总算是消停了不少,也让原本就被媒体追得喘息机会都没有的明星们稍微放松了些。
至于事情的起因文和先生,事后对于这件事表现出了一种“我不愉快,但我还是原谅”的态度,再度强调了一番过分标题党带来的不是趣味而是一种戏谑的侮辱。文字的游戏,并不是随心所欲,也要分时间场合与对象。
王嘉也感叹这种事估计也只有这样的华夏才会重视,要知道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谁还管这些标题是不是标题党,只要是标题够爆炸,说出来的消息多劲爆,不管是这样的消息报道出来是否过分侵害*权,只要是满足大众娱乐心理,那就是好的娱乐新闻。
而不管现在的娱乐媒体到底经过了怎样的革变,文和的病倒是好了。正应了那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文和毕竟是年老了,要想下猛药治好他,对他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这样慢慢养好了病,也未伤及他的根本,而鲁迅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确认的颁奖嘉宾名单之中的确有文和在列,也让许多国民松了口气。
44/73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