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枚侧头看去的时候,文和身上那股子病气似乎都去了不少。大概是自己当局者迷了,总是担心老师会撒手人寰,而自己免不得愁苦了些。但这样的表情时刻挂在脸上,反倒是让文和这个病人来安慰她了。
面对一些人,自己总是长不大的。柳枚明白这个道理,对他们自己也不想长大。
王嘉上传了新一章的《物语》之后,暂时想起来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书评区了。
虽说作为自己的日记一样的作品,《物语》可能会是直到自己完全没有兴趣之后才会完结的东西,但有时候一个阶段过去了,也想看看有没有人真的理解自己。
《物语》目前也仅仅是将物品拟人化罢了,说到底就像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而已。但仅仅是物品拟人又怎么能满足王嘉自己蠢蠢欲动的麒麟臂呢?
这一次更新的东西也就是王嘉写的王朝拟人化,她先写的是现当代的华夏拟人,展现出的是一个矜贵的少年形象,虽然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但华夏的生机与活力还如少年一样向上。
当然,一旦这样的国家拟人章节出现之后,王嘉知道会有更多的非议出现的。
因为现在看到的评论之中就已经有很多奇怪的言论了,有让她干脆去小学生论坛上面发文的,也有让她干脆集结成册,发表在小学生优秀作文上的……当然,对这样的刻薄而肤浅的言论王嘉都是选择视而不见的。
也就在这时,网络新闻上弹出了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当代国学大师文和先生病危。
王嘉心脏陡然一跳,随即她让自己冷静了一下才点开新闻。但也就是文和病重,至今还未痊愈的话,可文章写得,简直是要提前为文和先生办葬礼了一样的哀婉。
还沉重缅怀!?国文都学到哪里去了?不知道这个是给死人用的吗?这到底是关心文和先生还是恶意要咒先生死?
不单是王嘉这个反应,看到这条新闻的人又知道文和先生是谁的人皆是心中一惊,纷纷去电询问,文宅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李雪澄虽说不关注网络新闻,但耐不住李博望要给他科普这个玩意儿,还拉着元嘉一起。
也就是李博望在告诉李雪澄一些论坛地址的时候,这个新闻突然弹出来让李雪澄心中一惊。
元嘉也是相当惊愕。
第64章 李雪澄说
新闻的目的在于让大众了解时事,这里的时事就是即时消息,而不是刻意针对政治事件或者某种特定的范围的消息,而是大范围的事情的意思。
但现在的新闻似乎除了某些权威性的报纸或者其他的媒体,都已经迷恋上了标题党的感觉。
取一个夺人眼球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刻意吸引大众的目光,实际上说的事情却没有标题上那么可怕严重。
原本这样的现象为了照顾一下媒体本身的销量问题,还有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以及现在的人内心的隐秘诉求,大多数人对这样的现象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可现在这样的是坏就坏在对文和的事也如此过分的标题党了,首先文和的地位就十分不同。文和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名扬天下,被称之为难得一见的国学研究名家,此后文和就进入了内阁,还成为了皇家聘请的太子老师,在他四十岁还不到的时候,他就主动辞去了自己内阁的一切职务,专心做自己的太傅教授,研究学问。
而在他快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国学大师,受人尊敬,德高望重。
可这样伟大的人竟然被人如此编排,乃至于用上了这样的标题,写下了这样轻浮的内容,可谓是点燃了很多人内心的怒火。
这件事一时间成为了网络热点,甚至是发布该条网络新闻消息的公司联系电话也已经被打爆了。
王嘉对敢这么做的报社也是不得不服,可她反应很快的在自家的皇冠官网上发布了一条置顶消息便是“严厉谴责xx公司不负责任的标题党行为,还自由之言论的真实!”
当然,反应更大的人也有,即是在这条新闻传遍网络之前就已经写了一篇百字短文抨击这条消息不负责人性的公民日报官网。
然而因为反应快,写出来的文章始终没有什么特别的深度。可随之热度升级的便是外交大臣闻人烈阳在公众号上发布的一条追究各大媒体不负责任言行的消息。
而在闻人烈阳之后,文和的弟子们也都纷纷冒了出来对这家报社的行为进行口诛笔伐。一时间这间报社已是立在危墙之下,随时都可能会翻船了。
让这件事最后崩裂开来的,是李雪澄以自己的名义在中央新闻的名人板块上发布的一篇文章——《名人之死》。
李雪澄以冷静客观的角度写出了当今社会网络发展之后的膨胀与浮躁,如今是文和能被人随意编排,想“死”想“活”也就是他人(媒体)嘴巴一动的事。
那么往后想想,公民在网络上随意发言,而关于网络的法律却并不完善,那么随意攻击他人,散播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更大的混乱事件发生也是有可能的。
当人被放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可以自己为所欲为的时候,那么就不要相信人性,因为那时候的人脑子里占上风的永远都是兽性。
因为现在的网络实名制下,媒体的行为尚且是如此肆无忌惮,那么是否就应该怀疑因为不完善的制度还会继续导致如此的事情发生。
媒体人是否认为自己娱乐性应该大过真实性,还是认为像是他们这样做学问的人就真的是所有的*都能摆在别人眼下的无*权的人。那么人权又该怎么保证,媒体的行为是否就可以真的这样不负责任?
李雪澄的文章从文和这件事,一直说到了媒体责任,又从媒体责任谈到了每个人都关注的个人权利上。他将这件事的本质看得透彻,说的冰冷露骨,让每一个观众都对这样的“无冕之王”感觉到了害怕。
自从自由民主的国家建立了起来,而法律体系的完整之后,享受着人权的人们就真正站起来了。然而获得了言论自由权之前都还有人能对新的国家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获得了这样的权利之后,那自然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但实际上的言论自由权却不保证谈及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也不包括保障你随意污蔑别人的权利。
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负担了义务,这不是华夏特有的,而是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媒体这样东西,都是在长久的发展之中渐渐变味儿的。
从一开始的谨言慎行,力求真实,揭露真相,变成现在的娱乐大众的东西。尤其是关于娱乐圈的那一块,那更是什么消息具有爆炸性就报道什么,不说是完全无视消息真实性,但对于明星的一切,媒体都是恨不得全部挖掘出来,曝光在大众眼下的。
但不论是什么东西都要把握一个度,过度了就会造成现在这样的反感。
李雪澄的文章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被疯狂的转发了,而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家报社的问题了,整个“无冕之王”界都已经处于风暴之中了。
不仅仅是李雪澄对此事很反感,葛青、蒲文轩、徐又丞等一干名人都接连的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甚至无关文学界的人,其他的名人也都纷纷开始倒自己的苦水,要求追究媒体的责任。
点燃这一次炸药引线的报社,那下场自然是很凄惨的。王嘉对于痛打落水狗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只是马上就给自己爸爸去了一条短信,让他快速反应过来,好好地利用这一次机会,让皇冠的媒体再上一层楼。
说到底不管怎么乱,或者会有什么样的风暴,只要在风暴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就不会波及自身,或者就算是波及自身了,也能找到获利的机会,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王嘉皱紧眉头,有些牙疼样的关上了自己的文档,然后也关掉了电脑。她感觉自己可能有些用脑过度,脑仁儿疼。
她当然也看到了李雪澄的那篇文章,她真是感觉李雪澄这人“嫉恶如仇”,对于这样哗众取宠的方式,李雪澄大概是真的没有半点容赦。
而这事态发展得太快,王嘉自己也在关注,一不小心就花太多时间在这件事上去了。
给自己揉了揉额头,勉强舒缓了自己的几分疼痛感,王嘉跑去换了一身运动装出门运动去了,这样也能让她放松,也顺便在王铭回来之前,再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要特别在意的不妥,免得自家公司在这个时候会犯什么错。
老实说,皇冠里面的人基本都是人才呀。尤其是管理层的这些人,王嘉自己曾经见过现在皇冠的总裁还有董事长,赵家的人长得又好看,手腕又厉害,坐老大的位置,每个人都是心服口服的。就王铭那表面和蔼得就像弥勒佛一样的样子下,也是一颗杀伐果决的心呢。
王嘉觉得自己稍稍提醒一句他们也应该能够注意到这件事了,不至于犯下什么愚蠢的错误。
但这样的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才有打电话去提醒的事。
也不知道元嘉现在在李雪澄那里怎么样了,遇到这样的事,大概元嘉又会受到怎么样的熏陶呢?
一段时间不见,还的确挺想她的。
想到元嘉,王嘉就又想起自己折纸地狱的那段时间。那些小东西被塞进漂亮的玻璃罐子里面是挺好看的,但想到自己折那些东西,折的手指都快被磨平了,王嘉还是有些想发泄的冲动。
毕竟王嘉自己不是真的特别喜欢折纸的人,而且就算是喜欢折纸,单一重复两三种折纸形状的折法,估计也会觉得枯燥得心烦吧。
王嘉这边在想元嘉,元嘉却没有什么时间想念她。
也就是刚才的那段李雪澄写文章的时间,李博望就在让元嘉学会交笔友了。
说实话,这种不安全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元嘉不太喜欢。要是自己说了什么秘密又被自己的对头什么的抓住了把柄又该怎么办呢?
和陌生人聊天的话,现在随便什么社交网站都可以做到的,又为什么非要亲手写?
“这你就不懂了,笔友都是要挑选好人的。我精心的在我同学之中找了一个人,还是个书画双绝的好女孩,你放心吧,她不会对你做什么不好的事的,而且不论你说什么她都嘴风很严的。亲手写东西交流感情和随意的在社交软件上面说几句话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博望把一个带锁的笔记本还有一把钥匙给了元嘉,推元嘉自己去写点小秘密,明天和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正好也可以把这个本子再带回去给她。
其实李博望自己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说,她就是想让自己和女孩多说点话罢了,虽说也是安心想给元嘉多交朋友,但让元嘉成为自己的助攻也是不错的事嘛……
第65章 思念如影随形
交笔友这种事元嘉倒不怎么在意。虽说李博望的确是把这个笔友吹得天花乱坠,元嘉实际上的兴趣也不大。
写东西她也写的,写了一份日记,也算是自己和自己有一种奇妙的交流。
只是听李博望所说那些的歪理的时候,元嘉更想给王嘉写点什么。
这念头来得又快又急,让元嘉心中火烧火燎的,就想赶紧地写出点什么来让王嘉快点看到才好。但要落笔的时候,又觉得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抓耳挠腮的,憋得慌。
抖着自己的手,不自觉地转了转笔,元嘉的目光落到了书桌上的那一罐子折纸上。
元嘉还是决定自己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近况就好了,比如自己读了什么书,和李博望做了什么游戏,还有李博月又和她一起研究过一些什么古代的名菜了。
在李雪澄的家里其实一点都不无聊,不是充斥着读书读书读书的事,更不是除了读书就什么都不做的,不论是李雪澄、杜婴这样的大人,还是李博望、李博月他们,都有一些很特别的才能,除了读书之外的才能。
元嘉在这里度过的半个月,还没有什么重复的活动。现在李博望又撺掇她写什么东西来交笔友,这简直是花样太多。
相比之下和王嘉在一起大多数做的都是重复的事情,王嘉自己乐此不疲,元嘉又觉得和王嘉一起做什么都挺开心,因此什么问题都没有。
现在是元嘉这个乖宝宝遇上了李家一群会玩儿的,也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内向了。
元嘉落笔第一件事不是说自己读了什么书,李雪澄教导了自己一些什么东西,而是说的李博望带她去了些什么地方。
老实说,这个省市有很多名胜古迹,只是李博望并没有带她去那些地方,反倒是只带她去爬山了,山上只有没有什么名气的古刹一座,还都破损不堪了。但据说是每年都有人去做维护,并没有真的让古刹年久失修成危楼。
不论华夏土地上有多少千百岁的建筑,这样的并不占居住地也不占耕地的建筑能保护就保护,也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而这样无名的古刹其实走进去,也别有一种心灵的震撼感。历史的沉淀感就在那一瞬扑面而来,任何的语言在这样的感受前都显得苍白,因为没有谁能尽数的描述出这样的感受。
只是每走一处,元嘉都会遗憾王嘉没有和自己一起来。要是王嘉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又会怎么怎么样,总是会这么想。
即使知道自己这样想王嘉也不会突然出现,元嘉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想。
除了带元嘉去看了这些古刹,李博望还会带着元嘉一去钓鱼。虽说元嘉真是一点基础都没有,李博望教她也不显得暴躁,很有耐心的指点元嘉怎么选择鱼饵,怎么将鱼钩抛出去,怎么将鱼钓起来。
坐着钓鱼其实也是一件很新奇的事,虽然抛钩的技巧真的很难,元嘉的臂力不够,技巧也不纯属,好几次都是和李博望一起将鱼钩扔出去的。钓鱼也没有钓起来过什么很大的鱼,但那时候坐在小凳子上,紧紧盯着鱼竿,都觉得其乐无穷,即使在那里枯坐很久,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也觉得妙极了。
李博望说这是找到了新玩意儿的兴奋在支持她罢了,要是多做上几次,就不会觉得这么有趣了。虽然钓鱼是挺好玩的,还可以在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还能掏出自己的书来看,还能和自己的同伴交流趣闻也不会无聊。但要是一直都只听别人说话,而不说一些自己知道的有趣的事,也会让人发怒的。
虽说同伴往往不是真正的发怒,这也让元嘉想来有了些抗拒心。李博望自己看元嘉的快乐被他弄没了,他也是半点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恶劣。
虽说是宝贝这个妹妹呀,但偶尔捉弄捉弄她也很是有趣的。
这种乐趣在李博月的身上是体会不到的,一般没有乐子不说,还会被李博月狠狠收拾,李博望自然是学乖了。
但元嘉软和,稍微欺负一下,也只会皱着包子脸看他而已,了不起就是小锤锤锤胸口,还会小心拿捏力道,根本就是不痛不痒。这反应,纯粹是让人更想欺负嘛。但李博望也不会过分就是了,毕竟是自己的妹妹呢。
43/73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