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文学少女育成计划(GL百合)——青椒鱼

时间:2021-12-10 15:46:20  作者:青椒鱼
  与会者内,“资历最高”也就是葛青,所以才会造成葛青说话,别人不断做笔记的情况出现。王嘉能和这些的人接触,可嫉妒死其他的人了。
  于是,王嘉便以一个自己意料之外的方式,在这个“圈子”里出名了。
 
 
第84章 月下
  仔细算来,从上次见面,到现在重逢,王嘉已经与翁澍很久没见了。
  就在她与葛青所央求前来座谈会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能在会议室里面见到翁澍的,但着实没有想到葛青所说的翁澍会到的场合是会后的活动上。
  与座谈会上的人不一样,交流会上虽然这些人一个没少,但还多了不少的人。或许是举办方请来的,又或许是因为受旧友邀请来,总之是聚在这里了。
  王嘉看到了不少眼熟的人,不知怎的,也就心下渴盼起了元嘉的出现。然而看过了漫长的烟火会后,她依旧没有出现。
  时明时灭的光火,映照得王嘉的脸也在阴影或光明之中。原本颜色偏浅的眼睛,此时也漆黑如墨。
  在厅内已经将王嘉所作的画还有书写的几卷书法作品都细细看过,至于临帖之作,翁澍则是着重去看的。
  书法、绘画是一个足以去毕生追求的事业,而它们也是完全能看到回报的艺术。只要能够用心在其上,总会获得惊喜。
  翁澍则是看着王嘉进步的,令他欣慰的是即使现在王嘉没有自己的时刻督促,也能一日不停地临帖、作画。
  见王嘉与陈尚飞再度分别后,又是孤身一人。翁澍想起当初两个小姑娘在自己家里学书法的模样,虽然王嘉还是这么话少,但其中的味道确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元嘉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总不会成现在的冷清,即使不笑,也带着温暖。现在的王嘉,就像是缺少一点的山水画,寂寞得冰凉。
  “老师,外面冷,怎么不搭一件披风?”王嘉还没有发呆至于出神,也就能觉察到翁澍的到来。
  翁澍干燥的手掌轻拍了王嘉的肩头:“这点风不碍事。你的作业都看完了,进步不小。临帖总算得到了几分灵动意蕴,写的可以说是漂亮了。”
  “真的吗?”王嘉看着翁澍的侧脸,有些惊讶翁澍竟会这样夸奖她。
  翁澍失笑,道:“我自然是不会骗你的。不过你也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了,这段时间,你是不是总是感觉自己的字越写越丑?”
  “嗯,感觉它们在纸上总是缺少活力。即使模仿得怎样的惟妙惟肖,都只是流于表面而已。”王嘉其实很早就体会过这样的感觉了,那时候自己才学书法没有多久。
  这属于正常现象,自己会因为老师的牵引,看到更多更好的字,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审美观,对自己初学的字自然是有各种不满。后来有了进步,也就觉得自己的字看起来要顺眼一点了。
  而现在,明显的她又有所进步了,所以才会再次不满意起自己的字来。
  翁澍道:“你多出去走走,去看看博物馆里或者古迹里面收藏的名家亲手所作的字画,只有看的越多,悟的越多,写的越多,你才能找到那一点灵动。”
  作为一个老师,技巧上的东西,翁澍能教的都已经教过王嘉了。王嘉也着实是他最省心的弟子,翁澍知王嘉省心,但他偏偏也在王嘉身上寄予厚望。
  翁澍并非是没有天资出众,早早扬名天下的弟子。但可以说,他对王嘉这一个关门弟子更为上心几分。不仅仅是因为他与刘芸的亲戚关系,间接的也代表着他与王嘉有血缘关系。更是因为他十分满意王嘉刻苦努力的心性。
  而王嘉现在成为葛青的弟子之后,翁澍见到王嘉的机会也没那么多。再加上,翁澍他现在也已经从王嘉家里附近的地方搬家了,所以能在这样的场面上见到王嘉,看到王嘉有长足的进步,自己还能给予一点王嘉帮助,在翁澍看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师生关系,不同于学校里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带有更明显的伦理色彩。翁澍对王嘉,也更倾向于父女的情感。他当然是希望王嘉能够努力走到更远的地方。
  艺术这方面的事,需要的是九十八分的努力,一分的天赋还有一分的运气。王嘉或许天赋不够一分,做不了传颂千古的艺术家,但翁澍认为王嘉的运气是足够的,依靠她自己的能力,总会在这时代里留下属于她自己的痕迹。
  王嘉所渴求的,也就是如此而已。翁澍深知王嘉的愿望,他也愿意尽自己所能的帮助王嘉,让这个小弟子能活得更快意一些。
  也正是翁澍与王嘉细致地经营着这样的师生关系,让王嘉在精神上更为依赖翁澍一点。而对于葛青,王嘉与他的关系则更像是亦师亦友。但总的来说这两位老师,王嘉都是极为敬重的。
  是以,听过了翁澍的建议,王嘉也想起自己始终忽略的出行问题——这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月亮不在中秋前后,也依旧是会圆的。月光看不到如何的亮,也并不会显得黯淡。月亮不会让人被她的光晕灼伤,是温柔的。
  然而也有人认为月亮是无耻的,它只是狐假虎威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卫星罢了。月球依赖太阳才能发光,却又让无知的人以为它才是那个温柔的发光体。
  月亮因为太阳而温暖,却又依旧冰冷,就像是捂不热的石头。
  元嘉喜欢下雨,喜欢有云的月夜,喜欢行道两旁的梧桐……无论在别人的眼里,是如何的景象,在她看来都是有美丽之处的。
  从景色方面来探讨寄托情感的问题,这无所谓好还是不好。元嘉所想的,也很简单。
  写文章这件事,写一部或者什么故事,元嘉都缺乏足够的激情。她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除了必要的作文以外,便就无心动作了。相比起写出一个故事,元嘉更喜欢解决问题。
  从复杂的文本之中,发现问题;从一本或者很多本书中找到无数的线索,然后自己再慢慢抽丝剥茧,将答案找到。这就是最让她有成就感的事。
  最近的她在被困扰着,从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来看问题,同样的事物,会因为作者写作的时候心态不同,就会写出无数种可能的面貌。
  作者开心时写下的花儿,可以是美丽的,娇柔的,令人疼惜的;而作者愤世嫉俗的时候写下的花朵,则可以是刻薄的,绽放的花萼就像是无情嘲讽咧开的嘴角……
  一切的事物都可以被赋予新的意义,就像是王嘉写作物语用了那么多的拟人。
  这个问题已经可以上升到“哲学”上去了。诚如庄子与惠子所谈及的“子非鱼”的问题,可以说是诡辩,也能说是哲思。
  元嘉听闻以物寄托自己的情感,是一种很low的写作手法;然而说着这样的话的人,却又在孜孜不倦的使用这一手段去表现自己的情绪。
  当看不起某物,又非要去用的时候,其实人就似乎站在了一个怪圈之中。
  不过,元嘉觉得自己似乎现在是摸到了一点头绪了。写作手法上没有好坏的区别,区别永远只在于如何去使用罢了。关键还是人。
  写作手法的运用看人,而作品写作的时候看作者,作品出来之后的反响看读者,整个过程离不开的就是人。
  无意义的只做消遣用,但有意义的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也就是消遣用。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去思考。
  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精准的目光去判断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的,或者价值存在还是不存在,都是依靠时代来说话的。
  这个时代没有价值的东西,说不定就是下一个时代需要的东西。作家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够一直具有生命力。
  而元嘉喜欢的事就是去延长这些作品的生命力,以她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作品,让优秀的作品,通过新的解读方式,去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学的东西都被视作无用,不如科技带来的改变大。文学也不是可以让人吃饱饭、穿暖衣的东西,它的价值只在于更高层次的精神。
  它的意义就是平常意义上的无意义。
  而去研究这样的东西的人,在挣扎在基本生活线上的人来说无异于是无病呻/吟、没事儿找事儿。
  即使让人感觉不到它的深层次意义,也可以作为打发时间的东西;那么研究的那些理论,又是何等无聊的一件事呢?
  元嘉知道这条路走的人或许多,但真正将之认为有趣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做看得到眼前利益的事。元嘉也是。
  然而她喜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喜欢在旁人眼里看起来就很枯燥的事情。为此付出再多的时间也无所谓。
  而李雪澄也从这些年的教导中,逐渐地发现了元嘉现在的偏向性。
  做出决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倾向于研究方面的元嘉,可谓是差不多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写作。
  李雪澄知道元嘉是一个有主意的姑娘了,而他乐意成全元嘉。但写作理论的文章,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许比起写故事要求还要高得多。
  元嘉虽然决定了方向,李雪澄不问理由,他自己要做的还是将他能教给元嘉的都教给她而已。至于元嘉会从自己所说的东西里面汲取到什么样的东西,那就只能看元嘉自己。
  不是“全才”,也就不是。
  弟子的人生与老师交织,但弟子要走的路,老师却没有办法代替的。
 
 
第85章 无人
  不同的山水有着属于自己的气质,所谓的一方水土一方人,便是这样的道理。
  元嘉收拾好了行李就看着客厅里面杜婴正在清点要带的东西,李博望还是吃果盘,李博月则是将电器等东西断电,李雪澄在关掉气阀,这一次出门时间比较长,东西不关好,可能会出事。
  只是看他们这样收拾清理,也显出了一种别样的从容不迫,令她看来还有些赏心悦目。
  李雪澄一家如今难得的齐聚一堂还不显得忙碌,甚至是决定合家一起去旅游,那都是他们都已经空闲下来了。
  李雪澄的“史诗”已经写好了第一卷 ,暂时需要休息;杜婴也完成了自己陪同璜梧小公子巡演的事,现在也没有任何事需要去忙;李博月的中外文化交流会的事也已经告一段落,她的上司给她放了个长假;而李博望则更是清闲了,只要没有曾瑜的召唤,他都是专心在读书上的。至于元嘉,她现在也不慌着读书或者写信,能安心的休息会儿了。 
  空闲的时间自然也不是用来发呆浪费的,这点间隙,也就是一家的集体活动时间了。
  前两天才与元宁明与王一平相聚,母亲有了自己的活动,看上去她一个人过得也很开心,不再是没有她在身边就无所适从,非要每天都有一个电话了。虽然元宁明不这样要求,元嘉也还是会每天都给她发邮件。
  李雪澄也说过,大学毕业之后,元嘉就要自己独立出去了。届时,元嘉选择在此地安家还是回到元宁明的身边,与元宁明住在一起,都是元嘉的自由。
  虽然法定年龄是十八岁成年,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在离开大学那一天起,孩子才真正的成为一个要一切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
  大学毕业代表着从此之后,孩子无论是做什么决定,长辈都不会再做干涉,因为那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因为大学四年而成熟的年纪,是一个可以活出自己的年岁。
  元嘉现在也不再是软弱的什么话都听的人了,不是变得世故了。她只是看得多了,看明白了罢。
  往日里最在意的父母离异是因为自己无用的想法,王嘉在的时候,为她树立起了自信;长在李雪澄的身边,元嘉才真正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坚决要去做什么事,不是依靠他人的力量就能随意改变的。幸福也不是一家三口在一起就是全部的。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爱也都在心里。
  这世上不缺乏狠毒的人,一个孩子不受期待的被生出来的时候,就注定了难以享受到完满的爱;而元嘉自认自己不是这样的孩子,所以才会始终不肯承认父母的选择自由,只是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喘不过气,让父母看得自责,这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相处。
  如今能看到王一平在乡下也过得很闲适自在,自己不在身边的时候,父亲劳作,与三五朋友吹牛打屁,虽然辛苦,却也舒服,元嘉也放下了。
  破镜重圆也会有裂痕,强扭的瓜也不甜,所以何苦要去追求自己永远都得不到还会给自己给亲人带来痛苦的东西?
  在初中的时候,元嘉的病才痊愈不久,那时候的元宁明与她相依为命。虽然元嘉是个柔软的人,但她是元宁明支撑自己的支柱。而认识王嘉之后,生活总算不再窒息,元宁明的视野也就开阔了。有时候,元嘉也想问问王嘉对王一平有什么建议吗,可最后元嘉也从没问过。
  父母的事,更多的是自己的责任。王嘉能把元宁明当做自己的亲娘一样的对待,元嘉自己却不能得寸进尺的让王嘉顺便把王一平一起视如亲爹。
  元嘉听见了李博望在叫自己的名字了,提溜起了行李箱,跑下楼。
  “哎呀,这么点东西,你确定是要跟我们去爬山喏。”李博望看元嘉只有一个轻飘飘的行李箱有些吃惊。
  虽然惊蛰已过,可现在依旧春早露寒。早起爬山要是衣服太薄,寒气入体,老了可要吃苦的。
  元嘉想着自己准备的东西:“现在也不是太冷,我带了两件厚衣服的。如果不够,到地方再买新的吧。”
  她也学会不再在衣食住行上苛扣自己了。
  “说的是,哪里有人出去玩带那么多行李的?李小弟,你这是要出去玩还是要去搬家的?”李博月看到李博望的那两个行李箱,真是有些无语。
  元嘉“噗嗤”一笑。李博望“哎哎哎”几声,让李博月不要在意他的行李。
  李雪澄看三个孩子笑,表情更柔和了些:“准备好了就出发了。”
  “嗯,都带着行李箱,我们去车库。”杜婴环视四周,确定自己要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马上抖着钥匙出发了。
  
  王铭原本是想在葛青的房子周围置办公寓的,以免刘芸去看王嘉又不想在葛青家里住的时候,只能去宾馆凑活。
  但两夫妻最后商定的结果却是在高等学府的cbd区域里开设了自家公司的子公司,郊区里又给弄了个研究部。着实是这座省市里如此多的高校开设,有大量的人才,却没有足够多的公司来吸纳人才,造成更多的人才外流。看得王铭那是“心痛不已”,于是也就决定了新的发展方向。
  公司发展到现在,市值多少王铭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而已。他以前从没有想过自己能挣这么多钱,然而网络世界里就是如此多的机遇,让王铭这个先行一步的人感觉到了时代变化的迅速与可怕。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