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掌柜和他夫人一开始确实有些不满,看到黎家的聘礼后,觉得自己捧在手心的宝贝女儿受到了轻视,还是曲掌柜的大哥提醒了他。
首先,娶曲静姝的人是黎家的二儿子,并非以后要给长辈养老送终的大儿子,从黎明礼爹娘的角度来说,他们愿意给大儿子和二儿子办一样的婚宴已经挺好的,何况人爹娘还给了黎明礼三百两银子在州城买宅子,他们那样的家庭能为二儿子做到这般还有什么不满的。
其次,人黎家的大儿子黎明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还有个同为秀才的师弟,论潜力,黎明礼的大哥比黎明礼要高得多,一旦黎明德中个举人,黎明礼夫妻两以后基本就得仰仗他大哥了。
这时候仅仅为了显摆你曲家的女儿精贵,大肆摆排场,让黎明德黎秀才的面子往哪里搁?
为了那些外在的东西,把这门亲事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没必要。
至于说酒席,看看黎家所处的地方,是在乡下好吧。
在乡下人看来,弄这样的席面已经非常有排场了,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入乡随俗,人家那边这样办,曲家就按照黎家的安排来呗,两家是结亲,不是结仇的。
曲家大哥的话在理,虽然曲掌柜和他夫人还是有些不甘心,但是也没有再说什么了,还认真地安慰了一下曲静姝,让她到时候不要介意,不要在婆家摆脸色,这些事忍忍就过去了,他们夫妻俩以后常待的地方是洪云州,不是昌平县。
谁知道曲掌柜他们夫妻纠结了这么久的问题,曲静姝更想得开反而宽慰起他们来。
当初,曲静姝在知道了黎明礼这个人,了解了他家的情况后,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甚至还想过了她刚进门那几天,同婆家人相处时要怎么做。
热闹的婚宴过后,曲家人回到了他们在昌平县订的客栈,村里人也各回各家,上河村的东边再度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只有黎家院子外面一地散落的爆竹壳和零散落在地上的碎垃圾,表示这边刚经历了一场喜事。
第二天一大早,曲静姝在听到院子里传来了动静后,慌慌张张地起床,手忙脚乱地穿衣裳。
曲静姝在曲家的时候是有一个贴身丫鬟伺候的,出嫁时曲掌柜他们让她把丫鬟带上,可是她拒绝了,说是不方便。
黎家是没有什么丫鬟小厮伺候主子的,等她和相公回州城了之后可以在身边留一个丫鬟做杂事,但是刚嫁到黎家在上河村的时候,她还是想要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突兀,反正也就几天的时间,忍忍也就过去了。
黎明礼睡得迷迷煳煳的,感觉到身边的动静,他努力睁开眼,看着新婚妻子着急地同一件件衣服斗争,昨晚的记忆回笼,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静姝,时间还早,咱们再睡会儿。”
曲静姝瞪了他一眼:“什么还早,我都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了,不知道是不是奶起床了,或者是娘和大嫂,我哪能还赖在床上。”
“唔……”黎明礼想了想,分析道,“应该是爹娘和大嫂吧,爹娘要去店里,大哥读书起得早,大嫂是跟着大哥一块儿起来的。”
如果不是冬天,黎老太这时候也差不多起床了,毕竟她年龄大了瞌睡少,可是冬天早上冷,黎老太年岁大了之后就不再坚持早起,等到家里差不多要吃早饭了或者太阳出来了她才慢慢悠悠起床。
“天呐,爹娘和大嫂也起得太早了吧。”曲静姝惊唿一声,“这些衣裳怎么那么难穿啊!”
平时她穿衣服不会这般混乱,主要是她今天总想着快一些把衣服穿好,往往越着急就越做不好。
黎明礼见她真的要急坏了,翻身从床上起来,帮着她把那些复杂的带子系上。
等曲静姝收拾好了之后,她忍着羞意抱了黎明礼一下:“相公,我先出去了,你在屋里自己穿一下衣裳吧。”
走出门的时候曲静姝懊恼不已,她出嫁之前曲夫人教过她应该怎么和相公、和婆家人相处,结果第一天就出师不利,婆婆和大嫂起得比她早就算了,她还得让明礼帮忙穿衣裳,真是丢死个人了。
深唿吸几下,将脸上的潮红压下去,曲静姝快步走出去,想着怎么给婆母和大嫂赔罪。
院子里的白秀荷和白婷正在一边洗漱一边商量今天早上做什么吃,她们看到曲静姝走出来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明礼媳妇,你怎么起来了?”
“三弟妹,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曲静姝不好意思地看着她们:“我昨天晚上想着今天要早起的,没想到睡过了头,辛苦娘和大嫂了。”
“哪里辛苦了?”白秀荷不解,她直接说,“你这哪里算睡过了头,时辰还早得很,你和明礼昨天都累着了,没必要起这么早,我看你要不就回去再睡睡吧,我和你们爹去找你们堂姑准备去县里了哈。”
说完,白秀荷就和黎成志直接走了,她完全没有对曲静姝摆婆婆谱的意思。
白婷倒是理解曲静姝的心态,大家都是从新媳妇阶段走过来的,她走过去牵起曲静姝的手:“三弟妹,咱们家没什么规矩,你不用拘束,奶和娘都很和善,我和娘都是习惯了早起才起来的,你真的不用起那么早。”
“可、可是,家里人的早饭……”曲静姝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三弟妹,咱们家的早饭吃得简单,熬点粥再贴个饼子就行,谁起得早就谁来做,大家不会计较。”白婷解释道。
说完,白婷看着曲静姝青葱一般的手指,那样子一看就是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让人在黎家的灶房做饭,那是埋汰人,她都不舍得让曲静姝进灶房,别说黎明礼了,怕是得心疼得不行。
“大嫂……”曲静姝有些感动。
在白婷的劝说之下,曲静姝渐渐放松了,两人说说笑笑地在院子洗漱起来。
自己打水洗脸这样的事以前曲静姝没有做过,站在黎家院子里,她还觉得挺新鲜的,自己洗完了脸之后,还给黎明礼也准备了一盆水,然后才跟着白婷进了灶房忙活。
白婷没有让曲静姝做其他的,她把火给生起来后,教了对方一些看火的小技巧,就让曲静姝坐在小凳子上负责烧火。
冬天在灶房做事算是一件比较舒服的活,因为很暖和,曲静姝听着柴火在灶腔里偶尔噼里啪啦地响一下,想到了自己昨天盖着盖头进门时门外燃放的爆竹。
在出嫁之前,曲静姝给自己做足了心理准备,她知道黎明礼的奶、娘和大嫂都是乡下女子出身,她有些担心她们会是那种粗俗、不讲理的人,她想了各种应对意外情况的法子。
没想到,大嫂会这般好相处,而且看着并没有乡下女子的粗鄙,虽然言谈举止间和她以前交往的闺中好友不同,但是会让人觉得很亲切,没有距离感。
还有婆母,就像大嫂说的那样,很是和善,不会拿乔。
曲静姝见过自家大姐的婆母,那位夫人是个严肃刻板的性子,大姐在婆家这么多年了依旧要每天到婆母跟前立规矩,做什么都要严格按照礼法来,导致大姐在婆家活得很难受。
在婆家最难相处的人就要数上面的婆母和同辈的妯娌,曲静姝觉得自己运气很好,遇到了很好的婆母和大嫂,在婆家应该不会过得很难受。
这时候,黎明礼也已经起床了,他把自己收拾好了之后,熘达到他大哥身边,看着大哥在后院背着手默默地温书。
等黎明德背完了,黎明礼才走上前,兄弟两人难得有机会说说话。
黎明德转身看着黎明礼,颇为惊讶地问他:“明礼,你怎么起这么早?”
自从黎明礼离开学堂,他在家就很少早起了,尤其是冬天,经常是奶起床的时候他才跟着起,大家想着他回家少,冬日里没什么事做,也就没有非要他早起。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310章 乘船到府城
听了这个问题,黎明礼摊手,一脸的无奈,他也不想起来的,奈何媳妇要起床。“静姝听到爹娘和大嫂起床的声音了。”
黎明德点点头:“你劝一劝她,咱们家不讲究那些,或者这几天辛苦她一下,等你们回去了州城就不用那么小心了。”
白婷刚进门的时候也很小心,他们两人去了府城之后她明显放松了下来,想来三弟和三弟妹也是如此,黎明德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转而问起黎明礼以后的打算。
说起这个黎明礼的态度认真了起来,把他的想法同大哥一一道来,认真地讨论。
成家立业,既然已经成家,下一步就应该是立业,男人必须要做一家人的顶梁柱,能照顾好妻子和以后的孩子。
黎明瑾和姜芷芸起床的时候,白婷和曲静姝已经把早饭给做好了,紧接着,黎老头和黎老太也从屋里出来,除了去县里的白秀荷和黎成志,黎家人聚齐。
虽然家里不讲究规矩,但是看着曲静姝早早地起床了同白婷一起忙活,黎老太是满意的。
当初黎明礼想要娶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进门,黎老太虽然没说什么,但她担心大小姐进了黎家的大门仗着家世摆谱什么的,要是那样可就不要怪她一个老婆子说话做事太刻薄。
可是曲静姝进门之后安安分分地做了她一个新媳妇应该做的事,又见她在吃饭的时候很是照顾黎明礼,黎老太对她没了意见,成了一个和善的老太太。
黎明礼带着曲静姝在黎家住了五天,然后两人启程返回洪云州,要回去准备十天之后在洪云州举行的,女方那边的酒席。
黎明礼在州城买了个不大不小,够他们夫妻两人居住的小宅子,曲家那边有钥匙,曲夫人已经在这段时间把那个宅子给收拾出来了,等到他们曲家这边办酒席的时候客人们过去看到不会觉得曲静姝过于低嫁。
曲家那边举办的酒席,主要是邀请曲家的亲朋参加,不会再有仪式,主要就是把黎明礼这个二女婿介绍给剩下的曲家人和曲掌柜在州城的朋友们。
当然了,黎家的人还是会去参加的,黎老太和黎老头懒得折腾就不去了,黎成石没时间也不去,剩下的人,由黎成志夫妻带队,还有大房黎明德和白婷夫妻二人、黎明月,以及二房的黎成力、白晨和黎明春夫妻、黎明夏,三房的姜芷芸、黎明瑾以及黎明康,全体出动。
黎家的人口本就少,不像曲家到黎家这边来的全是成年男子,黎家人过去的都是至亲,大家去祝福黎明礼,顺便带着家里的孩子们去长见识。
成了亲就会有孩子,只有做爹娘的知道得多才能教出来眼界开阔的孩子,没成亲甚至没定亲倒是不用考虑孩子教育问题,但是可以开开眼,省得娶妻、嫁人了之后当一个井底之蛙,什么都不懂还以为自己特别厉害。
黎明康年龄小,距离考虑娶妻的年龄还远得很,不过他如今在私塾就是读蒙学十三经,考童试的年龄也没到,带上他不用担心误了学业,所以姜芷芸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带上了他。
其实黎家人也不完全是去参加曲家的酒席的,他们还打算顺路去一趟府城,因为十二月初黎明德他们书院要举办一场蹴鞠大赛,参加蹴鞠大赛的人全都是府城官学的学子,黎明德和白志文同属一个队伍,他们都要参加。
蹴鞠大赛在书院挺受重视的,所以黎家人在听黎明德说过了之后决定有空的人都去给黎明德和白志文加油鼓劲。
要去府城,也是姜芷芸决定带上黎明康的原因之一,黎明康以后应该会跟他大哥一样走读书科考的路子,让他见识一下府城的书院是什么氛围,知道努力的方向。
在洪云州,黎家人在曲家的安排下度过了比较愉快的几天,看着黎明礼和曲静姝婚后过得和和美美,他们就放心地同黎明德一起离开前往府城了。
黎明瑾以前只看到过别人乘船出行,总觉得站在船头眺望两岸特别有意境,和在陆地上看风景很不一样,等到他真正踏上了甲板,才知道坐船并不像他想象的那般潇洒。
刚开始那一个时辰,黎明瑾确实蛮兴奋的,在甲板上吹了好一会儿风,畅想着未来几天他坐在船能做些什么。
他还把手伸进袖笼,摸到了里面的荷包,想象着他到了府城之后白志文收到荷包时的样子,嘴角的笑容不由自主地变得越来越大。
然而,冬天的风吹着可不是那么舒服的事,更何况还是在水上,黎明瑾很快就被吹得直哆嗦,蔫嗒嗒地回到了船舱中。
从这时候起,黎明瑾终于开始感受到了坐船的不易。
船在水上不平稳,一直晃晃悠悠的,没一会儿黎明瑾就脸色发白,头晕目眩伴随着恶心想吐,这些晕船的症状一一找上他。
白婷见状,把行李中带着的酸梅拿出来给黎明瑾,让他含着酸梅靠在床上好好休息。
当初白婷第一次跟着黎明德坐船到府城的时候,她也是很难受,整日只能躺着,吃不进东西,躺在床上想吐又吐不出来,还好旁边有人知道她不舒服给了她一些酸梅,这才让她重新活了过来。
在回来的时候白婷提前买了酸梅放在行李中,上船就吃上一颗,果然没有再晕船。
这一趟大家这么多人要一起坐船去府城,白婷早早地就准备了足够所有人吃一路的酸梅,刚才她就分给了长辈们和其他人,见黎明瑾没有晕船的征兆就没有给他。
没想到刚把上船后的事情理顺,就发现黎明瑾也是个要晕船的,赶紧把他的那一份梅子拿出来。
含着酸酸甜甜的梅子,黎明瑾头晕目眩、恶心反胃的感觉好了很多,总算缓了过来,他赶紧向白婷道谢:“多谢大嫂。”
“没事,这些梅子本就是给你准备的。”白婷笑笑,同黎明瑾和其他人说起她在船上的经验,“我第一次出门的时候没有准备梅子,当时给我难受得吃不下睡不着,有人给了我几个梅子之后我才好了些。”
“最好是一上船就吃梅子,难受的劲就不会来得那么快,在船上的时候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吃食,清淡一些的最好。”
“如果没有特别难受,外面天气也好的话,可以时不时去甲板上透透气,要是难受得只能躺在床上休息,最好早晚的时候也下床走走。”
“我刚才问了一下船家,咱们这一趟顺风,两天半应该就能顺利到府城,如果不顺风的话最多三天也能到。”
“晕船的症状等到了府城之后站在地上就基本可以好,实在还难受的话找大夫开一贴安神的药睡上一觉,第二天就能恢复。”
黎家人都认真地听着白婷说这些坐船的各种讲究,尤其是黎明瑾,他暗自记下来不少,他已经和白大哥定亲,和白大哥成亲之后他说不定也得像大嫂陪着大哥那样,陪着白大哥一起往返府城和昌平县,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经验。
有了黎明瑾这个自己不知道自己会晕船的例子在前面,白婷就更加关注黎家众人的情况了,后面两天大家都顺顺利利的,没有出状况。
192/262 首页 上一页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