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有席面,这一回听说还要请戏班子到村里表演,白族那边好像在商量要不要修牌坊,动静都不小,可惜他没法回去亲眼看到。
“瑾哥儿,最后这个月你好生在家待着别想着出门,等过了这个月,以后再有什么热闹的事,你就可以去看了。”黎明德无奈地看着弟弟。
作为家里唯一的哥儿黎明瑾还挺受宠的,前些年三叔膝下又只得了瑾哥儿一个人,他和三弟小时候没少带着瑾哥儿出去玩,瑾哥儿和三弟的性子像,说不准他为了看热闹会悄悄熘回去,被人知道就不好了。
“大哥,我会好好待在家里的。”黎明瑾也无奈,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见了他之后叮嘱他不要跑出去,说得他就好像还是只知道玩乐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
黎明德完成了白志文的委托,说了黎明瑾几句便离开了三房这边,让妻子带着儿子继续在这边玩,他刚回县城,邀约不少,他得过去。
昌平县是白志文和黎明德的老本营,他们两人的亲眷都在这里,没必要得罪当地的地头蛇,饭局茶酒会一类的只要不过分,他们两人有必要去几场表个态。
把白志文给自己的东西放进房间,黎明瑾又跑出来同大嫂和小侄子说话。
黎承修如今已经一岁零一个月,可以说很多简单的词语,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最是好玩,逗他说话,逗他笑,带着他走路、爬行、举高高都行。
作为姑姆,黎明瑾早早地就准备了一个颜色鲜艳的木头风铃,每一个木头片下面都装了小铃铛,随便一摆弄就能叮当作响。
黎承修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玩的东西,在玩具的诱惑下,没一会儿就吐字颇为清楚地说出来了“姑姆”二字,黎明瑾非常守信用地将新玩具给了他。
邱嬷嬷在一旁看着,观察着她以后应该也要教规矩的对象白婷,眼里有些微思量。
白婷同黎明瑾不同,黎明瑾没定性,要先吊着他,让他有兴趣学东西才能开始教,不然白费劲。
从黎家人口中可以得知白婷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女子,估计是在府城陪着相公读书的缘故,她接触过一些学子的妻子,作为曾经目不识丁的乡下丫头,她身上气度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教的方向和黎明瑾不同。
邱嬷嬷暗自琢磨着,黎承修得了第一次见面的三奶奶和大姑姆的礼物,玩了一会儿之后看向邱嬷嬷,估计是在疑惑这个老奶奶会不会也给他好玩的东西。
白婷看着好笑不已,为了避免儿子语出惊人害得邱嬷嬷尴尬,她将儿子的注意力唤回,打算哄着他继续玩三婶给准备的小木块。
看到黎承修要转身跌跌撞撞地走回去,邱嬷嬷努力缓和自己的表情,弯下腰从怀里拿出一个小小的五色线球。
这个线球是她闲着没事时用手边的材料做的,打算作为见面礼给孩子,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喜欢这种样子的小玩意儿。
黎承修知道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他没有理解邱嬷嬷的冷脸,抱了抱邱嬷嬷的大腿,乖巧地说:“谢谢,奶奶。”
被这孩子甜到的众人笑开,黎明瑾走过去提起线球逗黎承修,一个没控制好吊着黎承修太久了,黎承修扁了扁嘴,委屈巴巴地看向他娘:“娘……”
“你这小子这么大点就知道告状,姑姆告诉你,你以后想要告状好歹避着点,不然是没用的,知道不。”黎明瑾捏了捏黎承修的脸颊。
这么长的句子黎承修可理解不了,他见自己的新玩具还被姑姆拿着,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白婷见状,并不心疼儿子,对黎明瑾说:“瑾哥儿,你把人弄哭了得要你来哄,我可不管。”
黎明瑾闻言轻松一笑,哄孩子还不简单,他拿起一块糕点:“承修,你看看姑姆手上是什么?”
黎承修眨巴着小眼睛,看着姑姆手上白白软软的糕点,哭声小了下去,眼巴巴地瞅着黎明瑾。
“吃糕点就不哭哭,明白不?”黎明瑾将糕点举得距离黎承修更近一些。
黎承修看向白婷,见白婷不表态,委屈巴巴地往后退了一步,包着眼泪继续看着黎明瑾。
糕点大法居然失效了?黎明瑾吃惊,这个哄孩子的法子在妞妞身上明明百试不爽。
片刻之后,黎明瑾认输,把线球塞到黎承修的手上:“罢了罢了,还给你。”
重新得了玩具,黎承修委屈且不大情愿对黎明瑾说了句“谢谢姑姆”,然后抱着新玩具躲到了白婷身后,小心翼翼地提防着黎明瑾。
看得黎明瑾哭笑不得,想继续逗他还是忍住了,把糕点自己吃了,感慨道:“大嫂,这孩子居然不馋嘴,不像妞妞。”
邱嬷嬷在一旁看得分明,黎承修哪里是不馋嘴,他是没得到白婷的允许就不吃,一岁多点的孩子被教成这样,孩子聪明,教的人也教得好。
姜芷芸也看得明白:“妞妞能够被你哄住,那是她知道你给的糕点她能吃,承修没被你哄住,是因为他同你还不熟悉,你给的糕点没有你大嫂点头,他便忍着不吃。”
“大嫂,是这样吗?”黎明瑾惊讶,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
“嗯。”白婷点头,她见黎明瑾不太相信就提议,“要不瑾哥儿你再拿一块糕点喂承修。”
不信邪的黎明瑾再度拿起一块糕点,他留意到黎承修下意识看了眼白婷,当白婷点了点头后,他才满脸开心地接过糕点,甜甜地对黎明瑾道谢,全然忘了刚才黎明瑾同他抢玩具,还将他气哭的事。
黎明瑾觉得有意思极了,他还想要再试试,被姜芷芸制止了:“瑾哥儿,承修还小吃不了多少,这会儿吃多了糕点等会儿他吃饭就会吃得少,不能再喂了。”
养过两个孩子,在黎家院子见着侄子们长大的姜芷芸知道,黎承修这么大的孩子吃多少合适。
见黎明瑾懵懵懂懂,姜芷芸突然想到她一直都有教黎明瑾为人处世、人情世故,忘了教他应该怎么养孩子。
不怪姜芷芸想不到,因为她出嫁之前老姜王氏没有怎么教过她这些,嫁人、怀孕、生子之后,她看着婆母嫂子们,回想自己小时候,才慢慢摸索出来了一套应该怎么养孩子。
想着黎明瑾马上就要出嫁了,姜芷芸有些心慌,白志文眼看着是有大出息的,以后瑾哥儿多半不会在她身边,她担心瑾哥儿不懂怀孕、生子之时的事,遇到事没个商量的人。
这时候,姜芷芸有些庆幸白家有白姚氏这个长辈,以后白志文若是稳定在了某个地方,白姚氏作为寡母肯定会跟过去,瑾哥儿能有长辈照应。
但是婆母和亲娘终究不同,姜芷芸还是放心不下黎明瑾,想着要不要在他出嫁之前教他些。
邱嬷嬷看着姜芷芸神色几番变化,猜着姜芷芸的心思,回想着自己以前接触的那些家族,家中女子或者哥儿出嫁身边大多会有一个陪嫁嬷嬷,陪嫁嬷嬷的作用便是代替他们的母亲,在他们怀孕、生子、教子时提醒。
黎家显然没有那个条件,陪嫁嬷嬷和陪嫁丫鬟都不会有,以白家人丁单薄来看,提前让瑾哥儿知道一些倒是无妨。
等吃过晚饭白婷离开之后,邱嬷嬷才找上姜芷芸,同姜芷芸商量怎么教黎明瑾这方面的东西。
好在怀孕生子这样的事不像房中事那般让姜芷芸觉得难以启齿,她关起门来同黎明瑾说了一下午,母子两人开门时都面红耳赤的。
面红耳赤的事情说完,还有养小孩子要注意的地方,邱嬷嬷和姜芷芸两人一起想,最终写了一本小册子出来。
上面写明白了几个月大的孩子会有什么变化,开始学什么,能让他们做什么,照顾孩子时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留意云云。
这本小册子姜芷芸放在了黎明瑾的嫁妆中,让他以后好好看看。
当黎明瑾在家听着说应该怎么养孩子时,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都回了村里老宅,天天接受外人的祝贺。
不管是白族人还是黎家人,都打算把这一场庆祝的流水席办得比两年前两人考中秀才那次热闹,商量一番之后大家决定本次流水席的时间为九天。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48章 梳妆
在筹备流水席时,来上河村送礼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不少大户人家想要讨好这两位新晋的举人老爷,将自家还没出嫁的漂亮女儿推出。
黎明德这种已经娶妻生子的人打听的人稍微少,白志文这个只定了亲还没有成亲的,就成了香饽饽。
不少本县甚至临县的大户人家都打听他有没有悔婚的打算,说他们家的女儿貌美如花,又知书达理,他们家还有更强的家世,比娶一个乡野出身的哥儿好多了。
送自家女儿做正妻的是一种,塞小妾或者貌美丫鬟的就更多了,不仅白志文,黎明德那边也有。
两人对此态度非常一致——不假辞色地拒绝。
要是那些人不会看眼色还一个劲地说,黎明德或者白志文会直接请人离开,并且放话出去不让那家人到上河村吃流水席。
秀才这样说,那些大户人家才不会放在心上,说不准还会在背后对上河村的人使绊子,但是举人老爷的话,他们就不敢生气了,只能小心翼翼地奉承着,这样一来很快就没有了送人的。
他们两人的做法,让白族人和黎家人都很满意,两家互为姻亲,都不希望有外来的狐媚子破坏了自家孩子的婚事。
不能塞人给两位举人老爷,有些人就想着送重礼,然而礼物过于贵重的,黎明德和白志文亲自出面拒绝,礼物在承受范围内的才会收下,并记录在册,以后对方有喜事以同样的规格回礼,不会逾矩。
因为举人老人的名头在,一场连续九天的流水席很快就筹备完了,第一天知县大人来了一趟,给足了脸面。
至此,上河村的人走出去报出名号比县城的人还风光,谁叫他们村里一次出了两个举人老爷,当初没有嫁到上河村的小媳妇们后悔不已。
如今,上河村的女子已经很少外嫁了,上河村的小子也不怎么娶外面的女子。
所以,不管是娶到上河村的女子,还是嫁进上河村,就是对某些县城的普通人家而言都是一种荣誉,不像以前提起乡下就一脸鄙夷。
等流水席过后,村里人接着提议在村口修牌坊,这个举动被白志文和黎明德一起拦下来了。
大虞朝修牌坊分两种,一种是官修,当今圣上发话,礼部主持,一层层下达到地方衙门,由衙门拨钱、准备材料、安排人手,坐在家里就有牌坊,是一种天大的荣耀。
另一种是民间自发修的,大部分民间自修牌坊是出了什么大事才会立牌坊,他们两人不过是考中举人,不值得兴师动众。
在他们的劝说下,最终牌坊没有修起来,村里渐渐安定了下来,白志文这才抽出身筹备他和黎明瑾的婚事。
在此之前,白志文早就让白木根准备着了,二进的小宅子买好了,也用红灯笼、大红花一类的物件布置得特别喜气。
迎亲的马儿到了昌平县,一起过来的人还有万荣潼,这匹马便是万荣潼借给白志文的,好友成亲,他当然不能缺席。
跟着一起去迎亲的亲朋,跟在迎请队伍后面奏乐的人等等,每一个环节白志文都亲自查看了一番。
万荣潼见他对这一场婚宴比乡试还认真,打趣他:“你是被弟夫吃得死死的了?外面都在传,黎家哥儿还没嫁到白家,就管着白举人老爷的事,怕是一个凶悍的。”
白志文抽空瞥了眼万荣潼:“瑾哥儿那般好,自然值得我全身心对待,我可舍不得让外人伤了夫郎的心。”
在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看来,万荣潼这人没什么问题,唯一的毛病就是除了他明媒正娶的夫人之外,还有一个妾室两个通房。
最让两人不解的就是,万荣潼的一个妾室两个通房均为他家夫人帮他物色的,不管是白婷还是黎明瑾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或许对世家公子们而言,或许万荣潼这般已经算是洁身自好的了,毕竟万荣潼尊重妻子,不在外面厮混。
但白志文就觉得别扭,他从小心里便装了瑾哥儿,他喜欢瑾哥儿,希望呵护瑾哥儿一辈子,希望瑾哥儿对他抱有同样的感情。
如此,当然不会允许他们两人中间横着别的人,他想过要是有朝一日自己功成名就了,瑾哥儿提出给自己纳妾,那一定是他做得不够好,让瑾哥儿伤心了。
不欲在这个问题上同万荣潼做纠缠,白志文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到京城。
以万家的条件,万荣潼过了乡试,自然不会留着他,让他错过乡试来年的会试。
刚放榜的时候,白志文就问过了万荣潼,万荣潼说他还没有定下来什么时间启程,这会儿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应该已经订下来了。
“嘿嘿,我说通了我爹娘,让他们同意我和你们一起出发。”万荣潼那样子仿佛他做了一件多不得了的事情似的。
会试在来年三月,万家爹娘的安排是他们家小儿子在家里过了年,一月下旬天气转暖了再去京城。
京城地势偏北,冬日更长,从原汉省这边出发,一路慢慢地走上个把月,等到了京城的时候那边也暖和,万荣潼少受罪。
万家有钱,到了京城之后拿着钱哪里的客栈住不得,不担心去晚了没有地方住。
而且他到京城的时候也就是二月下旬,赶得上三月上旬会试报名,也有时间调整状态,等到三月下旬参加会试。
万家爹娘的想法是好的,奈何万荣潼不乐意,他想要同两位好友一起出发前往京城。
平时,因为白志文和黎明德是师兄弟,还娶了对方族里的女子、哥儿做妻子、夫郎,万荣潼觉得自己和他们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
他倒不是嫉妒什么的,就是羡慕他们两人的关系好,想要同他们的关系不生疏,所以就想要同他们一起。
再说,从原汉省到京城路途遥远,按照爹娘的安排一月底才出发,万一在路上遇到什么事,他匆忙在会试之前才赶到,错过了报名或者状态不好影响会试发挥怎么办。
会试三年一次,万荣潼希望自己能够今年中举人,来年中进士,到时衣锦还乡,让小心眼、爱嫉妒的沈某人气死。
这时候万荣潼跟着白志文他们一起上京赶考的出发点带着点小孩子心性,等真的到了京城,会试和殿试结束,他无比感谢这时幼稚的自己。
白志文听着万荣潼说他要跟着他们一起出发颇为惊讶:“荣潼,我们去京城,要先乘一段水路,然后改为陆路,为了在大雪下起来之前到达京城,肯定要赶路,你能受得了?”
“你看不起谁呢?”万荣潼生气,“我既然要跟着你们一起出发,我自然考虑过了要赶路。”
215/262 首页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