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考了两次会试,前面那一次在三月下旬温度低,后面这一次在五月中旬,京城的夏天已经开始了温度高,不少体质稍微差的考生吊着一口气答完三场,出来的时候直接被人抬去了医馆。
白志文他们三人体质还不错,扛过了第二轮会试,回去倒头睡了近一天就恢复了精神。
接下来是等着五月三十放榜,到时谁有真才实学上榜、谁腹中空空落榜,大家就能知道了。
五月的天气有些闷热,二十一这天下午白志文他们睡够了后,坐在屋檐下一边吃着点心喝茶,一边低声聊这一次会试和会试期间京城的动荡。
白志文的神情还算轻松:“师兄,第二轮会试的题目明显比第一轮更难得多,之前能够上榜的有些人这一次恐怕要失望了。”
“之前是柳国舅在运作,会试的题目才会比较简单,这一次皇上这般关注,没有谁敢再伸手。”黎明德点头,他也觉得之前那次会试题目简单了些。
科举舞弊一案,六皇子证据确凿地指证柳国舅,刚开始皇上只是让人把柳氏一族给抓进大牢没有处置,大家以为皇上是考虑到柳家是太子的母族,为了保全太子的颜面,不让太子身上有污点从轻发落柳家。
没想到,等到第二轮会试开始后,皇上立马就将矛头对准了柳家,从本届科举舞弊查起,柳家之前做的那些烂事没有遮掩,轻易就被人查了出来,其中一些事还牵连上了皇后。
皇上立马将皇后禁足,不准皇后和外界再联系。
皇后都禁足了,看得出来柳家是真的惹了圣怒,墙倒众人推,更多柳家的事被翻了出来,一桩桩、一件件,折子如同雪花一样飞进了御案。
这些折字有的是说柳家收京外官员的孝敬,压下那些官员在辖地欺压百姓的恶事,有的折子是说柳家人干预吏部官员升降,买官卖官。
有的折子说的是柳家抢占京外良田、庄子,放利子钱,还有的折子说柳家的男子当街强抢民女,骑马鞭挞路人等等,总归一句话,柳家人把百姓逼得家破人亡,无处伸冤。
所有的罪堆到了皇帝的案头,他看完之后震怒,让大理寺彻查同柳家关系密切的官员、学生、亲朋。
拔出萝卜带出泥,接着一群官员就被查出来各种问题,有的在重要的位置,有的在不重要的位置。
所有的官员只要确定了有问题立马打入天牢,具体怎么处置要等结果全都查出来完了再说。
本次京城乃至整个大虞朝官圈的动荡始于科举舞弊,皇帝的雷霆手腕,在极短时间开刀是官员们料想不到的,他们甚至来不及给自己擦好屁股,就被查出来了问题。
最后,京官中凡是同柳家沆瀣一气的轻则摘了乌纱帽贬为庶民,重则抄家流放,犯事更多的和柳家人一样,收押关着秋后问斩。
非京官如果犯的事不是特别严重,皇帝暂时没有动他们,可是他们这辈子想要升迁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以后稍微再犯点错,乌纱帽指定不保。
柳家倒了,皇后被禁足、夺了凤印,唯独太子还是太子,他是同柳家有关系的人里唯一没有遭罪的。
虽然柳家在最后拼尽全力同太子划清了界限,让大理寺的人没有查到太子和柳家的烂事有关,但是不管是在皇帝心里,还是其他官员心里,甚至老百姓心中,太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太子了。
朝堂之上的变动再大,对还在等会试结果的白志文他们而言没有关系,在这段时间他们和别的学子们一样深居简出,老老实实待在租的小院中,不随意外出,不随意论政。
五月的最后一天很快到来,这一次,白志文、黎明德和万荣潼都上榜了。
大虞朝的会试放榜之后官府不会派官差报喜,因为只要考中了贡士那就是铁板钉钉的进士,只是进士的等级会有不同,要等到殿试过后才会有官差上门报喜。
白志文和黎明德分别排在十六和十八名,万荣潼稍微靠后,二十九名,如果殿试他们也是这个排名,不出意外应该是二甲进士。
殿试会把贡士们分成三等,一等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人数不限,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同进士”一次着实令人尴尬,有同进士、如夫人的笑话。
如果他们三人的排名靠后的话,那就有可能会在殿试中排到三甲去,成为同进士。
如果真的在殿试中成了同进士,白志文和黎明德他们自己对此倒没什么看不看得上的,可是他们老师那一关肯定过不了,所以殿试上他们一定要铆足了劲好好作答,争取把名次再提前一些,不堕老师的名声。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94章 殿试
会试放榜,所有上榜的学子紧接着就要开始准备殿试。
正常来说会试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开始殿试,但是因为今年的会试有了第二轮,导致时间紧急,皇上就下令把殿试提前了,正式的殿试十点定在六月十日。
殿试是要见到九五之尊的,自然不可能像什么会试、乡试这些这么随便,每年殿试开始之前要预演一次,预演的时间是六月七日。
七日这天一大早,按照殿试那天学子们的进宫步骤,所有的学子都要经过搜查后由指定的人领着进宫,在三天后进行殿试的大殿中待上一整天。
因此,在预演之前,还会有礼部的官员专门对即将参加殿试的学子讲述礼仪以及各种规矩,在宫里很多事不能做,在御前更是万万不能失仪。
仅仅是讲这些规矩就要两天时间,不是所有的学子都出身高贵,礼部的官员必须要保证他们每一个人都听明白了、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去预演。
所以,会试放榜了之后,白志文、黎明德和万荣潼不再像之前那样,在家窝着不出门,经历了好几天早出晚归后,终于迎来了正式的殿试。
殿试这日,天不见亮,京城各地就开始有了动静,皇宫外满满当当地全是护卫,他们要负责看着这些早早的就在皇宫外排队等着的学子,等着侍从给他们搜身之后进入皇宫。
都是在皇宫中考试了,自然不用学子们再准备笔墨,他们只要带着自己的手脚和脑子,进入皇宫就成。
就和第二轮会试一样,黎明瑾没有再做梦,也没有其他感觉,他送白志文出门时心态挺放松的,比白婷和万夫人都放松得多。
邱嬷嬷看着黎明瑾的样子有些奇怪,就算是当初她还在邱家的时候,邱少爷参加殿试,邱家人都紧张得不行,黎明瑾一个小地方出生的小哥儿,按理说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他怎么会一点都不紧张呢。
而且之前第一次会试时他很紧张,第二次就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了,到了殿试他就像白志文只是寻常出门一趟一样。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邱嬷嬷见他既然不紧张,就让他到厨房来,他们一起早早地做晚饭。
“嬷嬷,阿文和大哥他们得很晚了才会回来,咱们这么早做好饭菜,到时候早就凉了。”黎明瑾不明白邱嬷嬷怎么会上午就让他开始做晚饭,时间会不会太早了些。
“现在就开始做,可以做得精细一些。”邱嬷嬷对黎明瑾解释道,“殿试考一天,中午他们吃不了什么,晚上这顿咱们做好一些,再做些糕点。”
在此之前,邱嬷嬷没有安排家里大鱼大肉地做丰盛的吃食,因为白志文他们马上就要进考场,吃油腻了怕他们闹肚子,一直让黎明瑾和白婷只做平常的那些吃食。
殿试考完了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想吃什么吃什么,不用担心他们会因为吃的东西不对肚子不舒服。
黎明瑾听了邱嬷嬷的解释惊讶极了:“殿试不是在皇宫里吗,他们中午怎么会吃不了东西?”
邱嬷嬷眼皮子都不抬地接着说:“不仅吃不了东西,连水都不敢多喝两口。”
“不会吧。”黎明瑾觉得邱嬷嬷在逗他开心。
“你想想,他们这是在御前考试,没有茅房、恭桶,水不能多喝,润润嗓子就行,东西不能多吃,只要保证不会饿到影响做文章就行,不然喝多了、吃多了,想要大解或者小解怎么办?”邱嬷嬷看着黎明瑾一脸很难接受的样子,继续问他,“在皇上跟前放个屁你想想会怎么样?都一路读书考到殿试了,要是因为这些原因名次掉到三甲,冤不冤?”
黎明瑾恍惚间突然想到他听过的另外一个词——屎戳子。
这个词的意思是考生在白天答题的时候上茅房,他们试卷最上面就会盖上一个黑色的印记。
原本这个印记只是为了记录考生在考棚里做了什么,但是因为考官们觉得一个黑漆漆的印记看着恶心,还有画面感,会直接对盖了这个印记的考卷心有芥蒂,就算内容写得好也很难取中。
在寻常考试中只有想大解的时候必须憋着,小解和放屁不用在乎那么多,然而到了殿试就更要注意了,只要是有失仪态的事都不能做,因为可能会让皇帝不舒坦。
黎明瑾对这些读书人考试时奇奇怪怪的规矩很无语,从某种程度说,读书人好像成了话本中描述的仙女一样,喝点花露就管饱。
明白了邱嬷嬷为什么要拉着他从上午就开始整治晚上的饭菜,黎明瑾想着白志文在殿试中既要承受来自皇帝的压力,还要忍着各种身体的需求和不适,很是心疼,就认真地做起菜来。
其实殿试也没有黎明瑾想的那么难,因为皇帝日理万机怎么可能陪着这些考生一直写答卷,他老人家就在最开始过来说了两句鼓励、看好的话,看着侍从们把他今天早上才最终确定考题的考卷发放下去,再等着这些学子们提笔做一会儿题,就走了。
皇帝走了,殿内还留着几位皇子,他们要代替皇帝监督这些学子们作答,其中一位就是被白志文他们救下来的六皇子。
之前礼部的官员再三叮嘱这些学子们在,大殿上不能抬头见天颜,就算是皇上走了他们也不能表现随意,所以不管是埋头书写的白志文和黎明德,还是以前见过严公子的学子们都没有发现坐在上位的人里有一个他们认识的人。
学子们不能抬头,皇子们却是可以的到下面来熘达熘达的,六皇子不动色地看了白志文和黎明德的部分文章,暗自点头。
他也看了别的他之前或觉得有学识、或不认识的学子,发现他们都写得不错,看来会试弄了个第二轮,还真是把有些妄图鱼目混珠的人踢下去了。
六皇子等几位皇子也就只在中途下去看了一次,很快就上来了,他们的出现给不少学子带来了压力,不过大家都是经历了两轮会试的人,心态很快就稳了下来,继续作答,没有乱了他们自己的节奏。
在这种紧张、决定命运的时刻,全身心都放在怎么写文章上去了,其实白志文他们没有怎么感觉到饿或者渴。
一直到文章写完了,也小心翼翼地誊抄完成,白志文才悄悄往外看了一眼,才发现都快到殿试结束的时辰。
紧接着,渴和饿的感觉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突然冒出,迎风长大,他忍着不舒服把桌上的茶水三两口喝掉,等着殿试结束回去。
殿试结束之时,皇上再度出现了一下,表达了他对在场各位学子的重视,然后就放他们离开皇宫。
皇宫外,各家接人的马车已经一字排开,黎明瑾他们的马车自然也在这里面,他们的马车依旧是当初上京买的那一辆,同其他人的马车一对比,看上去有些风尘仆仆的破旧。
破旧有破旧的好处,白志文和黎明德一出皇宫就看到了他们的马车,直接走过来。
而有些人到京城了之后置办了京城这边流行的新马车,让考完出来饥肠辘辘、脑子发昏的学子们难以区分。
在此时的马车上,有温度刚刚好的茶水,还有黎明瑾他们才做出来的酥软糕点。
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都饿坏了,上了马车后顾不得形象立马两眼放光地就着茶水吃了一小碟糕点,口渴和饥饿的感觉才勉强下去了些。
黎明瑾看着他们那样,又心疼又有些想笑:“别人都说殿试如何如何,经历才知道殿试是这样的,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要我说实在太惨了些!”
“嘘。”白志文看向黎明瑾,“这些话别在这边说。”
黎明瑾了然,做了个闭嘴的表情:“好好好,我知道了,今天我和嬷嬷、大嫂一起,从上午就在灶房里忙活,给你们整了一大桌子的好菜,咱们快回去吧。”
黎明瑾出来接人,白婷和邱嬷嬷还在家里忙活着饭菜最后那点活,等他们一会儿回去了就能立马吃上热乎的饭菜。
殿试虽然只有一天,但是消耗的精力、心力比会试的一天多得多,白志文和黎明德回家饱餐了一顿之后,简单洗漱了一番倒头就睡,一直睡到了第二天的中午才醒来。
殿试之后他们就彻底放松了,章老先生那边也传来话让他们在家好好休息几天,等着殿试的结果出来。
自从去年底到了京城之后,白志文和黎明德就全心全意扑在了准备会试和殿试中,没有机会带着家里人好好逛逛京城。
终于等到殿试结束了,刚好前不久白木根托文竹给白志文送了一笔银子,他们可以出去买一些东西,等回去时带给家里人。
因为邱嬷嬷不愿意出门,所以等到饭后,白志文和黎明德就带着黎明瑾和白婷出门去了,直奔京城最繁华的几条街,先去看一场戏再买东西!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95章 看戏
京城的戏文可比昌平县的多多了,都是按照最新、最时兴的话本内容在排。
虽然京城这边的大部分东西比其他地方都要更新更奇,但是很显然话本并不在其中,因为地区不同写话本的人也不同,京城不一定有外地时兴的话本,外地不一定有京城的。
不过京城时兴的话本通常来说会很快就被流动的商贩们带去全国各地,很多外地风流学子写话本都是以京城的话本为标准。
黎明瑾来了京城之后忙活的事不少,看得话本不多,他们今天要去看的戏文正好就是他之前没有看过的话本。
认认真真地看了一场戏后,黎明瑾对京城这边时兴的话本有了兴趣,他拉着白志文说:“阿文,等会儿咱们逛完了就去京城这边的书店看看,有没有不一样的话本子,咱们还得在京城待个至少十天半月,我多买些话本回去,在路上也可以看看。”
“好。”白志文答应。
今天下午他们就是出来逛的,看到喜欢的就停下来仔细瞧瞧,没走多久,白志文和黎明德的手上就提了不少的盒子、袋子,其中七成是黎明瑾的东西,只有三成是白婷买的。
243/262 首页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