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殿试比会试排名靠前的学子相对更容易被选中,白志文和黎明德悄悄对视一眼,他们都看明白了对方眼中的含义:选馆考试,他们的文章最好写的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错但不亮眼,以降低他们被选中的几率。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担忧,那就是六皇子。
  当初六皇子隐藏身份在茶楼同众多学子交流的时候,他们之间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可那天他们救了六皇子,说不准六皇子会因此对他们特殊关照,私下叮嘱人把他们两人给留下来,那就糟糕了。
  他们此时还在皇宫之中,只能将心中的担忧压下,白志文和黎明德笑容满面地等着一甲游街回来,忐忑地参加琼林宴。
  在琼林宴上,好几位成年皇子明着暗着对外地的新晋进士表露了招揽之一,只有六皇子稳坐不动,看不出来他的意图。
  六皇子这样,让白志文和黎明德猜不透他的想法,到底他是对招揽新晋进士没心思呢,还是他已经选定了要招揽的人,比如说他们这样的,所以才稳坐钓鱼台。
  一场觥筹交错又暗藏汹涌的琼林宴结束,白志文和黎明德回到家,竟是觉得琼林宴不比考试轻松。
  第二天,章安浩就派人送了一封信来,信中对两个弟子说,选馆考试他们最好不要锋芒外露。
  章安浩的意思也是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的想法,他们这种无权无势的学子不要去搏什么从龙之功。
  《大学》中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有治国安邦的理想没错,前提是齐家。
  有家才能齐,他们身后还有家人、师友,不要随便冒险。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97章 去与留
  黎明瑾对选馆考试不怎么了解,白志文他们在皇宫外等待殿试结果的时候,他和白婷也早早地起床收拾打扮好了,等着官差来报喜。
  这一回,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从家里出发时带的衣裳早就不合适了,在章家大少夫人的帮助下,他们两人或自己做、或在外面买合适的衣服首饰,有了一套喜庆的夏装。
  不止黎明瑾和白婷在收拾,这一条巷子的人也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们知道这个巷子里那三个租住的学子都过了会试,即将成为进士老爷。
  对这些普通老百姓而言,除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代表着特殊含义,剩下的二甲和三甲没区别,都是进士老爷。
  他们也早早地就把自家院内门外打扫干净,准备等会儿开门看着官差报喜,对他们而言,看住在附近的人成为进士也是他们的谈资,足够在未来三年里同其他巷子的人吹牛。
  礼部的人主要负责殿试之后的各项事务,对白志文和黎明德这种非京城户籍的学子,他们除了派人到他们在京城暂住的地方报喜,还会把喜报交给驿站的人,由驿站的人将喜报层层送到学子的户籍所在地。
  在官差走进巷子的那一刻,黎明瑾他们将对未来的担忧暂时抛在脑后,只想单纯地享受报喜带来的喜悦。
  恭喜的话就像不要钱一样从官差的嘴里说出,黎明瑾他们准备了足足的喜钱给报喜的官差。
  等到官差走了,住同一条巷子邻居们才上前,对这些邻居们,黎明瑾他们就没有准备喜钱了,而是买了京城出名的京八件给大家。
  京八件是京城这边最出名、最有代表性的糕点,京城的老百姓有了喜事,就很喜欢用京八件做为回礼,好看、好吃、寓意好。
  黎明瑾他们去买京八件时,糕点铺子的老板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专门给新晋进士老爷们回礼的京八件。
  主要的区别就是京八件的外包装多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用金色的字迹写了一些祝贺的话,看着就特别喜庆,讨人喜欢。
  来贺喜的邻居们收到京八件,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对进士老爷的看好,什么一定能够留在京城,日后平步青云一类的话一个劲往外冒。
  黎明瑾和白婷对这些话一笑而过,邻居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他们很大概率是不会选择留在京城的,没法帮衬邻居们,但是大家的好意他们心领了,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给邻居们的谢礼是外面铺子统一买的京八件,给章家单独送去的京八件则是他们专程找糕点铺子定做的,图案和包装都不一般,是白志文和黎明德自己设计的花样,请工匠做的模子。
  要不是因为他们租的小院子没有烘烤糕饼的炉子,邱嬷嬷还想带着黎明瑾和白婷亲手做给章家的京八件,不过考虑到他们不好改动房东的房子,只能作罢。
  等到送走了这些过来道谢的邻居后,黎明瑾和白婷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关上门他们低声说着刚才的事,想想他们有没有应对得不好的地方。
  邱嬷嬷坐在一旁坐着,不知道是在晒太阳,还是忙碌了一上午她眯着眼休息。
  等到黎明瑾和白婷说到过两日出去买带回昌平县的东西时,邱嬷嬷突然开口:“他们殿试名次比会试更高,选馆考试被留下的概率不小,瑾哥儿,白少夫人,你们最好有一点心理准备。”
  “什么?”黎明瑾惊讶,他之前听白志文说过殿试之后还有一个选馆,但是当时白志文是说的选馆不重要,怎么听嬷嬷的意思,通过选馆考试他们有可能会留下来?
  邱嬷嬷解释:“我只是说有这个可能,具体他们能不能留在京城,一要看选馆考试的表现,二要看上面有没有人私下照顾。”
  自己的表现是他们可以控制的,上面人的照顾就要看上面的人的意思了,这可真说不准。
  当然了,放弃选馆考试也是可以的,但自从殿试有了选馆考试之后,就没有二甲、三甲的新晋进士放弃选馆的,如果白志文他们成为了这个先例,反而更吸引人注意。
  “希望能如我们所愿吧。”听了邱嬷嬷的话,黎明瑾也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他只希望如果六皇子对白志文他们有了关注,纯贵妃和静安公主会劝住他。
  琼林宴后,除了一甲的三位立马就被授予了翰林院的官职,其他的新晋进士都等着过两日的选馆考试。
  由于选馆考试白志文他们已经决定了中庸,所以考试之前他们就放松地在家待了两天,除了练字没有看书,等到了选馆考试这天,他们和万荣潼一起乘坐马车到翰林院。
  选馆考试表面是翰林院在众多二甲、三甲进士中挑选他们认为有潜力的进士留下学习,实际上,这个考试背后有皇上的身影。
  殿试的排名是要公布的,皇帝除了要考量学子们的学识,还得考虑他们背后的势力,有些人才皇帝中意,但是他们不符合前三甲的条件,皇帝就会通过选馆暗示将其留下。
  庶吉士中这一部分就是皇帝给自己培养的心腹,如果庶吉士成长得符合皇帝对他的期望,那自然过了三年散馆之后节节高升,如果庶吉士在翰林院的成长不符合皇帝的预期,那他自然就会被皇帝给忘掉。
  当然了,为了让外面猜不透自己的心思,每一届留下的庶吉士大多数还是由翰林院的掌院大学士来选,皇帝只会把自己看中的少数人混入其中。
  皇帝每一次殿试阅卷只会看画有五个圈的试卷,白志文和黎明德他们排在第九和第十,名次很靠前。
  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名次代表着皇上对他们什么态度,最好只是皇上在阅卷时单纯欣赏他们的答卷,才把他们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没有其他特殊关注。
  这样在选馆的时候,他们只要表现得平庸一些,就不会被选中留下。
  一起坐在同一辆马车中,万荣潼感觉到了白志文和黎明德的紧张,他想了想,低声问他们:“志文兄,明德兄,你们两是想留在京城,还是不想留在京城?”
  在原汉省晋台书院的众多同窗中,和他们师兄弟两人关系最好的就是万荣潼,关系虽然很亲密,他们也经常一起探讨问题,但是关于留不留京城这个话题,他们没有认真地讨论过。
  京城中暗藏的风云万荣潼或许发现了,也可能他一直专心准备会试、殿试没有注意,白志文想了想反问他:“荣潼兄,那你想留在京城吗?”
  “我啊?”万荣潼想了想,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我不太想留在京城。”
  没等白志文问他为什么,他就主动说了原因:“以前还在原汉省的时候,我一度觉得自己是原汉省学子中的佼佼者,和你们两人接触多了之后,我才发现比我更厉害的人有的是,你们还比我更努力。”
  “当时中举了之后我和你们一起来京城赶考,其实我对自己能不能考中进士不够有信心,如果不是在京城有了德辉先生悉心指点,我这一次很有可能没法通过会试进入殿试,就算进了也可能只是一个三甲。”
  “我们万家在原汉省还算一个不算小的家族,但是放眼京城就不够看了,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也清楚,性子有些散漫,做事凭喜好,不是那种一门心思、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走的人,我留在京城想要出头太难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因为某件事得罪了人,在未来数年里我不仅不能回报家族的培养,说不准还会需要家族的帮助。”
  “还不如我去外面做个地方官,家里人帮忙运作一下把我安排在原汉省附近的省做事,既方便同家族联系,又不容易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而且在地方上好好干,不失为一个好的升迁办法。”
  万荣潼的想法意外地踏实,他知道他自己不是那种适合在京城这样复杂的官场做事的性子,他就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更适合他的路。
  万荣潼说了他不愿意留京的想法后,白志文和黎明德也说了他们的理由,没有提及京城的氛围。
  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不像万荣潼那样,因为出身大家族、有天赋就养成了略微散漫的性子,但他们是从底层的学子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同样属于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类型,他们这样的人留在京城想要做实事不容易出头,到了地方上反而更适合一些。
  而且他们两人拜章安浩为师后,章安浩就一直告诉他们,读书、考科举、做官,不是为了拥有多大的权势,而应该想着怎么替老百姓办事,只要替老百姓办好了事,出来了政绩,上面的人自然能够看到。
  三人说着话的功夫,马车很快到了翰林院外,他们立马停下了讨论去留的问题,有些紧张地下马车等着选馆考试开始。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98章 金人进京
  或许是白志文他们这一次进京赶考一直不停地遇到各种状况,所以现在否极泰来,选馆考试他们终于顺心如意了一回。
  由于他们的文章写得很是平庸,选人的翰林官员们没有看中他们,白志文、黎明德和万荣潼都没有被选中留下。
  选馆很快出结果,学子们当天就能知道他们被涮了下去。
  留翰林院是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翰林不行的话就赶紧换一个。
  接下来这段时间,某些十分想要留在京城、又有门路的学子,会开始想办法找关系,去到六部、通政司、太常寺、光禄寺一类的地方。
  有门路又舍得花钱,在普通的部门谋一个小小的官还是有可能的,就是以后没有机遇和提携很难升职,像六部和通政司这种有实权的,普通的门路还走不通。
  白志文他们没想过要留在京城,所以根本就没有去走那些门路,去吏部登记了在京城老实待着等着吏部让他们去外地补缺。
  地方上的官员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暂时缺了一位,比如说一县的知县没人,可能会让县丞暂代或者知州派人过去暂代,如果是州同知缺了,可暂时让同等级的布政司经历代,等到会试有了新的进士,他们这些新科的进士就会去补那些位置的缺。
  进士出身去外地做官,就算是同进士,最少也能谋一个知县,还能是比较好的地方的知县,偏远、边关地去的知县用不着进士,一般都是举人去。
  如果新科进士没有得罪人,也没有人特意关照,这样的情况下,州同知、布政司经历、按察司经历、盐运司经历这类官职很容易落到他们身上。
  如今,白志文他们现在可以放下心来了,不用担心他们会留在京城,只要等到任命书批下来,他们就可以用两个月的探亲假先回家一趟,然后再去任职的地方。
  虽然现在他们不会再参加科举了,可每天练字和读书这两个基础功课,章安浩还是要求他们不松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章安浩的要求白志文和黎明德都老老实实践行,每天早上起床先把功课做了,然后下午,他们就找上万荣潼夫妻两人一起,到处去看看京城有名的景点。
  此次离京,下一次他们再相聚、再进京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这一天,白志文他们刚巧去了京外的一处瀑布,没过一会儿京城就迎来了一群外邦人。
  大虞朝的北边、西边和南边各有一些小国家,北边是彪悍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国号金,人口少、战力强。
  在十几年前,差不多每隔几年金国就要同大虞朝打上一仗,黎成石就在姜芷芸怀着黎明瑾的时候就去过边境。
  后来金国开始内乱,大虞朝趁机痛打落水狗,趁着他们内乱组织兵马深入金国,杀了金国一个措手不及、元气大伤、分崩离析。
  从此金国就安分了,对着大虞朝收起了他们锋利的爪牙,最近十几年都不敢再随便挑起冲突,每年还会给大虞朝上供。
  原本选馆结束后,吏部开始加班加点地安排这些新晋进士们的归宿,就在他们堪堪把名单整理完,等吏部尚书看了之后就能请皇上过目时,金国人带着给大虞朝上供的牛羊、金银、珠宝来了。
  如果会试、殿试、选馆这些都按照往年的时间正常进行,就不会等到六月份了新科进士们还留在京城,同来上供的金国人对上。
  可是今年出了例外,相比起警惕这些还没有死心的金国人,新科进士们迟个十几二十天外任的事显得稍微没有那么重要。
  金国人一来,皇上那边要处理的事就多了起来,吏部尚书便没有把他手上已经拟定的任命书送到御前。
  在这种时候吏部尚书如果把这一大摞折子送过去,肯定会被押后,淹没在众多折子中,说不准一忙他和皇上都忘了,所以他还是决定等这段时间忙过了,再亲自去请示皇上。
  黎明瑾他们今天去的据说是京城这边最为出名的一个瀑布,叫七亭瀑。
  等他们到地方了看着瀑布,才觉得瀑布其实也就这样,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大,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瀑布,不过这个瀑布最吸引人的本就不是瀑布,而是瀑布落下来之后形成的一条七拐八拐的小河。
  曾经有一位诗人很喜欢这个小河,就请匠人在小河的每个拐弯处修上不同造型的亭子,在不同的亭子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瀑布,这些年下来,亭子已经比瀑布更出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