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门的锁头在农场那边,锁头打开,农场就和这片新圈出来的地连通起来。
然后他们推着油漆车,在这片平整的土地上打格划线,几千平土地被平均分成六份。
做完这一切,天已经黑了,姜默带着巡逻队员们回农场。
第二天,原班人马浩浩荡荡的再次回来。
这次的巡逻队员们,有的肩上扛着铁锹,有的提着装满水的水桶。
“种地?”不少人趴在钢丝网外看热闹。
“现在的土壤能种种子?”有人奇怪道。
“是变异植物吧?农场缓冲带不是种着好多变异植物?”
“怎么种到外面来了,变异植物多危险啊。”路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忍不住喊住相熟的巡逻队员询问,队员们一概不回答。
“每隔十米种一棵,五棵一组,按照我给你们的设计图留出小路、大路和广场。”姜默已经换上了防风夹克,踏着长靴在众人面前穿梭。
“知道了,二老板!”
这边种着树,那边姜默已经让人在钢丝网外支起了桌子。
这次再有询问的,巡逻队都给他们指到桌子旁。
有人专门坐在那里,给难民们讲解棉花帐篷的优点和购买方法。
因为房子没有任何成本,所以卖价不贵。
30萤光币一个人,一个帐篷安排五人入住,可以自己找人团购,也可由农场安排。
当然,即使难民们再信任农场,他们也不敢只凭农场介绍就掏出30荧光币预定房屋。
姜默也不指望他们现在就相信。
他放出这条消息的目的,只不过是提醒大家——趁早攒钱。
毕竟马上就要大降温了,而30萤光币听起来便宜,也要进农场打工一个月,或者捡1500公斤木头才能赚出来。
当然,农场在招人方面也做了一定倾斜,短工优先招收难民,给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
林写意按时把纺纱机和织布机交上来。
二十台机器,当天就搬进信息大厅开始了认购。同时,棉花的购买价格和回收价格被清楚标在公告板上。
购买价格可以说是十分便宜,农场给的回收价格也给的格外公道。
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女人,勤快一点织布一个月,不仅能赚出一家的棉袄,还能攒30-40枚萤光币,恰好能买到农场外的棉花房屋。
机器一出来,很快就被买走一半,剩下的要么是在手忙脚乱的凑钱,要么是凑不够钱,正想办法找朋友借。
有人扯扯自己老公,小声问,“你以前做木工的,能仿出来吗?”
老公皱皱眉,朝她使了个眼色。
可这女子说的话还是被信息大厅的工作人员听到了,工作人员拍了拍手里的一沓纸,“我们卖这两种机器的仿制图纸的啊,两萤光币一张。”
众人一愣,随即一窝蜂涌向图纸。
*
明明还没到11月,温度就冷得像是在冰箱里,不知不觉,所有人的步伐都急匆匆的,着急的为冬天做准备。
棉花只卖了三天,同心社那边又作妖了。
办公室里,方楠气得叉着腰满屋子走,“同心社狗鼻子吗?这边一出政策那边就捣乱。”
徐衍转了转手中的钢笔,“往好处想,这说明加入农场的那些同心社老成员没出卖我们。”
不然就不是三天后才捣乱了。
不知是不是那边换了个智囊,这次同心社出的招还真有些阴损。
他们放出消息,大量收购棉花,用水和食物交换。最诱人的是,提供棉花100公斤以上者可加入同心社。
有了同心社这个保证,农场外围人员完全可以在农场打工赚钱,赚了钱买农场的低价棉花,买完低价棉花之后不回报农场布匹,而是拿着它当做入同心社的筹码。
自从上次被农场挖走二十多人后,同心社也改善了下社内福利,成员每天可免费领一斤水。
这一斤干净的水,对难民来说还是很诱人的。
可这样一来,农场收不到想要的布匹,萤光币得不到流通,拿出去做善事的低价棉花也会进入同心社手里,可谓人财两失。
其实同心社真想要棉花,派人来跟农场好好交涉,农场不会不卖给他们。
但他们就偏要搞这种自作聪明的歪门邪道。
“同心社不好好提升武力,搞起经济战了。”徐衍用笔帽一下一下点着桌面,轻笑一声,“挺好。”
他在一沓纸上漫不经心画了几笔,递给姜默,“布匹的事交给我,你不用管,你看看这里面有没有想要的人。”
姜默拿过那沓纸看了一眼,愣住,“你把同心社成员名单弄来了?怎么做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最近比较忙,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设置的存稿发送,有时候感谢霸王票和营养液的信息就会漏掉某个时间段。
所以手动感谢~
谢谢宝贝们的地雷~谢谢宝贝们偷别的书的营养液养我~快落!幸福!
感谢在2021-11-19 15:00:00~2021-11-20 15: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柠檬水里泡温泉_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阿灼 20瓶;毛毛不毛的猫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6章 爱心水车
徐衍只道,“你看就是了。”
同心社86名异能者,每个人的资料,社会关系,异能领域,分组,在名单上列的清清楚楚。
“你这几天忙得不见人影,是去搞这个了?”姜默惊讶地把材料翻过来翻过去。
别说,同心社真有人才啊,不愧是战斗型社团,光特殊变异的人就有近十个。
有冰系异能,土系异能,兽化异能……姜默的手指滑到一个人名停住。
“李美:石化异能,被她摸过的东西,会逐渐石化。”
这人是卫景手下,忠心度高,想招揽过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暴风雪快来了,同心社顶不住的。”徐衍道,“但他们的人,我们不可能全盘接收,这对农场内部的稳定极其不利。”
“所以,你可以先想好一个意向名单,见机行事。”徐衍解释。
姜默的目光再次从名单上一一扫过,“明白了。”
他抬起头,“但是在暴风雪来之前,我就想跟卫景借个人,卫景应该挺好说话吧?”
上一世姜默和卫景接触的不多,反而是徐衍,时常和卫景见面,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
那时候卫景作为同心社首领,经常给姜默的据点优待,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徐衍的斡旋。
徐衍自然明白姜默的意思,这是把这件事推给他了。
他思索片刻,“我去试试。”
*
同心社放出消息没多久,农场很快调整了棉花出售政策。
一是棉花限购。
每人每周只能购买定量棉花,而这个量,以一台纺纱机一周可用掉的最大棉花量来定。
二是棉花提价。
棉花提价一倍,但如果纺出来的棉纱拿回农场交易,农场将返还提高的差价。
这样一来,除非手里有大把的钱可以浪费,并有能力雇许多人购买棉花,正常人很难通过收集棉花的渠道加入同心社。
至于同心社自己派人来购买棉花?当然可以。
反正棉花只能用萤光币购买,你们的人若愿意来晾木厂打工,我们也挺欢迎。
从萤光币发行之时,就注定了同心社在经济掌控上打不赢农场。
但这样也有一个问题,棉花限购肯定会打压到织布工们的卖布意愿。
当一种资源变得紧缺,而偏偏这种资源还是过冬必备资源,人们肯定倾向于自己多囤一些。
农场回收的布料必定减少。
还好,林写意的电力织布机很快就要完成了。
*
另一边,两辆贴着巨大爱心的卡车从农场缓缓驶出。
“爱心送水,爱心送水。”车外绑着的大喇叭喊。
“送水?免费吗?”很快便有人围上去。
“爱心送水,爱心送水,每人每天凭领民证可领半斤水。”
“咔嚓。”车上的小伙子把大喇叭关了,回应,“当然免费。”
“同在S岛生存,谁不是挣扎着熬过来的?”
“我们两个老板就说啦,既然农场都咬牙熬出点儿希望了,就不能忘了大家。”小伙子从车窗探出头。
正是巡逻队二队长苏羽。
苏羽眨眨小眼睛,“这年头谁不缺水啊,我们在农场里买水也都要花萤光币。”
“但怎么说呢,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S市人,说不准末世前还认识,一起喝过酒,一起吃过饭。咱们一人一点儿萤光币,省省不也省出来了。”
小伙子说的多好,真是说到很多人的心坎里去了。
末世前,很多人都还是好朋友,好同事,末世一到,他们的身份地位天翻地覆。
有因为一点物资反目成仇的,有成为异能者后身份调转的,有昔日朋友分道扬镳,也有亲人流离至今没有消息。
一群人带着赞叹与感激,拿出领民证,在车外排好队。
半斤水不多,也价值两毛五萤光币,十二公斤实木呢。
苏羽和同伴跳下车,打开车厢给来人登记、接水。
“小伙子,我们没有领民证能领水吗?”有几个人围过来。
“能啊,”苏羽掏出一个充满电的手机,“不过得登记一下你的领民证号码,再给你拍张照。主要是防止有人多领。”
他接着道,“后面跟着的卡车是个流动摊位,回收物资,里面也有米面蔬菜售卖,都是用萤光币交易。你们想卖实木的话,赶紧卖给卡车,这不省得你们自己搬了吗?”
又叹口气,“农场存的汽油也不多,也不知道这车能开到什么时候,眼看着冬天越来越冷,越来越难熬了,能开一天是一天吧,也算是方便大家。”
这目的就很明显了。
说是送水,实际是为了给自家流动物资车招揽生意。
后面的卡车厢打开了门,围观的人顿时眼前一亮。
车厢分成两部分,一半空空荡荡的,准备装物资;另一半则整齐摆放着大米、压缩饼干、水、肥皂,甚至有又细又干,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禾。
“这些柴也是卖给我们的?”有人激动。
“当然!不然农场回收那么多木板做什么?我们农场里用电力取暖,哪儿能用得上木柴。”苏羽解释,又带点歉意地笑笑,“只不过这些木板农场出力加工了,卖的肯定会比收购价贵一点。”
“那是一定,农场也要赚钱的。”早知道如此,他们自己存什么柴啊!
要找斧头,磨斧头,劈柴,晾晒。
晾柴禾的时候要选个好天气,选个干燥朝阳的地方,还要有人时刻看着,免得柴禾被人偷走。
浪费了多少人力和精力。
之前农场倒是传出一点向外售柴的消息,但他们不信,还以为农场像同心社那样,收集柴禾是为了给自己用的呢。
早知如此,他们全家出动捡木头,卖给农场换钱,然后买粮食、买水、买柴,把人力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日子早就上一个台阶了。
细柴并没有贵太多,比如实木柴禾,收购的价钱是50公斤一萤光币,卖柴的价钱是35公斤一萤光币。
柴禾晾的极干,十分好烧,劈柴的人还贴心的把漆料、塑料、铁钉都刨掉了,避免烧柴的时候产生太大烟。
把人力算进去,农场这个柴禾的价格真的很公道。
两辆爱心送水车就在苏羽的大喇叭和大嗓门下,慢悠悠一路向东,朝着同心社据点开过去。
住在农场附近的人,因为要依赖农场生活,平时时刻关注农场动向,自然知道萤光币是什么。
但S岛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或者是堡垒派,固守家中,或者较为谨慎,只与亲近的人结成小社团。
他们在听说萤光币的时候,就比较迷茫了。
有谨慎的人问可不可以不通过萤光币,直接置换物资,苏羽就递给来人一个本子,记录着流动物资点所有待售物资和回收物资的价格。
“您可以先把物资兑换成萤光币,再把萤光币全都花出去。”
自然也有接受能力强的,不仅兑换出许多萤光币,还积极地问农场内的市集都出售什么东西,外人可不可以去市集一部购物。
在得知市集一部只有农场职工才能购物后,有些人蠢蠢欲动,“临时工可以吗?”
“当然可以,近期农场临时工的需求格外多。”
苏羽不紧不慢的给每个人讲解,力求让每个人满意。
大老板说了,货币普及是个极缓慢的过程,所以他不着急。
两辆车就这样到达同心社据点,在在同心社据点附近绕一圈后,收了半车木料之后,再慢悠悠开回农场。
当然,到同心社附近,一些抢手的货物,比如蔬菜,细柴,棉花等全都卖没了。
苏羽拿着大喇叭嚷嚷:“不好意思啊,农场每次带出来的东西有限,只能先来后到。”
蔬菜没了没关系,但棉花和细柴都是他们过冬的必要物资啊!
且苏羽还说了,农场建了两个炭窑,再过几天卖的物资里就会有木炭和炭盆。
可想而知那东西会有多抢手!
反复几次缺货,那些能搬家的,就搬到离农场更近的地方,不能搬家的,只能大清早提前去物资车的路线上等着。
同心社附近的人口密度肉眼可见的减少。
后来还有脸皮厚的,跑到同心社成员面前问,“人家农场都送水,你们不搞活动吗?”
毕竟前几天同心社还放话,公然跟农场抢棉花来着。
怎么说,就算两个超市竞争,还得你来我往送几次东西呢。
19/59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