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东边的河都涨水了,这可真是难得一见,幸好他们村儿的桥是石头桥,还是铁青盖房子的时候,将木桥改成了石头桥,且加高了一些,这才没有被河水淹没。
以前他们哪儿会想那么多?
现在不得不庆幸,铁青这人太有先见之明。
听说前头柳树村的木头桥,都被河水给淹没了。
“是啊,收成肯定受影响。”铁青也有些不开心,但是这个时代,天灾人祸,无可避免。
他来了之后能一直风调雨顺到现在,已经是老天格外厚爱了。
“这倒是没啥关系,只要不绝收就行,咱们村儿现在主要是靠榷场赚钱。”魏村长道:“今年还是赋税的一年,只要地里的收成够吃,其他的钱可以从商队里赚。”
他这么一说,铁青就明白了:“那倒是。”
虽然雨水大了一些,庄稼肯定减产,但是树林县的百姓们并不担心吃不饱肚子。
除了在家招待商队和走商,他们还可以去县城那边找活儿干。
县城正在扩建当中,往南扩建了差不多两个县城那么大的地方。
而且还维修拓宽了道路,以前赶着牛车走一天的时间才到县城,现在半天就能到了。
县城如今的郊外就差不多是树林县了,中间的距离只有不到十里地。
改建县城是个大工程,又是朝廷主持修建,这个时候,估计朝廷也是青黄不接,所以干一个月的活儿,给的是一百个铜钱,五十斤的苞米。
这个苞米就是苞米棒子,回头得自己搓了苞米粒子然后去研磨成粉。
虽然给的少,但是一个壮劳力要是省吃俭用的话,也能养活一家三五口人,吃不饱但是绝对饿不死。
要是家里有吃的,这些苞米也能卖钱,或者跟上头说,要铜钱不要粮食。
“听说有不少人来咱们这旮沓找活儿干。”魏村长跟铁青八卦:“咱们看不上那仨瓜俩枣的,外头的人挤破脑袋。”
他们的确是有这个底气,接待了来来往往的商队,还有设立的茶棚那里,赚的并不比辛辛苦苦一年种地挣来的少。
“茶棚那边怎么样?”铁青看有好几家的地里头,来的都是老人或者是孩子,最多的是内眷们。
“生意好着呢,不少商队都是路过,这个时候大概是交易的旺季吧?他们都一窝蜂的跑去县城了。”魏村长道:“但是路过的时候,肯定是要歇歇脚,买点东西吃的,尤其是这个时候,过水面条跟凉皮儿最合适他们了。”
“那也只有两个摊位的买卖好一些。”铁青有些担心花样不多,大家赚钱少。
“不少了,面摊儿有两个,一个手擀面一个抻面的,但是有好几家的卤子都不一样。”魏村长道:“比如说鸡蛋卤,就有酱鸡蛋卤、柿子鸡蛋卤、辣椒鸡蛋酱……;肉卤也分了好几家人经营,不然没那么大本钱,鸡肉卤、牛肉卤、羊肉卤啥的……。”
原来他们经营那些面条不算,卤子还分门别类了起来,另外,经营凉皮的竟然是肖老六跟肖老八家,两家联手占据了凉皮儿这个吃食儿的买卖权。
话说凉皮儿还是铁青带来的吃食儿,铁家自己不做买卖,笑哥儿就让六叔跟八叔家里做这个,这个东西只需要卖一夏天就行了。
还不耽误地里的活儿。
另外凉皮儿里头除了面皮的还有米皮的,做法差不多,但是因为用到大米这个东西,一般人家整不起,村长家就做了米皮的生意。
老孙家常年累月在茶棚那里卖豆浆,一个铜板往饱了喝。
一勺绵白糖需要一个铜板,一般的人喝豆浆的时候,都会要一勺绵白糖。
“你们都玩出花样儿来了。”铁青听的摇头晃脑。
这些人啊,以前是老实巴交的汉子,现在明显变得油滑了。
“没办法,大家都想挣钱,可是咱们村儿就那么几个挣钱的办法,要公平就得大家都公平。”魏村长笑了:“当初你盖茶棚的时候,要求那么多,既要茶棚地势高,又要啥排水效果良好,更要盖得结实,风雨不透,一开始我们都嫌弃你弄的麻烦,还有些人私底下抱怨说随便盖个棚子就好,现在么,他们啥都不说啦!”
这次下雨,他们茶棚往县城的方向,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些人私自搭建的小窝棚啥的,全都被雨前的大风掀飞了,还有一个县里头的茶行,专门在这里设定的一个茶水摊儿,平时就是烧开水,然后给人用高沫儿泡茶,一壶这样的茶水就要一钱银子呢!
他们也不讲究啥卫生的,结果这次损失惨重,他们的茶摊儿都让雨水给泡塌了。
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但是茶叶点心啥的都不要想了。
那些经营摊位的人,都浑身湿透的回了家。
这么多天下来,唯有榆树村茶棚那里能遮风挡雨,还有很大的仓库,可以临时让商队停靠休息。
又因为下着雨,很多商队都不敢冒险前行,万一让自己的货物被雨水湿透了可咋办?尤其是一些经营丝绸布匹的商队。
以至于榆树村茶棚旁边的临时仓库都爆满。
“以前让你们修建临时仓库,你们都觉得没啥用,这回看到了吧?”铁青乐了:“以后那些商队再过来,肯定优先选择咱们这里落脚。”
俩人说了一路,才各回各家。
不过事情地区是如铁青所想,其他地方的摊位没有那么讲究,一场大雨就有可能冲毁他们的茶摊儿,可是榆树村的茶棚却清净干爽。
更有很大的能遮风挡雨的仓库,提供给商队用。
那些曾经对榆树村不理不睬、或者违背了榆树村规矩的商队,后悔的要命!
铁青回来之后还跟笑哥儿道:“这下子,不少商队都知道咱们村儿了。”
“早就该知道了。”笑哥儿打开了家里所有的窗户通风,外面骄阳似火一般,地上起了一层热浪,而冷下去的温度再次上升,田地里的水,很快就被蒸发掉了。
笑哥儿趁机洗了全家所有的床单被罩,又晒了所有的被子:“下了好几天的雨,我都怕咱们家被子发霉发潮。”
铁青帮忙晒被子,一边干活儿一边跟他夫郎聊天:“今年秋收之后,跟长工们的合同也到期了,不如将地租赁给他们种吧,我们只要二成收入就行,剩下的他们随便。”
二成,是很少的租子了。
一般都是三成到四成,也有那狠心的跟佃户一半一半。
而且不包括赋税在内,税粮还是要佃户们缴纳的,最后佃户们也就能剩下二三成左右,勉强煳口的粮食。
遇到丰年还好,能有点富裕。
遇到了灾年,那真的是活不下去了。
“行,这事儿你安排就好。”笑哥儿道:“租赁出去也好,咱家不差钱,也有的是吃的,你整天这么忙也不行。”
最主要的是,农活儿的确是很累。
笑哥儿是干过农活的人,知道这种累,他不想家里日子过得这么好了,还要相公这么累。
再说长工们都是好脾气的人,他们也不会随便祸害他们家的土地。
“我看铁蛋儿身体挺好的,明年我们去府城玩一玩吧?”铁青提议:“我们还能去塞外的榷场看看。”
他想带着夫郎跟孩子出门去走一走了。
在这个世界他已经生活了十余年啦,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他想出去走走。
“好啊!”笑哥儿乐了,月牙儿一般的笑眼更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我们四口人出门去走走。”
铁青点头:“嗯!”
两口子既然这么打算了,铁青就开始盘算自家的土地要怎么处理,家里他打算托付给铁力夫妻俩。
同时,铁青还要打造一辆大马车,来安顿他的夫郎跟孩子。
起码要不能太颠簸的那种,另外就是里头要软和,夫郎跟孩子赶路的时候才不会遭罪。
铁青每日忙忙碌碌的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炎炎夏日里,凉皮儿再次盛行起来,铁青家的凉皮儿,不止是面皮还有米皮。
现在家里头的凉拌菜,每天都会出现在餐桌上,这天傍晚,吃晚饭的时候,笑哥儿就跟铁青嘀咕:“前些天一场大雨下的都涝了,这几天又热了起来,已经快半个月没下雨了。”
夏天天气热,即便是下涝了的那会儿,地里头都有存水了,可这些天过去了,地里头那点存水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干热无云的夏日里,人都要晒蔫巴了。
“没啥大事儿,这都要立秋了。”铁青给笑哥儿夹了一筷子凉拌菜,他们家凉拌菜里头放了不少鸡肉丝。
因为小金叔觉得夏天大家都吃不进去太油腻的东西,就特意弄了这个凉拌菜里头放鸡肉丝的菜,让大家好歹吃进去一点肉。
而且鸡肉不油腻。
“我就是热的没啥精神。”笑哥儿低头吃饭:“孩子也热的不爱吃东西了。”
铁青看了一眼山哥儿,还行,山哥儿今天吃了一碗饭。
铁蛋儿却是不爱吃热的东西,倒是爱吃凉的绿色的菜。
而且铁蛋儿吃饭的时候,用的是辅助勺子,小孩儿用的那种,围着饭兜兜,吃的很是认真,尽管刨得到满桌子都是米饭粒儿。
他吃的是小金叔特意给做的小米饭炒鸡蛋碎。
这么热的天气,大人都是蔫巴巴的,何况是孩子了。
“没事儿,过几天凉快了就好。”铁青只能这么安慰夫郎。
果然,立秋那天,家里难得吃了一顿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抓秋膘么,然后天气就真的凉快了下来。
不止如此,大概是今年雨水太足了的关系,秋白菜今年长得尤其的大!
铁青去看了一眼,顿时哭笑不得:“这么大?”
“这可是今年秋白菜的白菜王!”老肖头儿难得出门来看热闹:“老乔家发达了!”
“发达个啥啊!”乔大庆眉开眼笑的谦虚:“我家这里是个低洼地,种白菜那会儿还没想那么多,谁知道那场雨那么大,旁的地里头都存水了,我以为这里的白菜要烂根子了呢。”
结果他们家地里头的秋白菜都活了不说,还长得很大,其中有两棵大白菜不知道是不是吸收的水分多了点儿,比旁边的大白菜整整大了一倍半的分量。
快有半人来高了。
第471章 丰收的秋白菜
“这起码得四十斤吧?”老肖头儿上前看了半天:“恐怕得四五十斤。”
这两棵巨大的大白菜成了大家看的稀罕物儿。
“要不这两棵大白菜别卖了,留籽儿吧?”肖姑姑也看的眼热:“以后咱们大白菜都长这么大。”
“可不行,这要是没留好,就毁了。”有人想要留籽儿,就有人担心留不住,反对留籽儿。
白菜留籽儿其实就是让白菜自由生长,不砍掉,到时候只要拿了白菜籽儿就行了,至于留籽儿的白菜,是不能吃的,只能熬熟了之后喂猪。
因为那样的白菜老的人都吃不动了。
一群人围着那两棵大白菜唠叨了半天,也没说要咋办。
乔大庆还是问了铁青:“你有啥想法儿?”
“卖了吧,单独卖给田掌柜的,他会给个好价钱。”铁青道:“留籽儿的话,明年未必能长得这么大,不是每年夏天都有那么大的雨。”
乔大庆点头:“也是!”
于是决定卖掉这两棵特别大的秋白菜。
铁青摸了摸鼻子,他有点心虚,当时只顾着让一些田地里的庄稼抗住那一拨水涝,忘了白菜这东西,是个水菜。
一个劲儿地吸收营养成分和水,就长成了这样。
不过田掌柜的听说有两棵超级大的秋白菜,他第二天就跑来了,都没去铁青家找宿,先去乔家的菜地里看了那两颗超级大的秋白菜:“好东西,好东西!”
榆树村普通的秋白菜都价值不菲,这俩大的他就没打算卖出去,他要送回主家,再让主家看情况,是要送人还是自家享用?
“你看这俩,能给个啥价钱?”乔大庆问田掌柜的。
他们都是熟人了,田掌柜的也不跟他玩虚的:“这俩我以平时两倍的价格收,你看好了别让人给糟蹋了,砍得时候,下手深一些,最好是带着根儿那种,能长时间存放。”
腌成酸菜有些麻烦,还是新鲜的好。
“行行行!”乔大庆忙不迭的点头:“您说咋样就咋样!”
这可是高价大白菜啊!
自打去年,那个吴氏一族的人,被老郭家忽悠了之后,所有人就都知道了,要想买到正宗的大白菜,还是需要来榆树村。
但是榆树村的大白菜轻易不外卖。
亲戚朋友之间买个一两个吃一吃还行,超过三棵就没人搭理你了。
田掌柜的慢悠悠的去了铁青家,晚上跟铁青在前院吃晚饭,顺便喝点小酒:“今年这白菜长得大,压秤啊!”
“是呢。”铁青不跟他说这个,反而跟他打听:“府城里,哪家客栈最干净,清净一些的?”
“你要去府城?”田掌柜的放下了酒盅。
“我想带夫郎和孩子,明年出门走走,去看看榷场,然后再去府城玩一圈。”铁青道:“我家长工们明年的契约就到期了。”
“嗯?”田掌柜的夹了一口菜吃:“你不打算续约?”
铁家的长工待遇好,所有人都知道,要是铁青不打算续约了,那些长工离开铁家,那么是不是还得招新的长工来铁家?
“是,我打算将地租赁给他们种,我就只管收二成的租子,家里也不缺那点钱。”铁青道:“趁着还年轻,孩子们还小,我带着夫郎出门熘达熘达,府城总该去一趟的。”
要是条件允许,他也想去京城走一走。
或者去一趟江南,看看山清水秀的风光。
“既然是要出门逛一逛,还是去府城,何必住在客栈?直接住在我家就行了,客栈再干净,能有自家好?”田掌柜的乐了:“我家在府城有房子,到时候你带着笑夫郎跟孩子去就行了。”
266/287 首页 上一页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