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事儿,田掌柜的才不会往外推。
住在客栈?哪儿有住在他们家合适啊?
如今田掌柜的大小子,已经跟在他身边,等到田掌柜的退下来了,这边的差事,还要他家大小子顶上来呢!
他家二小子,正好在府城的田家名下的一个布庄做掌柜的,他们家在府城的确是有房子,但是田掌柜的是带着夫人在这边当掌柜的呢。
并不是两地分居的状态了。
大小子跟媳妇儿在这边,还有两个孙子。
二小子在府城跟媳妇儿守家顺便照顾他们的孩子,另外就是在府城当掌柜的,离主家近一些。
其实也是主家变相的扣押了二小子一家。
不过没撕破脸,这个可能就是大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
主家看到了吴家的下场,就对他特别优待,连少东家来了一趟都没有说啥。
如今少东家去了京城发展,家里是东家坐镇,老东家已经仙逝了,家里就剩下老夫人颐养天年。
只要能跟铁青拉近关系,啥机会田掌柜的都不想放过。
关系是瓷实的,但是也需要不断地维护,让它变得更加的瓷实。
“住在你家……合适吗?”铁青心动了。
客栈说实话,他并不太想入住,毕竟带着夫郎跟孩子呢。
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县城里整个绣庄给笑哥儿,就为了每次去县城,能有个固定的落脚地。
而不是每次都去客栈。
尽管客栈收拾的干干净净,可是在铁青的眼里,还是脏乱差的地方。
尤其是这个时候的客栈,可不会消毒。
最多是被褥洗的勤奋一些,但是大冬天的谁家会总洗被褥啊?
看着干净无非是没几个人入住而已,实际上一冬天不洗被褥的有的是。
“合适,你我忘年之交,我俩小子管你叫铁大哥,你不也应声了吗?”田掌柜的道:“我家是个两进的院落,但是带着两个大的跨院给我家俩小子住,隔壁还有一个跨院是空着的,你去了就住那个客院吧,安静消停又安全。”
“那我就先给你约定,你去了那边就找田家布庄,那里的掌柜的是我家二小子,你去年过年的时候,见过的那个。”田掌柜的道:“他也认识你,到时候让他带你回家去,在府城吃喝玩乐啥的,我不操心,但是住着的地方一定要在我家,不然外头啥事儿都有可能发生。”
他担心的是,铁青跟笑夫郎这夫夫俩都没出过远门,啥都不知道,万一有啥事情发生,有个当地的田家做靠山,比啥都强。
“知道了,谢了!”铁青跟他碰杯:“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明年开春儿之后就出门去走走。”
“行!”田掌柜的喝了酒。
第二天他就回去了,县城里一大堆的事儿呢。
铁青则是请人给他打造一辆新的马车,要求空间宽大,上头甚至要蒙上乌篷布,这东西防水,就算是下了大雨,车子也不会被淋透。
东北这边没有乌篷布,这玩意儿是江南水乡才用的多。
因为江南多河流,乌篷船就用这种布料蒙的,铁青要买,杨家大嫂可犯愁了:“这东西可不好买,我给你想想办法,多久要?”
“明年开春儿之前。”铁青道:“不管多少钱,一定要好的那种乌篷布。”
“知道了。”杨家大嫂赶紧想办法:“我倒是认识几个江南来的商队,他们贩卖的布匹都是一些华丽的丝绸,有那么几个粗布还是他们用来裹着货物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乌篷布。”
“尽量快一些。”铁青道:“我有用。”
“嗯,行!”杨家大嫂答应了。
铁青买了一些小玩意儿,就回了榆树村。
一进门就看到山哥儿正在教导铁蛋儿拿着弹弓打树叶子。
笑哥儿不让他们打小鸟儿,因为觉得小鸟儿吃虫子,不能打。
“回来了?”见到相公回来了,笑哥儿也不编纂络子了。
“爸爸!”两个孩子都扑了过来。
“哎!”铁青蹲下来,抱住了俩孩子:“爸爸给你们买了好多好东西,走,进屋里去看看。”
俩孩子欢快的跟着爸爸进了屋子,笑哥儿一看铁青大包小裹的就知道他又花了不少钱,打开之后他看到了一匹淡紫色的锦缎,上头竟然是洒金的那种,这可少见了。
“听说是江南那边来的商队,这匹料子是杨家大嫂特意给你留的,让我给你捎回来。”铁青一看笑哥儿的眼神,赶紧说明一下:“杨家大嫂说是让你自己裁剪衣服穿。”
“我这些衣服都够多的了,穿不过来了。”笑哥儿笑了。
以前是衣服不够穿,有那么一两身好衣服,都不敢轻易穿出来。
现在他的衣服整整两个大衣柜都装不下,各色料子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就今天,伍夫郎还给他送来了两套秋装,厚实的那种,生怕天气凉了他没有厚衣服穿似的,其实他的秋装有十几套那么多。
“夫郎永远都少一套新衣服,做吧!”铁青爱看笑哥儿穿的好好地衣服,但是他永远记得笑哥儿最爱的蓝染布料,这次也买了回来。
笑哥儿在家穿的衣服,都是这样的料子,朴实无华但是耐磨扛脏,尤其是要照顾孩子的时候。
两口子跟孩子一起用了晚饭,铁青本以为这事儿起码几个月才能成,毕竟这玩意儿不好找。
结果杨家大嫂三天之后就让人给他捎回来两大卷的乌篷布。
“这么多?”这可是大出铁青的意料之外。
“我嫂子说,这东西本来也难找的,谁知道她跟商队一说,就有商队里的人给找来了两大卷子,说这东西他们是用来圈布料的,防止被雨水浸湿,如今布料卖掉了,他们回去用不上这么多,就给拿来两大卷子,都没要钱呢!”杨大生道:“还有一些油毡纸,说这东西可以贴在车厢上,防水是其次,主要是能防霉。”
铁青点点头:“我知道了,替我谢谢嫂子。”
“甭客气,那我走了!”杨大生说完就跟铁青告辞走了。
铁青自己翻了翻那布料,有点油腻感,他仔细看了一下才明白,这布料纺织的时候,用的就是侵染了桐油的线,然后织成乌篷布,又要浸入一些特制的油料里,浸泡够了时间拿出来硬是阴干,搓揉了之后,就成了乌篷布。
布料厚实的同时,又能防水。
估计十年八年的都坏不了。
的确是他想用的那种料子。
铁青这边得了乌篷布,那边的马车也打造好了,就差上漆了。
同时,秋收开始了,北地今年雨水大,有的地方都涝了,不少庄稼都淹死了,唯有榆树村这边,损失的小一些,但是他们有大白菜丰收,倒是弥补了那点损失,茶棚那里生意越发的好,但是也不能耽误秋收。
铁青又去兑换了一些银子和铜板回来,他家又要开始收购粮食了。
日子就跟往年一样,跟老天爷抢时间,但是秋收的第一天,就下了一场秋雨。
第472章 秋收冬藏
幸好秋雨不大,就下了不一会儿,太阳一出来,地面就干了。
等到大家伙儿动手的时候,这点雨水早就不影响什么了。
只是秋收是个累人的活儿,秋收之前卖了大白菜种了秋菠菜,秋收之后又收割秋菠菜给大家伙儿吃。
茶棚那边对秋菠菜需求量很大,每天都要消耗两大车秋菠菜。
“这么多?你们不是给人喝菠菜汤吧?”铁青看好几户人家都这么往茶棚那边倒腾秋菠菜。
“他们是卖钱呢!”笑哥儿告诉他:“我听斌夫郎说,乔家将菠菜剁碎了合着面跟鹅蛋,做成了炸蔬菜丸子,一碗七八个,就要五个铜板呢!还有老徐家将他们家的花生,跟菠菜做了果仁菠菜,一盘就十个铜板;老倪家用菠菜做汤,两个铜板一碗,卖飞了!”
“秋菠菜这么好啊?”铁青干笑了一下。
平时他只照顾大蒜跟大白菜,秋菠菜这会他也没多费心,没想到大家竟然这么爱吃。
其实是大家平时没啥机会吃到榆树村的东西,也就秋菠菜分量足,大家能吃个过瘾。
很多商队都觉得吃了榆树村的秋菠菜,身上的那股子乏劲儿都没了。
其实是生机充沛一些,人就精神了许多。
“那是,对了,相公,明天上山去采蘑菇。”笑哥儿意气风发:“今年我一定要多采一些。”
这两年生了铁蛋儿,笑哥儿就没上山采蘑菇了,好不容易孩子大了一些,他终于可以上山去走走了。
“行,你去吧,我在家看着孩子。”铁蛋儿还是太小了,不方便带上山,何况上山有很多人一起去,铁青放心笑哥儿。
“嗯嗯!”笑哥儿点头:“我带两个大筐子去。”
铁青没反对,结果笑哥儿上了山,回来的时候,果然装满了两个大筐,一个是油蘑菇,一个是木耳山珍等物。
铁青在家日子过得很顺遂,一如既往地在家里做冬储菜,菜窖里头都塞满了。
三位老大人的伙食也变化多端,白菜萝卜土豆子这些东西也出现在了餐桌上,这是深秋了,只能吃这些东西。
本来日子过得顺遂,可是突然朝中来了信使,求见三位老大人。
铁青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们三个却开始叫人收拾行囊,同时,孔老大人找上了铁青:“我有一个学生,才华横溢,为人正直,只是在他考中进士之后,当了个小官儿,却得罪了一个世家大族的嫡子,那小子不是个玩意儿,搞得我那学生愤然离了官场,如今在家闲着无事可做,我想介绍他来这里,当小学堂的先生,不求他大富大贵,只求他能在这里安稳的过日子。”
“行啊!”铁青点头:“你们是要走了吗?”
“是。”孔老大人乐了,摸着胡子道:“你就不问问,那人的人品如何?当初得罪的是啥人?”
“我不问。”铁青狡猾一笑:“能让您老亲自推荐来的人肯定不简单,他一个进士,都能被挤兑的在朝中站不住脚,对方肯定是有大势力的人,我呢,就是个乡下汉子,世家大族与我而言,很是陌生,我就是雇佣他来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儿而已,又不是让他干旁的事儿?何况,有些人啊,大器晚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说是不是?”
他傻呀才会刨根问底?
有孔老大人这么一个担保人在,他还怕啥?
何况“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真的不好了,大不了让他暴毙就是了。
一个毫无根基的教书先生,他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
“行,那我就叫他来了。”孔老大人满意的回去了。
铁青以为他们走了,那人才会来,结果不到三天,人来了。
这人叫马胜,名字普通,人长得也普通,但是气质很好,有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
他是一个人来的,只租赁了一辆马车,简单的行李,以及一个书箱。
“先生。”他是以学生的礼仪,拜见了孔老大人。
“马胜啊,你来了这里就安心的教书。”孔老大人板着脸道:“不要再意气用事。”
“先生,学生不想连累他人。”马胜低头,声音有些小:“那些人……还在关注学生。”
“没用的,这里他们鞭长莫及。”孔老大人难得抬手摸了摸他的这位学生的头:“好了,我带你去认识一个人,铁青,知道他么?”
“知道,肖大将军的弟胥,京中那大白菜,就是他这边种出来的。”马胜倒是知道一些事情:“这里的东家是他啊?”
“是他,人可好了,你只需要安心的教书,早晚有你起复的时候。”孔老大人道:“但是你这脾气也得改一改,过刚易折。”
“知道了,先生。”马胜已经红了眼圈儿:“学生不孝,让先生为学生操心了。”
先生头发花白,脸色红润有光泽,看起来特别的鹤发童颜。
“铁青给为师调养好了身体,为师给他介绍一个好先生,不用操心的。”孔老大人带着马胜去给铁青认识一下。
“马先生。”铁青摆出一副敬重读书人的架势:“小学堂人不多,孩子们也很听话,而且哥儿姐儿跟小子都有,束脩银子每年一百两,其他束脩都是您的,另外还有一事,除却教导读书识字儿外,还有一位是我家的账房,负责教导孩子们算术和做账本,盘账等等,希望先生不要介意。”
“无妨,数术也是一门学问。”马胜非常淡然的道:“我也擅长一些算术。”
“那就更好了。”铁青大乐,这个马上看着穷酸了一些,但是这人倒是见识不短,让家里孩子跟着学一些,挺好。
孔老大人还告诉他,超过十岁的孩子是不会来上课的,他们会单独学一些东西。
当然,肯定是跟书本无关。
马胜很快就在这里安置了下来,曾经三位老大人休息的地方,给他当了起居室和书房。
孔老大人还将自己的两个常随留给了他,这两个常随都是孔家的世仆,留下来照顾马胜。
在下了第一场雪之后,马胜正式接管了小学堂,三位老大人带着他们的常随,以及东北大营的五千人马,浩浩荡荡的去了京城,临走的时候,铁青一人给了他们一个药匣子,里头是吃二年的药丸子。
这三位走了之后,铁青就回了家,东北这边开始正式的猫冬。
不过趁着天气好,铁青带着夫郎跟孩子们去看了看茶棚子那边是个啥情况。
发现这里生意兴隆啊!
“还有商队呢?”铁青看这里人不少,不由得有些吃惊,他问了身边卖羊杂汤的羊倌家在这边,照顾生意的大娘:“还有人顶风冒雪的来这边?”
“不是来这边,是回去的,听他们说,这下了雪,边贸那边也人少了,草原人一下雪就都消失了,不知道去哪儿找地方猫冬了,都没人了还做啥买卖啊?”大娘消息灵通的很:“他们在咱们这边买够了东西,就返回去了,明年再来,这里的一些路菜干粮啥的都没少买。”
267/287 首页 上一页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