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应:“其实在网上买,一支粉也就1到2元,但在奶茶店里,冲泡一杯现成的,她们就觉得划算。”
刘犇:“大师我悟了。”
游应好笑:“你悟了什么?我觉得你研制食品产品的能力不差,东西又好,肯定可以解决的。”
刘犇:[牛牛比赞.jpg]
刘犇把所有合同的数字都加了一遍,算了一下最后可能得到的无双米数量,确实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可能放都没处放。但刘一彪让他不用担心这个存储问题,因为刘屋村有很多闲置的粮仓,虽然已经很久没用了,但绝对结实、安全。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犇就一边在空间里种田,一边琢磨要研制什么产品,虽然现在村里的无双米还没种,但种下到收获也就两个月,时间太紧了。
到了分发种子时,刘犇已经有粗略的计划了,他拿出了大袋大袋的未脱壳无双米,召集了所有签了合同的村民,开始分发粮种。
“诶……”刘全有领完自己的那份后,看着热热闹闹来领粮种的别家人,忍不住长长地叹了口气。
刘一彪见着了,就问他:“这好事你叹气做啥?”
“我就是想着我二儿子,他过年都没回来,我给他送了米,他也没个回应,不知道他要不要种啊!”刘全有诉苦道。
“哼,我想他也看不上我们这土里刨食的。”
刘一彪显然不待见刘全有的二儿子刘立业,明明住的地方也离村子这不远,过年却找借口没回来,说去岳家过年了,上次他听见刘相思和刘安家聊天,好像连养老钱都没给刘全有。刘全有倒是提二儿子说好话,说他没钱。怎么可能没钱!刘全有家几个孩子,就二儿子刘立业最有钱,而且他妹妹刚离婚,他是一点都不关心啊!
“哎不是这样族长,”刘全有又替刘立业说话了:“他就是忙的,可能没空……”
“忙啥啊忙到回家过年的时间都没有……”刘一彪嘟囔了几声,看刘全有愁眉苦脸的,心软了,孩子不孝,苦的还是刘全有这个老父亲,继续说下去也只是让他难过罢了。
“反正第一季没等上,还有第二季,你也别操心了。”刘一彪拍拍刘全有的肩膀,就去给刘犇帮忙了。
“爹,你还有其他事找族长?”刘相思开着一辆三轮车过来接她爹了。
刘全有摇摇头:“没有了,回家吧。”刘相思下了车,帮着刘全有把粮种搬上车,就一起上车回家了。
全村第一次全面播种无双稻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所有参与的村民都心怀期待又斗志满满。
虽然村里买了新的插秧机、耕地机、收割机,但总共也就10来台,而全村的地加起来却有成千上万亩,显然,光靠机器来是不行的,所以刘一彪也通知了大家,操作几台农机的小伙子会划分好各自工作的区域,以户口计数,每户先用机械耕地10亩,轮流来,一轮结束,每家都被耕了10亩后,再从头来算,就这样循环地去帮忙。
现在刚发种子,还没有开始育苗,正好可以让小年轻们开着耕地机出去试行这个计划了,还能随时补充修改。
所以从这天开始,每个白天,村这头是“铛铛铛”的装修声,那头是“突突突”的耕地机运行声,一天到晚都安静不下来。
当然,这也就是在白天,并不会影响到谁的休息,毕竟村里只要是能动的,这时候都在忙碌地工作呢。
春忙春忙,就是让人在享受到春意盎然的同时,能忙碌起来。
刘犇倒是没什么压力,他和村里其他分到了负责区域的年轻人一样,开着耕地机,在田野里慢悠悠地转。经过了一个冬天,土地里像是又养出了许多小生物,耕地机所到之处,泥土被翻了过来,泥水四溅,那些鸟雀们却像是一点都不怕的样子,一群一群地飞到田里开席,跟在轰鸣的耕地机后面,在泥水中啄食着被翻出土地后来不及逃跑的虫子、泥鳅。
刘犇坐在耕地机上,唯有这时候,他才能惊讶地发现刘屋村居然有这么多的鸟。
光他一个人的耕地机后就紧紧地跟着近千只鸟,有腿又细又长的白鹭,有黑色的牛鹂与乌鸦,当然最多的就是圆圆小小喜欢叽叽喳喳的麻雀了,偶尔刘犇还能在鸟群里发现一只体型很大又羽毛斑斓的野鸡或小小的背上带着一抹蓝的翠鸟,品种五花八门。
听着耳边的各色悦耳鸟鸣声,看着一只只毛绒绒的小鸟们在田里抢食,真不错,刘犇觉得这样悠闲的生活真不错。
“嗯……就是晒谷时,可能容易遭这些鸟的祸害。”刘犇自言自语。
看来有机械可以用的现代种田老农们也不会多轻松了。
等好不容易把全村的地都耕完,马上又要开始插秧了,插秧也和耕地一样,是一家家轮着用机器,但插秧机比耕地机要慢,每家轮流用5亩。所以插秧这活更不能全指望那可怜的几台插秧机,各家各户也得走出家门,扎起裤腿,搬着一盘盘育苗盘,踏入冰凉的水中,亲自用人力插秧。
“这水可真冷。”刘双虎说。
虽然刘一彪是族长,但他一向处事公正,即使是他自己,也是正正经经划分到各插秧机负责区域中,排队等着用插秧机,所以此时和其他村民一样,在没有插秧机时自己也要下地。
刘一彪抱着一大叠育苗盘走过来,斥道:“冷什么冷,现在都5月份了,已经开始热了。”
“哈哈。”刘犇开着插秧机过来了:“爷爷,快把育苗盘搬几盘到我这来。”
“你别家都弄完了?”刘一彪边走边问。
“排咱家前面几户都轮过了,”刘犇停在田里,帮着刘一彪把秧苗盘往插秧机里装:“我觉得吧,很多人家一次种40亩还是够呛。”
“要我说也够呛,他们可能以为,有了插秧机,就能‘刷’地一下全自动插好了,到了收获时,又能‘嗖’地一下全收割好了,最好收完谷子它还能自己把自己晒干,不需要人翻哩!哈哈哈!”刘双虎一边插秧一边哈哈笑。
“哪有那么好事哦!”刘一彪看着刘犇开着插秧机在田里走,插秧机后面整整齐齐地出现了四排笔直的秧苗,心里很是满意,觉得这插秧机买得划算。
“反正这一季他们尝到了苦头,下一季就知难而退了。”刘犇也笑。
插秧虽然不需要什么力气,但人力插秧的话,首先你就得趟着深及膝盖的滑溜泥水走遍所有田的范围,然后你每次插秧还需要弯一次腰,最后你不可能一次带着所有秧苗盘走,只能一盘一盘地让它飘在水里,用完了还得捡回去,再拿新的秧苗盘,这样的过程费时费力,一天下来,所有村民都累坏了。
很多村民第一天回去后就和家里商量了,下一季别贪心,就少种点,甚至不种了,挣大钱当然好,但如果把身体累坏了,可是得不偿失的。好在从刘犇提出让村里人帮忙种无双米到现在正式开始种,有小半年的过度,让村民们都有足够的时间召集回自家外出务工的后辈,这样家里种田的压力也小了些。
全村插秧花了十好几天,插完秧后,所有人一下子都累趴了,在家休息了好几天,手还经常会抖抖,想想之后还有抢收抢种晒谷,又有不少村民怂了,找到刘犇说今年就只种一季,下一季不种了。
刘犇不介意,反正到时候有多少稻谷,他就能多少稻谷,早就开始攒着钱了。
“好久没这么累了……哎哟!”刘双虎趴在床上,何梅给他贴上了一张黄色的狗皮膏药,贴完顺手就拍了一下,拍得刘双虎脸都变色了。
“啊,太顺手了。”何梅不好意思,她经常去给刘犇网店做做贴快递单等临时工作,这不就下意识拍了。
“啊……”刘双虎无力地瘫了,半张的嘴里仿佛有灵魂飘了出来。
刘一彪轻蔑地瞅了他一眼:“不知道这几年你去做什么工了,养得这么废,连地都种不了了,没用。”
刘双虎:……
刘双虎把头转了过去,假装没听到,他出门都是开大车,又不是去搬砖,再说,工地搬砖都没有这么长工时的。
刘犇倒是一点不累,他白天就整天坐在插秧机上,除了屁股总是被“突突突”地颠着有点麻以外,就没什么事了。
这时候王彩晴做好了晚饭,量比平时多了一倍不止,累狠了的刘家人却全部吃光了,显然是饿了。
刘犇给游应发信息:“坐了几天的耕地机,又坐了几天插秧机,我屁股都被颠肿了。”
游应:“真的吗?我不信,除非我亲眼所见。”
刘犇:[牛牛勾手指.jpg]
过了这几个月,刘犇的员工公寓已经完全盖好,丁学等几个外地来的员工都高高兴兴地带着行李入住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不算多大,但五脏俱全,员工们都很满意,纷纷感叹来这个村子工作是个好决定。
就算不会做饭也没关系,刘相思的哥哥刘安家在村中心附近租了一间简单的房子,和老婆俩人做起了小饭馆的买卖,没有什么大酒店的精致大菜,但家常菜都是能做的。如果想吃点好的,他们还能以员工价从刘犇仓库8折买菜,拿去给刘安家的老婆,只收加工费,便宜又舒坦。
而刘犇自己的房子也已经盖好了,外面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就是里面还没装修好,但也快了。刘犇盖的就是村里最流行的乡村小别墅,不过外形倒是找了比较有特色风格的设计,整体看上去与环境相融,住起来一定也非常舒适。
房子前还留了大大的院子,种上了桂香松与一些好看的作物,唔,总之会是既好吃又好看就对了。
吼,等装修好了,就可以邀请游应过来一起住啦。
第104章 .【二合一】19
在等游应来之前,刘犇先迎接到了意外又让人惊喜的客人。
“田老师,这边这边!”刘犇站在村口,朝一辆计程车里的两位年长者招手。
田老师和她同为教榔斧师的丈夫梁老师给计程车师傅转了账,就从停在路边的计程车上慢慢走了下来。
刘犇小跑过去,帮着田老师他们拿行李。
当了几十年的老师,田老师终于在今年到了退休的年纪,她的丈夫梁老师更是在两年前就已经退休了,虽然有些不舍,但人可以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却不能不服老,当一个负责的老师,还是比较累的,和那些划水混时间的完全不一样。
“哎呀……你们村口真漂亮啊!”田老师瞪大眼睛看着村口壮观又雕刻精致的石牌楼,而梁老师则对村路两侧的金色桂香松更感兴趣。
“嘿,这牌楼!”刘犇得意地咋咋呼呼:“是我亲手!……掏钱买的。”
“噗,我还以为你是你自己做的呢。”田老师笑道,刘犇比以前变化大太多了,以前有些内向,现在就很开朗阳光,还爱说笑逗趣了。
梁老师看行李都被刘犇拎着了,忙伸手去拿:“这都重,我自己拿就好。”
“不重,我天天做农活的,力气大,田老师,梁老师,跟我来。”刘犇带着两位老师上了他停在路边的一辆六菱mini,这辆小小的车是刘犇最近买来在村里来回跑的,基本不出门用,他自己出门,还是喜欢骑摩托车飞驰的感觉。
这台mini和他之前用的微卡一样被漆成了奶牛的颜色,看着非常可爱。
“你这大小伙子怎么开了这样的车?”梁老师有点惊奇,他倒是不觉得刘犇是穷,早就听老伴说了,这小伙子在村里搞乡村振兴,不是没钱的。
“有些村道比较小,这种车更方便我到处跑。”刘犇帮他们放好行李,等两位老师坐好车后就上了驾驶座,发动车往公寓开去。
“我在村里有好几个厂,最近还在建新的,需要经常在村里走,”刘犇边开边说:“前段时间我们村刚种了第一季稻,我和村里几个小伙子一起负责开农机,农机用完要清洗后放进村尾的仓库里,离这远,所以开这种车来回还挺方便。”
“真漂亮,”田老师看着路边一望无际的青绿稻田,眼中都是欣喜:“我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画面了,以前咱老家也有大片大片的田地,但后来没人种,都荒了,有种的,也只是随意地撒了些苗,缺乏照料,稀疏得不能看。”
梁老师深吸了口气,疑惑地问:“空气中好像飘着似有若无的香味,是什么?”
田老师也闻到了:“是桂花吧?”
梁老师:“这个时节不会啊,而且味道也不像。”
刘犇伸手指向山上郁郁葱葱的金色海洋:“就是那些桂香松,它会开非常香的松花,周围的山都被我包了下来,全种上了,这种树不看季节的,开花、结果都好像随它自己心情,哈哈哈!”
两老师听他这么说,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刘犇一路走一路和老师说自己都在村里做了什么。
用白玉萝做的酱萝卜啦;奶牛场里出产的绿色鲜牛奶啦;妙鲜菇做成的调味粉啦;包山后用山上的松花做了精油啦;用松子榨油啦;榨完油的松子渣不要扔,加点糖和成糊,烤成一个个松子饼,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田老师和梁老师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却也会为刘犇这半年所做的成就之多而吃惊。
而且刘犇不止是自己做了产品就算成功的,他也能让自家产品卖得极好,因为村工坊规模小,甚至还颇有些供不应求的架势。
田老师边听边欣赏四周的风景,但听到最后却越来越吃惊,她与同样吃惊的梁老师对视一眼,暗暗想,如果真有这么好的销量,那刘犇每天都得赚不少啊!
刘犇看两位老师都很喜欢外面的稻田,笑着说:“村里很多稻田都被我包了,我提供给村里特殊的品种,等收成时他们必须卖给我一定量,然后我会运到新厂子里,做成其他的农副产品,像是冲泡米浆,自热米饭,自热粥等等,再卖出去。”
两位老师听得仔细,梁老师随口就说:“有没有做米线?米粉也挺好吃的。”
刘犇惊喜:“对啊!还能做米线米粉!那口感就完全不一样了!谢谢梁老师的建议啊!我马上就去做计划!”
田老师、梁老师:下决定这么随意的吗?
刘犇现在是要带两位老师去公寓入住的,中途会路过刘家。
而某只看着刘犇开着小车出去的牛牛此时正在刘家门口等着。刘犇开着慢悠悠的小奶牛车路过时,牛油果一眼就盯上了,它高高兴兴地凑过去,想第一个迎接刘犇下车。没想到刘犇并没有停下的意思,只是在牛油果凑上来时,朝它挥挥手就继续往村另一头去了。
112/143 首页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