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控稳定了,宣传也跟上了。
寒江雪也是没想到,他能收获那么多的测评,还都是要文采有文采,要意思有意思的,他自己也被默默种草了不少好吃的馆子,就等着过段时间闻嘲风好了,带他去挨个吃一遍。
等寒江雪以一悉数来源,就明白了,很多都是向小园的朋友,他找了不少有名的才子,文笔好,出品快,甚至有几个很乐意署上自己的大名。因为好华服,好美食,好吃喝玩乐,在大启文人圈竟诡异的不算什么差名声。
《吃喝玩乐》的第二册 很快就发行了,因为稿件众多,连第三册、第四册都已经安排上了。
寒江雪又对其中一部分人进行了二次约稿。他准备一点点把雍畿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开发出报纸和杂志的概念。不是邸报那种非常正规、官方的新闻,而是更侧重八卦和生活的。有了之前扫阁的经历,让寒江雪对此颇有信心,雍畿人是真的很爱凑热闹。
由于第一册 销售火爆,第二册一经售卖,就开了一个不错的销量好头,达到了稿费上的收支平衡。寒江雪甚至开始合计,后续再发一笔稿费当分红。他真的不缺钱,只缺人来捧场。
最后就是店铺的选址和装修了。
寒江雪名下有不少临街商铺,不只在雍畿,老家江左,边关北疆,只要是他哥生意做到的地方,家里所有人就都被他哥安排了一系列的不动产。
寒大是真的很有生意头脑,哪怕是在寸土寸金的雍畿,也拥有最繁华地段的多间商铺。
最近退租空出来的铺子有三间,也是因为寒江雪之前就打过招呼才特意留下的,不然像这种地段,上家走了,立马就能转手找到下家,根本不愁租。
一间店铺在东市,一间在西市,还有一间在天街,离天香阁不远。
东西两市是大启最著名的两个市场,以人流量大、商业活动频繁为主要特色,简单来说,加上天街,这就是雍畿的三大CBD。
东市多为西域商人在活动。
西市则因挨着西城老区,更偏向奇珍贵物。
天街是雍畿城的正街,一路从明德门直通皇城的天门,天街这个名字也是由天门而来。道路两旁商铺林立,生意兴旺,路面又宽又大,并驾齐驱八辆马车都绰绰有余。是大臣上朝路上的主要干道之一。那些比较知名的受官员和皇帝喜欢的小摊,都在天街最前面的路段上集中。
寒江雪一时间有点挑花了眼。
他其实可以全要的,只是怕万一不成,没必要一倒倒三家。就想着先开个总店,试营业一段时间,如果生意不错,再同时开另外两家。
“东市那边西域来的商人多,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而且离我家近,我可以随时去看。”
“西市呢,离你这边比较近,而且会显得比较高端,能卖上价格。大家都喜欢模仿老牌宗室,宗室又喜欢模仿皇帝。这就是个完美的下线套娃组合。”
“天街不远不近在中间,人最多,也最复杂,可一旦做成了,基本就打开了市场,什么客户都招来了。”
寒江雪把三家铺子的优点都一一在宣纸上列了出来,摆到闻嘲风面前,想请小伙伴指点迷津。
“这么信任我?”闻嘲风勾唇。
“对啊,因为我发现和你在一起,我好像总是格外幸运。”这是寒江雪这两天才琢磨出来的,一开始在不认识无夷王时,他的运气也就是不好不坏的普通人状态。可自从他接触了龙爷和闻嘲风,那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近乎心想事成了。
好比那些被抓起来的千里楼刺客,皇帝的代言,乃至是和闻嘉泽和解,几乎都是水到渠成。寒江雪想不明白为什么能这么轻松,提炼了一下变量,就全部归功在了闻嘲风身上。
好巧不巧,闻嘲风也觉得认识寒江雪之后,他的运气就上来了。
从在水里救下寒江雪的那一刻,闻嘲风的人生就好像走上了一条与原文描写截然不同的康庄大道。
正应了当年的那一句,合则两利,心想事成。
闻嘲风对见到寒江雪的第一面,其实印象一直很深,那是他第一次被独自送到是鞍山的行宫。
虽然闻王爷一直是白发浅眸的外表,身体比其他龙子更孱弱些,但他真正开始不断发病,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病秧子,是在寒江雪六岁回京的那一年。
也是在那一年,闻嘲风失去了他的母妃。
闻嘲风对自己的父亲是完全没有印象的,上一任无夷王在闻嘲风还没有记事起就去世了。后来闻嘲风被先帝记作养子,送进了宫,他的母妃还一直独自生活在藩地。
得知母妃突然病逝,年少的闻嘲风坚持要回藩地奔丧,等再回雍畿时,人还没入京,就大病了一场。没人能解释得清闻嘲风这到底是怎么了,只知道他的身体好像忽然就由盛转衰,从本来的不是很好,变成了非常糟糕。
御医连夜开会,商量许久,给出的诊脉方案,就是让闻嘲风去圣泉里泡泡。
然后,闻嘲风就上路了,独自带队,只身前往。
也就是在这个路上,闻嘲风遇到了回京的寒江雪。当时闻嘲风是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寒江雪就更小了,还不到六岁。他穿着一件南方比较流行的衣裳,怔怔地站在青盖车下,仰着一张包子脸,朝闻嘲风看了许久。
闻嘲风刚从四一寺出来,听到了大师给他算的命——大梦成空,莫要强求。
他那个时候对皇位还没有特别深的执念,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他不想输给任何人。可那签就好像在故意与他作对,不仅看破了他的心思,还看破了他的未来。
让他非常烦躁。
寒小雪正好也得了一签,是祖母给他求来的。寒老夫人那个时候就已经和四一寺的主持关系很好了,她为孙子求来的签运是“合则两利,心想事成”。老夫人很困扰,她想不明白,该去哪里找个“合”。在没有找到之前,她就只能先让小孙子把签子随身携带,以防万一。
在闻嘲风居高临下、似笑非笑地看过来时,一点也不认生的寒小雪,就主动搭了话:“哥哥,你为什么看起来好像不太开心?”
闻嘲风的龙品从小就不好,哪怕看见再可爱的生物,不管是物还是人,他都不会客气。他对着寒小雪无不恶意地想着,你要是哭了,我大概就开心了:“因为我抽到了一支下下签,你知道什么是下下签吗?”
寒小雪懵懵懂懂:“是不好的签?”其实他是不怎么信这个的,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信,只是心中一直对无神论很坚定。
“对啊,是很不好的签。我把它给你,好不好?”闻嘲风晃了晃手里的荷包,那里正装着他从四一寺求来的那根夏下签。
他就等着寒江雪说不好,然后再强行扔给对方。他已经是无夷王了,没有人可以拒绝他。
结果……
寒江雪却一脸开心道:“真的吗?真的送给我?”闻嘲风放签的荷包上,绣着一只正在玩球的小猫咪,那是寒小雪小朋友最喜欢的图案。
拿走小猫荷包之后,寒小雪还有点不好意思,想了想,便踮起脚,努力伸长了手,把自己的签给了马车上好看的大哥哥:“那我们交换好啦,我的签是合则两利,心想事成。哥哥不要不开心。”
一直到他们分道扬镳,闻嘲风都没有从寒小雪没心没肺的笑容里走出来,虽然他已经决定不去相信什么神佛了,可是、可是,有人竟主动把自己的好运给了他,还是在和他交换了他的厄运之后。
这种行为让闻嘲风很不理解,一直不理解到了今天。
***
经过数日的努力,寒二寒一世和吼彩卫的冬大人,终于带队找到了畅游在沁水河道的大皇子。
沁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自北而南贯穿了整个河内省,并切穿了位于河内边界的洱普山,流入了旁边的大省。大皇子逆流而上,由大海入黄河,再由黄河入沁河,一路经过无数个外省,眼瞅着就要到河内境内了。
大皇子这一年的归巢之旅,也就接近了尾声。他是所有的龙子龙女里最快到达的,甚至比他一开始报备给皇帝的还要快。
也是寒一世警醒,坚持要从沁河往下溯源,不然他们真的按照大皇子报备的速度,前往更前面的节点寻找,肯定是要错过这位好像有心机、又好像没那么有心机的大殿下的。藏狐冬今子更愁了,做事最怕遇到的领导就是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冬今子表示,他就不明白了,报备大概游速和行程,是为了保护龙子龙女,大皇子这样藏着掖着的隐瞒有什么意义?防备朝廷里的坏人?
寒一世却很懂:“为了显示自己很厉害吧。”
不仅超越了兄弟姐妹,还超越了自己。这种套路寒二可太了解了,因为她哥寒大三岁就学会了玩这招,一边佯装和阿娘讨价还价说要半个时辰才能背会一首诗,实则看一遍就会了,并得到了阿娘惊喜地大力表扬。
呸,卑鄙!
她寒二这辈子最烦的就是这种装逼犯。
冬今子在暗中又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口袋里的烟杆,烟瘾犯了。但是不行,必须得忍住。不管怎么说,好歹他们是找到了大皇子,不远不近地暗中跟着就行。大皇子一路还是比较警惕的,目前来看,不像是要出事的样子。
寒一生也稍稍放松了些,开玩笑地对大前辈道:“其实就大皇子这个藏了一手的能力,真有人想要埋伏他,也埋伏不到啊,除非对方知道他会早到。”
话音未落,两人同时一怔。
是啊,如果对方知道大皇子会早到,甚至如果对方就是那个提醒了大皇子要早到来博得皇帝夸奖的大聪明,那对方击杀大皇子不和玩似的?还是那种悄无声息,大皇子死了好几天都不一定会有人知道的程度。
所以,可能吗?是不是他们过度阴谋论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方埋伏的地点就不太可能选在沁河沿岸。至少如果下手的是寒一世,她就会选在终点洱普山,在大皇子放下警惕的那一刻。
兵行诡道。不外如是。
寒二抬头,与冬副使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他们想到一起了。想要避免这个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下直接现身,请大皇子改道。
可如果他们事后不能证明有人埋伏在终点,那他们就真的是违背了大启的皇室祖训,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大皇子,最重要的是会连累家人。这种明明有最优解,却没有办法使用的感觉,可太糟心了。
但他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考虑第二种方案。两人分兵,一人继续跟着大皇子,一人提前赶往洱普山解决问题。
想也知道是上山更危险些,如果对方真的是有备而来。
“我上山,你留下。”冬今子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命令,虽然他只是吼彩卫副使,不管是官职还是品级都低了寒二一些,但他是皇帝心腹,他才是这次行动的指挥核心。
寒一世一边点头,一边给冬大人上了一课,名字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她直接就行动了起来。
藏狐想要追上狮子,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别看狮子这种大猫平日里懒洋洋的,一旦认真起来,那不管是起跑的反应,还是乘奔御风的速度,都是鲜少有其他动物能够追上的。
了解寒一世的为人、这次也随队执行秘密任务的啸铁卫妹子们,几乎是在寒一世点头的那一刻就已经起跑了,但她们依旧没能追上寒一世,被她甩下了老远。只留下一个卫队里负责善后的妹子,对冬副使尴尬一笑:“大人,见谅。”
嗯,意思就是,不管你谅不谅解,我们主帅都是这么一个和她爹学来的狗性格,忍忍就习惯了。
冬今子:……所以说,他真的和年轻人玩不来啊!!!
第43章 开始钓鱼的第四十三天:
寒江雪最后听取了闻嘲风的意见,把第一家甜饮铺的选址定在了天街。
因为天街有商税优惠。
寒江雪:“???”什么鬼。
寒江雪以前只知道古代经商要收重税,在有了开店想法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肉疼的准备。但他没想到,古代竟然也会有开店补贴和退税优惠等一系列更贴合现代感的政策。不过,大启神奇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寒江雪已经惊讶不过来了。
闻嘲风却表示:“这个还是可以惊讶一下的。”
因为退税的说法,是从先帝朝中后期才开始有的,早以前的商业重税就是重税,没有任何商量。
农业才是民生的根本,重农抑商是基本国策。
先帝在刚上位时,其实就已经提出过商税改革的想法,类似于直接降税之类的,因为他看到了南方沿海手工业和各国游历商船的前景,希望能够解放一部分生产力,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大启因为战争人口锐减,本就缺少劳动力,先帝一上位就要这么瞎搞,自然是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满朝文武跪倒一片,太学生静坐抗议,甚至有文臣以死相逼,仿佛先帝降的不是国家的商税,而是他们的命。
先帝那样的强硬派,最终还是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但很显然先帝并没有彻底死心,他只是暂时偃旗息鼓,在经过此后多年“卧薪尝胆”地忍耐之后,先帝还是找到了曲线救国的路子。
他先是废除了商籍三代不能科举的规定,改为了只有商籍本身不能科举,其子、其孙都可以。
再在边关战事吃紧,鼓励豪绅仗义解囊之际,下旨颁布了捐款、捐粮可以抵扣部分税款的临时政策。
最后,临时政策变成了长久的明文规定,还追加了不少可以免税、退税的情况,极大鼓励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么三板斧下来,朝臣哪怕最后反应过来,也已经被先帝温水煮青蛙给煮成功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下。等后来先帝驾崩,也有大臣对今上试着提过商税从优太过,请求降低的谏言。但却被今上以“三年不改其志”的理由给搪塞了过去。
闻嘲风给寒江雪说的天街商税优惠,就是先帝朝时留下的改革之一。先帝以天街为“天子门前”的名义,对天街的商户进行了一部分让利。
不是退税,而是直接在收税时就扣除了一定的比例。
这也是天街的商铺如此火爆、不愁租客的原因,谁不想吃这个减税的红利呢?而朝臣能够接受这个局面,也是因为朝中大部分的大佬都在天街有铺子,哪怕不是自己有的,那也是亲家有点,或者妻子、儿媳、亲戚的嫁妆,自己人总要照顾,而当他们成为既得利益者,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先帝本来还想得寸进尺开放东西二市的税惠,可惜在理由没找好之前,他就去世了。今上倒是想继续完成先帝未尽的计划,却并没有那份魄力和手腕,事情也就被架在了那里,再没了后续。
42/135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