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记着他的情,问他想要什么奖赏。楚琰想了想,说自己一直有父亲母亲照顾护佑,万事都好,没什么可缺的。适逢过节家庙祭祀,楚琰便说姨娘生养自己一场,希望她的牌位可以进入家庙女祠,享后世香火供奉,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孝心。
楚琰的要求听着简单,可钟离楚氏位居大胤十六世家之列,世代簪缨钟鸣鼎食,将一个曾在掖幽庭为奴的女人迎入世族家庙,即便只是侧堂偏祠,也有些辱没门楣了。
但或许是上天都在帮楚琰。
也是在那一年年底,千里之外的宁州一叶孤城,传出了一道让整个大胤九州为之震惊瞩目的消息——
漓山突然出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东君。
非大乘不为东君,这是漓山公之于众的法度,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九州的第五位大乘境,他叫姬无月,这个名字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大胤。
而楚歆楚琰的生母名叫姬无诉樰,她与东君有着相同的姓氏,她曾与漓山有旧。
叶氏与钟平侯思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允了楚琰所请。
--------------------
楚家的嫡母叶氏,和漓山叶氏不是同一宗族。在临阙里没有细述,几百年前,漓山先祖与本家广陵叶氏决裂,远走自立门户,这才有了漓山。但是发展发展,漓山实力早超越了广陵本家,大胤开国后位居十六世家之列,再提起叶氏,九州的人就会先数漓山了。(世界观里的地名大都是虚构的,广陵是当初借诗词典故取的,但依旧不等同于历史上真实的广陵,整个大胤九州版图都与古中国有较大出入)
第114章 人伦【楚家人事慎买不喜可跳】
这件事过后,楚琨看楚琰彻底地不顺眼起来。
一直以来,楚琰就算旁的地方再如何与自己别苗头,有一点都是无论如何也争不过的——楚琨的生母白姨娘是出身伯府的贵妾,和姬无诉樰这个掖幽庭女奴有着天壤之别。
可现在,这个贱妾的牌位居然能与白氏平起平坐了!
楚琨想想都恨得咬牙切齿。
这个楚琰,明明命薄如纸,生下来就是一副短命的样子,却又没有一点自知之明,总是心比天高,难怪身体一直好不彻底。
要说楚琰有多聪明,平日里楚琨也不是没见过他栽跟头。可这么多年下来,每每在真正要紧处,楚琰又总能顺风顺水,就好像凡是他真心想做的事,无论听上去有多荒缪,最终就没有干不成的。
不仅是那个贱妾生母的死后哀荣,还有许多从前楚琰比不过自己的地方,如今却处处都让他赶了上来——
父亲那里自是不必说,一早就认定楚琰的天资优于他楚琨,只恨楚琰身体底子不好;嫡母叶氏和嫡姐楚璇也对楚琰高看一眼;世子楚琛,平日关系虽称不上亲厚,但也算过得去,更何况后来楚琰还为他挡了一刀;甚至放眼整个钟离本家,除却与楚琨走得近的几个族兄族弟,其他的兄弟姐妹,倒都觉得楚琰人还不错?!
楚琨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瞎了眼!楚琰分明就是个……!
这次楚琰从钟离本家过来帝都,父亲几天前就开始让人收拾院子,就连今早进宫前,匆忙之中都不忘嘱咐管家带人去城门迎。
尽管中秋节前夕,自己来帝都时,侯府里也是这般准备,甚至院子的位置还要好上一些,但楚琨仍旧觉得不平。
他心里不是没有过余悸,若非自己身后有母家护持,舅舅近两年又仕途升迁,父亲会不会将楚琰留在家里,而让自己去武英殿?——如果当初楚珩没从漓山归家的话。
话说回来,不愧是一个娘生出来的,楚琰讨人厌,他哥哥楚珩也好不到哪去……也不知是走了什么运气,居然能以微末之身得到侍祠储君、入殿祭祀的殊荣。
这个疑问,现下侯府花厅里的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仍在怀疑是小厮传错了话。
因此等到下午钟平侯楚弘一行人从宫里领宴回来,花厅里的公子姑娘们到正院行完礼,就有人忍不住问了这件事。
钟平侯神色淡淡的,分辨不出喜怒,闻言只点点头,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确有其事”,便没了下文。
在场的除却楚歆,其他人的脸色都不太好,心里一块巨石砸下来,满腔的憋闷不忿之下,更想知晓其中缘由,但察言观色又不敢问。
一时间整个正厅落针可闻。
钟平侯没有坐太久,不多时就起身去了前院。明日除夕,一早就要开祠堂祭祖,一应章程不能出半点差错。
送走了他,一众公子姑娘们又屏气凝神等着主母叶氏吩咐。
叶氏的面色较之钟平侯还要难看一些,几乎称得上是阴沉如水了,她不发话,底下谁也不敢出声,最后还是世子楚琛打破了正厅里熬人的安静,起身开口问道:“四弟还没到吗?”
他并未指明在与谁说话,但肯定不是在问下人。公子姑娘们轻轻动了动僵直的脖子,抬起眼见叶氏仍旧容色不佳,一时间谁也不敢第一个回答,最终还是楚歆出声道:“还未曾,管家已派人去城门口迎了。”
楚琛点点头,又随意说了些别的事,有了话音,正厅里凝滞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些许,不再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叶氏缓缓抬起眼,看向自己儿子的背影,目光格外复杂。
楚璇陪坐在母亲身边,作为钟平侯膝下唯一的嫡女,她今日也入了宫,看见了人群中心的楚珩。除夕宫宴上当然得笑,只是一杯贺酒咽下去,心里纵有百种滋味,却怎么也找不到能跟“高兴”二字沾上边的。
说不隔应那是假的,从宫里出来,父亲心里如何想的她不知道,母亲和她,面色都只能用“难看”来形容。
而脸上本该最“难看”的世子楚琛,却始终保持着平静,楚璇不相信弟弟不知道母亲在想什么,但此刻他却始终不回应母亲的视线。
今日在太庙正门前,楚琛看见穿着仪服的楚珩从储君仪驾中下来的时候,当然也十分震惊,倒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只是他听说过这个没见过几面的二哥“不为帝喜”。
后来知晓了是漓山东君姬无月的缘故,就不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
楚琛当然知母亲和长姐在不快什么,因为楚珩这个庶子,而且是资质驽钝、一度被家族放弃的庶子,越在了自己这个嫡出的世子前面。
大概每一个世家大族的嫡母对待庶子都是这样的心思,倒不是见不得他们好,一个家族的兴旺和延续必然需要族中子弟勤勉卓越,但是太好了也不行——与嫡子并驾齐驱都会成为错,更别提超越了。
但今日在太庙里,楚琛看着站在最前面的楚珩,心里隐隐有种直觉,那似乎本就是楚珩可以企及的位置。
原因么,楚琛并不了解这个二哥,他出生后不久,楚珩就被带去了漓山。不过他倒是熟悉楚珩的弟弟楚琰,也见过他们二人的生母。
楚家的孩子大多四五岁开始识文学字、修习武道,唯独楚琰因体弱静养始终去不了学堂,一直待在他生母身边。
那时候楚琛已经习剑一年多了。有一回师父散学早,他跟堂兄弟一起放风筝,循着风筝坠落的方向寻过来时,路过一间僻静的院子。楚琛知道这里,他听母亲提过,自己有个身体不好的四弟和一个病病歪歪的姨娘住在一起。
楚琛很少会见到他们,正巧院子的门虚掩着,出于好奇,他探过头往里看了看。
时至今日,楚琛早已经记不清姬无诉樰的模样,家里的长辈或者父亲的其他妾室偶然间提起她时,也是不屑居多,因为姬无诉樰曾是个从掖幽庭里出来的女奴。
可是在楚琛的记忆里,当日,院中那个身着素衣的女人,手里拿着一截从地上捡来的树枝,在树下翩然起剑,微风拂过她的面庞,衣随风动,剑随人动,起起落落间,风也似剑,人也似剑。
楚琛认得这套剑法,每个修习剑道的人都会学。入门时师父就教过,也经常演示,学堂里的长老们内力深厚,动起剑来摧枯拉朽气势如虹,他们每一次看见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相比之下,院中这个女人的剑里分明是没有任何威力的,可楚琛却挪不开眼,不由自主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那样简单到极致的招式,他看过许多遍,也练过许多遍,早就会了,实在是不懂师父们为何每次授课前都要他们浪费时间先习练三遍。
此刻此刻,他目不转睛,再度看着已经练烦了的剑法,从起到收,忽然间福至心灵,第一次体悟到了师父们口中“剑道”二字的含义。
“阿琰,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看清楚了吗?”他听见那个女人问院中的孩童,声音带笑温柔如风。
……
正厅里,楚璇等了又等,一直到庶子庶女被打发回去,室内只有他们三个人的时候,楚琛依然没有表态。
眼见母亲叶氏沉着脸不语,楚璇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出来。
“阿姐,”楚琛闻言放下茶盏,抬起头温声道,“我明白阿姐的意思,也知道阿姐是为我不平。”
楚琛直白坦诚地说,“不瞒阿姐,若今日陛下是给钟离楚氏面子,家里把侍祠储君的殊荣予了二哥,那我肯定有一万个不甘心,怎么不平不忿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才是钟离世子,家里理当以我为先,此为宗法。”
楚璇容色稍霁。
“可现在,”楚琛抬头看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的母亲,依旧心平气和地道:“二哥受的是漓山的惠,那是他的师门,又不是我的,漓山的福泽当然和我扯不上关系,就算不平不忿那也是旁人的东西。东君愿意照拂同门师弟,穆夫人乐于看顾门下弟子,本就天经地义,当然不需要过问侯府的意见,此为理法。”
“更何况,阿姐不是不清楚,十六世家的继承人里,只有永安侯世子有资格在太庙祭祖之时踏进享殿,其他的人包括我在内,在正式承爵之前都是不能的,我在殿外月台上行礼本就合乎大胤国法。”
“所以实在没什么可纠结的。”
楚琛想了想,不禁失笑摇头,又继续道:“要说难受,今天和我一起站在月台上的那些王侯世子,谁都好不到哪去。只不过他们觉得,有我这个更难堪的在,他们心里多少能舒服点。但是我为什么非要让他们称心如意地看我发酸?二哥终归姓‘楚’,一笔写不出两个‘楚’字,陪同谒庙这种事,求都求不来,与其落到旁人家让我去酸别人,那还不如叫他们都来酸姓‘楚’的。”
室内一时安静,楚璇默了一会儿,抿了抿唇道:“道理勉强算是有几分,可……”她顿了顿,满不情愿地别过脸去,她就是难受,听弟弟叫楚珩一声“二哥”她现在都觉得委屈,更遑论是迈过心里这道“以庶越嫡”的槛。
“阿姐,”楚琛道:“我跟楚珩不曾相处过,也谈不上什么兄弟情分,他得了侍祠储君的殊荣,要说我为他高兴,那倒还不至于。只是我也没有多少不甘不忿罢了,钟离楚氏是持有丹书铁券的开国世家,即便现在我没有进入太庙享殿参拜的资格,但未来必定会有。”
“总归,该是我的,旁人别想抢走,不是我的,那也强求不来。太庙祭祖的事已经过去了,多说无益,如今当以阿姐的婚事为重。”楚琛望向上首沉颜不语的母亲。
楚璇已经到了仪婚的年龄,她是钟平侯的嫡长女,一等一的名门千金,世家大族最讲究门当户对,她的婚事于公于私,都是钟平侯和叶氏当前的重中之重。
提及此,叶氏果然有了反应,她抬眸看了楚琛一眼,对儿子方才的话不置可否,顺势谈了几句女儿的婚事。
等楚琛告退去了前院,楚璇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才转过头对叶氏道:“母亲,太庙的事难道就这么算了?我知道弟弟的话有道理,可……”
“道理?”叶氏沉声打断了女儿的话,冷冷地道,“嫡庶尊卑、纲常礼法就是这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楚璇怔怔地抬起眼睛。
叶氏面无表情:“这一点,你懂,你弟弟懂,楚珩和漓山也懂!”
叶氏陡然拔高了声音,楚璇心头一跳,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问:“母亲……那方才……”
叶氏胸膛起伏几下,望着楚琛离去的方向,过了半晌才冷静说:“你弟弟不是不知道我跟你在想什么。方才我不反驳他,是因为这件事没有谁错,你和他都是对的。”
“但是璇儿,他和你不一样。一来,他生性温吞,加上从小学习齐家之道,已经养成了中正平和的性子。如非必要,他并不喜欢在家里起纷争,他说不在意,那就是真的没有介怀;二则——”
叶氏停了顿一下,扯了扯嘴角,淡声道:“世家大族是最讲究嫡庶之别的地方,但有些时候,却也是最不讲究的。在咱们楚家,你父亲就是那个最不讲究的人,你弟弟自幼受他教养,在这一点上跟他很像。”
楚璇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拧起眉:“父亲……?这……这怎么可能?!”钟平侯身为一族之长,从来最重嫡庶,这是毋庸置疑的。
叶氏并不意外女儿的反应,轻描淡写道:“不只你的父亲,大胤九州声名显赫的世家主大都如此。”
楚璇张着嘴,一时间惊得失了声。
“璇儿,”叶氏目光沉沉,低眸望着女儿,认真地说,“你记着母亲的话,你重嫡庶,那是因为你日后会跟母亲一样,成为大家主母,你永远不会乐见妾室的庶子越在自己的嫡出前头。但你父亲可未必,嫡也好庶也罢,哪个都是他的亲生儿子。”
楚璇瞳孔骤缩,猛地捏紧了手心,艰难道:“那、那楚珩在父亲眼里岂不成了为家族添光……?”
叶氏眼里闪过讽意,浑不在意地笑了笑:“你觉得你父亲像是高兴的样子吗?”
楚璇摇了摇头,钟平侯出宫后一言不发,面上喜怒难辨,直至回到家里都是如此。
“放心,该怎么处置,回头我会与你父亲商量的。”叶氏脸上笼着层寒霜,“你弟弟不介怀,那是他心性使然,但漓山让楚珩入殿祭拜,打的可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脸,还有你父亲的、钟离楚氏的、以及我广陵叶氏的!”
*
多年夫妻相处,叶氏不愧是最了解钟平侯的人。楚弘行至前院书房,明日除夕开宗族祠堂,他手边有许多事情要忙,可思绪却如同一团乱麻怎么都理不顺。
76/159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