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醒来时,清晨的微光已经从窗帘的缝隙当中透了进来。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经从客厅的土耳其长沙发上被移到了卧室里,而罗伯特·达德利则和衣躺在卧室的一张小软榻上。他揭开被子,走下床,感到自己的脚陷入了温暖的羊毛地毯中。
罗伯特·达德利被这细微的响声惊动了,他睁开眼睛,坐起身来。“几点了?”他睡眼惺忪地问道。
爱德华走到窗边,把窗帘拉开了一条缝,“你可以再睡一会,天刚刚亮起来。”
“我还是早点回去吧。”罗伯特站起身来,“我得回去换一下衣服……今天的仪式很快就要开始了。”他整了整自己的领子,“你感觉怎么样?”
“很好啊,为什么这么问?”
“你昨晚有点发烧,可能是吹了一天的冷风的缘故。”罗伯特走上前来,伸出手,摸了摸爱德华的脑袋,对方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细微的红晕。“现在似乎已经好了,不过我想你今天还是注意一点为好。”
“今天的仪式都是在室内。”爱德华微微把脸偏到一旁,以掩饰自己脸上不正常的红色。
“记得穿上大氅。”罗伯特穿戴整齐,拿着自己的帽子,轻轻拉了拉爱德华的手,“我真的要走了。”他低头轻轻吻了吻新国王的额头,然后转过身来,离开了房间。
王子重新静静地坐在了床边,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表情,只有微微翘起的嘴角显示着他的愉悦。过了几分钟,他伸手拉铃,召唤仆人来为他洗漱换装。
……
大雪下了一夜,当冬天黯淡而又苍白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之时,整个城堡的庭院都已经被积雪所覆盖。惨白色的太阳吊在空中,用它无力的光线试图驱散遮盖着天空的阴霾,却收效甚微。花园里那些上百年历史的橡木上挂满了积雪,时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噼啪声,与那断枝和上面的积雪一起落在同样积满了积雪的地面上所发出的沉闷的响声。
而在圣乔治教堂里,所有的壁炉都在燃烧着,让室内如同春天一样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的香气,让来宾如同来到了某个盛典的现场。事实上,一位君主的葬礼,算得上是整个王国最盛大的典礼之一,在余下的几个月里,无论是社交界或是街头巷尾都会用无比的热情讨论这场葬礼的每一个细节,一直到三个月后新国王的加冕礼把众人的注意力再吸引过去。
这出戏的观众们按照地位的高低依次到场。满面红光的乡绅,穿着被自己啤酒肚撑的变形的礼服,如同一个球一样滚进大厅。年老的贵妇人带着年轻的少女们,如同一只母鸡张开翅膀带着她的幼崽;来自各个国家的使节穿着富有标志性的礼服,而其中土耳其大使如同洋葱头一样的帽子无疑吸引了最多人的目光。如同一场婚礼或是洗礼抑或是生日宴会一样,他们挤在自己的座位上,几个人一起叽叽喳喳起来,自从国王病重以来,宫廷的宴饮活动急剧减少,这样的机会变得越来越难得可贵,而如今一切终于恢复正常,欢乐的日子随着死神的斗篷带起的微风又重返英格兰宫廷。从这个角度来看,亨利八世国王也真可以算得上是死得其所了。
当这出戏的观众就位,演员们终于也走上了舞台。在众人的目视下,扮演主角的新国王走进了房间,他穿着一身黑色的丧服,静默地走着。在他身后跟着的王室女眷们蒙着黑色的面纱,让人看不清她们脸上的表情。然而在黑纱的包裹下,伊丽莎白公主和王后的肩膀都在颤抖着,似乎是在抽泣。
摄政议会的成员们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如同同一个瓷窑当中烧出来的一批瓷器一样。统一的衣着,统一的庄严肃穆的表情。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到达今天这样的地位都仰赖亨利国王,因此无论他们内心怎么想,在外界都必须表示出哀伤,而作为摄政大臣又不能显得过于悲痛,因而坚毅的神色也必不可少。
坎特伯雷大主教庄严地走到祭坛前,这位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和宗教改革的旗手已经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了。他的名望和权势都来自于已经过世的先王,正如此时教堂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大主教如同平常一样精力充沛,中气十足,但他眼角若隐若现的乌黑还是被明眼人注意到了。在大主教自己的一手推动下,如今他的地位完全取决于国王对于新教的热情,而新国王对于宗教改革的态度却显得有些模棱两可。事实上,这种类似的不安笼罩在几乎所有的朝臣身上,他们的新主子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对老国王施加了不少影响,然而对于几乎所有的敏感问题,他的态度都显得模棱两可,如同一个人不带伞在雨中避着雨滴走路,最终到达目的地时却连头发都没有被打湿。于是,他们只能在忐忑中等待着新国王揭示他真实的意图,而这将决定他们个人和家族在新朝的命运。权力的牌局已经重新开始洗牌,每个玩家都指望着在这一轮里拔得头筹。
大主教用他当年在剑桥辩论时练出的洪亮嗓音,赞颂了已故的亨利八世国王的人生和统治。如他所说,先王的统治如同亚瑟王一样公正,他在道德上堪比圣奥古斯丁,在军事上堪比凯撒,而他对人民比起圣路易还要仁慈,他的声名又如同阿尔弗雷德大帝一般显赫。显而易见的是,在道德上和智力上都臻于完美的亨利八世陛下,已经蒙上帝召唤而升上天堂,屈尊与那些无论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的天使和圣徒们并肩而立了。这毫无疑问是整个天堂的莫大荣幸。最后,大主教不忘补充,上帝依旧是仁慈的,他在召唤走先王的同时,又为英格兰留下了一位新王,他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逊色于他的先父。这毫无疑问说明了英格兰人民是多么幸运。他请求诸位和他一起祈祷,祝愿新王的统治和他父亲一样硕果累累。
毫无疑问,大主教的演讲博得了满堂彩。许多人在心里把这一场景暗暗地记了下来,希望他们自己有一天也能拥有这位英格兰教会第一人的手腕。
在神父们的祈祷声中,国王的棺椁被缓缓地移到了墓穴里。陛下的墓穴早已经挖好,在他的两边分别长眠着他的两位王后——安妮·波林和简·西摩,她们在十几年前就来到了这里,如今她们的丈夫来和她们团聚了。
爱德华走上前来,他的手里握着一捧新鲜的泥土,他走到墓穴旁,低头看着那黑洞洞的深坑。
“别了,父亲。”他轻声说道。
新国王轻轻松开了手,过了片刻,一阵沉闷的响声从墓穴底部传来,那是泥土落在棺盖上的声音。
国王的女眷们被黑纱包裹起来,她们走上前来,将自己手中的泥土洒在墓穴里。王后和伊丽莎白公主在低声啜泣着,而玛丽公主的黑色面纱之后则静悄悄的,她只是默默地将泥土洒向国王的棺材,然后默默地离开。十二年前,她也是这样埋葬了自己的母亲,而如今她的父亲也长眠地底,他们之间隔着几百英里的距离。
摄政大臣和王国的显贵们依次上前,他们手里的泥土落在棺材上或是之前的泥土上,每个人都面露哀痛,仿佛他们恨不得如今躺在三尺之下的是他们自己一样。在这之后,他们依次走过新王面前鞠躬,每个人都尽力让这位最重要的观众注意到他们脸上的悲伤神色。
当墓穴被填满后,工匠们上前来用大理石将墓穴封闭起来,再之后他们将会在这里立上墓碑,以及一片刻着赞美国王丰功伟绩的铭文的金属牌子。
在教堂外,已经下了一夜的大雪还远远没有停止的趋势,暴烈的北风卷集着雪花,拍打着教堂的雕花玻璃窗。从纽卡斯尔到巴斯,约克到朴茨茅斯,大雪席卷了整个王国,如同是在为老国王的驾崩哀悼。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新时代即将来临。
在城堡塔楼上,冻得哆嗦的卫兵用火折子点燃了大炮的火绳,沉闷的礼炮声在风雪中无力地飘荡着,没传多远就被北风的呼啸声彻底掩盖。
当参加葬礼的宾客散去后,教堂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蜡烛的琵琶声和窗缝里溜进来的风声提醒着神父们他们尚在人世里煎熬,而非已经有幸进入那永恒的圣殿。而在这一片寂静当中,亨利八世国王静静地长眠于三尺之下,躺在华丽的大理石雕饰当中,等待着被世人所遗忘,如同在他之前的无数凡人和国王那样。
第三幕 权力竞技场
第63章 盛典
虽然距离太阳升起还有好长一段时间,泰晤士河两岸却已经挤满了拖家带口的人。许多人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抵达,在春日尚有些寒意的街道上露宿一晚,如今刚刚被逐渐变得越来越大的嘈杂声吵醒,正睁开惺忪的睡眼看着周围,试图回忆起来自己身在何方。
近一周以来,接近十万人涌入伦敦城,来自全国的贵族和平民们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来见证爱德华六世国王的加冕仪式。伦敦城里达官贵人们的公馆如同蜂巢一般,挤满了他们来自乡下的亲戚朋友,城里的旅店全部爆满,在一家小旅店里住一间房间所花的金币数,比房间里褥子上虱子的总数还要多。于是囊中羞涩的平民,甚至连一些乡绅,都只能露宿在泰晤士河边,享受着略带一点粪便臭味的春日空气。
为了筹备陛下的加冕礼,伦敦城焕然一新,这一周城里的气氛就如同狂欢节的威尼斯一般。昨天晚上,按照古老的传统,爱德华六世国王乘船前往伦敦塔的王室套房,度过自己的加冕前夜。当陛下的御船行驶在泰晤士河上时,河两岸爆发出的欢呼声的热烈程度是世所罕见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三十几年前先王的加冕礼举行时,他们要么尚未出生,要么还不记事。于是那些乐意把当年回忆向众人卖弄一番的中老年人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些好奇的听众,如果这位讲述者碰巧打扮的像个乡绅,那么他身边的听众就更多了。
“我当时就站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旁边街道上。”一位披着有些破旧的大氅,有着啤酒肚的中年男人,唾沫横飞地对围绕着他一圈的听众眉飞色舞地说道,“我还记得陛下的御车从我面前驶过的景象,那六匹白马可真是气派!”他砸了咂舌,“听说这次加冕礼的御车和白马,都是护国公大人一手操办的,想必比起当年还要气派!”他的话引起了一阵赞同。
然而这乡绅却突然眉头一皱,叹了一口气,“唉,不知道国王陛下有没有享受这一切的福分呐!”说着他又长叹一声,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周围传来一阵惊恐的吸气声,“大逆不道!真是大逆不道!”观众们不满地嘟囔着。
“你们别以为我在信口开河。”乡绅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子,“你们还记得上一位护国公吗?”不待众人反应,他就径直揭晓了答案,“就是后来的国王理查三世啊!他的侄子,上一位爱德华国王,为了准备加冕礼,进了伦敦塔,可就再也没出来过。后来不知怎么的,王位就落到了这位护国公头上!”他看着目瞪口呆的人群,得意地笑了笑,“如今又是一位护国公和一位爱德华国王,我看后面的事情可难说呢!说不好又要和当年玫瑰战争时候一样,杀的血流成河!”
人群里传来一阵长吁短叹,“要是真的这可如何是好啊!”一位已经须发花白的老人长叹一声,他童年时期曾经见识过这场可怕战争的最终章,如今依然记忆犹新。
在人群外不远处,两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静静地听着人群的讨论,其中一人从身形上看起来是位青年男子,而另外一位则佝偻着背,显然已经是位老人了。
那穿着斗篷的老人微微咳嗽了两声,显然是被清晨尚有些微冷的空气弄的有些不适。“你听到了吗?你是怎么想的?”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青年。
“乡野村夫的胡言乱语罢了。”年轻人不屑地说道,“拿护国公和理查三世相比……真是可笑,他既没有造反的实力,恐怕也没有这个胆子。”
那老人笑了笑,“啊,你说的很对,我年轻的朋友。”他又咳嗽了几声,那年轻人试图来搀扶他,他摆了摆手拒绝。“然而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连这些愚夫愚妇都觉得他是那样的大野心家,随时要谋朝篡位。”
“您是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老人那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一丝精光,“我觉得我们这位护国公的麻烦恐怕才刚刚开始呢。”他转过身,向人群的相反方向走去。
……
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
春日的阳光柔和地照耀在伦敦城上空。这座由罗马人建立起来的贸易城市,在过去的千年里都被欧洲大陆认为是荒蛮之地,然而在近几百年来已经成为一座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泰晤士河从城市中央缓缓流过,在河边的制高点上,伦敦塔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妇人,高踞于山丘之上,以庄严的姿态俯视着王国的首都被豪华的装饰和欢庆的人群装饰的五彩斑斓。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内乱和衰弱之后,今天的盛典无疑昭示着英格兰已经摆脱了过去的阴霾,回到了那些古老的传说里描绘过的繁荣日子。
早上九点钟,全城的所有教堂的钟楼里的大钟都敲响了起来,从历史悠久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到多次被焚毁的圣保罗教堂,再到后世以那首“橘子与柠檬,敲着圣克莱门特的钟”的童谣而闻名的圣克莱门特教堂,它们的大钟都一起响起。洪亮的钟声回荡在全城的上空,与随之引发的更为强烈的欢呼声交相辉映。
当陛下的御船从伦敦塔驶出时,城堡的塔楼上鸣响二十一响礼炮。泰晤士河两岸的人群如同潮水一样挤向河边,几乎要把维持秩序的城防队员们挤进河里去。
在王家船队的四周,环绕着许多较小的驳船,它们挂满了象征王国各个部分的装饰:英格兰的金色狮子,苏格兰的红色狮子,威尔士的红龙,以及象征爱尔兰的竖琴。除此之外,还有的小船装饰着象征法兰西的金色鸢尾花,表示着英格兰王室自百年战争以来对法国王位毫不动摇的要求。
在船队的中央,最大的那艘驳船的桅杆上,巨大的王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正是国王的御船。这艘装饰精美的驳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连威尼斯总督在狂欢节庆典上的坐船与它相比都要黯然失色。在人群的欢呼声中,御船庄严地缓缓行驶在河面上,如同一只天鹅优雅地伸长自己的脖子在如镜般的水面上优雅地游动着。
当王家船队抵达威斯敏斯特码头时,以伦敦市长为首的欢迎队伍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御船稳稳地靠在码头上,水手们连忙在船边搭起跳板,乐手也开始奏乐。
少年国王的身影从船舱的门口出现。爱德华国王的身上穿着繁复华丽的礼服,身上的宝石在阳光下发出炫目的光芒,在他身后,几名侍从拖着沉重的长袍的衣摆,但即便如此,少年国王的额头上依旧已经浮现出了细微的汗珠。
在国王身后跟随着的是罗伯特·达德利子爵,在前几天他刚刚被任命为国王的侍从长。对于这个在国王身边而又位高权重的职位,许多人已经觊觎许久,然而在陛下的坚持下,这个职位还是落到了陛下的至交好友头上。
55/230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