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郅玄(穿越重生)——来自远方

时间:2022-03-04 09:12:13  作者:来自远方
  中大夫异常羡慕。
  如果北安国有类似条件,三军数量能翻上一番,各家私军也将猛增。氏族无需担心养不起军队,国人也能完全脱产,放心去战场上撒欢,去草原上放浪。反观南幽国,手握财富密码,没想到对外开拓,一直窝里横,吵闹起来没完没了,白白浪费丰厚资源。
  中大夫实在气不顺,恨不能大军马上开拔,狠狠教训这群无能之辈。
  关于三季稻,赵颢曾听郅玄提过。
  在草原新城时,郅玄看到开荒进度,不只一次感叹种粮不易。
  他试过多种方法,从改进农具到深耕堆肥,再到改良粮种,专为提高粮食产量。
  深耕堆肥颇有成效,农具在全国推广,起到不小的作用。改良粮种始终没有进展,巫医多番尝试,一直收效甚微。
  每当这时,郅玄就会想起南方的稻米。
  “双季稻,三季稻,亩产最低也有两三百斤。”
  在后世人眼中,这样的亩产量完全不够看。但对亩产不到两百斤的北方各国而言,这样的产量足以让国君氏族们赤红双眼。
  粮食的诱惑实在太大,赵颢难得感到好奇,问得十分仔细。
  郅玄没有隐瞒,谈性大发,从改良粮种开始说起,中间提到南幽国禁止粮种流出,他派人南下搜寻一无所获,碰巧得知南幽国有三季稻,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粮产如此之丰!”
  那一刻的赵颢无比震惊。若非知道郅玄不会虚言,更不会无的放矢,八成会认为对方在说笑。如今看到中大夫的反应,赵颢回忆当日,仍能清晰记起加速的心跳,嗡嗡作响的耳畔。
  如果他有这样的粮种,如果北安国有这样的粮食产量,如果……
  多种设想闪过脑海,从那一天起,赵颢就坚定了挥师南下的决心。
  南幽国几次挑衅,北安国上下群情激愤,出兵是迟早的事情。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在南幽国朝堂还想着装鸵鸟,想着能拖延一时是一时,异想天开到以为北安国会被磨得没脾气时,公子颢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举挥师南下。
  中大夫走出大帐,几名上大夫正迎面走来。
  “如何?”一名上大夫问道。
  “知十五城布防,公子有意三日后开拔。”中大夫面带喜色,清楚对方想问什么,没有任何隐瞒,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听闻此言,上大夫脚步顿住。想到很快就能收割战功,不由得现出笑容,眼中异彩连连。
  雨一直下个不停,河流水位连日暴涨,眼看将要没过河岸。
  役夫和奴隶冒雨赶工,在匠人的组织下捆扎竹筏,大批投入河内。
  短短几天时间,长宽相近的竹筏挤满河流中段,密集排列,犹如水上浮桥。
  河岸边打下成排木桩,以前用来系马,如今缠绕一圈圈绳索,绳索另一端连接竹筏。绳子三股拧在一起,在雨水中绷紧,确保竹筏不会被水流冲走。
  一艘竹筏被推入水中,溅起大片水花。
  匠人抹去脸上的雨水,大声道:“继续!”
  役夫和奴隶打着赤膊,双脚和小腿裹满泥浆,口中发出响亮的号子,压过头顶的雷鸣。
  轰!
  两艘竹筏入水,船头先是一沉,随即高高扬起,二度落向水面,砸起白色的浪花,荡开层层波纹。
  有鱼群逆流而上,身躯浮出水面,接二连三撞上竹筏,发出一阵阵钝响。
  发现鱼群,匠人立即吹响木哨。
  役夫和奴隶配合默契,快速解开木桩上的绳索,合力开始拖动。
  竹筏在河面飘散,随水流起伏,陆续横亘在河心,形成一道道水坝。
  鱼群被阻拦,接连从水中跃起,试图从上方跳过。
  役夫和卒伍跳到竹筏上,有的举起鱼叉,有的撒开渔网。大鱼接连出水,每条都有手臂长短,力气极大。被抛到河岸上,不断摆动鱼身甩动鱼尾。
  收获巨大,众人喜笑颜开。
  河中水浪逐渐平静,大鱼被捞得七七八八,役夫和奴隶开始收手,陆续拖走竹筏,放余下的小鱼离去。
  众人回营后,厨已架起大锅,向锅内倒入清水。
  帮厨看到带回的大鱼,顿时眼前一亮,也不去往河边,直接在营内清理干净,将鱼肉斩成大块,交给厨烹制。
  享用过郅玄宴上的鱼汤,北安国氏族都是念念不忘,在国内掀起吃鱼风潮。
  上有所好,下必执行。
  仰赖西原侯大方,不介意妙法外传,大军中的厨都掌握烹鱼的方法,做出的鱼汤十分鲜美,鱼肉没有任何腥味。
  水开始沸腾,鱼肉在水中翻滚,很快变得晶莹雪白。
  厨向锅内放入调料,拿起长柄木勺慢慢翻搅。香味迅速飘散,路过的甲士卒伍忍不住吸着鼻子,期盼晚饭时间快点到来。
  藤蛮和南蛮被关押在一处,由十多名强壮的奴隶看守。等到大军开拔,他们将同奴隶一起干活,主要负责推车。谁敢不从或者偷懒必会受到惩罚,最轻也是挨鞭子。
  山蛮首领不在该处。
  他战胜藤蛮首领,获得为大军引路的机会。在大军出发后,他将带路穿过前方密林,避开最危险的河段。
  自进到营内,他就被安置在向导身边。
  几名向导是商人出身,都和南蛮做过生意,同他交流起来全无障碍,还能说出不少部落风俗。
  见自己不被排斥,山蛮首领心中大喜,被向导套出不少有用的情报,还将熟知的部落卖得一干二净。
  向导达成目的,立即禀报甲长。甲长再将消息上报,层层递进,很快送到赵颢案头。
  得知密林后有南蛮活动,该部落熟知通往南都城的水道,赵颢思量片刻,决定升帐议事。
  竹筏数量已经足够,五万大军随时可以出发。赵颢有意提前拔营,不必再等三日。
  氏族们一心获取战功,恨不能马上兵临南都城,对赵颢的决定一致赞同,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明日凌晨埋锅造饭,天明即刻出发。”
  “诺!”
  北安国大军磨刀霍霍时,南都城内的氏族正焦急等待消息。
  百名林卒尽被拿下,联络断绝,氏族们不知计划失败,更不知危险就要来临,南都城即将大祸临头。
  情况特殊,南幽侯没有返回兽园,破天荒留在国君府内,每天按时早朝。
  氏族们在朝堂上争执不休,无一人关注南幽侯。在他们眼中,上方的国君不过是一尊摆设,每天按时出现就行,没必要和他讨论军情。
  南幽侯表现得安于现状,听得烦了还会当殿睡过去,引得氏族侧目,表情中满是轻蔑。
  殊不知早朝结束后,南幽侯回到后殿,马上变成另一副模样。
  一个不起眼的侍人走入殿内,肩上站着一只鹰,耳朵脸颊被鹰抓出血,却不敢发出痛呼,更不敢将鹰赶走。
  “君上。”
  南幽侯转过身,长袖卷覆上臂,接住飞来的鹰,从鹰腿上解下一张兽皮,迅速扫过两眼,控制不住冷笑出声。
  笑声阴鸷诡谲,令人头皮发麻。
  侍人头不敢抬,始终趴伏在地,任由鲜血冷汗一同滑落,在地面摔得粉碎。
 
 
第一百八十八章 
  郅玄率军攻东梁,三月时间取半数土地人口,东都城一战更是威震天下,其后携大胜而归。
  大军入城当日,西都城落下大雪。风极冷,百姓依旧走出家门,等候在大军必经道路上,夹道相迎。
  众人翘首以盼,在神鸟旗出现的一刻,欢声雷动。
  国人庶人振臂高呼,激动的情绪化作呐喊,声音直冲九霄。
  氏族走下战车,立在城门前,全部身着礼服,在寒风中伫立,迎接大胜归来的国君。
  这一战,西原国大军的凶名更胜以往,郅玄闻达诸国,再无人胆敢小视。
  留守的氏族没有出战,但有这样一位英武的国君,初战既得丰硕战果,拿下东梁大片国土,都是与有荣焉,心中万般喜悦。
  隆冬时节,寒风呼啸,大雪纷飞,苍茫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然而雪再大,依旧浇不灭众人心头火热。
  国君仪仗出现雪中,有城民望见,立即传达喜讯。欢呼声顿时拔高,一浪胜过一浪。
  不顾寒冷,郅玄走出车厢,迎风而立。
  俊秀的面容略显苍白,金线串连的玉带勒在腰间,愈显劲瘦挺拔,站立如松。
  冠上垂落旒珠,在风中摇曳碰撞,叮咚做响。
  长袖被风鼓起,袖口的金色花纹熠熠生辉,似神鸟振翅欲飞,光彩耀目。
  随着距离拉近,郅玄的面容逐渐变得清晰,众人热情高涨,欢呼声震耳欲聋。
  郅玄手按王赐剑,在城门前见过迎接的氏族家主,召其登车随行,伴在君驾左右。得此殊荣,氏族们无不大喜,最老练的家主也是满脸笑容。
  城门早已开启,城头架起成排号角。
  战车驶入城门,号角同时吹响。
  苍凉的号角声响遏行云,穿云裂石,传遍整座城池。
  马蹄声阵阵,战旗猎猎作响。
  出征的甲士丰神异彩,卒伍昂首阔步,列队随国君入城。在欢呼声的洗礼下,众人步伐整齐,万人如一,享受勇士的荣耀。
  投诚的东梁氏族行在队伍中间,来不及感叹西都城的城高池深,就被响亮的欢呼声淹没。
  西原国人尚武,无论男女老少皆以战功为荣。
  走入这座城池,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不同于城外的寒风凛冽,能明显感受到振奋和热情。这种情绪似火炉一般,和东都城迥然不同。
  东梁氏族一路行来,不约而同认真观察,发现道路两旁挤满人群,找不出半点缝隙。本该横起长戟的甲士卒伍没有推搡,反而和众人一起呐喊。
  缺少阻拦的情况下,竟无一人冲上长街。即使有人想要冲出去,也会被身边的人牢牢按住,根本不用甲士卒伍动手,称得上一幕奇景。
  换作东都城,这一幕绝不可能发生。
  前代东梁侯每次出征归来都要命人清理街道,提前做好布置,确保道路两旁防守严密。以防有人惊驾,亦或是刺客出现。
  羲氏同禾氏大子并行,两部马车离得很近,拉开车窗就能同对方交谈。
  家族众人惊叹西都城的风土人情,看得目不暇接,都在啧啧称奇。两人却表情严肃,对比两座都城和城民,心中若有所思,对扎根城内的计划生出几分不确定。
  两人并非改变主意,而是眼前的一切出乎预料,闻所未闻。他们不免开始怀疑精心制定的计划是否会水土不服,甚至造成反效果。
  要想在短时间内扎根西原国,和西原氏族并列朝堂,家族成员需要做出改变。必须摒弃在东梁时的种种做法,以便能更好地融入西原国的氏族群体,不显得特立独行引人侧目。
  甲士卒伍之后是望不到尽头的大车。
  和出征时相比,大车数量翻了几番。
  车队前段是各种攻城器械,在国战时大放异彩,令东梁国胆寒,也让各国国君和氏族好奇不已,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些武器是否真如传言所说,拥有摧毁城池的神威。
  车队中段主要是粮车,既有未吃完的军粮,也有此战得来的战利品。
  粮车之后是玉器、青铜器和金绢等物,大多由梁霸和东梁氏族相赠。郅玄不收还不行,为让对方君臣安心,只能带回国内。如此一来,东梁君臣才能全力进攻东夷,无需担心身后被抄家。
  为防雨雪,大车上盖着蒙布,用绳索捆扎,高高隆起,堪比一座座小山。
  役夫行在大车两旁,手中拽着缰绳,控制牛马前进的方向。随车轮滚动挥舞长鞭,甩出一个又一个响亮的鞭花。声音聚集到一起,同城民的欢呼声相和,别有特色。
  奴隶跟在役夫身后,部分肩扛绳索,和牛马一同拖拽车辆。其余弯腰推车,裹着兽皮的双脚踩进雪里,半点不觉得冷。寒风吹在身上,没有让他们畏缩,反而生出更多干劲,仿佛感觉不到累。
  队伍宛如长龙,郅玄抵达国君府时,仍有三分之二没能入城。
  城民站在道路两旁,热情和喜悦让他们忘记寒冷。互相拥挤在一起,人群之中密不透风。不少人喊得嗓子发哑,额头和脖颈冒出一层油汗。
  城头的号角始终未停,卒伍们鼓起腮帮,一人力气耗尽,同袍立刻接替。中途加入鼓声,使得众人更加激动。欢呼呐喊攀上新台阶,如烟花爆开,在西都城上方层层炸裂。
  国君府内传出乐声,大气磅礴,是专为颂扬胜利迎接国君的礼乐。
  郅玄婚姻情况特殊,既无妾室也无儿女。庶出的兄弟姐妹各自分封离开,先君的妻妾又不合适露面,府门大开,除了府令,竟无更多人相迎,和入城时的热闹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
  驾车者拉住缰绳,侍人立即捧来矮凳,供郅玄踏脚。
  郅玄从不用人凳,氏族们仿效国君,纷纷改变这一习惯。男子如此,女子亦然。
  郅玄没有强制命令,他十分清楚,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全部规则,再强硬也不行。
  他只能以身作则,通过潜移默化,逐渐让氏族们发生改变。
  只要他足够强,能安稳坐在国君的位置上,在这些小细节上无需命令,氏族们就会争相仿效,同国君保持一致。
  经历过草原建城和一场国战,郅玄对氏族们愈发了解,逐渐掌握和这一群体的相处之道。
  个别情况下,双方存在分歧,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很难达成一致。但在大方向上,尤其是增强国力和对外战争,双方总能保持相同频率。
  对年轻的西原侯来说,努力不算白费,称得上遂心如意,皆大欢喜。
  郅玄走下战车,踏上清扫干净的石阶。
  冷风穿过前庭,卷起轻薄的残雪。
  郅玄深吸一口气,凉意直沁肺中,喉咙间感到一阵痒意,不由得咳嗽出声,脸色变得愈发苍白。
  府令满是忧心,立即朝侍人摆手。后者马上转身离开,去请随军归来的桑医。
  “无碍。”郅玄示意府令不必担忧。他清楚自己的状况,归来途中遇到大雪,路上又吹了冷风,有些着凉,服下汤药,睡一觉也就无事了。
  府令怎敢放心,迎郅玄去往后殿,觉得地暖不够,还命人送来火盆,绝不能让国君有一丝冷意。
  从寒冷的室外走入室内,全身被暖意包裹,郅玄不禁舒了口气。摘下冕冠,除去衮服,散开一头长发,换上一件宽松的黑袍,顿觉舒适许多。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