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知道《回溯》吗?”陈念恩小心翼翼地问。
小徐听完立马就换上了意味深长的表情。
“可是杨教授这几期都缺席了”小徐眯着眼睛略带深意地看着陈念恩,“你的计划可能要泡汤。”
陈念恩:“……”
“但是,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哪一期杨教授回来,我来通知你。”
“不要告诉王姐”陈念恩在小徐离开时再三嘱托。
小徐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画面其实挺搞笑的,两个人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徐查证到接下来的那期节目就是赶赴北部,拍鸢都文化。
告知王姐陈念恩的想后,王姐当天下午就给陈念恩打了电话。
“你要参加《回溯》?”
“对。”
“那节目基本上没你这个咖位的会上,酬劳也少,你愿意去?”
“愿意。”
“我其实挺支持你参加文化传承类的节目的。但这个节目实在太过考究,什么东西都得实地拍。你受得了这个苦吗?”
“受得了。”
王姐见陈念恩心意已决,当日就托人联系了制片。
《回溯》第六期敲定拍摄鸢都文化,已经联系了很多明星,但没有一个愿意跑那么远参加。
王姐没说几句话,制片就喜气洋洋地同意了。
王姐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陈念恩。
陈念恩心里多了些期待,但表面上仍旧气定神闲,跟王姐有东扯西扯地聊了一会才挂了电话。
提起杨筝,陈念恩的心情总能变好。
陈念恩忽然想起那天在云音乐上看到某首歌曲第一条热评——
“恋爱时,空气都是甜的。”
陈念恩收拾着手边的钢琴谱,眼前浮现的是杨筝看着她说话时的温柔笑颜。
陈念恩忍不住抿嘴笑了。
她给杨筝发微信。
“经纪人替我联系《回溯》了。你回归的那期,我也参加。”
收到消息时杨筝正在上课,手机开了震动,杨筝干脆没有查看。
--------------------
作者有话要说:
卡了,今天不晓得写啥。明天不练车,努力补三千emmmm。忽然发现收藏破二十了,有点激动……
第37章 拍摄
=====================
陈念恩忙完《懿仁太后》片尾曲录制后, 就一头扎进了警官学校。
陈念恩接的这个角色是个卧底缉毒警察。
陈念恩比较有攻气,警服一穿还挺有样子的。小徐和王姐也都夸她扮相好看。
导演却说不行,他觉得陈念恩身上脂粉气太重了。
导演提了个要求,陈念恩集训这两周, 不要用防晒, 不要保护皮肤, 且按照警校作息时间,正儿八经地当回警校学员。
王姐想回旋。
脸是明星吃饭的工具。这寒冬腊月的, 冷风吹多了冻伤了很不划算,晒黑了也要一定恢复周期,到时候录制什么节目肯定要被追着说肤质太差什么的。
一个肤质差的明星, 上镜会非常难看。
陈念恩却一本正经地同意了。
接下来的几周,真的很辛苦。
每个寒风凌冽的清早,陈念恩听了起床号必须迅速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出操。在操场上跑圈,从天微亮跑到天敞亮。
她还要进行仪态、枪/支、体能训、格斗训练。还跟着真警校学员上了几节犯罪心理课……
每天过得比高三还苦。
一周后, 陈念恩往那一站,导演眼睛一亮,夸赞道:“气质出来了!”
两周下来, 陈念恩明显糙了些,眼神里多了些坚毅。走路时痞气也明显少了很多, 有了点板正的味道。
她每天跟着拉练,踩着刚硬的作战靴,脚上磨了好些泡泡, 白袜上都浸着血渍。
女二号直接撂担子风风火火地走人了。
小徐看着自家很是实诚的艺人,非常心疼。
集训完成后, 陈念恩穿着警服拍照给杨筝看。
杨筝眼睛一亮。
戚扬看了她微博路透,心里边就仨字儿——好攻啊。
粉丝也们炸了。
“陈念恩路透”迅速上了热搜, 几小时后从热飚了爆。
《特别行动》的第一场戏,陈念恩是以小太妹的身份出场的。她因为跟着一群混混闹事,被抓到了局子里。
扭送她的人就是男主角。
这部剧女主偏强势一点,是正儿八经的卧底特警,男主是部队转下来的士官,在派出所当了片儿警。
彼时女主已经开始了卧底任务,每天在街上寻衅滋事,想方设法结识更多道上的人物,打入敌人内部。
男主则恪尽职守,见义勇为,争取成为模范警察。
女主真实姓名是沈豫,假名叫程瑶,男主叫顾维。
《懿仁太后》的拍摄磨砺了陈念恩的演技。拍完后,陈念恩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抽空去上了十几节表演课。
导演盯了几场,觉得陈念恩戏感还不错。
导演是部队文工团出身的,对演员要求很严苛。
这部电影所有演员全部是素颜出境。平时拍摄时,哪里稍微有一些瑕疵都要挑出来 。
有一场淋雨的打戏,陈念恩因为动作不够完美,重拍了十几条。
导演喊过时,陈念恩整个人都冻得嘴唇乌青,身子发抖。
陈念恩忙着拍戏的这些天,杨筝这些天也没闲着。她一直帮着沈自山搜寻鸢都文化遗址的资料,理顺拍摄思路。
沈自山下雪那天闹着出去看红梅,受了冻,感冒了。这几天在静养。
杨筝挑起了大梁,又是联系摄制组,又是联系博物馆的,一个人跑上跑下。
沈自山上了年纪,伤风感冒不是小事。杨净诚找人把他从市郊的医院转到了临医大附属医院。治疗感冒之余还做了个全身检查。
杨筝过着每天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学校、医院、电视台。
杨筝缺席的那几期,《回溯》的收视率都不算太理想。
整个摄制组弥散着失败的低迷气息。工作人员拍摄剪辑也没从前那么认真了。
一月底杨筝要跟着摄制组飞去铜州,估计过年都回不来。
沈自山嘱托了她好些东西,杨筝一一记下了。
老头子气色尚佳,不日便可出院。
杨筝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她交接完临大的教学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了《回溯》拍摄。
杨筝飞去铜州那天,因为天气原因,航班一再延迟。最后登机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了。
她和陈念恩都很忙,近一个月交流很少。
但陈念恩每天都坚持给杨筝发早晚安。
最新一期的《回溯》播放后,收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最令杨筝担心的事情出现了,网上有人开始质疑沈自山的能力。
细节上的纰漏被无限放大。
有人说沈自山捞钱翻车,晚节不保;有人说沈自山沽名钓誉,被捧得太高……
杨筝很恶心这些人的嘴脸。
一个个把无知当做理所当然,用自己浅薄的知识和恶毒的心理窥探一个人格健全的鸿儒硕学。
杨筝很想质问他们:你们的键盘抵得上沈自山先生的笔吗?你们的言论对学术界的贡献大于沈先生的文章吗
她下定决心要把这期《回溯》做好,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摄制导演被杨筝的情绪感染了,杨筝每日负责踩点,他负责分镜构图。日子忙碌却也充实。
二月初一切都准备就绪,陈念恩也从片场飞了过来。
寒假档,《懿仁太后》也播出了。
陈念恩这段时间很红。
《回溯》的关注度瞬间上了一个高度。
铜州在北方,冬季寒冷。寒冷到什么程度呢,摄制组的男同胞说,去旱厕站着解手,能冻个冰柱子出来。
拍摄条件艰苦,若不是杨筝的关系,别说是陈念恩了,就是一个十八线的艺人也不愿意过来。
铜州的雪落个不停。
这也给拍摄带来了双重影响。
工作人员扛不住,但镜头里的古建筑古墓群却有别样的庄严与肃穆。
杨筝心里头憋着气,做什么都干劲十足。
陈念恩守着她,看着她越来越尖的下巴,很是心疼。
拍摄进行到一半时,大雪封山了。
山上物资补给什么都很少,还病倒了好几个工作人员。
陈念恩和杨筝借宿在山村里,整日围着炭盆动弹不得。
她们宿在同一间房里——水泥地面,白炽灯泡,电线都是接在外部那种。
这个春节过得很奇特。
当地人冬天喜欢围在厨房里,用砖头搭出一个简陋的地炉,一群人围着烤火。
火堆上还用自制的特殊装置挂着水壶。
陈念恩往火堆里头丢了好几个红芋,房主把饺子放在铁盆里,架在火堆上烤。
零点时,杨筝和陈念恩出去放鞭炮。在雪地里踩出了串串脚印。
大年初一,摄制导演跟房主喝自酿酒,喝得酩酊大醉,一觉睡到大年初二。
杨筝把这些也拍进了《回溯》。
陈念恩说,这样挺好,这样也让回溯多了些人情味。
--------------------
作者有话要说:
太本来准备全文捉虫来着,太困了。暂时到这里。今天真的好开心啊!
明早又要早起练车了,泪了。
第38章 下雪啦
=======================
大年初一, 雪落得很大,杨筝牵着陈念恩的手,翻了个山坡找到了信号塔。
她跟沈自山和元宜老太视频。
沈自山除夕夜出了院,视频时揣着热水袋在看春晚重播。
杨筝带着绒线帽, 裹着红围巾, 就露了双眼睛在外头。
“爷爷奶奶过年好!”
沈自山笑着说:“小筝这样像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
陈念恩调转了镜头方向, 替杨筝握着手机。
山上松林遍布,杨筝扶着松树, 踩着雪给他们介绍。
“我们现在在铜州鸳都山上,下大雪了,路不通。手机没什么信号!”隔得远, 杨筝说话基本靠吼:“不过这边风景特别好!”
杨筝指挥着陈念恩移动手机,对着远处层叠的山峦。
“你们看,那边山顶上还有个庙!村里人说叫木山大庙,雪化了我也想去看看!”
大自然永远是最瑰丽壮美的。层叠的山峦像极了起伏的龙脊, 杨筝的一直在走,绵延的山脉也多出了动态的美感。
因为地势高,周围还笼罩着层薄薄的烟。走在这里, 宛若云端漫步,置身仙境。
这里山路稍缓, 杨筝一直倒着走路,陈念恩盯着她,生怕她滑倒。
脚下的空洞被雪淹没了, 杨筝左脚踩空,险些要摔, 陈念恩飞快扑了过去,抱住了她。两人一齐跌倒在雪地里。手机也落在了一边。
屏幕黑了, 沈自山和沈元宜都有些焦急,不停地喊着杨筝名字。
陈念恩握着杨筝的手把她带起来,重新捡起了手机。
杨筝拍着帽子上的雪喊道:“我在这里!刚刚没注意摔在了雪里!”
元宜老太直叫她小心。
杨筝把绒线帽戴上,搓了搓脸颊。
她带着半爪手套,此时直接冻得通红。陈念恩瞧见了,直接把自己的手套除了下来,塞给了她。
杨筝不要,陈念恩就用下巴抵着手机硬给她戴上了。
沈自山和沈元宜镜头又是一黑。
接着就听见一道温和干净的声音:“听话,戴上。冻红了我心疼。”
杨筝推拒:“我戴了你冷怎么办,我不要。”
说完后知后觉——视频电话还开着。
两人耳朵都红了,不知是冻的,还是羞的。
沈自山和元宜老太一对眼,各怀心思。
杨筝被强行戴上了陈念恩的手套,陈念恩戴上了她的半爪手套。
杨筝接过手机,笑了一下:“爷爷奶奶,山路不好走。我先挂了。祝你们新的一年事事顺心,身体健康!”
沈自山和沈元宜笑着应了:“祝小筝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好!我挂断了啦!拜拜!”杨筝朝他们挥手。
手机屏幕暗下去了,杨筝的笑容不减。
陈念恩走过去牵住了她:“我冷,你要牵着我给我捂手。”
杨筝将她的手包进了大手套里。
“我们去木山大庙吧”陈念恩说。
“那么远?”杨筝看她。
“我听房主说,其实就是看着远,这边到那边有公路,步行大概一个小时能到。”陈念恩说话时白气顺着围巾钻了出来。
“你看我们只走了这么点路,可村子看起来却那么远。不要相信眼睛,要相信自己的脚。”
杨筝牵着陈念恩的手觉得很安心。
她点头:“好。”
公路有绿色的护栏,远远便能看见。
她们到那去必须下座山坡,山间小道其实很好找。当地的住户会在山上砍木材堆在两边,顺着木材走,脚下总是平稳的。
只是,杨筝的鞋底有些打滑。
衣服厚重,一屁股坐下去也没什么大事。她走累了,直接坐在地上滑了下去。陈念恩本想拽着她,但看着杨筝笑得像个小孩,就撒了手。
陈念恩跟着她一块滑了下去。
衣服防水,除了沾了点泥水,其他没什么。
陈念恩替杨筝拍干净衣服后边的残雪。杨筝顺势直接靠到了她怀里。
好像跟陈念恩在一块什么都不要思考。年龄不是问题,她也可以活得像个小孩一样。
陈念恩顺从地抱住了她。
22/55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