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德帝看着眼前的一对璧人,笑容满面:"好好好,你们如果能给朕生一个大胖孙子出来,那才是真正为朕分忧了。"
陶安然被这么直白的一句话弄得差点呛到自己,他轻轻咳嗽了一下缓过来,只是脸上顿时一片红霞。
梅妃立即柔柔地说道:"陛下,瞧您这话说得,该私底下说才是。镇北王妃脸薄,都害羞了。"
晋德帝顿时友善地笑起来,其他人也是一阵轻笑。
陶安然见萧景瑜也是眉眼含笑的样子,顿时心里一片淡然。算了,害羞就害羞,总不能说是被呛到了,那样好像更丢脸。
一阵笑声过后,萧景辞开始敬酒,"在此佳节,儿臣祝父皇天天都能喜笑颜开,也祝母妃能青春永驻。"
晋德帝微笑着点头,梅妃也是含笑说道:"陛下,你看这孩子,就爱说这些话来哄我们开心。也不见他平日里多努力。"
萧景辞脸上羞赧,似是不好意思。
晋德帝笑道:"别这么说,景辞平日里也很努力,也做了不少事情。今后还要再接再厉才是。"
萧景辞连忙回道:"儿臣必不辜负父皇的期待。"
萧景辞敬完酒后就轮到下一个人了。陶安然的目光轻瞥对面,他有些好奇对面人的身份。
那个孩童大概十岁的样子,似乎被刻意教导了一番。所以慢吞吞地举起自己面前的杯子,向前说道:"平平祝父皇节日快乐,每天都能过节。"
晋德帝表情平淡地点头,说道:"坐吧。"
这个孩子是意外所来,而且心智不全,不像他的兄长们那样能文能武。晋德帝对他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不想疼爱,但毕竟是自己的子嗣,所以只能尽量做到平淡处之。
气氛似乎稍微改变了一下,但场上的歌舞还在继续。梅妃巧笑倩兮地拉着晋德帝点评歌舞,又给他夹菜,照顾地他服服帖帖。
陶安然吃着碗里的汤圆,悄悄地问萧景瑜对面人的身份。萧景瑜喝了口酒,在王妃耳边轻吐话语,故意着看王妃的耳朵红了起来,然后收到一枚瞪视。
陶安然知道了对面人的身份,看到皇宫里不受宠的人现状。心里一阵感慨,总感觉这是皇宫里的阴谋。只是不等感慨完,又感到萧景瑜在桌下捏他的手,他不由疑惑地看去。
耳中传来萧景瑜的声音,"别看,别怕,我不会让你变成那样的。"
陶安然心中一动,原来自己心中的那一丝害怕都被注意到了吗?
他轻轻一笑,舀起一颗元宵,说道:"别光喝酒,元宵节该吃元宵才是,百灾全消。"
萧景瑜向来不喜欢吃这些粘的甜的东西,但此时只能无奈地张嘴吞下元宵。
后来席间萧景辞又来敬酒,萧景瑜都喝下。萧景瑜又敬了晋德帝酒,回敬萧景辞,喝了不少酒。酒过三巡,等天空亮起了一朵烟花时,宴席也到了尾声。
第097章
烟花一朵朵在天际炸开, 映染着天空都明亮了起来。虽然只有一些简单的花色,但陶安然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晋德帝看时间不早了,便宣布道:"今日时间晚了, 家宴就到这里吧。朕也乏了,你们都早点回去休息吧。"
晋德帝说完就起身,由汪录和梅妃搀扶着走下高台,准备离场。
众人一起行礼恭送晋德帝,随后也都准备离开。
陶安然准备和萧景瑜一起走, 只是看他又坐在位置上低着头不动。心知他今晚喝了不少酒,大概是有些上头, 陶安然便想着陪他坐一会,再让人弄些茶水过来给他解解酒。
萧景辞过来招呼了一声,见此情形, 便先告退了。剩下的才人和萧景平似乎犹豫了一下, 也过来告知一声。
那才人好像姓魏, 年纪看起来不大, 胆子也小。只敢站在两丈开外的地方拉着萧景平与他行礼告辞。
陶安然连忙回礼, 然后就见魏才人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 连忙摆手赶紧退下了。不过因为萧景平过于肥胖, 他们走得并不快。
陶安然还能听到萧景平天真地说道:"娘, 今晚的元宵真好吃。只有过节才能吃到好吃的。要是天天都能过节就好了。"
后续魏才人的话没有听清,但似乎就是一些哄孩子的话。
陶安然有些感叹, 刚刚他仔细看了一下,魏才人身上的衣服首饰都很一般乃至简朴。萧景平身为皇子, 衣服稍微好点, 但与他的兄长是万万比不了的。而且听他说的话, 平时恐怕日子也不好过。
这皇宫真是个吃人的地方, 不受宠的人日子就是难过。如果日后......
陶安然摇摇头,甩掉脑子里的悲观思想,他应该相信萧景瑜。
有宫女端着温茶过来,陶安然连忙接过。他轻轻拍拍萧景瑜的手,喊道:"王爷,头晕不晕,先喝点茶?"
萧景瑜抬起头睁开眼,揉揉眉心,就着王妃的手喝下一杯茶水。在王妃想要再倒杯茶水时阻止了他,说道:"我好多了,不用再倒了。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出宫。"
陶安然连忙站起身来,扶着他一起走出大殿。马车在宫外,他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宫外。
陶安然有些担心道:"王爷,你还撑得住吗?到宫外还有一段距离。"
冷风一吹,萧景瑜就清醒过来了。他看着王妃满眼的担心,回道:"不用担心,我很清醒。我们慢慢走出去。"
陶安然满脸怀疑,这就像喝多了的人总说自己没醉一样。他不由问道:"王爷,你今天怎么喝这么多酒?"
萧景瑜拉着王妃的手,笑道:"今日上元佳节,而且那还是我们的接风洗尘宴,我就稍微多喝了点。不过不用担心,这点酒不碍事,我没醉。"
陶安然越发怀疑了。不过看他步伐正常,没有歪歪斜斜,而且眼神清明,说话逻辑分明,又像是没醉的样子。真是把他弄糊涂了。
两人一路慢走,倒也很快到了宫门口。马车就停在宫门口,周围还有侍卫守护。见到他们出来,马车夫连忙拉开车帘拿出矮凳,让人上马车。
陶安然和萧景瑜上车后,马车便开始动了起来。
明明宫门前还是一片安静,但马车走过宫门前的街道,来到另一条路上时,就能听到嘈杂的声音。而且随着马车前进,声音越发大了起来。
陶安然不由好奇地揭开马车的窗帘,探头看去。只见一眼望去,外面的街道几乎亮如白昼,人群来往声音鼎沸。好一副热闹的场面!
陶安然注意到马车似乎停了下来,他回过头来疑惑问道:"怎么了?马车怎么停了?"
萧景瑜笑道:"今日上元节,外面最是热闹。可谓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而且今日没有宵禁,人们可以彻夜狂欢。就这么回府有些无趣,我带你下车去看看。"
陶安然有些心动,不过他还是担心道:"我们下去没关系吗?你毕竟喝了不少酒,还是先回府休息吧。"
萧景瑜拉着王妃的手,说道:"我没事。我记得今日应该会有舞狮子耍龙灯,斗鸡戏马等杂技表演。而且还会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灯笼,每年只会出现这么一次,供人观赏。错过今日可就看不到了。"
陶安然彻底心动,他回道:"那我们不走远,就在附近看看。看过之后,我们就回去。"
萧景瑜点点头,然后两人一起下了马车。
等真正走到街道上,陶安然才感觉到人多。他紧紧拉着萧景瑜,一起观赏街边的歌舞,也跟着其他人一样叫好。他们也挤在人群中欣赏各种华丽奇特的灯笼。不光有小巧精致的走马灯,还有需要几十人抬着走的灯棚。
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要不是有萧景瑜护着他,他的鞋子估计都要被踩掉了。各种花样的表演,各种好看的灯笼,都让陶安然看花了眼。
远处有灯棚过来,陶安然和萧景瑜这次避开人群,走到安静的地方,准备好好欣赏一下灯棚上的各色彩灯。
两人随着灯棚移动,陶安然脸颊红扑扑地看着那些彩灯,突发奇想地问道:"王爷,这灯棚上到底有多少只灯笼?"
萧景瑜看着那高达数丈的灯棚,回道:"灯棚一般少的有千盏,多的有万盏。看这个灯棚的大小,估计也有几千盏。"
陶安然一脸惊叹的表情,"这么多,真厉害!"
萧景瑜见王妃的表情,脸上也不由露出微笑出来。
陶安然看着灯棚,本来还想说什么,突然停住了脚步,看向萧景瑜小声问道:"王爷,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萧景瑜在王妃停下脚步的时候也停住了步子,然后把王妃护在怀里,看向身后的一条暗巷。
他们二人为了避开吵闹的人群,特意走在安静的小道上看灯展。不知不觉,走到了如此僻静的地方。现在环视四周,一片安静,只有眼前这条暗巷有动静。
萧景瑜皱了皱眉,带着王妃轻轻走到阴影处,暗中观察到底出了什么事。
小巷里,月光照耀下来,使围墙一半在光中一半在阴影中。此时半明半暗之中,有两伙人在对峙。一方是个少年人,一方是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且隐隐有围攻之势。
少年人嗓音清丽,张口骂到:"呸,你们真是不要脸,不光偷人家东西,现在还想以多欺少,真是不知羞耻。"
一个大汉哈哈笑道:"臭小子,小爷我拿他们的东西是他们的荣幸。我劝你少管闲事。今日你伤了我的兄弟,没有百千两是不行的,赶快交钱,然后再给小爷我磕头赔罪,小爷就放了你。"
那少年明显怒了,冷笑两声,说道:"你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还敢让我给你们赔罪。而且当街勒索,眼里还有没有王法了。"
这时另一个大汉说道:"小子,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在这里我们就是王法。还别说,你小子长得还怪好看的,不会是个哥儿吧。老大,不如我们...嘿嘿嘿..."
几个大汉都淫笑起来,开始摩拳擦掌,脑子里不知在想些什么废料。
那少年明显也是怒不可遏,直接上前一步一个上勾拳,正中中间大汉的下巴,顿时一阵牙酸声。大汉捂着嘴,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狠厉地大喊道:"给我打,小爷要把他的手脚都打断,让他比街边的乞丐都不如。"
其余的汉子本来被猝不及防的进攻吓到了,此时听到老大的喊声,连忙一起动手。那少年浑然不惧,只身对敌。
几个汉子手里都拿了木棍当兵器,少年赤手空拳应付地难免有些吃力。不过他很快从一个大汉手里夺得了木棍,双方木棍交接,打得热火朝天。
那几个汉子明显只是地痞流氓,虽有兵器但没有章法,只会胡乱挥舞而已。而少年明显是有经验的,一根木棍在他手里舞得虎虎生威。
眼看少年就要以一敌多,打倒这些大汉。这些大汉却耍起了阴招,从地上抓了一把沙扬起来,迷了少年的眼。少年一时不察,身上就挨了几下。
陶安然跟着萧景瑜在角落里看了一段时间,此刻见少年落于下风,不由抓紧了萧景瑜的袖子。萧景瑜见状,轻轻抓住他的手,安抚住王妃。然后从脚下捡了几颗石子向前弹射而出。
那少年眯起眼睛,尽力防守,心里想着自己这回要阴沟里翻船了。前方的棍子打来,他抬棍挡住,侧面却又有一根棍子打来,就在他以为又要挨一下时,那根棍子却偏了,他趁机矮身缩出包围圈。
接下来他有如神助,对方要打在他身上的棍子总能打偏,而他的棍子对方却实实在在地挨上了。这样几次下来,双方都知道恐怕暗处还有别人了。
那几个大汉怀疑地左右看看,最终还是放下狠话后离开了。那少年这才长舒一口气。他看向四周,拱手行礼道:"不知是哪位兄台相助,还请现身一见。"
萧景瑜扶着王妃从阴影处走出,说道:"下次有事,还是报告衙门比较安全。"
少年见两人出来,连忙走近几步,回道:"在下沈云,这次是在下鲁莽了,多谢两位出手相救。前面的茶室还没关门,不如让在下请两位喝杯茶,聊表谢意。"
萧景瑜看向王妃,陶安然回道:"只是举手之劳,喝茶就不用了。而且天色已晚,我们要回去歇息了。姑娘如果是一个人,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沈云一惊,"你怎么知道我是女的?"
陶安然也是一惊,这不是明摆着吗?之前在暗处看不出来,现在人在他面前,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他也没想到能遇到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子。
既然被看出来了,沈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刚刚是我说错了。我叫沈云娥,定远候之女,多谢两位相救。不知二位名讳,日后也好报答。"
萧景瑜皱眉,回道:"原来是定远候的女儿,以后晚上出门还是要带上侍从。不然可没有那么幸运再遇上本王和王妃了。"
沈云娥不傻,从话语中立即推敲出面前的人应该就是才回京的镇北王和他的王妃了。她连忙行礼问安。
萧景瑜受了一礼,然后对王妃说道:"我们回去吧。"
陶安然点头,跟沈云娥告别后,两人便先一步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第098章
陶安然和萧景瑜往马车停留的地方走去。走在路上, 陶安然好奇地问道:"王爷刚刚有没有认出那是个姑娘?"
萧景瑜认真地回道:"一开始在暗处没有认出来,后来在光亮处就看出来了。毕竟我在军营里那么久,见到的都是真男人, 她再怎么伪装,和男人还是有点差别的。不过骗骗其他人倒也行。"
随即他问道:"然然怎么看出来的?"
陶安热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就一眼就看出来了。"
陶安然心想大概是以前看过太多的人,真正雌雄莫辨的人也都看过, 所以有一种直觉吧。
略过这个话题,陶安然赞叹道:"那位沈姑娘真厉害, 拳脚功夫不差,还富有正义感,而且身份也不低, 应该有很多人羡慕。"
萧景瑜说道:"定远候沈威乃是承袭爵位。其父沈雄老将军当年平叛百越有功, 受封骠骑大将军。后来因年事已高, 乞骸骨养老, 加封定远候。
沈威早年也奔赴战场, 屡建奇功。生有二子, 也皆战死沙场, 最后只得这一个小女儿。沈云娥生于将门世家, 虎父无犬子,就算是个女子恐怕也不会差。"
陶安然原本只是欣赏沈姑娘的身手, 现在知道了她的家庭环境,只好感叹一句, "真是满门忠烈啊!"
60/86 首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