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瑜点点头, 没有细说现在沈府的情况可不太好。当初沈威一脉继承定远候爵位, 但如今到了沈云娥一代, 这一脉只剩她一个女子,没有资格继承爵位。沈雄老将军已逝,沈家二房开始谋算爵位。但沈威好像不愿过继侄子充当定远候世子。
到时沈家恐怕将有一段鸡飞狗跳,兄弟阋墙的大戏开场。不过这些就不必告诉王妃了。
在陶安然与萧景瑜走在路上准备回府时,在街道上的一处茶馆的包厢里,早已离宫的梁王萧景辞正在这里喝茶,而他的对面正坐着陶安陵。
陶安陵给萧景辞续上茶水,他们没有说话,外面的热闹与他们无关,他们在等消息。
门上有人轻敲,声音有些急促。萧景辞眼神一动,连忙站起身来,说道:"看来该我出场了。安陵,我先出去片刻。"
陶安陵柔柔一笑,"那就预祝王爷旗开得胜。"
萧景辞带着和煦的微笑,推开包厢门。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报信的心腹连忙拦住了他,在他耳边轻说了几句话。萧景辞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他挥开心腹,吩咐道:"继续盯着。"然后又回到包厢中。
陶安陵见他去而复返,而且脸色有些难看,猜测恐怕事情有变。连忙问道:"王爷,可是出什么事了?"
此时包厢里只有他们二人,萧景辞也不隐瞒,直接说道:"我们的计划失败了,沈云娥被人救下了。"
陶安陵皱眉,沈云娥乃沈家嫡女,受到定远候疼爱。他们的计划是找几个人故意做些小偷小摸让她看见,到时她定然会忍不住要替天行道。毕竟沈小姐向来喜欢自诩正义管些闲事。
但这次的人没有那么好对付,到时她必会陷入危险,然后梁王从天而降出手救人,就是一出英雄救美的美谈。之后再多交流几次,通过她得到其父定远候的支持。于兵力上对上镇北王不会那么吃力。
陶安陵见萧景辞阴沉下来的面容,轻柔地问道:"王爷不必沮丧,这次不成功,我们还有下次。只是探子可知道沈小姐是被谁救下了?"
萧景辞回道:"恐怕没有下次机会了。探子好像看到沈云娥是被镇北王和王妃救下了。以皇兄的机敏,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就会联想到我了。"
陶安陵手上动作一顿,没想到是被镇北王遇到了。那的确是没有下一次机会了。不过他倒是想到了他的好弟弟陶安然。
陶安陵眼神流转,倒了一杯茶给萧景辞,轻问道:"王爷,这次不行,我们可以想其他法子。听说今日宫中家宴,不知有没有见到我弟弟。我们兄弟俩有一年多没见了,也不知他过得怎么样?"
萧景辞接过茶水,回道:"今日见到了,他与皇兄穿着一样颜色的衣服,而且皇兄对他也是多有疼爱的意思,看起来就像一对璧人。"
陶安陵面上有些诧异,他有想过陶安然大概会过得怎么样,或许会受到冷淡对待,最好的也不过是与镇北王相敬如宾。但没想到,听梁王的话语意思,他们的日子倒是过得甜甜蜜蜜。
萧景辞继续说道:"我还特意提了句让皇嫂有空回陶府看看,却被皇兄训了一顿,竟是只想让皇嫂陪伴他左右,不想让皇嫂回娘家。还说若是陶府的人想念皇嫂可以去王府看他。"
陶安陵知其深意,顿时接道:"王爷,我这几天就去镇北王府看看他。与他分别这么久,着实有些想念。也不知他在西北那边过得什么日子,可曾见过什么奇怪的东西?"
萧景辞对着陶安陵心照不宣地笑笑,说道:"知我者安陵也。那就拜托安陵了。"
陶安陵粲然一笑:"为王爷分忧,是我的荣幸。王爷是我的伯乐,若没有王爷,如今我也只能像别人一样被逼着嫁给不喜欢的人。"
萧景辞面上有些感动,他拉着陶安陵的手,说道:"安陵言重了。是我被你的才华惊到,你是千里马自然不该被困在内宅,该在广袤的天地间奔跑。如果没有你,我如今也没有这么好的局势。"
陶安陵轻轻抽出手,没有抽动,反而有欲拒还休的意思。他眉眼微抬,声音里像是含着蜜,喊道:"王爷~"
陶安陵见美人眼角眉梢都含着风情,不由被蛊惑一番,凑上前去,想要尝尝美人嘴里的糖蜜。
在双唇即将覆上的一刹那,有一纸扇格挡。就见陶安陵双颊通红,眉眼含羞,不好意思看人,轻声说道:"王爷,还没...没有成亲。"
萧景辞连忙清醒过来,他松开陶安陵的手,连忙道歉:"是我孟浪了。"
陶安陵依旧折扇遮面,弱小的声音传出:"安陵一直都是王爷的人,只是没有成亲,礼法不合。请王爷不要生气。"
萧景辞看着他,说道:"怎么会生气呢,这是我的错。我应该早就把你娶回王府,这样我们就能日日不分开了。"
说到这里,两人都沉默了。
晋德帝不重颜色,是个专情的人,而且也看重专情的人。所以大家有样学样,一般府邸妻妾都不多。
萧景辞身为皇子,更是只有两年前娶的王妃。但偏偏王妃身体不好,隔三差五地生病,还不许他找别人。
萧景辞想到母妃时时催促他早点有个子嗣,最好是嫡子。早点让父皇见到皇孙,或许会多重视他一些。他也努力过,但王妃一次意外小产后,身体就更不好了。
他的目光也早就转移到才貌双全的陶安陵身上,他想把陶安陵娶回王府,可惜困难重重。
首先陶府已经出了一个镇北王妃,再有哥儿入王府怕是会被人说卖哥儿攀附权贵。而且在这个当头,恐怕父皇都会怀疑陶府的目的。
其次就算陶安陵进了王府,现在也只能是侧妃。而陶府庶哥儿都是镇北王正妃,陶安陵是嫡哥儿却只能是侧妃,见面还要给他的庶弟行礼。这样的话,萧景辞怎么忍心。
再者现在王妃连他同婢女多说几句话都要发脾气。如果娶了侧妃,府里怕是会闹翻天。到时父皇对他肯定会很失望。
所以,萧景辞和陶安陵一直保持这种微妙的关系。陶安陵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分忧,但从来不逼他给个名分。而萧景辞一边享受着陶安陵的聪明才智,一边对他怀有愧疚,觉得对不起他。只能对他许诺,等到事成那日,定给他最高的荣耀。
空气沉默半晌后,陶安陵体贴地打破这种气氛,装作没事人一样问道:"王爷,近日朝中可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父亲每日回府都要忙到很晚才睡。"
萧景辞闻言,脸色变得认真起来,回道:"确实是有要事发生。听说父皇已经在认真考虑立太子的事情了。"
陶安陵一惊,"竟然发生这种大事,王爷怎么不早点说?"
语毕似乎察觉到自己的语气有些不对,他连忙接着轻声说道:"也好让我为王爷多多分忧。"
萧景辞没注意到这点变化,或者是不在意,只是回道:"还没有具体消息,只是听说父皇设下了考验给我和皇兄,谁能让众人都心服口服,谁就是太子。"
"考验?"陶安陵喃喃自语,不过他很快想到了什么,问道:"王爷,之前听说镇北王身患重疾,身体不好。这样也能接受考验吗?"
说到这个,萧景辞眼神就变得深邃起来,他淡淡地说道:"皇兄的身体已经全好了。似乎吃了什么药,导致沉疴尽消。所以父皇才终于考虑立太子的事。"
陶安陵注意到萧景辞用力握紧茶杯到双手发白的样子,连忙转移话题道:"王爷可曾想过会是什么考验?什么考验能让众人都信服?"
萧景辞眼神闪烁,说道:"这个还不知,你可是有什么想法?愿闻其详。"
作者有话要说:
第099章
陶安陵慷锵有力地说道:"这考验既然是跟立太子有关, 那肯定离不开治理国家。但治理国家何其艰难,上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 下有州曹县乡。但以王爷的身份,私以为恐怕会在六部中设下考验。毕竟六部职责分明,承上启下,是最能考察出王爷才能的地方。"
萧景辞眼神一亮,"不错不错, 安陵所言极是。就是不知是这六部单独考验,还是一起?不过明日早朝恐怕就能知晓了。"
陶安陵笑道:"王爷德才兼备, 不管是什么考验都一定能够胜出的。"
萧景辞和煦地笑道:"希望如此,到时恐怕还需要安陵的帮助。"
陶安陵立即回道:"荣幸之至。"
......
第二日的朝会上,因为节日狂欢, 晚上睡得迟早上又起来上朝的大臣们都有些疲倦。在朝臣启奏, 没有什么大事后。晋德帝示意旁边的汪录宣旨。
汪录上前一步, 展开圣旨宣道:"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朕年事已高, 于政事恐有心无力, 遂欲立太子。然两位皇子皆是聪慧机敏之人, 取其一位恐伤和气, 于国无益。为保公平,现令两位皇子到六部轮值历练, 四月一期,众臣监督, 取其出众者为太子。即日起, 镇北王到礼部任职, 梁王到刑部任职。钦此!"
朝堂先是安静了片刻, 然后瞬间嘈杂起来。朝臣对晋德帝的安排都是一脸无措。促不及防之间,大臣们就想找身边的同僚商量一下。
萧景瑜虽然也感到吃惊,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上前领旨。萧景辞也同样很快反应过来,一起上前一步。
萧景瑜:"儿臣遵旨。"
萧景辞:"儿臣遵旨。"
既然王爷们都同意领旨了,大臣们有想要劝皇帝收回成命的也闭嘴了。他们一致行礼道:"臣等遵旨。"
晋德帝看着堂下的两个儿子,再看不再说话的众臣,眼神深邃,不过面上还是满意地点点头。
既然要到六部任职,萧景瑜下朝后就顺势跟着礼部尚书到了礼部衙门。礼部尚书丁章遵从旨意,带着萧景瑜回到衙门,但他心里直犯嘀咕。圣上只说让两位王爷进六部轮值历练,但具体怎么做,也没个章程。
如果把镇北王王真当做衙门里的小官使唤的话,以后万一是镇北王登上高位,想起昔日曾遭小官使唤,估计整个礼部的人都不好过。但若是直接把镇北王晾在衙门里,又不符合圣旨上说得轮值历练。
所以究竟该怎么对待这突如其来降落在礼部的镇北王,尚书丁章一路上都在思索这个关系他未来的问题。
直到回了衙门,他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不过他还是客气地把镇北王引到衙门中堂,一边吩咐人去烧茶,一边说道:"王爷,请稍坐片刻,喝点茶。下官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萧景瑜环视了一眼周围环境,颔首道:"丁大人有事尽管去忙,如果有本王能帮得上的地方,尽管开口。"
尚书丁章连忙回道:"不用劳烦王爷大驾,只是一些小事。王爷还请先歇息一下。下官先告退。"
丁章留下镇北王在中堂喝茶,连忙退出去。等离开中堂有些距离后,他立即招来两位礼部侍郎,一起商量如何安置这降在衙门里的大佛。
萧景瑜安坐在太师椅上,心知丁章定是去找人商量之后对自己的安排。他一脸平淡,仿佛事不关己。然而他内心还是有些不平静的。究其原因还是这突如其来的六部轮值历练。
他早就收到消息,父皇有心对他们设下考验,择优者为太子。他也设想过究竟会是什么考验?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是让他们在六部历练,由百官考察。
不过如今再想这些都没有用了,当下是考虑怎样在历练中脱颖而出,让人心服口服。
萧景瑜看着堂上挂着的"上善若水"字画,心里叹道:礼部吗?
当萧景瑜在礼部衙门思考人生的时候,陶安然在府里忙得没有时间思考一下。
早上陶安然照例睡个饱觉,起来时萧景瑜也已经早早上朝。他一边感慨萧景瑜上朝比上班都早,一边愉快地洗漱后用膳。
他原本的安排是今天在京城里好好逛一逛。毕竟来到这里后除了昨晚的灯会,他都没有在白天好好看看这里的繁华。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准备出门时,管家王大海就带着几箱书册过来了。
陶安然当时看着这情形,就感觉有些眼熟。好像曾几何时,云州的李管家也曾这样来见他。那时是因为萧景瑜让他掌管中馈,所以李管家把府中历年的账册和府库钥匙都拿来给他。
在陶安然心里想着千万不要是同样的情况时,管家王大海开口了,他先是问安,然后才说道:"王妃,这是府里历年来的账册,还有府库清单。上面有宫里历年的赏赐名录以及送出去的东西清单,以及来往明细。"
陶安然看着比当初云州王府还要多的账册,心里有些发虚道:"这么多?"
王大海笑道:"王妃说笑了,这只是近几年的账单,还有建府前的账册还在后面。本来该在王妃回府的当天就拿来给您过目的,只是东西太过繁杂,所以才拖延到今日才拿来给您过目。"
陶安然的两眼已经开始发晕了,他回府才过了两天的逍遥日子,就又要忙起来了吗?他真后悔当初答应萧景瑜掌管中馈,从此府里的大小事都需要他过目。但如今再后悔也晚了。
看来今天的出行计划泡汤了。
陶安然有气无力地挥手道:"先把箱子抬到院子里吧,我等会就来看。"
王大海连忙应到,然后指挥小厮把箱子整整齐齐地放在院子一角。
陶安然重新坐在桌前,强打起精神。好在他不是一个人,身边还有白露寒露这对能干的助手。白露寒露也都是有经验的人,当初云州王府的账册都能弄得明明白白,如今自然也可以。
所以三人一起,有着之前的经验,倒也忙中有序。这一忙就是一天。而陶安然也一天没见到萧景瑜。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桌上只有他一个人时,他才想起没见到萧景瑜。因为往常他们就算再忙碌,也尽量三餐都在一起吃。今日没有见到,难免有些担心。
陶安然原本还想着要等一等萧景瑜,怕他是不是因为太忙忘记吃饭了。还是随侍在萧景瑜身边的小满回来报信,说王爷有事在外面用餐,陶安然这才安下心来用了午膳。
而等陶安然用完午膳,小憩片刻后,就又忙着整理账册。这次直接忙到了傍晚,见萧景瑜也已回府,陶安然这才歇了下来。剩下的账册留着明天再弄。
萧景瑜回府后不久,天就黑了,晚膳也自然摆了起来。
陶安然坐在桌前,一边给萧景瑜夹菜,一边好奇问道:"王爷中午是在哪里用得膳?怎么没回来?"
萧景瑜也给王妃夹菜,闻言回道:"中午是在礼部衙门吃的,东西没有府里好吃。而且我以后除了月旬的休沐,应该都没有时间再与你用午膳了。并且我早上去衙门的时候还要带上午饭在衙门里吃。"
61/86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