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穿成书生郎(穿越重生)——岛里天下

时间:2022-03-26 20:17:58  作者:岛里天下
  “不妨事,咱们也快些进去。”林老抬头见着已经有官员朝宫里去了,自己也急着要走。
  方俞老实跟在林老的身后,一同从午门往宫里去,路上并未有人东张西望的交谈,闷着头都在快着步子往里走。从宫门口到太和偏殿约莫一炷香多些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先前方俞出来时走过,还挺快的。
  等进了宫门,他才慢慢琢磨出为何这些官员会那么早就在门口等着要进去。
  老人家走的确实比较慢,大不如年轻人步子快,进门后可见一斑。另一则,过了宫门,上朝的路上竟然黑黢黢的没有路灯照明,又不准许官员自带仆役进宫,打灯的人都没有。
  方俞年轻眼睛明亮,在蒙蒙月光色和远处壁檐下所挂灯笼的光下,隐约看的清些路。可苦了老人家,眼睛本就不好,只能愈加放慢步子听着同僚的脚步声以及凭借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上班的行路习惯走。
  后来他才知道曾就有官员摸黑又着急上朝而不小心掉进了池塘,乌漆嘛黑的被淹死了才有人发现,前车之鉴下,这些老官员自然宁肯少睡一会儿也要早些进宫来,就是为着在路上即使是磨蹭也不会迟到。
  需知若是上朝迟到可是要罚一个月的俸禄,若连续屡次迟到,还未被问责打板子的。
  曾经他读到:“戌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
  先时还觉离谱,宫里难到就差这点灯火钱不成?而今切身实地出于这离谱之中,他忽的没话说了。
  路上安静的很,官员之间不可喧哗,也不能大声咳嗽到处吐口痰,暗地里有人监视着。若是发现有不雅行径便会被记录下名字来,轻的被通报批评,重的又得扣钱问责,还影响在职考评,到时候考绩太差,要想升官就难了,规矩那叫一个多。
  方俞毕恭毕敬的跟在林老大人身后,老人家步子稳健但行的缓,他也放慢步子随着人。
  在高达近一个小时的步行后,方俞终于看到了太和偏殿的灯光,他心中忽的溢出一种感动来。太难了,光是上班路上就千难万险,心态不好的恐怕两日就崩了。
  入了偏殿以后灯光明亮,可交谈,但是四处都是候着上朝的官员,队友在,对手也在,说多错多,指不准随口一句话就被有心之人记下,随后出现在了参奏本上,为此除了打招呼寒暄之外,大家嘴巴都很紧。
  林老大人走的一额头的汗,他取出帕子细细的擦着额头的汗水,整理好仪容,遇见了几个同部门关系不错的同僚,小声的招呼,都是些微末官流,大家都小心做事做人。
  “方俞,这是礼部的张大人,吴大人……”
  几人官阶都不高,其实像方俞这样的官员起点是很高的,官海沉浮,指不准就一飞冲天,朝中不乏有权臣从翰林院飞出,不然也不会说翰林院是干部学院,是皇帝的人才储备库。
  林老费心介绍老前辈,方俞也不嫌人家是八品还是七品,尽数客客气气做礼叫人,虽这些人官居末流又上了年纪,这辈子估计也就到此处了,但是能在朝中平安大半辈子必有过人之处,结实高官固然是光鲜,但是登高跌重,倒是不如跟这些末流搞好关系。
  “小方大人今日头一日上朝罢?”
  几位老大人见方俞礼数做的周到,对他的初印象还不错,便都关切了几句。
  “下官告假了两月,今日才回来续职。”方俞继续着自己在琼林宴上没见识小家子气的模样,虚擦了一下额头,诚惶诚恐道:“头一日上朝,心中敬畏的很。”
  “不必紧张,待多一阵便习惯了,素日里谨言慎行,踏实做事即可。”
  “大家都是这般过来的……”
  几位大人和蔼的宽慰了几句,显然比起光芒骤盛的其他新科进士,方俞这般小心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更能拉进这些小官员的距离,毕竟都是从最微末上一点点爬上来的,吃了许多苦楚,见识了太多人情冷暖,过于张扬的年轻人反倒是让他们不愿贴近。
  不多时就进来一抱着拂尘的公公:“诸位大人,今日在太和门朝会,大人们准备一番且可随咱家去太和门。”
  皇帝朝会一般在太和殿太和门举行,天晴的时候几乎都在太和门,就是在广场上,下雨天气不好的时候才在太和殿,也就是殿里,有屋檐遮风雨的。
  闻声所有官员文武分开,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按照官阶排队站位,方俞这种七品官儿已经站在老后头了,到太和门时前四品的官员就站的很靠前,也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有资格同皇帝说话。
  方俞偷瞄了一眼满广场的官员,这感觉跟高中大课间要做广播体操一样。
  整队齐了以后,夏日六点天也亮了,皇帝一身金灿灿的龙袍,威震八方劈腿端坐于奢华的龙椅上,在太监尖利的声音中,官员行三叩一拜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整齐划一的声音忠厚的回荡在太和门。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如若有官员请假了,吏部尚书,也就是人事部部长会在这个时候跟皇帝报告,显然今天没有人告假。
  老皇帝的声音不算大,但是中气十足,方俞站在后头也听的见,他也不敢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就仔细听着朝会内容。今日朝会并没有什么大事,只太师汇报了西北战事的一点进程,工部尚书汇报江南暴雨河水决堤,淹没庄稼一事。
  后续是官员给出解决办法,如何赈灾云云……
  总之朝会就是那么些破事儿,争论了半天也没得到个确切方案,皇帝没有定夺,估计朝后会召人问话再想解决办法,亦或者明日朝会继续。
  方俞这等小官儿反正也没有什么参与感,就听着这个大佬发完话,那个大佬发话,他们便是天威浩荡的陪衬。
  一个朝会开了半个多时辰,散朝以后,御膳房也做好了官员的朝食,已送到各个部门,官员回到部门有一炷香的时间可做歇息用早食。
  翰林院离太和殿不远,一早上什么都没干,却又像干了好多事情,回到部门方俞喝了一大碗粥吃了几个包子,宫里的伙食一般,毕竟那么多官员,自然不可能像宫里的妃嫔一样吃的多好。
  翰林学士给方俞分配了个位置,在书海堆的最里头,一个边角落的位置,原也不是学士刁难他,其余进士来续职都比他早,好的位置都已经安排了,所谓先到先得,也没什么毛病。
  “今日你且熟悉熟悉,待过两日熟悉了再同你派些事做,这些日子就同你前头的孔修撰多学习吧。”
  方俞看了看前头的孔修撰,此时正在慢条斯理的喝豆浆,原本这个位置是状元的,但是因今下做了驸马爷,自然就不在此处任职了,修撰由翰林院的人顶了上去。
  不知是哪一年的进士,比方俞要大上三两岁。
  “孔修撰,还请多多指教。”
  修撰摆了摆手,同翰林学士道:“大人便去忙吧,若是小方大人有何不懂的地方下官且在告知。”
  翰林学士也忙碌,便道:“方俞你进去收拾一下自己的位置吧。”
  方俞应声,前去自己的工位上简单的整理,素日里这头都有宫人打扫,四下都是干净的,倒是没多少收拾之处。
  他的位置背靠藏书阁子,左边靠墙临窗,前头便是方才的修撰,右边也是个大人的位置,但此时位置还空着,且未见到人。
  “孔大人,不知这个位置上的是哪一位大人?”
  方俞话音刚落,那姓孔的编撰便撇头同自己身旁的一个后生进士谈论起早食来,一改方才学士大人在时对他的热络,似是没有听到他的话一般。
  “今朝的早食不错,蒸的饺子是虾馅儿的,本官最是好吃河海鲜食了。”
  “孔大人喜爱吃河海鲜食?可不巧了,小官也喜这极鲜之味,春风楼的蟹酿橙大人可去尝过,味道极好。”
  “院里事忙,还不曾得空去。”
  进士十分上道:“编撰大人为院里的事情劳心劳力,实乃是吾等小官的榜样,不过大人也当适当享乐才好,切莫累坏了身子,如此才可为皇上尽更多力。不妨过两日休沐小官做东春风楼,大人给个赏脸的机会。”
  “也好,左右休沐当日也无甚大事,且再同你说点院里的差事儿。”
  两人相谈甚欢,方俞眉心微动,这孔编撰还真有意思。
  “诶,小方大人,你方才可是叫本官了?有什么事情吗?”
  两人说完,孔编撰又面露诧异的看着站在后头的方俞,似是惊讶他为何要窃人交谈一般,却又还是端着前辈的温和语气说话。
  方俞脸上挂着笑,道:“无甚事情,编撰大人只管忙碌。”
  孔编撰闻言顿了顿,目光微微闪烁,上下打量了方俞一眼,面色已然不似问话之时还怀着一点期待的模样,不咸不淡道:“本官倒是也想带你逛逛翰林,但学士大人交待了翻修译文,实在有点忙不开,你若想走走便寻了院里新进的进士同你说道一二吧,大家都是同僚,不碍事。”
  方俞笑看着编撰,却似个木头一般拱手道:“多谢大人费心。”
  “噢……小方大人有不懂的地方可别憋着不问,届时学士大人考问不知可就不好了。”
  言罢,那孔编撰又扭头与方俞同一批进翰林院的进士谈论城里的吃食酒水云云,再没搭理过方俞。
 
 
第121章 
  方俞瞧了一上午的翰林工作规范,吃了午食之后又翻看了朝廷近两年来的大事。
  因着翰林院的工作内容有一项便是记录朝廷得失和一年中发生的大小事件,为此先前方俞就算不了解朝廷中的事情,看了这些记载也能梳理个大概,浅淡了解朝中局势。
  一日倒是混的也快,尤其是吃了午饭以后,下午两点才开始做事,四点就能走。下午如果不加班,完全做不了什么,方俞看典籍的功夫打量了一眼翰林里的其余同僚,大抵上是新进的员工在忙事儿,老油条砸着茶水在摸鱼。
  待到快下班的时候,方俞身侧那个位置的大人才施施然的回来。一个三十左右蓄着胡须的男子,瞧着是位十分端稳的大人,进院儿里时有同僚与之招呼,喊的是侍读学士,乾大人。
  方俞微微一默,翰林学士是翰林的头子,而侍读学士就是翰林的二把手,低翰林学士一级,从五品官员。
  “乾大人。”方俞见着人行到了位置前,他起身恭敬的做了个礼。
  前头的修撰眼角余光朝这头飘了一眼,只见乾学士只淡淡的应了方俞一声,面无表情的说了句来了以后便再无二话,坐下自顾自忙碌去了,他斜勾了勾嘴角:小子还想捡着高枝儿攀,也不看人家瞧不瞧的上你。
  他什么也没说,只暗自得意的笑了笑,掐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扭身小声对身旁的新进士道:“小王大人,我老家今日来了些亲戚,好些年没得见了,这朝…….”
  姓王的新进士官阶比方俞还要小,这些都是一甲后头,二甲里的考生,有一部分也被分到了翰林院,大抵是□□品,像是典籍侍书等等,这位姓王的小大人就是从八品典籍。
  王典籍楞了楞,道:“编撰便放心回去,这手头上的差事儿放一放,小官定然帮大人处置妥当。”
  孔编撰满意一笑,拍了拍小王典籍的肩膀:“如此可就……”
  “孔大人,今日家中又来亲戚了?是老家的还是远房表亲?”
  回来就埋着头在处理政务的乾侍读的声音不咸不淡的响了起来,前头的两个人微微一怔,王典籍有些尴尬的看着孔编撰,倒是那孔编撰没皮没脸道:“乾大人见笑了,家中旁支冗杂,亲戚也难免多了些,前来做客投靠,总不好把人冷了去。”
  “孔大人言之有理,不过若是孔大人把自己的事务处理妥当了再回去招呼亲眷,想必再冗杂的亲戚也理的清。”
  乾侍读连眼皮也未曾抬一下,兀自整理着书文,言语之间没有半分开玩笑的意思。一时间这一隅空气有些凝滞,孔编撰的脸色也不好看起来,干咳了一声斜了王典籍一眼,那年轻典籍连忙道:“小官进了翰林也有十天半月了,这许多政务尚不熟识,便自请了孔大人多分些差事儿,也好叫小官多得些磨砺。”
  “小王大人上进求学是好事儿,但孔大人的政务都分于你去了,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本官分派政务不均。你既想多历练,以后同本官说道便是,自会同你多分派让你上手。”
  乾侍读的声音冷了不少。
  “是,是,小官思虑不周,还请大人见谅。”
  乾侍读便未再说话,那孔编撰也不好再厚着脸皮溜了,只好闷头把自己摸鱼而耽搁的工作给搞完。
  方俞缩在一头看了一出好戏,将头埋在书堆里闷着笑。
  等到了时辰,外头有太监报时,方俞见着坐其他桌的同僚陆续有人出去,他瞄了一眼自己这头的人,没曾想正好对上乾侍读的目光:“无事便可先行回去了。”
  方俞微微点头,也毫不做作,起身同乾大人做了礼,又草草同前头的拱了拱手,拍拍屁股走人。
  一路晃晃悠悠的回去,到宅子时比早时去上朝多耗费了近乎一炷香的时间,到宅子门口已经要六点。
  马车堪堪行到门口,乔鹤枝的马车也才到,两人正巧一同回家。
  “又是去将军府了?”方俞掀开车帘子把里头的人搀扶着从马车上抱了下来:“热不热?”
  乔鹤枝眼角微弯,回来便见着方俞也下朝了,心中高兴,回握着方俞的手:“将军府里倒是凉爽,便是瞧着今日外头日头大,原准备着午食过了休息一阵就回来,将军夫郎挽留,说是让日头下些了再走,这才回晚了。”
  方俞揽着乔鹤枝的腰,温声道:“你既和将军夫郎谈得来便是晚些回来也无碍,这些日子着实日头晒,闷热着了你不舒坦,这个崽儿也会难受。”
  他轻轻摸了一下乔鹤枝隆起的肚子,小家伙五个多月了,存在感越发的明显,待到年冬的时候就该要出世了。
  乔鹤枝早开始准备缝制做些小崽儿的帽啊衣的,同将军府的那位认识后,两人便一道说着话儿做,时间倒是也好打发了许多,素日里方俞觉得他的话也比先前要多了许多来。
  “往日里都要同我说些在将军府做的事儿,今儿怎的不说了?莫非是只吃吃喝喝?”
  乔鹤枝轻打了方俞的手背一下:“我这和尤镰弟弟不是给孩子做点小衣,便是一起捣鼓做点吃食果子,或是学点高门大户官宦世家里插花点香的高雅之事,旁的还能有何?今日你头一回上朝,我还等着你同我说说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