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糖,我只要哥哥,哥哥,你一定会活过这个冬天吧,是不是?”小男孩哭道。
“是的,只要弟弟你还在,我就会一直活着。”高个小男孩承诺道。
“嗯。”矮个小男孩破涕为笑,“哥哥会一直一直活着,活过这个冬天,还会活过下个冬天,活过好多好多个冬天。”
“你醒了?”葛云逸和乐兰心返回来就看见两个小男孩抱在一起小声说话。看见他们,即是明知他们是好人,高个小男孩还是下意识把矮个小男孩藏在身后,自己挡在身前。
看见这防备的一幕,刚刚救了人的葛云逸和乐兰心也不恼,竟是笑了。
“你们两个小家伙别害怕,就在家里住下去吧,以后我和我太太来照顾你们。”
两个小乞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喜,同时又有担忧,那个指派他们来的人怎么办?
“兰心你去煮粥,孩子们胃不好,先煮些小米粥,我去打水,吃过饭让孩子们好好洗洗。”
“好。”乐兰心答应着忙乎起来。
远处葛家屋外,有一群人正注视着葛家发生的一切。
这些人正是沈诚润他们,武威问道:“咱们现在过去吗?”
沈诚润摇头,“明日吧。”
两个小男孩从有记忆起就在流浪的小乞儿小小的人生第一次吃上热乎乎香香甜甜的粥和更香香的鸡蛋,那是一整个白白嫩嫩的鸡蛋。
哥哥舍不得吃,偷偷把剥了皮的鸡蛋藏在腰间,小声对弟弟道:“我藏起来,晚上留给你吃。”
弟弟笑眯了眼睛,“那咱们吃我这个,那个留着晚上一起吃。”
葛云逸看见这幕,想告诉孩子以后都能吃到,却被乐兰心拦住,“这两孩子刚来咱们家没有安全感,过一段时间知道咱们肯给他饱饭吃自然就好了。不用管,他们高兴,就先让他们藏着吧。”
不过两个小男孩并没有吃饱,葛云逸怕这两小孩子饿这么久冷不丁吃到饱再吃坏了,就只让他们吃了一碗粥,虽然煮的时候粥中加了糖,但饭后还是分了他们每人两块糖。
之后又给两个小孩子洗了热水澡,剃个光头。流浪儿童长期不洗澡,头上身上都生虱子,这东西传染严重,想要彻底杜绝,只有剃光头发。
晚上孩子们还是喝的甜甜的小米粥和鸡蛋。为了孩子们的脾胃健康,葛云逸打算先让他们喝几天粥,胃养养再食其他。
躺在柔软的被褥中,就好像躺在云端,身上清清爽爽,肚子饱饱撑撑,被褥还有阳光晒后清新的味道。
两个小乞儿仿觉是在梦中。
弟弟道:“哥哥,我们要是能这样不分开一直一直幸福过下去就好了。”
哥哥咬着牙,神情后悔,早知道这人这么好,他就带着弟弟早找过来了。可是,可是若是不遇见那些人,他也遇见不到这位好心叔叔。
小男孩已在心中暗下决心,明天他会找个机会同那位好心叔叔坦白,然后把一切都拦到自己身上。告诉好心叔叔坏孩子是他,是他贪嘴,为了吃到糖故意装晕倒骗弟弟,弟弟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求好心叔叔收留弟弟,只要弟弟以后能日日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就算挨不过这个冬天又何妨?便是立时就死去也心甘情愿!
作者有话要说:
第061章
葛云逸和妻子乐兰心二人一宿没睡, 天亮孩子们起来的时候二人刚放下手中针线。
“你们快过来试试,我给你们做好了新衣服新鞋子。”乐兰心笑着招呼孩子们过来。
两个小男孩都没想到还能穿上新衣服,还有些胆怯不敢上前, 乐兰心就直接把衣服给他们穿上。
葛云逸从前哪里做过衣服, 现跟着妻子学的,针脚一点都不好,做出的衣服有两只袖子竟然不一样大。
可孩子们一点都不嫌弃,还觉得很好玩, 高高兴兴的相互看,喜欢得紧。
这样的氛围实在太幸福,小男孩贪恋, 他想多留一会儿, 再多留一会儿。
然而这一等就等到吃过早饭沈诚润等人来到葛家。
葛云逸看着自己家里的两个孩子仿佛明白了什么,哥哥吓得脸色煞白,竟是一下就给葛云逸跪下。
“都是我的错,我是坏孩子,是我和外人合起伙来骗人,你别气弟弟,他很乖的,你留下他吧。”
弟弟紧紧攥着哥哥的衣服, 害怕得小脸煞白, 小声嗫嚅道:“要哥哥, 要哥哥。”
葛云逸长长叹口气, 抱起哥哥,乐兰心同时抱起弟弟。
葛云逸道:“你们都是乖孩子, 不怪你们。这世道如此艰难, 对于你们而言就更难上千万倍, 想要活下去,总要想些办法,头脑灵活是好事。”
沈诚润只道:“葛先生,我们是诚心诚意来邀请你出任慈幼院院长。世道艰难,但我相信,有我们这样的人前赴后继,总有一日会还这世界一片海晏河清。”
葛云逸看着沈诚润神色平和,不再否认自己的身份,也不再抗拒,“少年人有这份心属实难得。只是我经历太多,不愿再受制于人。我答应你,我会尽毕生之力办好慈幼院。只是不会跟你们走,我决定就留在这里开一家慈幼院,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孩子。”
沈诚润继续劝道:“慈善不分地点,并非我非要葛先生去乌虚市,而是葛先生若就在这里,就能保证可以办成纯粹的慈善吗?
您本人就深受其害,否则也不会愤而辞官。慈幼院若是办成,绝不可能单靠一人之力,到时候势必会得到各界人士的帮助与支持。
这就涉及到利益,一旦有利益可图,自有资本加入追逐。
到时候葛先生还能保证慈幼院还是单纯的慈幼,若有人借此大发横财,最后最难的还是这些孩子,葛先生又怎么阻止。便是您甘愿舍去一条性命,可是□□凡胎能抵得过长木仓大炮吗?”
葛先生面色动容,他问沈诚润道:“那么阁下又怎能保证我去乌虚就能纯粹的办慈幼院?”
“我可以保证!”叶懿掷地有声,他此次跟来就是为了以防这种情况。
葛云逸疑惑看向叶懿,沈诚润为其介绍道:“这位是叶懿先生,奚家那位大帅的亲外甥。”
叶懿道:“葛先生,我可以向你保证,有我叶懿一日在,慈幼院就只是单纯的慈善机构,绝对不会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葛云逸目光惊疑不定,他是知道那位大帅的这位外甥的。那位大帅儿子女儿一大堆,外甥自然不会少,可是唯独这位不同。这位的地位甚至超过那位大帅的亲生儿女,仅次于那位大帅的接班人——少帅。
所以有这位的保证,还真能说到做到。
葛云逸没想到面前这个少年人竟然就是叶懿,不免动容,“昔有刘后主三顾茅庐,某没有诸葛先生大才,能得先生两次相请实属此生之幸,不敢再辞。”
沈诚润提着的心终于放下,看向叶懿眼中含笑。
沈诚润叫两个孩子去把愿意跟他们离开的孩子带回来,然后带着这十来个孩子坐上返回乌虚市的火车。
两个小男孩已经不那么怕沈诚润几人,甚至还能教别的孩子不要怕他们。
沈诚润答应送给两个孩子烧鸡自然不会食言,孩子们养了几天就给他们了。
他问哥哥道:“你那日明明对我们眼中有戒备,怎会最后又决定同我们走?”
哥哥咽下口中鸡肉,“他们腰上有木仓。”所以想带他们走轻而易举,答不答应结果都是一样,还不如少受些罪。
这天一大早,乌虚市内就有大批量穿著深蓝色警服,背着长木仓的警察出动,横扫各个街面。
百姓们只敢远远驻足观望,心中或者相互交头接耳猜测着各种原因,却没人敢上前问上一问。
不大一会儿就听到儿童哇哇的哭声和大声喊叫,竟是几个警察一手提着一个小乞丐。
小乞丐们挣扎着哭喊着,警察们满脸不耐。
终于人群中有一个男人认出其中一个警察是自己的某个选房亲戚,就大着胆子上前问道:“大哥,还认识我吗?我是你七大姨表弟家的小弟。”
不知道那警察认没认出来,哼哼哈哈的答应着。
“大哥,咱们乌虚市这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检查吗,我看你们这几天就忙得很,早出晚归的?最近这街面上的流浪儿童都被你们抓走了,我还看见许多流浪儿童为了躲避抓捕偷偷躲了起来。”
警察低咒了声,“没福气的玩意,送他们去享福都不知道。知道那个荒废的学校不,前几日不是动工找人修葺了吗?
那是上面审批下来的,咱们叶先生,就是大帅那个外甥还有沈氏有限公司沈先生合力办的慈幼院,专门收留这些流浪儿童。”
慈幼院原身是一所私人创办的学校,后来因为无生源荒废了。如今被沈诚润买下来,重新修葺开办慈幼院。
葛云逸和乐兰心以及三名工作人员站在院中,身旁除了他们带来的两个小男孩神色好奇而欣喜,其他孩子一脸漠然,毫不关心。
葛云逸看着这些孩子的表情,心中重重叹口气,果然被沈诚润说中,这些长期流浪的儿童心理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对他们的照顾只有教育远远不够,还必须辅佐心理辅导。
沈诚润把大孩子和小孩子分组,然后对这些孩子们道:“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照顾你们的叔叔和阿姨就是你们的爹娘,现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想要那位叔叔阿姨做你们的爹娘。”
所有孩子都没动,甚至没给沈诚润一个眼神,唯有之前那两个孩子欢喜地扑到葛云逸和乐兰心怀里,大声叫道:“爹,娘!”
“唉!”葛云逸和乐兰心赶紧抱起两个在他们脸上分别亲了一口。
其他孩子看见这幕有些异动,尤其是年纪小流浪时间短的,也想有爹有娘,被软软香香的娘抱在怀中,被高高大大的爹保护着。
就在有些孩子想要迈步的时候,一个年纪较大,约有十二三的孩子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嗤。
“做戏。”
沈诚润没有忙着训斥他,而是问道:“你为什么会这么说?”
男孩似抓到什么把柄一样得意道:“你看他们穿得那么好,哪有我们这样的孩子穿成那样的,一瞅就不是流浪过的,就算想骗我们都不知道做戏做全套。”
葛云逸怀中小男孩哥哥马上反驳道:“你不要胡说,我们确实是流浪儿,只不过我们比你们幸运,先被爹娘发现。爹娘就先给我们做了衣服。”
男孩翻个白眼不知道信没信,沈诚润也不再多说,而是道:“你们若是不选,那我就分了。分到哪位爸爸妈妈,以后可就不能换了,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不能选择父母那样。”
这些孩子还是不吱声。沈诚润就按照几个大孩子带几个小孩子的组合编成一个家庭。这里一共不到二百个孩子,共组成十个家庭,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爸爸妈妈,除了葛云逸乐兰心这一组外,其他都只有一位家长。
沈诚润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跟家中妈妈或者爸爸姓氏,当然不愿意改的沈诚润并不强求。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不愿意的,这些孩子几乎都没有名字,就算有的也不执着姓氏。
然后按照年纪排序,大哥、二弟、三妹这样,在家中要相互称呼兄长弟妹。
沈诚润这般安排就是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家庭观,让他们融进来,找到归属感,不再觉得自己没有家,孤零零漂泊无依无靠。有时候爹娘二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呼,还有一种心灵的归属。
分好家庭后,每个孩子都站在各自爹娘跟前。这些孩子的爹娘道:“咱们一会儿先吃饭,现在需要做饭,家中这么多孩子娘一个人做不过来,你们要帮娘。”
然后孩子的爹娘按照年纪给孩子们分派任务,年纪大的多劳,年纪小的少劳,不管活多少都有分工,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不让任何一个人孩子觉得自己多余。
好在这些孩子虽然还是满脸冷漠,但好在听话,都默默行动起来。
这时候身为'爹''娘'的工作人员就会和孩子们絮絮叨叨说些家中的家长里短,不知道的乍见还真以为这是一个正常的家庭。
每个家庭都有单独的厨房,自己做饭,这样才有更强的归属感。
当然所有家庭做的饭菜也不大一样,不过都是一荤一素。起初孩子们还能保持住冷脸,当闻到饭菜香就再也保持不住,频频张望。
饭好后,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坐下,孩子们新认下的爹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吃饭。由于是刚聚到一起,孩子们都还很陌生,肯定会发生争抢,怕有孩子抢不到,就先给孩子们分餐。
孩子们大口吃完,孩子们爹娘又组织他们洗自己的碗,太小洗不了的也让他糊弄两下,然后会由有孩子们爹娘再洗一次。
之后又组织孩子烧水洗澡,大的给小的搓背,小的再给更小的搓背,最后一起给大的搓背,等孩子们洗干净出来,他们的关系近了不少。再然后还由这些爹娘给孩子们剃光头换新衣服。
到了这时,流浪时间短的孩子基本上就放下戒心。
而后就是上课。这本来就是学校,教室多得很,本来沈诚润想把学校分成学前班、小学班、初中班、职业教育部和大学部。但现在所有孩子基础都一样,就暂时开了学前班和小学班,年纪太小的在学前班,其他的孩子都在小学班。
上午上课,下午就在职业教育部手工劳作,算作半工半读。
职业教育部目前开设农业、养蜂、畜牧、织染和制鞋,未来还会开设照相和银行等学科。
这些学科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组成一个班级。
选择农业的,老师会真的分给他们一块地让他们种植。选择畜牧的会分给他们猪仔和小鸡小鸭让养他们,其他匀是如此。
待以后他们自己赚得钱就可以拿到家里改善生活。为了培养孩子对家庭的归属和责任感,每个家庭每月都有固定的生活费,负责这个家庭的爹娘会如实告诉孩子们每日花销。
这样孩子们赚到的钱拿回来就可以改善家里的伙食,因为赚得不同,伙食自然就不一样,孩子们住在一起就能看出差别,如此就更有家的感觉,会觉得'哦,我家怎么样怎么样的想法'。
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下,他心中就有了家的概念,有了亲人间互助的那种亲情。家的感觉更加真切。
作者有话要说:
香山慈幼院|
45/119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