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遥村和里沟村虽然只隔了几座山,但里沟村在山内,里遥村在山外,里遥村出行便利,建造院子比较大,房屋也比较多,需要多少银钱,具体没问过,回来后可以一并问一下。”
陶傅赶着牛车,两人说说笑笑赶路。
赶路时间比较长,路上饿了他们会吃陶傅带的烙饼。袁柳臻看到烙饼就想到了烙饼夹辣条和辣片。
陶傅看到袁柳臻把辣根夹到烙饼里,很稀奇,跟袁柳臻夹着吃了一次,就被辣根夹饼的味道吸引了。以前去邻镇卖辣根和锅巴的时候,他都是辣根和锅巴吃一口再吃烙饼,和烙饼夹着辣根吃一点也不一样。
袁柳臻见陶傅学着他把辣根夹到饼里笑道:“还有一种跟辣根差不多的小食,可以直接夹入饼或者馒头中,特别好吃,只是要做的话比较麻烦,等我们卖到院子了,我再教你做。”
陶傅听袁柳臻说有更适合夹饼的小食也来了兴趣,特别想知道那是什么小食,每次袁柳臻总能教他做出非常好吃且没吃过的食物。让他每次都很期待。也是因为这样,他觉得买院子这件事情他得尽快问好才行。
因为要赶大半天路,他们有时候后会下牛车休息,也会喂牛吃一些草,然后继续赶路。
到镇上的时候,已经差不多酉时,陶傅找了平时待的一处地方停下有些不好意思跟袁柳臻说:“往日我一个人过来这边,夜里都是睡在牛车上,今夜要不然我们找一处住的地方?”
“不用。”袁柳臻想到他现在全身家当也不过十两多一些,八两多银子是他的家底,二两多银子是和陶傅卖辣条和锅巴的收入,现在要买院子,他是觉得能不花钱尽量不花钱,他又不是不能吃苦。“没事,晚上你睡牛车,我睡这边树下就可以,正好这里有个供人休息的石凳。”
陶傅看了一眼窄小的石凳,又看了一眼袁柳臻高大壮实的身材说:“还是我睡石凳,你睡牛车吧。”
袁柳臻知道陶傅的意思瞬间有些不好意思,虽然他是比陶傅壮点,但被陶傅这么一瞅,又想到自己哥儿的身份,更加确定了以后绝对不能让陶傅知道他是哥儿。
陶傅都这么看他了,他也没有拒绝,只好点头。
决定夜里睡在这里后,他们把牛车上的竹篓搬下来,又把牛拴在附近陶傅平时栓牛的地方,把牛车摆放好。
两人就坐在石凳上闲聊,袁柳臻没事把以前跟小蛮他们讲的故事随意跟陶傅讲了起来。
陶傅听后,很震惊道:“以后真的会发展成你说的那样,会出现不用牛、不用马就可以行走的车,还有可以飞天上的车?”
“当然,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你看大家用牛,用马出行也很慢,以后要是有了其他工具,来里唐镇就不用赶大半天路,一个时辰就可以过来,多方便。”袁柳臻笑道:“当然这只是故事,要实现还是得靠大家的聪明智慧,研究出比牛马更快更方便的工具才行。”
现在,袁柳臻只能把这些当做故事讲给陶傅听,陶傅似乎对这些很感兴趣,他跟小蛮他们讲这些的时候,他们根本没多想或者说不感兴趣,后来他就没讲了。
陶傅这么感兴趣,他就多讲了一些,不知不觉讲了很长时间,天色已经黑去。
这里不适合练剑,明日一早他们要起的很早,要赶早集,就没练剑,而是早早入睡。
袁柳臻躺在牛车上看向身旁躺在石凳上的陶傅不禁笑了出来,陶傅躺在石凳上有点快掉下来的样子,还不说他躺上去,要是弄不好,一晚上准掉下来好几次。
袁柳臻不知不觉睡着了,但两人都没敢睡得太沉,怕有小贼过来偷他们借的牛以及他们带来的辣条和锅巴。
一夜无事,醒来后,两人用带来的水简单清洗脸,陶傅赶着牛车顺着还没多少人的街道往前走。
袁柳臻四处看了一下,里唐镇比距离里沟村最近的小镇以及他之前去里沟村经过的小镇都要繁华,店铺很多,小商贩似乎也比较多,陶傅的话也证实他这一说法。
“里唐镇是附近最大的镇,隔日一街市,以后一直在里唐镇卖小食就可以,卖小食快不说,管事人也比较好。”陶傅说。
“隔日一街市,正好,我们每次过来这边正好赶上街市。”袁柳臻回应。
陶傅到了他平时摆摊的地方停下牛车,把牛车上两大竹篓辣条和锅巴搬下来,便对袁柳臻说:“我去寄放牛车,等一会儿就过来。”
“好。”袁柳臻应了一声看着陶傅远去,把辣条和锅巴的样品及尝品准备好,陶傅也过来了。
陶傅过来后没多久,街道来往的人越来越多,袁柳臻像以前一样去街上让人品尝然后拉人过来购买,陶傅则在摊位处招呼摊位处过来的客人。
袁柳臻每次带人过去购买辣条和锅巴的时候,总能听到一些之前买过辣条和锅巴的老顾客说辣条、锅巴味道特别好,要多买一些带回去。
袁柳臻听后一笑,这里的确比距离里沟村最近的镇上卖东西好卖,主要是人多。他觉得要是以后生意做大了,可以在这里盘个铺子。
差不多一个多时辰,还没到午时,他们带的所有辣条和锅巴都卖完了。
卖完东西的袁柳臻并没有着急离开镇上,而是跟陶傅说要在镇上转一转。
陶傅也没拒绝一直跟在袁柳臻身后,袁柳臻一边看镇上具体都开了哪些铺子,又看看哪些小食卖的比较好,买了一些尝味道,吃不完就递给陶傅,陶傅每次都能把袁柳臻剩下的吃完。
上一次袁柳臻这样边逛街边买很多东西吃的行为,陶傅还不理解,但经过上次他明白袁柳臻这样做是为了调查比较,看看什么东西好吃,哪些东西比较好卖。
一路下来,陶傅和袁柳臻吃得很饱,同时袁柳臻也知道里唐镇基本上只要是比较好吃的小食卖的都很快,特别是辣的东西和甜的东西,等买到院子后,他可以想除了制作辣片之外的甜食。
回去的时候,比来时候轻松很多,陶傅把两个空竹篓挂在牛车两边,袁柳臻直接躺在牛车上,一边跟赶牛车的陶傅说话,一边吃今日在镇上买的小食。
等他们到达里遥村的时候,天色已经黑去。
陶傅还过牛车,两人一起上山。
上山后,两人先去草屋附近的小河里中清洗了一下。天色较暗,袁柳臻没有特意避过陶傅,就在距离陶傅不远的地方清洗。清洗过后,两人回到了草屋中。
回到草屋后的陶傅开始准备晚饭,袁柳臻则点着煤油灯坐在草屋中的木凳上练字作画。
第35章
袁柳臻一副画刚画完,一抬头就发现不知道何时陶傅已经站在了他面前。他刚才画画太投入,完全没注意到陶傅是什么时候过来的。陶傅垂眼看着他的画,见他停下笔,笑道:“画的很好看。”
陶傅没读过书,也不懂字画,但他看到袁柳臻画的画后,就觉得袁柳臻画得很好。
“啊?随意画的。”袁柳臻谦虚道:“以后阿傅想学了我可以教你。”
“行。”陶傅也没拒绝,不过,他从小就想像他爹一样从军打仗,舞刀弄、枪,不知道对于笔墨这些能不能学得会?
想到这里,陶傅不禁一笑,“我们到外面去吃饭吧。”
“嗯。”
两人吃过饭后,又像往日一样开始练剑,袁柳臻只有一把铁剑,两人轮流用。
睡觉前,陶傅会给阿斑准备吃的,前夜阿斑飞来陶傅的草屋,陶傅喂过一次食后,阿斑就和陶傅很亲近,大概是陶傅喂的食物太好吃了吧。
一大早,袁柳臻和陶傅差不多时间一起起床,清洗过后,又开始忙忙碌碌制作辣条和锅巴。
依旧是陶傅去里遥村借牛车,借来牛车的同时陶傅带来了好消息,说李娘帮找到要卖院子的村民了。
“真的?”袁柳臻很开心地询问:“需要多少银钱?什么样的院子?”
“就是你说的那种四合院的院子,那家人有钱后搬去县上住了,本来院子是不卖的,觉得也没人买,昨夜我还牛车的时候,正好那家人回来村上探亲,听李娘说了这事,就说可以卖。比里沟村的院子要贵很多,因为院子大,里面还有不少能用的家具,需要三十两银子。”
袁柳臻觉得三十两银子相比现代的房价不知道要便宜多少倍,还算能接受。估计得赚大半个月或者一月钱才够买院子。
“那我们要不要现在去看看院子?”袁柳臻询问。
“嗯,我过来就是跟你说这个事情,把东西放上牛车,我们先去看院子,一会儿去里唐镇,我们从村里面走。”
“行。”
两人把两大竹篓辣条和锅巴搬上车,赶着牛车朝村里走去。
他们要去的那家院子在村东头比较靠外围的一处院子,赶了一会儿牛车,两人已经靠近那处院子。
院子外挤了不少人,李娘看到两人赶着牛车过来,赶忙招呼道:“阿傅,这里这里!”
牛车停下后,两人从牛车上下去,袁柳臻透过人群,从敞开的大门可以看到院子里面。
院子里面有一个小花园,还有一处亭子,附近还有水井和石磨,院子很大,四面都是房子,四面房子有连接房子的长廊,要不是多年没有打理,地面生了不少杂草,院子一定非常漂亮。
袁柳臻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处院子。
李娘和一位穿着讲究的老先生走过来,李娘跟陶傅和袁柳臻介绍道:“阿傅,臻臻,这位是田叔。”
田叔看向袁柳臻又看向陶傅笑道:“听李娘说了,你们要买院子,我这处院子好久没住人了,你们先去里面看看,若是看着行,过几日我就找人把东西搬一下,给你们腾出地方。”
“行,我和臻臻进去看看,麻烦田叔和李娘了。”陶傅说。
“不碍事不碍事。”李娘和田叔笑着回答。
袁柳臻、陶傅、田叔、李娘一起走进院子。
院子果然如袁柳臻从外面看到的一样,整个院子比陶傅院子大很多,房子也比较大。正对着门的一面有大厅及两间小房,两侧两间大房,靠近大门的一面有两间小房。
袁柳臻进门后就觉得更喜欢了,如果把院子里的杂草处理干净,花园里面修一修,还能在里面放点假山养鱼,最重要的是院子里居然有石磨,他本来还想着以后要做辣片,磨豆子需要用里遥村的大石磨磨豆浆,现在有小石磨完全不用跑了。
袁柳臻看后很满意地对陶傅说:“阿傅,我觉得不错,你觉得呢?”
“我也觉得不错。”陶傅的确觉得不错,这处院子的房子布局都快跟省城人院子布局差不多了。
袁柳臻知道陶傅也满意后便对田叔说:“田叔,我们觉得这处院子不错,决定要买了。”
田叔听后笑道:“可以可以,那这样过两日我先会回县上一趟,跟家人说后就和家人一起过来把东西都搬走,然后你跟我去镇上一趟,过一下房契就可以了。”
“行。没问题。”袁柳臻询问过田叔时间及付款方式后心里松了一口气。
田叔回去县上再回来搬东西,大概需要十几日时间,然后一起去镇上办房契过户,差不多有二十日时间。可以在田叔离开时先付五两银子定金,过户房契时再付二十五两就可以。
袁柳臻跟田叔说明日晚上会过来先付五两定金,他们现在要去镇上卖小食,跟田叔和李娘告别的时候,给两人一人包了一大份辣条和锅巴。
赶着牛车去往镇上的路上,袁柳臻和陶傅还在讨论院子的情况以及银两问题。
“院子实在不错,打理好后,无论住着还是做食物都比较方便,只是银两还差不少。”袁柳臻看向陶傅说:“我现在身上只有十两多一些银子,还需要凑二十两才行,下次去镇上,我们多做点辣根和锅巴。”
陶傅听后,抱歉道:“我这里有差不多十二两银子。后面卖辣根和锅巴赚的银子凑一起应该够付院子需要的银两。都是因为我,里沟村上的院子臻臻也不能住了,卖那处院子的时候跟蛮大叔说过,院子住的不舒服可以用房契换回那十两银子……”
陶傅还没说完,袁柳臻就打断道:“里沟村那院子很不错,我很满意,与阿傅没有关系,以后我也可能回去住不是?蛮大叔还在那里呢。至于当初你说的住的不舒服用房契换回十两银子的事情,我决定了不会换。再有就是买田叔的院子,现在银两不够,但我们后面几次去里唐镇卖辣根和锅巴的量比现在量多两三倍的话,也能卖十几两银子。反正以后我们一起经商,这卖的院子算我们两人的,阿傅要是同意,这三十两,一人出十五两,田叔过户房契的时候,过户给我们两人就可以。以后我们一起住那里。阿傅要是不同意,方便的话,到时候差多少银两你借我。”
袁柳臻这么说是怕陶傅因为这个时代人的思维不好处理这些事情,他以现代人的思维处理房产问题,就没有纠纷,但这样显得过分生分,陶傅听后果然有些生气,生气到一句话也不说。
袁柳臻只好道:“那我们不分这么细,这处院子我们一起凑钱买,一起住,过户还是我们两个人。”
陶傅听后这才点了点头。
袁柳臻也是一阵叹息,在这个时候买院子的确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他不知道陶傅到底还欠多少银两,要是因为陶傅要给他凑钱,没办法还债,这可如何是好?还是得找机会询问陶傅到底欠了多少钱,着不着急,而最近,他们必须得卖很多辣条和锅巴才能赚出十几两银子。
*
随后一段时间,陶傅跟袁柳臻一起给田叔送过五两银子定金后就开始非常忙,他们要做的辣条和锅巴的量是以前的好几倍,他们需要起很早忙活,为了去邻镇上卖完带的全部的辣条和锅巴,他们需要不停地招呼赶集的人,等买完所有辣条和锅巴时间已经很晚。最初几次有时候卖不完,他们还需要去附近的村上卖一会儿,等买完所有的辣条和锅巴,他们才会回到山上的草屋。有次甚至到了丑时他们才赶回去,简单清洗睡下又要很早起来。他们每次回去还要带着大米以及辣椒等东西上山。
如此往复两人已经劳累到极限,但两人仿佛不知疲惫一般,看着每日赚到手的银钱,就觉得很值得。
而他们这么忙碌这么拼命去卖辣条和锅巴果然值得,他们在卖到跟田叔说好买院子的第十六日时,就已经赚了差不多十一两银子,并且因为他们时常出现在街头,辣条味道又很好,在镇上也有了一些名声,来买的人也多了不少,后面两次卖辣条和锅巴就比最开始的几次要卖得轻松很多。
19/81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