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饭的时候,袁柳臻才停下写了一天酸软的手,正好陶傅和蛮大叔、李娘也把明日开张要卖的小食都准备好了。
他们做的小食是以往赶三个街市的量,要是能全部卖完,他们一天就可以赚上十两银子。
吃过饭后,他们睡的比较早,明日一早开张比较忙,袁柳臻和陶傅也没有练剑。
陶傅知道袁柳臻有身孕后是不支持袁柳臻练剑的,但袁柳臻觉得身体没什么异常,练剑也可以强身健体,应该和胎教差不多?
为此,陶傅去镇上的药铺特意询问过大夫,大夫告诉陶傅哥儿怀孕后只要按时服用安胎药,其他和男人无异,不用像女人一样那么小心,正常下地干活都可以。
陶傅知道后才放心袁柳臻跟他一起练剑。
竖日淘小食开张,蛮大叔和李娘、小蛮忙活着把昨日做的辣条、辣片、泡芙、各种类型的面包、饼干一一摆在货架上。
袁柳臻则是把蛮大叔定制好的牌匾拿出来,在“淘小食”三个字左边画了一个大大的logo,那logo的小人憨态可掬,看起来特别可爱,一眼就可以看到,非常有辨识度。
袁柳臻画小人的时候,陶傅就在一旁看着,觉得很有趣,就多看了一会儿,只是袁柳臻画完,他还没有意识到这小人画的是他。
袁柳臻画好logo和陶傅一起把匾额挂在门前,然后把开间门大开,两人一人拿了一个火折子分别点了一串鞭炮,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两人连忙跑进开间。
鞭炮声引来不少人的注意,不少人聚集了过来,知道是新铺开张,有些好奇的还凑过来看看卖什么东西。袁柳臻和陶傅一人提了一个装满木条的竹笼来到门口,向聚集过来的人发起了木条,袁柳臻边发木条边对周围人说:“今日淘小食开张,这是分发给大家的优惠券,可以抵一文钱,凡是进店买小食,都可以用这木条抵一文钱,无论买什么东西都抵一文钱。大家可以进去看看。”
忙活摆放小食的李娘也出门招呼大家进去买小食。不少人买过他们小食的人,见过他们,知道他们在这里开铺子还分发可以抵扣一文的木条后赶忙凑了过来。
袁柳臻笑着说:“开店第一天,每人可领三个木条,每次只能使用一个木条,每个木条抵一文钱,没用过的木条可以随时过来买小食抵一文钱就可以。”
袁柳臻高声宣传的声音引起了刚要出门的沈兰月的注意,之前袁柳臻买下兰月客栈对面的铺子他知道,也知道袁柳臻铺子今日开业。他听到袁柳臻的声音,出门一眼看到对面铺子的匾额,看到匾额上的小人后,瞬间被惊艳到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有趣的图案,那小人的模样和他接触的画作画法很不一样,让人一眼能够记住。再看匾额上写的“淘小食”三个字,与憨态可掬的小人相对应,一眼让人能够记住,让他不得不感叹袁柳臻在经商上的头脑和才华。
沈兰月直接走向分发木条的袁柳臻和陶傅,跟两人打招呼道:“阿傅,臻臻,开业大吉,恭喜恭喜!”
袁柳臻看到沈兰月,走过去,直接把三根木条递给沈兰月说:“谢谢兰月,今日开业,要是有想买的小食可以进铺子买哦。”
沈兰月接过袁柳臻递过来的木条,看到木条和匾额上一样的小人和不知道什么的符号,有些疑惑道:“臻臻,这是你画的吗?”
“对,是我画的。”袁柳臻笑着回答。
“这小人画的很不错,看起来就很特别,让人一眼能够记住,还有这小人下面的是什么符号?我好想不曾见过。”
袁柳臻笑着解释,“就是这个木条的标识,回收重新利用起来比较方便。”
“原来如此。那这个木条可以抵一文钱,臻臻分发这么多木条不怕亏吗?”沈兰月询问。
“开业的活动,又不是每日都有。”袁柳臻笑道。
一旁不少人听到这活动不是每日都有,都招呼认识的人过来领木条了,不管他们买不买,先领了再说,以后想买了可以随时抵一文钱多划算,五文钱的东西到时候直接只付四文钱,怎么想怎么划算。一传十,十传百,不少人都过来领木条,袁柳臻和陶傅看到不少人凑过来领木条,满脸都是笑意。
沈兰月见袁柳臻和陶傅比较忙,就跟袁柳臻和陶傅说晚上过来,又恭喜道贺一番才离开。
袁柳臻和陶傅一边站在门口给不断聚集的人分发木条,一边招呼往来的行人进铺子买小食。
今日正好街市,来镇上的人不少,他们招呼完一拨人,又来了一拨人,等他们把几波人招呼走,袁柳臻跟陶傅说了一声,两人就去街头分发木条,陶傅不放心袁柳臻,总是在距离袁柳臻不远的地方分发木条,并且宣传他们已经在镇上开了铺子名字叫“淘小食”,在兰月客栈对面,看到和木条上小人一样的铺子就是他们新开的铺子。
他们还专门去经常推销的街头以及之前卖小食的地方分发木条。
袁柳臻写了一整天的木条,差不多两千多个木条,他们用了两个时辰才发完。
发完木条,等两人回到铺子的时候,发现铺子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铺子门口排起了很长队伍,两人赶紧挤进去给蛮大叔和李娘帮忙。
进入铺子时蛮大叔和李娘已经忙得脸色通红,小蛮在一旁也是忙得抬不起头。
两人进去后,缓解了蛮大叔他们的压力,一人招呼客人购买小食,一人给客人结算。
陶傅很吃惊袁柳臻分发木条会有这样大的效果,拿到木条的人几乎都在铺子中买了一些小食,大家热情高涨,似乎觉得错过这次机会不会有这么好的事情一样,袁柳臻看到这些水泄不通排队买东西,排队结账的人一点也不意外,二十一世纪有的店卖东西排队可比现在夸张多了。
袁柳臻进入店铺后就负责结算银钱,他还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统计,结算比蛮大叔快多了。
在他的结算下,很快排队结算的人就少了不少。
上午分发完木条后就一直有人进入铺子买小食,下午卖了没多久,他们准备的所有小食都卖完了,一些拿着木条的人过来见小食都已经卖完有些遗憾,袁柳臻连忙跟他们说可以随时拿着木条过来买小食就可以。一些没拿到木条的人过来店里发现木条已经发完,有些遗憾,袁柳臻也是告诉他们以后有节日时都会有优惠活动,到时候可以随时关注,分发木条时会提前通知。他们知道以后还有优惠活动后,还是有些遗憾这次没能领到木条,但也因此知道了“淘小食”这家卖小食的铺子了。
他们忙活大半天,把所有东西都卖完,蛮大叔、李娘皆是不可置信,他们之前赶街市,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人,今日这么多人,他们险些应付不过来。
现在所有小食都卖完了,他们兴奋的感觉还没缓过来,看到陶傅和袁柳臻更是激动的说今日人好多,以后要是都这么多人就好了。
袁柳臻知道这种情况是因为木条这个优惠券产生的作用,以后要想还像现在这么多人,必须得时常推出新品才行,他笑着对蛮大叔和李娘说:“今日开业,自然来的人多一些,不过,以后我们源源不断推出新品,肯定还会吸引不少人。今日辛苦蛮大叔、李娘,还有小蛮了,大家好好休息,等晚上了,我们该准备明日的小食了。”
“好。”蛮大叔、李娘、小蛮都很高兴,他们现在兴奋尽头还没过,也不想休息便跟袁柳臻和陶傅说了一声去镇上逛逛,说完就离开了。
铺子里只剩下袁柳臻和陶傅,袁柳臻一边记账,一边和陶傅招呼进来跑空的客人。
袁柳臻记账的时候对陶傅说:“阿傅,我算了一下,我们今日净赚十一两银子,后面几日人应该会多一些,再后面可能人会一点一点变少,到月末应该差不多能攒一百多二百多两银子,我们月末再回县上吧。”
“好。”陶傅应声,“听你的。”
“这一月我们需要安顿一下,小食的的做法可以跟蛮大叔和李娘教一教,这样等我们离开镇上,铺子也可以正常开,我们离开时可以雇几个伙计给蛮大叔和李娘打下手。”袁柳臻的计划是,攒钱到月末,在这期间陶傅可以把做小食的手艺跟蛮大叔和李娘教一教,顺便他们研究几个赚钱的饭谱,为以后开饭铺做准备。到时候等他们离开镇上,蛮大叔和李娘也可以照常开铺子卖小食。
“可以,那今晚开始,我就教蛮大叔和李娘做小食,蛮大叔这几月一直在帮忙,应该差不多卖的小食都会做了,这一月我多看着就行。”陶傅道。
“嗯。”袁柳臻应了一声,然后握住陶傅的手说:“去县上不用担心,一切有我,没事。”
陶傅看向袁柳臻坚定的眼神,顿感自责。
晚上,陶傅和袁柳臻送走来道贺的沈兰月,做好饭,蛮大叔、李娘就带着小蛮回来了,并且给他们带了不少糕点,都是一些镇上卖的比较好的糕点,虽然味道可能没有陶傅做的好吃,但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他们吃过饭后,便一起来到后面做小食的房间。
陶傅郑重地把蛮大叔和李娘叫到身边。
蛮大叔和李娘见陶傅如此郑重地跟他们说话,有些心理犯嘀咕。
陶傅看向蛮大叔和李娘说:“蛮大叔,李娘,你们跟我和臻臻一起卖小食也很长时间了,小食的做法有些你们应该知道,今晚开始,这些小食的做法要完全教给你们。”
蛮大叔和李娘听到陶傅突然这么说有些吃惊,也有些惶恐。
“阿傅,怎么了?怎么这么突然?”蛮大叔有些担忧地问。
陶傅解释道:“也没什么事,本来这些小食的做法也是打算要教你们的,过一段时日,我和臻臻要出一趟远门,到时候铺子还得照常开着。”
蛮大叔和李娘听陶傅这样说松了一口气,他们以为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袁柳臻继续道:“阿傅教你们这些小食的做法后,我们出远门,铺子你们照看,也放心一些,等你们学会了,以后要是想自己做小买卖也方便一些。”
“怎么会!”蛮大叔和李娘同时道,他们知道因为袁柳臻和陶傅,他们现在才能赚这些银钱,关于小食的做法,虽然袁柳臻和陶傅都不怎么在意,但他们知道这些小食的方子很珍贵,陶傅和袁柳臻这样毫不避讳地教他们,他们怎么会为了这些小食方子,以后自己卖小食,跟袁柳臻和陶傅成为竞争关系。
袁柳臻笑道:“我说的是你们什么时候想了,可以用这些做小食的方子谋生。若是想一直跟我们一起开铺子,我和阿傅自然很开心,等你们把做小食的方子掌握了,以后我们出门或者开更大的铺子、客栈也方便。铺子的收入稳定了,到时候除了涨工钱外,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袁柳臻时不时冒出一些他们不常见的词语,蛮大叔、袁柳臻、李娘已经习以为常,不懂的地方,袁柳臻也会特意解释。现在两人听到袁柳臻这么说,皆是很兴奋,要不是跟袁柳臻和陶傅赶街市,他们的眼界也不能开阔,一辈子可能也就种地,给别人做工这样。现在虽然算是给袁柳臻和陶傅做工,但性质不一样,袁柳臻和陶傅给他们的工钱很多,对他们也不苛刻,更多的互相帮助,就和自己开的铺子一样,他们自然想要更好的发展。想到以后能开更大的铺子,甚至是客栈,他们心中有了更多的憧憬,也想着要跟袁柳臻和陶傅一直经营下去,因为袁柳臻和陶傅从来不会亏待他们,给他们发的银钱很多,他们很知足。
“我们会认真学好这些小食的做法。”蛮大叔和李娘兴奋道。
“今晚开始,一样一样来不着急,一些难调制的酱料我会提前做很多出来。”陶傅笑着跟蛮大叔和李娘说。
随后,他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做小食的重要步骤都是陶傅在一旁看着一边教蛮大叔和李娘做,开始做的不好,多做几次好一些,但料汁方面蛮大叔不是特别在行,调制出来的料汁总是欠缺,李娘能好一些,但也无法到达陶傅的程度。
因为要教李娘和蛮大叔做小食,他们忙到很晚才把明日要卖的小食赶做出来。
袁柳臻在陶傅教李娘和蛮大叔做小食的时候,便会教小蛮识字。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陶傅有条不絮地教蛮大叔和李娘做他们卖的小食,之前蛮大叔经常帮忙,大部分小食做法已经知道,细致教学后很容易上手,李娘因常年做饭学起来也比较快。经过半月时间,蛮大叔和李娘基本上的小食都可以做,味道几乎和陶傅做的已经差不多,一些调不出来的酱料和料汁,陶傅都会提前调好。
淘小食的生意在开业几日人多之后渐渐趋于平稳,街市日的时候人多一些,不是街市日的时候人少一些,蛮大叔和李娘也能忙过来。现在差不多街市的时候一日能净赚九两银子,不是街市差不多五两银子。
袁柳臻觉得这样的收入相比他们赶街市要多很多,但是做小食成本高,也不是大家吃食中的必需品,现在国泰民安,卖小食的确可以赚钱,但是,相比小食,卖饭成本少,要是卖的好,赚钱是比小食多的,开客栈更是赚钱,看怎么赚了。当然卖酒会非常赚钱,也要有有钱的顾客才行。
袁柳臻边想边抚摸着自己鼓鼓的肚子,最近半月他明显能够感觉到肚子鼓了不少,他没想到他肚子在近半月几乎一天一个样,即使他现在穿的衣袍厚一些,宽大一些也不容易掩盖,好几次蛮大叔和李娘都询问他是不是胖了,他都不好解释,只好岔开了话题。每次岔开话题,陶傅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只能无奈叹息。
半月后的今日,他们准备明日和后日休息两日,因为后日是蛮大叔和李娘准备成亲的日子,他们今日要一起回里遥村。
袁柳臻跟陶傅商量过,蛮大叔和李娘成亲后,他便不来镇上,而是待在里遥村,他现在腹部隆起已经非常明显,他觉得越往后,腹部隆起的会更加明显,他不方便出门,待在里遥村最好。
陶傅觉得他们现在有一些银钱,可以先去袁家提亲,袁柳臻却不同意,袁柳臻可能受到现代社会影响,觉得要结婚,肯定需要有房有事业才行,所以,他才没有在陶傅知道他是哥儿,并且怀有身孕的第一时间跟陶傅一起回袁家说成亲的事情,而是先在里唐镇买铺子,然后再攒一些钱回县上。在这个时代也是一样,比较流行门当后对,如果陶傅在里唐镇有铺子,为人不错,还能跟他一起赚钱,他们的亲事好说一些,他自己出来这么长时间没回去也好说一些。
袁柳臻自然不同意陶傅说的蛮大叔和李娘成亲后去袁家提亲,他想着等月末多攒些钱再回去,陶傅只好同意。
他们商定的是李娘和蛮大叔成亲后,蛮大叔和李娘看铺子,袁柳臻独自在里遥村研究各种饭菜的做法,陶傅则可以隔几日回来里遥村陪袁柳臻。
陶傅对于让袁柳臻独自居住在里遥村是不同意的,不过袁柳臻已经这样决定,陶傅只好想着等袁柳臻待在里遥村了,他尽可能多回来陪袁柳臻。
36/81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