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嫡妻为男(穿越重生)——魏先森

时间:2022-04-10 08:26:18  作者:魏先森
  二哥安忠是庶子,三甲同进士出身,外放三年后进顺天府,如今从六品。娶妻通州府尹嫡女袁氏,膝下两个嫡子,无妾侍,有两个通房,都是早年二嫂的陪房,二嫂怀长子的时候做主纳进二哥房里的,如今也有好几个年头了,但二人都无所出。二哥回京后,忠勇侯府出面给置了一座五进的宅子,并三五个铺面,二哥就把生母曲姨娘接走孝敬了。祖母和父亲应该还有其他私房悄悄给了,但这些安韶华并不在意。
  安韶华行三,娶妻顾銛,如今只有一嫡子,一庶女,通房丫头春桃再次有孕,也算子嗣缘不错了。
  四弟安志,聪敏机灵却从不掐尖卖乖,无功名在身,幼时在书院里唯有算经与数术学得极好,娶妻江宁织造郎中庶女于氏,成婚后即开府别居,买下了距离侯府不远的一座四进的宅子,接了佟姨娘过去好生孝敬,却每月逢一逢五必带着妻子回侯府给祖母请安,如今有小一年了。
  还未等穿过桃林,就听到前面传来的笑声。福寿堂到了。
  安韶华和顾銛一前一后进来,带着两个娃娃,各自行了礼,老太君坐在上首,笑得慈祥。见了景和,便招手叫过来,抱在怀里给喂绿豆糕吃。
  安韶华略扫了一眼,跟梦里的情景一样,只是多了顾銛。这么早,只有母亲跟灵儿(安韶华的嫡亲妹妹)在祖母这里。月娥坐在下首,挨着灵儿。灵儿不知是不是说了什么,月娥脸越发红了,低着头。
  母亲见了顾銛,笑得开心“銛儿啊,来娘这里。”把顾銛招呼到身边,继续说起“方才我们说到,你祖母这回做寿,咱家不是早一个月就定下了玉堂春来唱堂会么。可是你大嫂忽然说啊,最近京里兴这个南戏,还说这都是夫人小姐的地方啊,还是请女戏班子好。你觉着呢?”
  安韶华愣了一下,梦里可没这么一遭啊,梦里……梦里这段日子自己都是围着月娥的,隐约记得,起初是定了玉堂春,却在二月末三月初的时候,出了什么事。等到祖母寿宴,来的是红伶班。梦里的红伶班,确实是大嫂带来的!
  顾銛进门就灌了一盅茶,又倒上,还没等开口,祖母就说话了“慢点儿!一大早的喝水这么急,是不是又练功呢?虽然老话儿说什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也不能不顾着身子。等堂会的时候,你可不许偷懒!我就要听你唱那穆桂英!”
  顾銛赶紧赔笑“是,祖母!”接着转向母亲,说“娘,我觉得吧,这南戏,北戏各有不同。祖母爱听北戏是出了名的,所以咱家从来没进过南戏。”
  听顾銛说到这里,安韶华急了。这是祖母的忌讳,多年前姑姑那一遭儿事以后,祖母就听不得那才子佳人的戏了。世人皆以为嫡女进宫做良娣,庶女嫁给穷秀才,是祖母磋磨人的手段,熟不知这内里还有那么一回事。抬头一看,果然,祖母的脸色不大好看。
 
 
第12章 南戏
  眼看着顾銛再说下去,也许要犯忌讳。安韶华急的是抓耳挠腮。却听得母亲轻咳一声,看了一眼母亲,又顺着母亲的眼神看祖母,祖母手上正在给景和喂糕点吃,眼睛却在冷冷地盯着盘子。安韶华赶紧起身上前去顶替了碧桃的位置,给祖母揉肩。
  安韶华看准机会,正要小声告诉祖母,顾銛并不知道家里从前的那些事,所以万一惹恼了祖母,万望祖母不要怪罪。谁知刚刚弯下腰,还没凑到祖母耳边,祖母就抬起手来,止了安韶华的话头。
  “銛儿,你可会唱南戏?”
  顾銛可不傻,相反,他比安韶华以为的要机敏得多。他开口没多久,就发现满屋子人的表情都不大对,当时就猜到,大约是有些不便明说的秘辛。自己知道吗?不知道。那需要表现的知道吗?没必要。嘴上话没停,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可巧,祖母这就给自己指了路。要么怎么说,姜桂之性,老而弥辣。
  当下话头一转,顺着祖母的话就往下说。“这南戏,大约是南地的曲目,我在北郡曾听过几出,学不大像。不知道跟大嫂说的那个女戏班子唱的是否一样。”
  嘴里这样说,心思转的飞快。南戏,大约就是黄梅戏、越剧一类的。黄梅戏虽说轻柔婉转胜过越剧,但据顾銛所知,只有越剧出过女戏班子,但隐约记得,应该最早不过民国。这个大祐朝……眼下不是纠结朝代设定的时候。
  黄梅戏的话,依稀记得师兄结婚的时候,自己特意练过“夫妻双双把家还”,男女声切换无压力。但是眼下——顾銛睃了月娥一眼——不合适。该死的安韶华,这叫个什么事儿啊!他管不住他的下半身,害的自己处处制肘。真该送几句脏话给他做贺礼。思及此处,撩起眼皮瞟了安韶华一眼,继续想南戏。
  如果他们说的南戏是越剧,自己会的还真不少。可是回想一下自己说过的话,说到才子佳人的时候,碧桃朝自己使眼色,抿着唇轻轻摇头。大约才子佳人,不大好。可是越剧——顾銛略略敛眸,食指轻扣膝头,默背团里的剧目表:
  “梁红西翔何必追……”《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
  先把《祥林嫂》、《家》这一类民国现代的去掉,顾銛作为一个低调的穿越人士向来是很尊重时代背景的。万一露出什么马脚,现在顾家已经是烈火烹油了,不能救他也许还会被他带累。安家……呵呵。看看安韶华那一院子女人,再看自己院子里只有一个冯嬷嬷在伺候就知道了。
  再把《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珍珠塔》、《孔雀东南飞》这类才子佳人私相授受爱地死去活来的去掉,就算安家的人忌讳的并不是才子佳人四个字,现在这个时代估摸着也不是能歌颂爱情的时代。果然是万恶的旧社会。
  还有,《打金枝》、《金殿拒婚》、《狸猫换太子》这类跟皇家有关的不能提,万一犯了什么忌讳,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就算最后吾皇英明,结局皆大欢喜也不能提。虽说在祖母屋里说的话一般传不出去,保不齐什么时候会牵扯到什么,这种皇权至上的社会,不能大意。又不是非说不可的东西,少这几出戏没什么,还是小心为上。哎呀我这小心脏啊~都操碎了。顾銛想到这里,揉了揉心口,又灌了一盅茶。
  《玉堂春》(著名的苏三起解就是玉堂春选段)、《血手印》这类冤案昭雪的……待定。也不大好,玉堂春出身不好,那些个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大约不会喜欢。血手印还占了个私相授受,也不妥。
  倒是《柳毅传书》、《白蛇传》这一类神鬼的,不知道行不行。
  《五女拜寿》这类讽刺长辈的肯定不行……
  《陆游与唐琬》,呵呵,算了吧。
  顾銛眼睛一亮,《穆桂英挂帅》肯定行,祖母最爱的就是这出戏,可是自己不会越剧版本的。要是有像这一类的……《双烈记》!自己学过里面梁红玉的一段唱词,想想,不是很难!女中豪杰上战场,哎呀!太合适了!
  顾銛抿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施施然站起来,对祖母行了一下礼,说“那我给祖母去一段儿梁红玉吧。”
  说完,素手轻拈,便唱了起来:
  戎马生涯二十春
  磨穿几件蜀地锦
  劳素手 捻铁针
  为御将军铁甲冷
  适才还闻息索声
  为何霎时不见人
  手携锦袍出帐门
  他那里极目江心忘却风露冷
  顾銛会唱戏,安韶华很早就知道了。当年他还是二皇子的伴读,顾銛刺杀胡日图之后有一段日子,上到皇上皇后,下到鱼尾巷里卖馄钝的父女俩还有市集里说书的先生,都会这个“顾二公子”赞不绝口。那传言说的神乎其神,简直不能听。
  初时,只是说顾二公子假扮戏子只身入敌营,如何应变,如何惊险,如何抓住时机杀了胡日图,如何在被北蛮掳走当奴隶的那些大祐人的帮助下逃出军营,调来救兵,大获全胜。
  后来那传言就传的没影儿了。
  说什么平城城外十里,北蛮大军压境,顾老公率兵抗敌,当时战事正酣,这边是顾老公爷英勇无匹,那边是胡日图诡计多端竟让副将假扮自己来了个车轮战,那一战打了三天三夜都没停,直打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顾老公爷以一敌三,那一套顾家枪耍得密不透风,胡日图眼看落败,竟指使身边的副将用暗器偷袭,顾老公爷一时不察,竟让他得逞了。说时迟那时快,顾二公子一袭白衣凌云,从天而降,杀入北蛮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砍下了那胡日图的狗头,霎时间,老天开眼,降下漫天血雨以慰那千万埋骨他乡的大祐将士英灵。
  还有的说着顾二公子天生神力,十二三岁身长九尺,赤目双瞳,膀大腰圆,手大如蒲扇。那胡日图的头颅是便被顾二公子徒手生生拧下来的。
  还有更夸张的,说这顾二公子是天上那托塔李天王的二子木吒转世,手捧一朵木莲花,是来人世间下凡游历的。但毕竟是天神,心思纯善,见不得北蛮人打仗的时候那□□掳掠的事儿,于是就趁夜色化了形,收了胡日图的魂魄,镇在木莲宝器之下,化解戾气。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总归都有一点,顾二公子是大英雄。
  事实呢?
  据随军的监军,承恩侯刘俭呈上来的折子,是顾二公子偶闻胡日图的亲兵竟然劫了他们的一批冬衣,跟在押运车后面的,还有永安京送去平城的一个戏班子。
  顾二公子年轻气盛不分轻重,竟然骗过小厮,乔装出城,又假扮戏子混进了北蛮军营。卫国公顾大人知道之后,居然不顾战事胶着,要亲自率少量精兵前去营救。
  刘监军先是晓之以理,站在大义的角度好一顿据理力争,不允许顾大人因为一己之私把将士置于险地;又站在叔父的角度动之以情,顾銛这孩子从小就极为早慧,看事情太透,他既然敢去,就是有计划的,你是他爹,你想想,你该怎样做?
  顾大人思来想去既然已经误了先机,只能抓紧时间重做部署,大军带好干粮水囊,分几路连夜以布裹足悄悄推进,围住北蛮军营,埋伏在周围,只待第二日夜间突然发兵。
  谁知还没等顾大人等到战机,当夜约丑时末寅时初,顾二公子居然单人匹马逃了出来。看到顾銛,顾大人怒不可遏,差点就一枪戳死他,幸亏身边的副将舍命相护才保下了顾銛。顾銛不认错,还说自己杀了胡日图,要父亲给他赏赐。
  众人闻言也不敢冒进,好在没多久,北蛮营地大乱,才知道胡日图果然被人杀了。卫国公顾大人这才下令进攻,大祐将士如从天降,一举拿下了这军营,兵不血刃,俘虏了将近一万人,救出了包括那个戏班子在内的被北蛮人掳走的近百大祐子民。
  皇上当时拿着奏折直接来了尚书房,免了大家见礼,拉着顾锋就说好,好,好!大家齐齐一愣,还是二皇子反应快,挡在顾锋身前,问是不是卫国公大捷?皇上兴致极高,直接把奏折放在案头,让皇子跟伴读们都看看,看看什么叫“虎父无犬子”,看看这十二岁的顾二公子如何只身入敌营,一剑定乾坤的。
  顾锋看着奏折,浑身颤抖,面色苍白。后来听沈翎说,顾锋给顾銛写了一封鼓鼓囊囊的信,把顾銛骂得狗血喷头。当时安韶华还私下里寻思,原来顾家兄弟俩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好。现在想来,顾锋是被顾銛的冒失吓到了吧,这才是真正放在心里了,才会这样后怕,才会生气,才会骂他。
  --------------------
  作者有话要说:
  有读者夸我写的好啦~有人夸就有动力啦~
 
 
第13章 变心
  安韶华目不转睛地盯着顾銛,看他手势起转承合,看他眼中光华流转。观他身段风流,听他唱腔婉转雌雄莫辩。忽然觉得心跳呼吸通通都乱了。今晚,宿在顾銛的“还我读书处”吧,主意拿定,安韶华低头微笑。
  顾銛是美的,美不在五官。平心而论,他容貌上乘,却不是那般勾魂夺魄的美。顾銛的美亦不在身材。顾銛虽是习武出身,却嫌太过瘦小。高只到安韶华口鼻,瘦得干巴巴的。可是安韶华见过顾銛舞剑弄枪,英气蓬发的样子让人挪不开眼,但那是如剑锋一般的冷芒,美,也不是美。而此刻安韶华的角度来看,人还是那人,还是那洗的发白的青色直缀,十指纤纤,眼波流转,竟凭空多了一份聘婷婀娜,无端的有些艳惊四座的颜色。
  仔细看,人依然是那个人,哪里不同了?
  是手。顾銛平日里形影动作皆不见脂粉气,唯有双手,因学过戏的缘故,偶尔会捏个兰花指。顾銛十指很长,长而匀称,胜在灵活柔软。顾銛从头到脚,这世上没有人比安韶华更熟悉。安韶华如是想。怕是顾銛自己,对于这幅皮囊的了解都不会超过他安韶华。顾銛本不是对自己的身子多么在意的人,就算长了这样一副样貌,终究还是军营里长大的糙汉子。身上旧伤添新伤,新伤摞旧伤,层层叠叠的,不到双十年纪,一变天右手无名指就会抽抽,遇上连日阴雨,连腿都不利索了。
  顾銛身后,月娥偷偷望了一眼安韶华,安韶华目不转睛地盯着顾銛,眼中是让月娥心惊的光华。月娥垂下头,只觉得眼眶发烫,心内一片冰凉。过去几年的心心相应,人前的眉目往来,人后的山盟海誓。那些书信犹在,誓言犹在耳边,转眼间怎么会变成这样?明明昨晚……昨晚……
  回想昨日种种,恍若梦一场。
  自打定亲,母亲就背着自己哭了一次又一次。母亲命苦,嫁与父亲本就是低嫁,奈何连生三胎都是女孩。只好在第四次怀胎的时候,把陪嫁来的惠香开了脸,送给父亲做了妾。月娥还记得,一夜又一夜,母亲夜半睡不着,披衣起身对着父亲正房的方向默默垂泪。好在老天垂怜,惠姨娘给父亲生了一子,记在母亲名下,充作嫡子。
  这本是多年前的事了,这么多年,父亲只跟惠姨娘又生了个女儿,家中五女一子,一妻一妾倒也和睦。
  话说回昨日,因为不是正室,所以不能一早出门,也没有迎亲等一应仪式。只能在午后一抬轿子把人抬进侯府。
  即便如此,母亲还是找人算了个吉时,在家里关着门偷偷摸摸地吃了迎亲饺子,还请来了喜婆子压着嗓子说了好多吉祥话。谁知刚一出门,就听得桂儿一声惊呼。月娥掀起盖头的一角,这一看不打紧!门口竟跪着一个大肚子女人,手里拉着个孩子。这个孩子脖子上带着的纯金长命锁,竟跟弟弟的一样!只是弟弟的长命锁上写着的是弟弟名讳一个“跃”字,这个孩子的长命锁上写着的是“凤鸣”。
  月娥简直不能相信,她回身想指着门口的家丁婆子们按住这个女人就地打死,却被母亲按着脑袋塞进花轿,母亲含着泪握着月娥的手说“我儿!你此去是要做妾的,切记不可跟那个顾二公子争风吃醋,后院的事儿你莫管,只要你表哥心里有你,你就能过好日子。记得,孩子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我的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