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没有背叛,梅家也不是叛臣,他们竟是用四家人的性命与名声,编织了一个极大的谎言,骗过了世人,也骗过了自己。
脑中早已是一片空白,梅韶觉得喉间有些干涩,伸手去拿茶盏,手中不稳,反倒将一壶茶水拂下,碎裂的瓷片蹦了一地。
他似是被吓到了,轻轻颤抖了身子,大梦初醒般,一行热泪滚落下来,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闭了闭眼,梅韶默默紧了拳头,突然起身,大步向外头走去。
贴着门口听动静的褚言被带得踉跄,刚要开口,抬头一看梅韶沉下来的面色和隐约的泪痕,心中一跳。
等他反应过来,梅韶已经翻身上马,没了踪迹。
轻凉的夏风并不刺人,可马上的梅韶却感到冷意纵生。
所幸路上没什么人,不过半盏茶的时间,他就到了方府。
门口的守卫显然是听过方敏的吩咐,看到梅韶来势汹汹的样子,都围了上来阻拦。
没有丝毫犹豫,梅韶下马执剑,面无表情地用剑鞘击退想要阻拦自己的几个守卫,闯了进去。
他不知道白秉臣住在哪里,只顾往守卫多的地方去,一路上剑未出鞘,下手却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想要纠缠的意思,一路畅通地来到房门口。
刚踢开门,迎面一把银针飞来,全都落在了梅韶挡在身前的剑鞘上,他移开剑鞘,映入眼中就是季蒲的一张臭脸。
“滚。”季蒲正坐在床前,面色不虞地把白秉臣护在身后,一双眼睛死死地盯住闯进来的不速之客。
梅韶却像没有听到一样,依旧往前走去,直直地看向被季蒲藏得严严实实的人,眼中情绪纷杂,明灭难辨。
见他还有上前的意思,季蒲没了耐性,起身摸至腰间的长鞭,毫不客气地甩了过去。
在他身后的白秉臣见季蒲动了真格,忙起身想拽住,却因起得急了,一阵眩晕。
淬毒的长鞭直往梅韶面上打,他挽了个剑花,缠绕住季蒲的鞭子,紧了紧,依旧将目光投向白秉臣,声音微微发哑:“我有话问你。”
鞭尾撩到梅韶的脸上,霎时就留下一道伤痕,可他却置若罔闻,任凭血痕的火辣疼痛侵袭,坚定地说道:“让他出去。”
刚缓过来的白秉臣未来得及阻拦季蒲的鞭子,等他终于从他身后抬眼望过去时,就看到了梅韶面如死灰的脸上一道醒目的红痕,心中微动,逃避地将目光投向别处:“我没有什么可以和你说的。”
良久的静默在房中波动,季蒲和梅韶就这样对峙着,直到收到消息的方敏带着一群兵士赶了过来,匆匆地跑进房中,怒喊道:“梅韶,你不要得寸进尺!”
“你都知道是不是?”梅韶再次出声,声音中竟带了隐隐的期待和乞求,他深吸一口气,再次问道:“当年父亲举兵谋反的真相,你全都知道是不是?”
“在平都的时候你不早就问过我了,我的答案依旧,没有什么真相,一切就是你看的那样。”白秉臣对上他的眼,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
“是吗?”梅韶苦笑一声,“苍山之下,兵士待发,月朗星稀,唯心惶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孤勇。虽必死之路,事关我黎国国茂运昌,唯依附一腔热血,祭奠前路,护白家以谋远计,念悲切......”
梅韶目光微动,一字一句地背着父亲留给自己的书信,眼见着白秉臣本就没有多少血色的脸变得更加苍白。
他不可置信地看着梅韶,听着他将这个自己埋藏了六年的秘密宣之于口,心中震荡,一时间竟是不知如何开口。
梅韶是怎么知道的?他到底知道了多少?
心中烦乱一齐涌上,白秉臣惯常的微笑再也挂不住了。在这屋内,除了自己,就只有方敏知道一些内情,几乎是下意识地,白秉臣略带责怪的目光就向方敏撇过去。
看见白秉臣带着警告的眼神落在自己身后的方敏身上,梅韶心中苦涩蔓延,就连一个远在沧州的知府都知道当年的真相,只有自己不知道。
“我没说过。”方敏看了一眼他们两个,忙撇清关系。
“你们出去吧。”白秉臣没有再多说什么。
一旁的季蒲听了半响,依旧不肯松手:“我没法让一个对你下手那么多次的人和你共处一室。”
“出去!”白秉臣隐隐带了点怒气。
抿抿唇,季蒲欲言又止,还是方敏见势头不对,上前把季蒲劝了出去:“在我们的地盘上,他要是敢伤老师,也别想好好地走出去。”
随着门关上的声音,屋中终于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梅韶依旧站在原地,没有丝毫要上前的意思。
他们就隔着不远的距离对望着,任凭几缕微风自窗外吹进,落在他们中间。
这短短的七八步的距离,像极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六年,看着近在迟尺,却遥不可及。
梅韶看向床上的人,他的脸色很不好,没有那点伪装的笑意,整个人散发出颓废而又冰冷的气息,是那样的陌生。
谁都不知道,他方才的忐忑与不安,这种六年前自己被骗回平都时才有的情绪在此刻久违的涌了上来。梅韶只是凭着一时冲动来质问白秉臣,可在等着他的回答和反应时却是那样的煎熬。
梅韶怕白秉臣对当年的真相全然不知,这样那些涌上心头千万个可能都被打破,更证实了白秉臣对自己没有丝毫情谊,他依旧是那个对自己下得了狠手的陌路人;可他也怕白秉臣是知晓真相,若是如此......
盯住他的一举一动,梅韶心中略过一丝悲凉,若是他真的知晓,为什么要瞒着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对自己不闻不问,即便先帝在世时,有诸多不便,可在赵祯登基后的三年,为什么连一封书信都没有,就这样让自己平白地恨了他这么久,他是不是根本不在意自己对他的态度,即便自己对他一次次下手,也丝毫不肯松口。
真是可笑,原来他宁愿死,也不愿向自己多解释一句内情。在他的眼中,自己就那样的碍事,还是他根本就没有相信过自己。
心中的念头千头万绪,想问的话却梗在喉间,一句也说不出口。
“你知道了多少?”还是白秉臣开口,打破了宁静。
梅韶没有回话,反问道:“苍山之事是父亲他们一手谋划的是吗,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举兵之后会举家倾覆是吗?”
“是。”白秉臣几乎是艰难地回答他。
“白家的背叛也是你们早就谋划好的是吗?就连你也是这场计划里的一环,对吗?”
不忍再听他话中的深深质问,白秉臣点点头以做回答。
梅韶想上前,却还是没有挪动步子,他哑声问道:“为什么不告诉我,既然有苦衷,为什么什么都不说?”
“知道太多,对你不好。”白秉臣回避着他灼灼的目光,又补充道:“对大计也无益。”
积攒在心的愤怒、质疑、委屈和难受在白秉臣寥寥几个字的敷衍中彻底迸发,梅韶感到自己眼前一热,他不知道白秉臣是怎样的心狠,能够就这样看着自己像小丑一般恨着虚无的仇人,看着自己上蹿下跳地去谋划,看着自己排除万险地回到平都与虎谋皮。
他的痛苦与挣扎,他的仇恨与心痛,他苦苦自抑了六年,变成了现在这样疯不疯傻不傻的样子,而白秉臣就在一旁冷眼旁观着,沉默着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渊。
“你是有多不信任我?你们是有多不信任我?”梅韶凄凉地笑着,“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我一无是处,只是个借着祖辈战功逍遥快活的浪荡子,所以什么都不肯告诉我,觉得我会耽误你们的大计是吗?”
听到梅韶话中隐约的哭腔,白秉臣再也忍不住看向他。
明明梅韶离自己那样的近,他却像是一个人独立于苍野一般,满身的凄凉和无助。
“这么多年,我一个人,一个人背负着仇恨,有多少次,多少次我就要放弃了,都咬着牙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我恨着你,恨着白家,恨着天子。可今天,直到今天,我韬光养晦,想着复仇在望的今天,你,你们告诉我,往昔的仇恨都是假的,梅家的赴死是自愿,武将的牺牲是自愿,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们心甘情愿,那我呢?我算什么?”
梅韶已经看不清白秉臣的样子,他只感觉到心中强烈的情感翻涌而上,毫无发泄的地方,“白秉臣,你告诉我,我算什么?算为父报仇的孝子?还是你们眼中的笑话!”
“既然在你们眼中,我都是这样于大业无用,不明事理又愚蠢的人,那为什么还要我活着呢?我合该就和梅家的众人死在一起,死在行刑台上,也不愿这样糊涂又可笑地多活了这六年!”
见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站在当地,哭着笑着,状似癫狂,白秉臣心中剧痛,他眼中也有了泪光,却强忍着没有说一句话,生怕自己的泪水随着话语落下。
在心疼的促动下,白秉臣很想冲动地下床去把这个看着破碎的人揽进怀里,告诉他一切,就在他终于煎熬不住,就要不顾理智地冲过去的时候。
梅韶长叹了一口气,摇摇晃晃地往后退了几步,与白秉臣拉开距离,无声地抵触着,轻笑道:“我没有什么要问的了。”
他的情绪收得那样的快,眼中却似一潭死水,终于激不起半点波澜。
多年隐忍着不被仇恨吞噬的理智,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就这样做个疯子吧,梅韶想,反正也无人在意。
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是自己可笑可悲,是自己可怜可叹,是自己一厢情愿地做着复仇大梦,他们都没错,是自己错了!
父亲为了他的信仰,不惜赔上全府性命,世伯们为了心中大义,甘愿赴死,白家为了长久谋算,忍辱负重,他们能够抛却一切,抛却情感,他们都是大忠之人,都能流芳千古,呵,只有自己是个俗人,只愿守着一点家中温暖,守着一点兄弟情分,守着一点挚友之谊,是自己不识好歹,不知大道!
原来他们和自己本就不是一路人。
多少阴差阳错事,缘是自己是痴儿。
梅韶几乎是踉跄着落荒而逃。
作者有话说:
写这一章的时候好难受,梅梅不是天生的英雄主义者,他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他只是个想要过着一般生活,做一个有爱的人也被爱着的人。国家大义梅梅懂,但现在他的眼中不如身边人,所以在当时怎么也查不出梅家谋反的破绽时,他也是恨着白家和帝王的。(换芽)
第63章 必死人
梅韶走了,房间里又恢复了平静。
白秉臣半靠在床头,任由心中情绪翻涌,却不知从何处开始想起。
整个沧州城知道当年真相的只有自己和方敏,没有自己的准允,方敏是不会这么大胆的。想着梅韶最近也没有和平都里的人有什么联系,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梅家人给他留下了什么,让他摸到了端倪。
可是若真是梅家人给他留下了什么线索,按照梅韶如今的实力,不至于找了六年,才在今日得到真相。可若是梅家直接留下什么信物书信告诉他苍山谋事,为什么当年不给他,偏偏要等到今日呢?
反复思量都是不合情理的死路,白秉臣扶了扶额头,甚至隐约觉得这件事背后有些什么阴谋。或者是多年浸淫官场给他的习惯使然,他遇事总是先想三分坏处,这样的戒备和顾忌已经刻入骨髓,很难更改。
脑中略过方才梅韶失控的哭腔和脸上的红痕,白秉臣心上狠狠一揪,疼痛又卷席上来,一时眼前发花,头晕目眩起来。
他最见不得梅韶哭。
从他少年时打了败仗在自己怀里哭过之后,白秉臣就再也见不得他落泪。
梅韶的眼睛本就生得好看,一双桃花眼眸光潋滟,平日里看着流光满溢,蒙上一层水雾后,本该变得楚楚可怜,可他偏偏连哭也是上扬着眸子,倔强又高傲地不肯让人看见那点水色,就更是叫人看着心疼。
白秉臣没有想到梅韶能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知道真相,他的心里一点准备也没有。面对梅韶突如起来的诘问,他脑中一片空白,不知怎么解释,也不知怎么分辩。
私心里,白秉臣一点也不希望他知道真相,他不该卷进来,他依旧应该是不涉一点纷争的逍遥人。即便理智上,白秉臣清楚梅韶在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之后,不可能再性情如初,可自己就是执念着想留住一点他当初的一点秉性。
白秉臣是理智冷漠的,可在梅韶身上却有着隐忍不发的控制欲和求而不得的执念。
喜欢他是自己的事,无论他的看法如何,白秉臣都会固执地守着这一点点私心,年少时那些对梅韶来说微不足道的关心,已经足够支撑自己背负所有,也依旧足够自己这样走到死亡尽头。
直到一碗冒着热气的药端到白秉臣的眼前,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季蒲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
“你在意他。”
见白秉臣一言不发地端过药碗小口小口地喝着,季蒲盯住他的脸,突然开口。
指尖轻轻颤了颤,白秉臣将眼中情绪都掩在热气之下,没有应答。
难得地,季蒲流露出一点不符合年纪的老成来,他伸出的手在白秉臣的头上停了停,还是轻轻落下,拍了拍,用一种长辈的口吻道:“我记得,当初在谷中的时候,一次暴雨,你救了一只翠鸟,那只翠鸟很是漂亮,你也很是喜欢。本来谷中和你同龄的人就很少,师姐她又总是郁郁寡欢,有了那只翠鸟陪着,你很是开心,日日陪着它玩,给它做笼子。给它喂食,和它说话。可渐渐地,它伤好了,你觉得它应当是自由的,就想把它放走。”
抱着空了的碗,白秉臣定定地看着被子的一角,听着季蒲的轻语。
“可它习惯了和你的相处,你不管怎么放,它都不肯走,后来你就冷着它,不再睬它,直到有一天它真的飞走了。你嘴上不说,可还是会无意识地盯着空笼子发呆。你私心里是想留下它,就像你刚才是想留下梅韶一样。”
季蒲看一眼抱着膝盖将自己团成一团的人,他甚少将自己这样柔软又孩子气的一面显现出来,可季蒲知道,对于政事,他或许是个老手,可在情感上,白秉臣一直是个逃避者。
他看着理性克制,只是因为自己一再地逃避,固执地去付出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并一厢情愿地不肯接受任何的反馈,或者说,他怕接受反馈。白秉臣可以接受默默付出之后,没有任何的回应,但不能接受说开之后被明晃晃地拒绝。
在他并不长的生涯里,在情感上鲜有的几次表露都是以被抛弃告终,他被从小到大依赖的母亲抛弃,被自己视为手足的周越抛弃。
45/154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