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挠了挠头,低头去看烫样的内部,不太像最初潜入湖底时我们所看到的张家古楼。把它和旁边的烫样大略比照了一下,竟跟第三层的内部结构对上了。
回想当初进楼前所看到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断崖对面的那一整座山里,建的其实只是张家楼的第三层到最底层(现在看来也不能再说张家楼最后一层就是第七层,因为这当中的夹层、隔断实在是太多,没办法干脆的将楼层分出来),而第一、二层应该是湖底看到的那些汉式房屋,难怪当初样式雷的楼层图上二、三层间是中断的。
有了前面拆屋顶的经验,我尽量睁大眼睛去找塔楼模型第一层的榫卯接合处,或者检查墙体和地板有没有什么多出来的结构。尽管这烫样上的机关安排隐秘,但在我的努力之下,还是让我找出了不一样的地方。
之后我足足花了近20分钟,才把塔楼模型的第一层全部拆分开来。这层由于面积稍小,除去中央空出的圆形空间,一共只拆出了4间扇形墓室一样的房间。而这些房间围着中心又恰好组合成了一个近圆形。在其中的一间上,我看到了下层入口的标注,从那应该可以直接通达下一层。
出人意料的是,拿掉这一层烫样后,我并没有看到下一层也就是张家楼第四层的内部结构,反而只有一条往下的阶梯。除了阶梯和中心的圆形空洞外,其他都是实体的墙壁。结合整个张家楼外部来看,那些“墙壁”很可能就是山体。
我弯腰看了看这段实体烫样的侧面,其上的标签注明有二丈五尺,相当于现在的八米多,差不多有三层楼的高度。
这么高的一段山体里就只修建了阶梯通道?
就这一层都看得我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什么张家古楼两层之间非要用这么厚重的山体隔开,难道是为了节省建造时的人力物力,那这地板(天花板)也太过厚重了吧?不过这样一来,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张家楼有百来米高,因为中间其实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山体。
我转头就问闷油瓶这是怎么回事,他皱着眉摇了摇头,让我继续往下拆。
山体的那一段由于是一个整体,所以我很轻易的就把它弄了下来。拿开之后,第四层竟然还有天花板,那天花板上有好几个洞口,也不知道是什么用处。我把它弄掉之后,眼前出现的果然是第四层的内部结构,证明张家古楼的确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往下,我们并没有走错。
看了一下第四层的结构,除了单座建筑结构外,烫样还做出了其中的环境布置。在这层,我一眼就瞅到了我们最初进张家古楼时看到的那片桃花和小桥流水,原来这竟然我们通过麒麟藤摸进楼的地方。没想到一进就进到第四层,还省了走一层的力气。
这层较上一层复杂得多,里面的墙体看起来有点九曲十八弯的感觉。分隔出的空间呈不规则形,互相嵌合,想把它们一间间拆下来肯定更费功夫。
我刚准备开始找卡住这一层的机关,就听见旁边的闷油瓶忽然道:“我来。”
我愣了一下,以为这模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条件反射就后退了一大步。直到他看了我一眼,边把手电筒递给我,边移到我之前的位置后,我才知道自己搞错了。
还没等我过去照明,闷油瓶已经上手开拆,待手电光打在模型上的时候,只见他正把两根发丘指伸入中心的圆形空洞里,似乎在找什么机关。这模型高近一米,就算我拿掉了上面两层,还是有一定的高度,闷油瓶一直往下,直到把整个手掌都探了进去才停住。几分钟之后,我看到他表情一松,把手抽了回来。
随着闷油瓶的手慢慢往外退,我心知正主可能就要来了,莫名开始有些紧张起来。
一般这种时候闷油瓶总会有大发现,那感觉跟猜谜差不多,谜底揭开的一瞬间总是让我亢奋。
他的手整个出来的一瞬间,我下意识的咽了一下口水,但我很快就发现,他手里什么都没有。
我看向闷油瓶,发现他也在看我,眼里还带着笑意。我立即就反应过来,操,这小子竟然耍我。我刚才那副大气都不敢出、恨不得能把脑袋挂到模型上方的样子,在他眼里一定蠢得要命。
一瞬间,我不知道是该高兴地说“小哥,没想到你竟然有这么人性化的举动”,还是该跳起来骂“干,挨千刀的闷油瓶你竟然玩我”。就在我纠结的时候,闷油瓶已经又恢复了他那种蛋疼的样子,弓下腰开始仔细找第四层模型的卡梢。
专业人士的速度果然不是盖的,我才晃了两下手电,闷油瓶就把充当榫梢的秫秸杆段抽了出来,那个应该就是用来卡紧第四层模型的。但他并没有立即将模型拿下来拆分,反而继续查看第五层。
我不知道闷油瓶接下来打算要做什么,只能尽量做好照明工作,让手电光能跟上他的速度。
很快第五层的卡梢也被取了出来,闷油瓶把卡梢放到一边,再次把手伸入中心的圆形空洞里。我看不见他的手在里面的动作,但看他的表情轻松,应该没什么问题。
还没两分钟,闷油瓶的手一顿,我见他表情又凝重了起来,以为出了什么岔子,忙道:“小哥,什么事情?”
闷油瓶没回答,手又动了几下,忽然哦了一声,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我被他吊得不行,凑近去抓着他道:“小哥,你发现了什么就快说,可别再像刚才那样卖关子了。”
闷油瓶侧了一下身,对我说:“仔细看第四层和第五层。”
我得令,连忙把手电往模型上一照,眼睛直直地盯在上面。看了一会也不见有什么动静,但既然闷油瓶这么说了,那两层肯定有蹊跷。我也不敢把眼光挪开,等了几分钟,眼睛都快盯出泪了,才看到原本毫无动静的第四层模型竟缓缓地旋转了起来。
它以中间的圆形空间为中心,顺时针做幅度极其细微的转动,如果我不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也不可能发现这么微小的改变。
眼光往下扫过山体隔层,我看到第五层的模型也在慢慢地旋转,逆时针方向。
足足等它们转了1/4圈,闷油瓶才停下来手上的动作,说:“明白了吗?”
明白什么?张家楼旋转餐厅吗?脑子里立马浮现了一桌闷油瓶坐在棺材边吃饭的景象,我打了个激灵,连忙摇头把这种诡异的想法甩掉。
124/151 首页 上一页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