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宜趁着这空挡,挣脱束缚,飞上屋顶,手中那支箫重新放到嘴边。
箫声变得异常凄美,那只漂亮的孔雀落在她身边,对着院子里开始煽动翅膀。
亮晶晶的粉末顷刻间撒向众人,胤舜先一步反应过来,拉着李星言和皇上纵身一跃,跳到屋内躲避。
那些沾上了粉末的士兵,纷纷痒痛难忍,脸上手上被自己抓的血肉模糊。
路宜轻笑了下,刚要离开,肩上却突然出现一柄长剑。
是初一和博轩。
路宜被拿下后,她的孔雀也被捕获了。
胤舜盯着她,让她拿出解药,可路宜也不傻,她知道交出解药必定死,不交的话说不定还能拖一拖。
随后她被关进了天牢。
与太子谋逆的官员也被一并处置了,这场逼宫的戏码,还没彻底开始便已经结束。
可博轩的身份依旧得不到证实,皇上仍旧不敢贸然认子。
并且,边关战事已起,这才是重中之重。
大殿之上,胤舜仍然被委以重任,他将与杜成义一同奔赴边关。
得知消息的李星言,心中气愤不已,皇上这明明就是过河拆桥。
李星言坐在胤舜腿上,气呼呼地说:“那我同王爷一道去。”
胤舜想要拒绝,李星言却抢先说:“王爷,我留在这儿也是不安全的。”
是啊,那日皇上看李星言的眼神就不对,还笃定他一定有办法揭穿太子,皇上的心思又岂是旁人能猜到的,李星言还是跟在自己身边的好。
可天不遂人愿,出发前一晚,太后竟然召李星言入宫,说是有话要说。
这大晚上的召他入宫所为何事呢?
但他不能抗旨,不过直觉告诉他,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永寿宫里还有皇上。
李星言见了皇上,心中又来了气,特别生硬地行了礼。
“你可是在怨朕?”
“草民不敢。”
皇上轻笑:“有何不敢,不过朕也没有允诺什么。”
李星言气结却不敢继续搭话。
皇上没再说什么,与太后低语了几句便离开了。
太后上前拉起李星言的手:“孩子,罢了。”
她随即离开,李星言是一头雾水,这把他叫来到底是什么事!
他正要跟出去,却突然出来两个侍卫将他擒住。
他也立即明白皇上这是要将他扣在宫中。
“太后,太后!”他奋力呼喊。
太后却并没有回头,只是叹着气喃喃自语:“孩子,哀家也是无能为力啊,皇帝本就多疑,如今更是谁也不信,若想舜儿没事,你必须留下了。”
于公公看了眼太后,也跟着叹了口气。
第94章 奔赴边关
太后下了懿旨,要留李星言在宫中侍疾。
胤舜接旨后,于公公将他拉到一旁:“王爷莫要着急,太后也是身不由己,你且安心前去,李少爷会平安无事的。”
胤舜不解:“公公,是皇兄的意思?”
于公公不敢多言,只说了一句李少爷天资聪慧,盯着他的人很多,便匆匆离去了。
胤舜大致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当初他将兵符交给太后,也是因为怕皇上翻脸,如今他又重得兵符,皇上经过了晋王的事之后,当然也会怕他翻脸。
而李星言聪慧过人,如果两人想要谋反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过,好在入宫前,李星言就说了如果他回不来,就让胤舜先行出发,但是把初一和博轩留下,切记不可忤逆皇上。
想来,这种情况,他早已考虑到了。
虽有担忧,但胤舜相信李星言一定可以化险为夷,于是第二日清晨一大早,胤舜便带着军队粮草出发了。
对此,皇上才算是放了心。
杜成义作为副将跟在胤舜身边,一路上都在唉声叹气,倒不是因为怕打仗,而是他这一走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年两年的,更不知道还没有命活着回来。
原本他是想问问刘大人愿不愿意跟他一道去的,但刘大人得知他要去打仗后,竟然面露喜色,还主动帮他收拾细软,这话也就没能问出口。
这么久以来,倒是他一直说着要负责,刘大人似乎很是被动,哎,就这样吧,自己也不一定能活着回来,就放对方自由吧。
而刘大人在家里等了一夜,也没能等到付杜成义说要带他一起去。
气得直跺脚,嘴里叽里呱啦的骂着:“不负责任!不想带就不带,连句道别都没有!那就休怪我无情了,明儿就让媒婆找个好人家提亲,等你回来,就抱着儿子去气死你!”
说是这样说,可这刚过了三日,刘大人就开始哭哭啼啼的跟皇上说他要辞官回乡。
他原就不是特别大的官,皇上瞧他也无心为官,便允了。
此时,博轩找上了他,央求他再过上两日走,届时可能需要他帮忙带人出城。
李星言在永寿宫的偏房里还算听话,只是据宫里小太监小宫女们传言,他足不出户,吃食什么的都是放在门口,他吃了又给递出来,说是王爷什么时候回来,他什么时候出来。
皇上对此并无意义,左右他不过是用李星言来牵制胤舜,只要胤舜安心打仗,李星言最后是死是活又与他何干呢?再说,这样聪明的人不属于自己,那便留不得。
几日过后,皇上的心思也就没在李星言身上了,他还得审问路宜,毕竟淑妃的毒还没解呢。
这日,博轩入宫去见太后。
他是来送解药的,这是胤舜派去找多伦奇的人带回来的,不仅可解狐狸毒,还有一味可解孔雀晒出那些粉末的毒。
“你为何不直接送去给皇上?”太后疑惑。
博轩跪在地上,朝皇后磕了三个头。
“你这是?”
“太后娘娘,博轩有一事相求……”
119/166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