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你们修仙的还玩这一套吗(玄幻灵异)——玉小文

时间:2023-05-28 09:09:42  作者:玉小文
  或许是白知秋气质衬托,加之一举一行间自然放松,反而令人觉得他从容不迫。衙役在前引路,送二人登上了备好的马车。
  若是要论交情,谢家与姚连乐实在是没可以讨论的东西。姚连乐原是宁州人,一路升迁成京官,请去浮州时已过不惑之年。以他的刚烈,这已是罕见之至,更不论此后与谢仁针锋相对了近十年。见面之后,姚连乐不将谢无尘一刀劈了,都是他来得仁慈。
  可这一番,他请的却是白知秋。
  “是先生请的?”谢无尘蹙眉问道。
  “应当。”白知秋回道。
  “先生怎会与姚州府搭上关系?”谢无尘愈发不解,“我未曾听先生提过几次。”
  曾经谢仁攻下边山都营,大臣进言要将谢家藏锋归鞘未成。多年后,姚连乐每年入京述职,都要与谢仁在朝堂上闹得毁冠裂裳。
  但现在想来,先生少有几次提起,若是非要将哪里不对,大抵是,那时的先生过于放松了。
  他似乎并不将姚连乐与谢仁的敌对当回事。
  谢无尘小时候虽不喜谢府,但人都是偏心的。一定要分个高下,他断然是更不喜欢与谢府不和的姚连乐。
  先生在姚连乐这里,又扮演了怎样的一个角色?
  他其实从来都没有了解过先生,连告知他的那个名字,他都在愈揭愈浓的迷障中,分不清真假了。
  “先生不会是北函关兵败的推手。”谢无尘忽而没头没尾道,不知道是说给自己,还是说给白知秋。
  行进的马车中,所有的东西都凝停下来。过了一会,白知秋温声道:“他不会。”
  马车内没点灯,谢无尘不必闭眼,就能听到两人之间相闻的呼吸。他的心重重落回胸膛,长而轻舒出一口气,缓缓地摇下头,无声笑了。
  “吱呀”一声,马车停了。白知秋听着车外的脚步声,等人来掀帘。
  片刻,有人在车外站定,没有贸然掀帘,而是率先道:“白公子,朝闻先生请您。”
  白知秋端坐车内,手指一颤。
  作者有话说:
  写着写着,突然想起,夏天时候回老家那边,当时为了剧情,专门跑了一次长城。夏天,着凉,病了两天,有些搞笑(×)
  活在他人口中整整两卷的先生终于要出场了。
  感谢观阅。
 
 
第83章 朝闻
  “他还说了什么?”白知秋问道, 声音平静,听不出一分情绪。
  车外的声音同样不矜不伐:“请小公子一道下榻寒舍。”
  话是同白知秋讲的,谢无尘跟在一边, 听得一清二楚:“朝闻?”
  “闻道于朝。”白知秋压低声音, 起身抬手掀帘。一旁候着的家丁立刻俯身放在杌扎,行礼退下。
  白知秋转过身去接谢无尘,不很上心的样子,顺口问道:“既然请我,为何不亲自来见?”
  浮州州府姚连乐已经年过半百, 在夜风中披着厚重的大氅, 显得人更加清癯。或许是夜色太沉,他微躬着腰,在府门前昏黄的灯笼光中, 不着痕迹地打量着白知秋:“先生临行前特意交代, 若是二位来到浮州, 在在下府上稍候。”
  “他去何处?”
  “顺安。”
  “为何?”
  姚连乐屏退了其他人, 笼着袖,边走边道:“此事,非我等凡人可以插手。”
  “那他还真是混账。”白知秋微微一哂,“毫无道理,便要留我。”
  姚连乐依旧不疾不徐:“在下仅是替朝闻先生传话, 去留自然还是由公子的。”
  白知秋收回落在院子角落里的视线, “嗯”一声,不再问了。
  一路静默。姚连乐接他们时阵仗不大,院子里的灯笼熄了个七七八八, 微弱的光线中, 风喧过耳。他们不讲话了, 谢无尘便不动声色地隔在两人中间。一直走到屋门口,姚连乐要引谢无尘往另一间屋走,他才开口:“我与白师兄在一处便好。”
  姚连乐知谢无尘是朝闻弟子,却拿不准白知秋与两人之间的关系,闻言目光一诧,又将问题丢回给白知秋。
  但姚连乐前脚一走,谢无尘立刻收敛了神色:“猜对了。”
  先生发觉了北函关兵败的异常,但是,是何种事变,会让先生在这个关头放弃与他们相见,而是去了顺安?
  “他毁了玉简,又将学宫信印予了你。我寻不着他,他也寻不着我。”白知秋推开门,扫了眼屋内陈设,不急不缓道:“他一去,打草惊蛇,我们只能等……你有什么要问的?”
  谢无尘端起灯盏往后走:“姚州府……知晓学宫吗?”
  他对谢无尘毫不介意,尚可用质子身份和朝闻的情分来解释,但他提起“不能插手”的事情时,依旧是这样的态度,便值得二人提起戒心了。
  “这座院子下,封了卜阵。”白知秋看谢无尘顺手封了符,垂眸,“至于你先生,哪能用常理推测。他以“朝闻”二字请我,是为了让我们安分等他。毕竟这个名字,只有我二人知晓过。”
  “闻道于朝……”谢无尘低声又念一遍,“何意?”..
  违者必败,执者必失,故闻道于朝,可死于夕。
  整个来看,这个名字,也算不上祯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这天底下,可窥天道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可人又说,窥天者多薄命。大抵是因为,大彻大悟,愿意以身赴险之人凤毛麟角。”白知秋转眸,轻声道,“闻道易误。”
  “月难圆,地难合。这么想来,他更有道理一些。没有人可以得到一个毫无缺陷的结局,他有所愿殉之道,不该由我强求。”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