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近代现代)——三傻二疯

时间:2023-08-24 13:57:44  作者:三傻二疯
  始皇帝也并未动怒,他挥手令侍卫退下,而后命随侍的叔孙通博士拉开了殿中的帷幕,却见帷幕内光辉灿烂,浮出一个模糊的人影。
  没错,又是刘邦老流氓。
  始皇帝扫了光幕一眼,却不由微微皱眉:虽然光幕一片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刘邦身后葱茏翠绿。
  “你在山上?”他淡淡道。
  光幕那头刘季嘻嘻一笑,没有回答。自上次天幕熄灭之后,虽然知道皇帝大概不会搜寻自己,但为保万一,他依旧变卖了御赐的青盐酒曲,换来布帛粮食后连夜带着老婆孩子上了芒砀山。但二十几日并没有秦军追捕,看来他这位老哥也算守信。
  始皇帝也不揭穿他,只是平静开口:
  “以奏报来看,扶苏数日间便要回咸阳。有些事情要尽快料理了。”
  既然对扶苏寄予厚望,那么便不能让他搅和进李斯这摊浑水中来。在扶苏回京之前,必须要就李斯的结局做个定论。
  李丞相自然对此心知肚明。被囚禁如此之久后,他也没有了求生的妄念,只是整肃衣衫,恭敬下拜:
  “陛下,臣在狱中时,曾听闻这位叔孙通博士为陛下定计,以掘六国王陵之事招揽诸子百家中的奇才,收天下英才为秦所用。”
  ——这是李斯被囚禁时看管的官吏们有意泄漏给他的消息,大概是杀人诛心想让李丞相破防。但李丞相自小吏出身,历来学的又是申不害商鞅那些阴损刻薄的权术,心理承受力相当之强悍;纵然一时破防,数十日来也已渐渐回复。而今心态平和之时,法家的职业精神自骨子里泛起,本能的仍要为君主谋划。
  他俯首道:“陛下,这等权宜之计,恐怕不能长久啊!”
  始皇帝稍稍皱眉:“不能长久?”
  “不错。”李斯叩首:“这位叔孙——叔孙博士巧舌如簧,可以煽动天下大势,逼迫百家各派的高人出山。但这些高人岂是等闲之辈?他们西入咸阳,本是为了谏阻陛下挖掘六国王陵。如若陛下鉴纳他们的谏言,百家之士功成身退,立刻就会散去;如若陛下拒绝他们的谏言,那么群议汹汹、立刻就会将陛下视为昏君暴君,无道之主,往日的种种功夫,便都算白费了……”
  他停一停,又道:“不仅如此,若这些百家百门的人物向陛下提出变更秦制的种种主张,陛下又是否要听从呢?”
  李斯丞相毕竟是李斯丞相,即使在此间不容发的绝境,依然施展了当年《谏逐客书》的口才,巧妙向皇帝点出了厉害——诸子百家又是好招惹的吗?这些人物日日议论政务,各个都自命不凡、视朝廷如无物,皇帝又有多少精力,能时刻听他们争论撕扯?
  ——陛下,还得是咱们法家,才是大秦的贴心小暖被啊!
  眼见皇帝神色沉吟,李斯又悠悠补上最后一刀:
  “当然,叔孙博士深谋远虑,想必已经为陛下拟好计策了。”
  遥遥瞥见叔孙博士那骤变的脸色,李斯心中微微冷笑,伏下身来。
  ——就算本人身死族灭,也决计不会让你这厚颜无耻的下贱奸贼好过!
  接到皇帝投来的神色之后,叔孙博士是真绷不住了。一如李丞相所言,百家诸子最大的爱好便是高谈阔论评议朝政,你要让他们闭上嘴老老实实为大秦效力,还不如干脆一把火焚尽天下诗书算求!
  ——真要自己顶缸出了这个主意,那先不说能不能奏效,恐怕叔孙子好不容易经营来的名声,立刻就能与李丞相媲美。
  叔孙通这几日隐约听说,关中士人辱骂李丞相已经骂得厌烦疲倦,干脆著书立说,为李丞相量身定制了种种故事——而今百家寓言之中,李丞相已经替代了群嘲的宋国人,成为了下一个被集火的对象……
  ——不要啊,这种结局绝对不可以啊!
  即使以叔孙博士赛过长城的脸皮,想到将来在寓言中流芳千古的盛景,一时也不由胆战心悸,戴上了扭曲的痛苦面具。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面对皇帝问询的目光,叔孙博士居然都愣在原地,一时未能作答。
  如此沉寂片刻之后,光幕那头的刘邦咂了咂嘴。
  “如果咱没听错的话。”他道:“李丞相的意思是,即使这些百家的酸子进了咸阳,说完王陵的事也会自行离去;就算留在都城,那一旦无所事事,难免闲得鸟痒,胡乱管老哥的事?”
  李斯毕竟没见识过老流氓的风范,听到“鸟痒”二字,不由侧目。始皇帝却见怪不怪,随意点头:
  “大概是这样。”
  刘邦舔了舔嘴唇:“那老哥你给这些酸子找点事做不就成了呗?忙起来总没有心思议论了吧?”
  听到这话,李斯嘴角不由露出冷笑——且不说大秦自有制度,不能随便给游士授官;设若授予官职,这些士人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岂非更能聒噪?
  始皇帝果然皱起了眉:
  “秦制法度森严、各有所司,不能安插这么多外人。”
  “那就别安插呗。”刘邦摊了摊手:“等这些酸子入京,老哥就先采纳他们的意见,直接把李丞相给料理了。然后再传下信来,就说李丞相主政多年,罪孽无数,一时难以扫除;一定要让这些酸子留下来共同议论,就谈谈怎么清理李斯余毒,以儆效尤。如若抗拒不遵,就是在纵容李斯余毒继续残害天下……咱记得,这些百家士人之间,彼此意见也不怎么统一吧?”
  ——既然不统一,那就让他们彼此扯头花去呗。百家间打滚撕扯的时间多了,评论朝政的时间岂非就少了?
  仿佛是感受到了李斯惊悚的目光,刘邦竟然罕见的露出了尴尬一笑:
  “物尽其用嘛!”
  李斯嘴唇哆嗦,伸手指点光幕,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可怜李丞相一生参研申不害商鞅的学说,自以为刻薄寡恩、阴狠毒辣,天下非法家莫属。但今日仓促一见,方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与这姓刘的相比,法家种种的阴贼刻深之术,竟然都显得天真纯洁、人畜无害了!
  我原以为叔孙通已经天下无敌,没想到有人还要比他勇猛万倍!这是谁的部将?!
 
 
第27章 扶苏
  不仅李斯目瞪口呆,就连叔孙博士亦反应不能,只是瞠目结舌之中,却俨然有种莫名的钦佩之意。
  始皇帝默然不语,隐约却若有所得。如若以祖龙往日的脾气,遇见这些不知好歹阴阳怪气的百家诸生,早就大棒横扫、荡然无存了。但在叔孙通与刘邦的亲身演示之中,他的三观屡受冲击,仿佛领略到了什么。
  ……除了直来直往以外,某些阴柔手段,似乎也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他沉吟片刻,终于向叔孙通点一点头,示意如实记录下老流氓的谏言。
  料理完这李丞相抛出的小小枝节,便要进入今日议事的正题了。祖龙有意将李斯召集至此,也正是要在最后的议论之中,断定这位辅政数十年重臣的命运。
  始皇帝正襟危坐,平静开口:
  “朕欲变法。”
  一言既出,李斯、叔孙通等尽皆骇然,不由仰头窥伺至尊。但皇帝面色毫无变动,显然心意已定。
  不错,皇帝反复思索天幕泄漏的种种结局之后,隐隐已经有了决心;这几十日来他派亲近眼线四处刺探,没有官吏巧为遮掩,送上来的消息简直触目惊心,所谓“囚徒相望于道”、“狱吏断罪数以万计”,刑罚实在太重,罪人实在太多,百姓愁苦,莫可名状。
  即使没有到胡亥时天下汹汹欲反的境地,这局势也委实岌岌可危了。
  宽省刑罚正是儒家的主张,叔孙通自然绝无异议。但李斯呆愣片刻,却俯首叩拜:
  “请陛下三思!”
  始皇帝淡淡道:“尔穷途末路,还要为法家一争吗?”
  显然,在天幕透露出了秦朝以苛法亡国的结局之后,李斯往日种种的辩词便都已经失去了效力。法家佐祖龙定天下的功劳固然不可忽视,但种种弊端亦触目惊心,实在难以解释。
  李斯匍匐于地:“臣自知罪重,自然不敢再妄言狡辩。但臣忝为大秦廷尉、丞相,料理国政凡十余年,有一句心膈肺腑之言,还请陛下能稍稍顾虑。”
  他膝行而前,连连叩首,语气哀切:“陛下,自商君定制以来,秦法已历百年矣!秦法为国之根本,其余制度不过枝叶。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若擅动根本,恐怕枝干动摇,天下板荡,其弊不可胜言!陛下,秦法盘根错节,实在不是一句‘变法’,就能轻易动摇的……”
  李斯出声哀切,始皇帝却不由稍稍抬眉:在生死攸关之际,李丞相终于抛却了往日固守的门户私利之见,再次展现了他敏锐高妙的眼光、一针见血的洞见。不错,秦法已历百年,绝不是可以轻易动摇的!
  天幕曾口口声声称许“秦制”,但如郡县大一统、军功授爵、官吏铨免等等“秦制”,又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所依附的根本,恰恰就是那部严苛繁重、酷刑厉罚的“秦法”!
  自商鞅创制以来,历代秦王前赴后继、反复斟酌,已经将秦法修整为了体系严密、结构精巧的根本大典,种种法条与秦制彼此呼应,紧密勾连。胡乱变法只会迅速毁灭这精巧的体系,将整个天下推入混乱不堪的境地。
  始皇帝道:“那你以为如何?”
  “事缓则圆。”李斯匍匐道:“陛下,此事还要从长计议,不可声张。应先令御史大夫、廷尉等秘议此事,整理出眉目之后,再推行诸郡。”
  皇帝垂眼打量他:“那需要多久?”
  “若令冯劫、蒙毅等总揽,大约七八年内,可见成效。”
  “七八年。”皇帝道:“不能更快些了?”
  “陛下。”李斯俯首:“秦法繁琐,若要梳理出眉目,至快也要五年。”
  始皇帝不再说话,只是默默俯视跪伏在地上的罪臣,俯视这个当今最为了解秦法的干吏。
  君臣相处太久,彼此之间已经有了默契。仅仅数句对话之中,始皇帝已经知道了李斯的言外之意——纵以他李斯的才能,整理变更秦法,也要五年之久。
  五年之久……以现下的状况,如果还要拖延五年,那恐怕六国余孽真要借着民怨春风复生,难以遏制了。
  但天下还能有比李斯更精通变法的人么?没有了。
  始皇帝移开了目光。不仅是因为心中那一点怜才之意,更因为说不出的疑惑。如果以天幕所言,那么刘邦所创立的汉朝,在制度上应当与大秦相差无几,什么“复制粘贴”、“一脉相承”。那么如此相似的制度下,这老流氓又是怎么做到宽省刑罚、清静无为的?
  要想在不更改秦制根本的前提下替换秦法,这可是匪夷所思的大工程,老流氓有这个本事么?
  或许是感受到了始皇帝疑虑的神色,老流氓摊手谄笑:
  “老哥,咱对秦法可是一窍不通……”
  ——这是自然的。秦法繁琐而又严密,即使皇子也要以吏为师,学习数年之后才能精通。老流氓一直与六国游士厮混,当然不可能了解这样精密的东西。
  始皇帝淡淡道:“商君、应侯都曾为秦国谋划变法,身尊位显,裂地封侯。你若能献上良策,即使不愿受封侯之赏,朕也可以答允你一件事。”
  他指一指上方:“便令苍天为见证。”
  在天幕堂而皇之显现人间的时刻,指天发誓无疑是决计不可反悔的约定。刘邦啧啧出声,显然大为心动。
  迟疑片刻之后,他咂巴咂巴嘴唇:
  “那咱只能班门弄斧了。其实吧,老哥,你要放宽刑罚,也不用急着变更秦律,那实在也太费事了。”
  李斯猛然抬头,神色立变:
  “陛下,枉法为天下之大害!如若无视秦律,随意宽免罪人,恐怕百姓将无所措手足了!”
  ——如果漠视秦法肆意宽纵,那还不如一拍脑门乱改一气,至少还算有法可依!
  刘邦又咂了咂嘴,发出了极为不耐的声音:
  “你看你,你看你。咱说了要无视秦律么?咱说了要枉法么?咱这大秦宗亲,也不能任你随意侮蔑……老哥,咱曾听郡里的吏掾提过,说若是耕战得力有了爵位,是可以赎免罪过的,不知是也不是?”
  李斯听到“大秦宗亲”四字,两眼登时瞪得溜圆;始皇帝则浑然不以为意,只道:
  “这是商君励民、强国的法度,大秦上下行之已有百年。”
  老流氓喔喔点头,也不知是否听懂了商君书中的微言大义。但心中猜想得证,他立刻愉快的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既然如此,老哥给全天下的人都赏赐一个爵位,不就成了?”
  听到此言,不唯李斯眼珠凸起,就连叔孙通都大吃一惊,险些将手中毛笔甩到脸上——他们读了这么多圣贤经传、古书典籍,还从没见过这样的套路!
  给天下人赐爵?
  这爵位不成了烂大街的下流货了么?
  李斯深信法家严明赏罚的理论,一时之间更是大受刺激,几近气急败坏:
  “荒谬!妄论!爵位是国家之名器,君主赏善罚恶的信物,怎么可以随便予人!昔日晋文公滥施名爵,封赐无数,才有三家分晋之惨祸;楚国方圆千里,万乘之国,正因赏罚不清,臣下离心,才会覆灭于反掌之间。殷鉴不远,岂可不察?荒唐,荒唐!”
  慷慨激昂说到此处,也许是进殿以来被这老流氓刺激得太甚,李斯心力交瘁,终于忍耐不住,伏地大声喘咳,一张脸憋得通红。
  刘邦静静看着李丞相破防,良久之后才慢慢开口:
  “咱说,赏赐的也就是上造、公士一类鸡眼大小的爵位嘛,李丞相何必这么吝啬?”
  “可笑!这与吝啬有何相干?爵位再小也是国家的公器,岂容随意挥洒?”
  “但咱听说。”刘邦道:“老哥从泰山上下来后,还给一棵松树封了个五大夫的爵呢……”
  李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